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長期影響有限,積極政策緩解經濟衝擊

疫情長期影響有限,積極政策緩解經濟衝擊


聚焦 · 清和觀點

● 回顧03年的“非典”不難看出,本次疫情致死性更弱,並且我們具有更加豐富的應對經驗。若疫情的傳播得到有效控制,那麼本次疫情的持續時間有望比SARS短,從公開數據看,疫情已現積極信號。


● 從歷史來看,疫情對短期經濟有所衝擊,但對長期經濟影響不大,靜態看,對GDP增速影響低於0.5%。同時,在此情況下,今年宏觀經濟政策會更為積極,非標和房地產監管也將邊際放鬆,能夠有效對沖疫情的影響,疊加製造業有復甦跡象,對GDP的影響可能更低,考慮積極的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預計對GDP的影響大約在0.2%-0.4%。


● 本次疫情反應更快,力度更強,經驗也更為豐富,從公開數據看,疫情已現積極因素,後續隨著人口流動高峰迴落,疫情有望得到控制,預計本次疫情影響時間將短於非典。


● 為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2020年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積極的政策將陸續落地,將有效對沖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疫情長期影響有限,積極政策緩解經濟衝擊


國 內


一、年初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屬於黑天鵝事件,短期衝擊2020年經濟復甦預期,但不會影響長期經濟節奏


清和觀點:


1、供需角度:供需兩端均受衝擊,為抗擊疫情而延遲開工和自我隔離,短期衝擊需求和生產,但隨著疫情得到控制,長期對經濟影響不大


本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從1月中下旬開始迅速升溫,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官方迅速出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封鎖出行、限制交通、限制娛樂、抵制人群聚集、企業延遲開工等。


從需求端來看,疫情對居民消費、外貿和旅遊業等的短期衝擊較大,考慮節後人口大範圍遷徙,需配合隔離防護,短期內國內消費將持續承壓。短期外需亦承壓,本次疫情拖累我國出口,“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這一標籤將引起部分國家限制我國人員和貿易流動的舉措;從供給端來看,務工人員返程、企業復工生產、用工就業推遲等多方面抑制生產,製造業、建築業等短期基本停滯。


同時,根據非典疫情的經驗,由於疫情所抑制的供給和需求,只是短期現象,在疫情得到控制後,供給和需求呈現強勁的反彈,重新回到增長區間,因此,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不會改變長期經濟趨勢。


2、分行業看:服務業受較大沖擊,醫藥醫療、遊戲等行業受益


由於疫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所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受衝擊較大,主要為服務業,包括旅遊、交通、餐飲、住宿、娛樂。春節期間電影行業迎來史無前例的寒冬,7部主要賀歲影片撤檔,大型院線也均選擇暫停營業;餐飲行業和旅遊行業亦損失慘重,為避免人群聚集,部分城市封城封路,旅客出行需求大幅減少。我們認為上述行業經營活動收入大幅減少是大概率事件,何時能夠回暖還需依仗疫情控制情況。


與此同時,居家隔離等措施也為在線視頻和在線遊戲行業帶來商機,手遊《王者榮耀》在大年三十當天的流水為20億元左右,遠超2019年大年三十的13億元。同時為了保證疫情不會惡化,逐步有序改善,醫療醫藥行業提前復工以做好物資保供工作,各大研究所發力,加班加點做好疫情防護和疫病研究工作,使得醫療醫藥行業迎來一波較好的行情。


二、回顧2003年SARS,本次疫情反應更快,力度更強,致死率也更低


清和觀點:


回顧03年SARS疫情,整體大約持續了3個季度,高峰時期出現在第二季度。從事後來看,中國GDP受疫情衝擊一度下降近2個百分點,疫情結束後經濟迅速回暖,整體經濟的擴張大週期沒有改變。


就目前公佈的數據來看,“新型肺炎”確診病例數在短短1月內超過了03年“非典”確診病例總數,死亡率明顯低於SARS。在03年抗擊SARS經驗的基礎上,本次疫情官方應對更快,果斷採取了限制人員流動等措施從源頭上限制病情擴散。著名科學家鍾南山曾表示,疫情在第一輪潛伏期過後到達爆發高峰的概率較大,之後由於各種隔離措施的介入,增速有望下降,目前來看每日新增確認病例數量較春節期間確實有所減少。


回顧非典疫情,非典疫情在中後期,其階段性死亡人數佔總確診病例的比例大約為6%,等到非典疫情全部結束,實際死亡率大約在9.2%。本次冠狀病毒疫情,全國階段性死亡人數佔總確診人數的比例大約在2%-3%之間,且呈現下行的趨勢,對照非典進行測算,死亡率大致在3%-4.5%之間,預計冠狀病毒最終死亡率不高於5%,顯著低於非典死亡率。


另外,從死亡率看,湖北地區階段性死亡率大約為3%-5%,非湖北地區死亡率全部低於1%,湖北地區死亡率遠遠高於非湖北地區,我們認為這與該地區醫療資源不足有非常大的關係,不能代表冠狀病毒在正常醫療條件下的死亡率,因此,現階段的死亡率存在高估的可能,隨著在中央支持下湖北地區醫療條件的改善,例如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成,全國醫療資源生產能力的擴張,冠狀病毒的死亡率有望繼續下降,最終死亡率有很大可能低於我們的預測。


三、中國人民銀行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積極的宏觀政策將陸續落地


清和觀點:


1、中國人民銀行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維持充裕的流動性


如市場普遍的預期,為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中國人民銀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同時,各部門也密集發聲,體現出中央堅決穩定疫情影響下的經濟形勢的態度。與此同時,近期中央還出臺了大量針對疫區的定向政策,如貸款利率下調、債務延期等,緩解短期經濟衝擊。


2、後續政策對沖力度將加大,降準降息可期,受衝擊較大的行業有望獲得財政補貼


本次疫情對於中小企業的衝擊相對更大,因此我們預計為了扶植中小企業發展,年後央行或通過定向降準及普惠貸款獎勵降準的形式,對小微貸款業務以及疫情嚴重地區銀行予以流動性支持。此外,考慮到此次疫情隨著返工大潮的開始可能複雜化,屆時經濟損失或將增加,所以我們認為降息也在應對工具庫中,近期新作MLF並下調MLF利率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財政政策方面,參考非典時期的政策扶持,我們認為可能會對於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給予一定的補貼,方式包括減免部分費用或者增加貸款貼息等。同時增加財政支出,擴大研發、救治、防疫物資、一線醫護人員補助的財政兜底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