“很多人害怕改變,是因為自己太懶,不去提升自我”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懶只是一方面。改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很多理念習慣上的改變。比如:一個妻子,和諮詢師談了半小時一直在指責辱罵自己的老公,人渣等詞頻繁出現,但這位妻子卻一直強調丈夫指責她。當諮詢師把真相反饋給這位妻子時,她很震驚,首先就是下意識的反對與否認。

改變有時就在一念之間,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聽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義了,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轉過這一念。


三生石情感


不改變可能是有理由的。改變就要否定掉不改變的理由。有的人不想承認理由是錯誤的。更想獲得被理解和原諒。

       剛才,我認識的一個家庭主婦又大發雷霆了。這個家庭主婦很特別,婚前婚後,從未上過班。直至生了一子,老公養不動一家人,她回孃家啃老。

       她發怒:“你們都是壞人,我不喜歡你們,滾!我嘴巴不甜不想去老公家,我媽天天以欺負我為樂。我周圍人都嫌棄我,有時,我真想去窮山溝居住,那裡會有人尊重我,可是我又怕被狼吃了。”

      我說:“窮山溝的人會支持你,幫你罵!”

      她高興的不得了:“我會有真正的朋友。”

      我說:“擔心窮山溝有狼,你就別去窮山溝了,你只要找到和你類似的群體,他們就會支持你,幫你罵!”

       她愉悅起來。

      我說:“可是你要明白,他們只是支持你,不會供應你的衣食住行,你們母子衣食無憂,是你的父母和老公供應的。”

      ……

     早跟她說過老公養不動幾口人,她可以找份工作,和老公幫扶生活。

     她說:“我這輩子,就沒有上過幾天班。”

     嫌棄她是有原因的,但她依然想被理解被原諒。仇恨嫌棄她的家人,一想到存在支持她的群體就樂開懷。

      她也做不到改變,原先沒有鍛鍊過自己,上不了班,帶不了娃,上班時,跟環境格格不入。娃歸外婆帶。

  

很多生活現象,都能發現有的人不想承認不改變的理由是錯誤的。


學習是救贖


1. 對未知的恐懼

所有的改變都會伴隨恐懼,不僅僅是”壞“的改變,而且也包括好的改變。

我們大多數人喜歡預知未來, 對於那些不確定的東西會心懷恐懼。曾經,來北京上大學的時候, 換工作的時候,甚至結婚的時候我都害怕過,因為我將要過跟以前不一樣的生活,這種不確定性都會讓我們恐懼。

2. 改變會打破我們現有的平衡。

改變則意味著你要放棄目前享受的一些東西,比如空閒時間、早上晚起、金錢等等,它會打破現有的平衡。尤其是剛開始一段時間,我們會經歷掙扎、懷疑的階段。

我們人類總是有一種惰性,在一個地方呆久了,習慣了這種生活和工作,就不願意去打破現狀,總是認為現在這種狀態已經很不錯了,或者說自欺欺人。

3. 對失敗的恐懼

對於失敗的恐懼會扯我們後腿,不讓我們改變,“想想就可以了,還是算了吧”。

不要活在自己的想象裡,如果你認為你自己不行、你會失敗,那就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你不行,然後你可以開始嘗試另外一個改變。

4. 總是在等待“最合適的時間”,“最完美的計劃”

世界上永遠沒有“合適的時間”,如果你找一個改變的最好時機,那就只有一個,就是“現在”。

5. 心裡沒有迫切改變的慾望

大多數人對自己的現狀不滿,腦子裡想著自己要改變,但是他們心裡沒有迫切改變的慾望,腦子裡想著卻不作出任何行動。

所有的改變都會伴隨恐懼,但是所有的改變也給我們希望。

恐懼和希望之間存在著矛盾,就像我的兩個“自我”相互矛盾一樣。

這不太重要。或許有時候第一個自我還是會贏,我只是希望通過這些戰爭,第二個自我變得越來越強大,強大得足以承載我的夢想。

我害怕改變嗎?害怕,但是我也在逐漸享受改變所帶來的恐懼。


小滷蛋解說


很多人害怕改變,不想去提升自己,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喜歡安於現狀。

改變自己,就意味著冒險,意味著不一定成功。對於失敗和未知的恐懼,人皆有之。

喜歡改變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數的人是因為眼前的生存狀況不盡人意,而作出的不得已選擇,也可以說無奈之舉。

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稍微工作穩定點的人,都安於現狀,不敢下海經商,患得患失,害怕血本無歸。只有那些在家裡沒有多少經濟收入的人,家裡窮得吃不飽飯的人,才敢跟著建築隊出去打工,或者和親人一起到外地幹些小手工:一本萬利的補鞋,彈棉花做棉胎;也有人出去擺地攤賣眼鏡,賣燒餅,開小飯店等本少利多的小生意。這些人不怕吃苦,不怕累,不怕丟面子,勤儉持家,艱苦樸素,終於爭上了第一桶金,完成了原始積累。

他們有了資金,生意就越做越大。當年跟工程隊出去做小工的人,好多人成了包工頭,自己辦起了工程隊,也有的人成了房地產開發商;那些以前做小生意的人,有的辦起了公司,有的開起了超市。現在不少人已成了千萬富翁,也有的人成了億萬富翁。

象我們這些家境可以,都是安於現狀,不敢改變自己,患得患失的人,結果到頭來還是個貧頭百姓。那些敢於挑戰,敢於改變自己命運的人,不但提升了自己,好多還都成了大老闆和知名企業家。

只有改變自己,相信自己,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懷著成功的心態,敢於挑戰未知,才能迎來輝煌的明天。


盤古山小池


很多人害怕改變,不想去提升自己,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喜歡安於現狀。

改變自己,就意味著冒險,意味著不一定成功。對於失敗和未知的恐懼,人皆有之。

喜歡改變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數的人是因為眼前的生存狀況不盡人意,而作出的不得已選擇,也可以說無奈之舉。

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稍微工作穩定點的人,都安於現狀,不敢下海經商,患得患失,害怕血本無歸。只有那些在家裡沒有多少經濟收入的人,家裡窮得吃不飽飯的人,才敢跟著建築隊出去打工,或者和親人一起到外地幹些小手工:一本萬利的補鞋,彈棉花做棉胎;也有人出去擺地攤賣眼鏡,賣燒餅,開小飯店等本少利多的小生意。這些人不怕吃苦,不怕累,不怕丟面子,勤儉持家,艱苦樸素,終於爭上了第一桶金,完成了原始積累。

他們有了資金,生意就越做越大。當年跟工程隊出去做小工的人,好多人成了包工頭,自己辦起了工程隊,也有的人成了房地產開發商;那些以前做小生意的人,有的辦起了公司,有的開起了超市。現在不少人已成了千萬富翁,也有的人成了億萬富翁。

象我們這些家境可以,都是安於現狀,不敢改變自己,患得患失的人,結果到頭來還是個貧頭百姓。那些敢於挑戰,敢於改變自己命運的人,不但提升了自己,好多還都成了大老闆和知名企業家。

只有改變自己,相信自己,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懷著成功的心態,敢於挑戰未知,才能迎來輝煌的明天。


胡學秀


很多人害怕改變,我覺得不是太懶,而是不敢。人都是有一個求穩的心態,覺得現在自己的狀態自己的生活還算平穩,如果改變,害怕會出現波瀾,害怕自己經受不住大風大浪。

對於不願意提升自己的人,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因為沒有人生目標,得過且過,覺得自己的人生既然已經設定好了,何必要再去折騰呢?折騰的結果也許是不盡人意的,還不如現在風平浪靜的好。

所以害怕改變,不是因為懶惰,而是改變的願望和訴求沒有大,安於現狀。自己現有的知識層面已經可以適應應付現有的生活和工作,何必再去讓自己冒風險呢?所以,還是隨遇而安吧,我想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但是,這個社會是一個競爭大社會,也是一個時刻在變化中的世界。必須要跟得上它的步伐,才不至於被落的太遠,所以努力提升自己,給自己定一個人生目標,總比原地不動的強。


小洛說吧


很多人害怕改變,表面上看固然有“懶”的因素在,但並不能只歸因於“自己太懶,不去提升自我”這一個理由,我們需要去探究更深層次的東西。

制度經濟學裡有“路徑依賴”現象,“路徑依賴”這個名詞同樣適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它是我們絕大多數人不想改變,害怕改變,甚至想要改變卻感覺無從下手的重要原因。

什麼是路徑依賴呢?它是指我們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者制度變遷都有一種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所謂慣性,是說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這條路徑好壞與否,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對於我們日常現實生活而言,我們一旦做了某種選擇,就很可能像踏上了沒有回頭的不歸路,慣性的力量會使得我們的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使我們輕易走不出去。

比如你在最初的時候選了一份不那麼合心意的工作,但是為了生活,你接受了這份工作,並且堅持做了下去;在工作的過程中,你積累提升了相關的工作技能,你的絕大部分技能都是圍繞著現有的這類工作的,就算你選擇跳槽,為了在市場上獲得更高薪酬,你也只能選擇現有的工作方向,而不會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發展前景很光明,但是自己沒有相關經驗的工作。


因為,我們在做出選擇後,已經投入了精力,金錢和各種其他東西,就算我們發現自己選擇的道路不是那麼適合自己,也不會輕易改變,不然我們前期所做的一切都會變成經濟學上說的

“沉沒成本”

嚴格意義上來講,沒有人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和自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想著要改變,渴望改變,成為一個更優秀的自己,去迎接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誰都想擁有光輝和燦爛的人生,但關鍵是很多人囿於現實的生活和工作,自己看不見,找不到改變和提升自我的方向。盲目的學習,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只能獲得虛假的自我拼搏的感動。人一旦找不到明確奮鬥的方向,就無從談得上真正的提升自我。很多人看不到改變的方向以及改變的必要性,自然不能下定決心去努力付出,而只想待在自己的“舒適區”裡,得過且過。

我們恐懼的從來不是改變本身,而是改變帶來的不確定性的預期和既得利益的受損,以及前期投入是否能獲得回報的風險。

要想不害怕改變,甚至自己能真正的有所改變,我們必須徹底的審視觀照自我的內心世界,不妨對自己做一個SWOT分析,找到自己認為應有的,無愧於自我的人生方向,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去努力。


和則久


從本質上來說,我們每個人,就像生活在蛋殼裡。我們被這種自以為是的安全感填滿周身,在這裡面我們不用承受壓力,不用面對痛苦,不用承擔責任。我們舒適的生活著。

“懶”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自我設限心理:不願去提升自我的原因,是害怕承擔失敗的後果!



懂我不語


這個世界上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覺得胖就減肥,身體弱就鍛鍊,寫不好文章就多寫。也許經過一萬種嘗試之後,你和我一樣仍然有些微的自卑。但至少,我們終於能夠坦誠又寬容地愛這個不完美、有些膽小卻總在進步的自己。

致那些和曾經的我一樣自卑的你。

作為一個鮮在社交網站上發佈照片的人,我曾經深刻地反省,根本原因是不是因為我如今仍然自卑。這也正常,長相差強人意,身材馬馬虎虎,總有一些自卑的理由。

有時候看偶像劇,看別人的高中生活都風生水起、熱烈恣意,我的心底常常憤恨難平。因為縱觀我的青春期,簡直可以用“災難”二字來形容。

那時候我是個小胖子,經常因此而受到朋友們的調侃。比如我站在窗前憂鬱地說:“學習太累,真想跳下去一死了之。”朋友立馬接一句:“別,別把地球砸穿。”

胖意味著我很難買到合適的衣服,你永遠不能指望一個常年穿深色運動服的女生能好看到哪裡去。

胖不說,我還經常生病,一個月裡總有好幾天的時間要吃藥甚至打針。生病帶來的不適給了我一種很消極的暗示,即使窗外的陽光再好也覺得心頭昏暗。

所以我不僅羨慕那些花枝招展、嫋嫋婷婷的藝術班的女孩,我甚至羨慕一個從不生病、走路矯健的女同學,她看起來永遠那麼活力滿滿。

除此之外,我還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不會任何樂器,幾乎沒有任何特長。所有屬於青春少女的光芒,一到我這裡就變成了一派黯淡。

這樣那樣的原因讓我無比自卑。每次語文老師讓同學們上臺朗讀時,就是我最恐慌的時間。

即使不脫稿,我也能感覺到自己在不停地打哆嗦。臺下幾十雙眼睛,每一道目光都像探測燈,讓我的緊張和心虛一覽無餘。

上了大學之後,我參加各種活動,慢慢地克服了自卑,但這卻是被逼的。那時候我們班有個認真負責、積極踴躍的團支書,一心為班級的榮譽著想,但凡有什麼比賽、競賽,她總在不打招呼的情況下給我們報上名,以此來逼迫行為散漫的我們去參加比賽。

所以我“被加入”了長跑隊,“被報名”了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甚至被迫參加了我最害怕的數學競賽。每次我要打退堂鼓的時候,她都嚴肅地批評加溫柔地鼓勵,硬生生地將我推上戰場。

終於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站在臺上時不再緊張害怕,即使即興演講也能遊刃有餘。當然,我也不是一天就變成這樣的。

每逢比賽,我先是一遍一遍地背誦演講稿,這樣,就算再緊張我也能憑藉記憶裡的慣性連貫地順下來。後來我到越來越多的人面前演講,聽她們給我提意見,然後一點一點地對著鏡子練習、改正,終於我也變成了一個有颱風的人。

從那之後,我終於知道,許多人並非天生能侃侃而談的,他們和你我一樣,在人後練習了無數遍,才終於得以侃侃而談。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一刻戰勝自卑的,但一路走來,我覺得真正的成長是一個讓自己越來越有底氣的過程。

這種底氣,有時候不僅僅在於考多高的分數、拿多好的offer,而在於積澱了多少足以讓自己不憂不懼的東西。

在克服自卑的路上,我不過是用了最笨拙的三個方法——學習、讀書、思考。

即使現在告別學校開始工作,學習仍然是最能帶給我底氣的方法。

掌握一項新的技能,考過一門含金量高的資格證書,在工作中不斷地積累行業經驗,這種學習當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

學習或許不能立竿見影地為你帶來一份高薪的工作,但至少給了你找到高薪工作的可能性,也順帶著給了你用高薪工作來證明自我價值的可能性。

有人覺得讀名著沒有用,讀心靈雞湯更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可我總覺得,也許一篇心靈雞湯能讓你在一瞬間燃燒起了鬥志,可很難指望它去拯救一顆卑微的心。

反倒是那些流傳了數百年的名著,那些隱藏在字裡行間的真摯、善良與美好,足以讓你在暗自哭泣時,因為一個遙遠的、未曾謀面的、惺惺相惜的人也曾走過相似的痛苦而心存餘溫。

我想起自己在情緒波動、憂鬱絕望時度過的日子,是那些書拯救了我。那些偉大的、踽踽獨行的靈魂,甚至那些充滿力量的隻言片語,成了我最好的止痛藥。

讀書也總是能夠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一個人一生的悲歡離合在五六百頁的書中便可盡述,而你以造物主的姿態俯瞰萬物時,眼下的痛苦不過是漫長人生河流中一朵最微不足道的浪花。

忘了是哪個哲人說過:“思考是人與人之間最後的區別尺度”。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沉迷於微博上的搞笑動態圖和段子,沉迷於一遍遍地刷新朋友圈查看他人的最新動態,卻鮮少有人願意在人潮擁擠的嘈雜生活裡像古人一樣“吾日三省吾身”。

可思考如此重要,它幾乎是最深刻的成長方式。他人走過的路只是參照,從自己的跌倒中思考為何會跌倒才能讓自己走得更加順遂。

曾有人發郵件問我:“你是如何變得這麼內心強大的?”我回復了簡單的一段話:“受傷,但不讓每一場傷痛白挨,反覆思索,一點一點地積累經驗和教訓,並努力將他們變成要義。看書,讀史,相信時間的魔力,由此確信此刻自己的微弱痛苦之於一整個曼妙人生不過是瞬間。聊天,體會他人的生活,借鑑他人的經驗,思索自己的人生,由此讓自己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厚。”

我當然不是天生就內心強大,不過是在一路走來的過程中,總結了這些所謂的要義。

這年頭,大家都依賴“雞湯”甚至“雞血”,殊不知,真正給人帶來自信的絕非僅僅“雞血”。

工作之後,經常要向領導彙報工作、發表感言。最開始,一看到臺下一群西裝革履、嚴肅無比的領導也會緊張,後來的解決方法倒不是上臺前給自己拼命打“雞血”,而是在臺下認真地查閱資料,一遍遍地修改工作總結,再往前推——也不過是將工作做得更好而已。

如此才有了些底氣,去坦然面對臺下那一雙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從容應對他們的各種問題和質疑。

所以,克服自卑、懦弱和緊張的方法,不過是通過自己對自己的磨鍊,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變成一個讓人心悅誠服的自己。

這個世界上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覺得胖就減肥,身體弱就鍛鍊,寫不好文章就多寫。也許經過一萬種嘗試之後,你和我一樣仍然有些微的自卑。但至少,我們終於能夠坦誠又寬容地愛這個不完美、有些膽小卻總在進步的自己。


清河醉人心


不一定。

害怕改變是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很多陌生領域的投資和行業的改變往往讓人吃虧!因為他不懂這個新的行業,一旦投資,這個就意味著結構性地改變!也就是根本性第改變。他得重新學習,把自己的老本行個優勢放著,去學習很多東西。特別是在現在各種P2P平臺,很多都是大家不熟悉的領域,往往只是聽領導人講的好就大把大把投資,再“學習和做所謂的改變”,結果一個個這樣的改變者虧得血本無歸!

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去學習去改變是對的,不熟悉的領域就要捂住自己的錢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