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为何一所入选“双一流”的大学都没有,差在哪里?

笑压群芳


历史的原因,再加上京津在省内的辐射作用,种种因素。

一、河北省省会的变迁,天津、保定、石家庄几经变迁,造成河大、河工大都没有在省会城市。河大,河工大,天大等校几经调整,造成如今局面。

二、院系大调整,造成唐山交通大学为代表的大学衰败,成就了西南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几经易名最终落户四川,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也由唐山交通大学组建。当时学校可比肩清华、北大等高校,后院系调整到,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中国矿业,清华等院校。著名校友茅以升。

三、虽然外迁多,但燕山大学迁入了河北,源于哈工大的机械系。但一直发展不太理想,但其机械方面被评为Aˉ类,河北省唯一一个。

四、综起来说,造成河北高校不强原因很多,历史原因,造成河大,河工大不在省会石家庄,燕大外迁而来而且也不在石家庄,保定等地经济发展肯定比石家庄差。河工大甚至不在河北省,被评为211传说很多。

作者认为,在高校飞速发展的建国初期和90年代未阶段,河北高校的发展明显被京津高校的光芒掩盖了。各方面的条件都无法比拟京津,而京津冀地理上不可分。优势资源很容易被京津吸收。河北省为京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由北京迁了保定(历史原因省会当时不是石家庄),但后来逐步变成两个校区,河北主校区,又变成北京主校区。设想如果京津冀一体化早到来20年,与院校合并的时间相一致,也许河北省真的能迎来985或211。希望雄安新区的建设能够比肩深圳,这样也有可能引来985或211设立分校、校区。

总之,河北高校的落后,不仅仅是因为院系大调整,因为调整的不仅河北高校唐山交通大学,还有比如南京大学,哈工程调整幅度也比较大。更主要是地理上环抱京津,历史上省会多变迁的结果。发展机遇有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等,期待河北高校及各方面的发展。


用户104403831325


我自身也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主观臆断的东西也很多。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刚看的一本书——《1952~1968河北省省会变迁始末》,由河北省国家档案馆编写的,资料比较权威。看完后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小想法。

有一章中提到,1949年由河北省直属高校8所,中央直属1所,也就是唐山交通学院(现西南交大)。到1957年达到10所。58到60年又新建4四所省属院校,到1965年省属本科院校达到14所,专科4所,共18所。但18所里,10所位于省会天津。

根据1969年10月,河北天津“家产”分割协议中:七所归天津,三所归河北,天津工学院(现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天津中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的大学数量从18所减少到11所,即河北大学、天津工学院(现河北工业大学)、天津中医学院(现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林学院(现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化工学院(现河北科技大学)、河北机电学院(现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河北医学院(现河北医科大学)、张家口医学院(现河北北方学院)、承德医学院。

1966年的省会大迁徙中,毁坏了43万平方米的校舍,高达4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直接损失两个亿。教师资源更是难以估计。在省会大迁徙时,仅河北大学流失高达495位教职员。再加上流失的7+1(河北工业大学仍在天津)所大学,这场灾难对河北省高等教育堪称毁灭性的。

这场省会大迁移很多工作一直持续到80年代才完成。其实早在50年代就有迁省会石家庄计划,准备将石家庄打造成政治中心,保定为文化教育中心,双中心战略,到后来因为资金原因没有迁成。文革开始,石家庄误打误撞的成为河北省政府的“收容所”,意外的成为现在的省会。慌慌张张之下,石家庄虽成为省会,但未做强;保定虽有河北大学,但文化科教中心没成气候。双输结局给河北省今后发展影响无穷。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真的按50年代计划走会有什么结果?可以参照河北邻居河南。保定与开封,石家庄与郑州,两对近现代发展几乎一模一样城市,几乎在同一时期,两省提出迁省会,还有二者都没钱,也是近代战争的重灾区。当时河南省立即实施迁省会计划,而河北省最终选择放弃。后来,河南省渐渐消除了迁省会带来的影响,包括在高等教育上,现在出现了两所双一流大学郑州大学与河南大学,虽然错过了中科大,但总的来说河南省现在发展还是有很多肯定的地方。反观河北省,前三十年一直在迁与不迁问题上内耗,以至于成为文革内斗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省,在改革开放洪流来临之下却感到后劲不足。

一个既有海港,又有自然资源,又有人口资源土地资源,甚至还包含了一个一线城市北京的省份,为什么还没有发展起来呢?很多人认为是受北京虹吸影响,但我觉得人为失误也让河北省错过很多发展时机。赖北方不行,山东全国第三,河南第五;省内不统一,江苏出了名的“内斗省”,人家照旧是全国第二;赖北京,人家广东俩一线……这倒是……广东也出现“环珠三角贫困带”,但珠三角内的东莞、佛山、中山、珠海却齐放光芒。

我自己就是河北人,一个在南方上大学的河北人。虽然网上说河北人没有“省”的概念,但我身边的老乡,无论他是唐山的秦皇岛的,还是石家庄保定的,在介绍自己时都会说来自“河北的”,每次在群里和朋友圈分享河北成就时,都会很骄傲自豪。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一是我把我的一些资料给辅导员,辅导员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河南来的……”,还有大一上半学期我班里同学和社团里的同学经常误认为我是“河南人”或“湖北的”,所以我很一些河南人湖北人很亲,毕竟也曾经“被老乡”过。

还有一件事是,有一次去一家店,老板问我是哪里来的,我说“河北的”,然后又问我“河北是不是很穷”?当时我脸上笑嘻嘻心里mmp。后来再有陌生人询问我是哪里的,我学老实了,就说自己是北京的,以免尴尬。反正整个河北都是北京郊区。

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吐槽了半天河北省,但我打心眼里希望自己的家乡好,这也是7000万燕赵儿女共同心愿。2017年,国家在河北设了个雄安新区,这让我们几个河北人风光了一把,我们几个终于可以骄傲的说老子是河北人,雄安新区就在我家里!可是今后的建设还得靠我们自己,雄安建设好了,整个河北也要建设好。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秦皇岛、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一个都不能落下,再也别出现1952~1968年这场持续十多年的悲剧了。



袁小开


河北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都是在天津生的,河北师范主体也是天津生的,尤其当时河北大学还叫津沽大学在天津时是和天大南开三足鼎立的,可惜了!其实最冤的是天津,太多自己的学校分出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