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的隱藏功能: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含讚美的正確使用方式)

淅爸,一枚二胎寶爸,大寶淅淅6歲半,二寶湯丸5歲。在這裡分享我的育兒經,歡迎分享

孩子需要讚美,就如植物需要水。生活中的糖果給與孩子口感上的甜蜜,而讚美則滋潤著孩子的心靈。

在《虎媽貓爸》中,奶奶不論對錯的“無腦式”讚美,讓茜茜成了一個有公主病、處處惹人嫌的孩子。可見不恰當的讚美,讓本該茁壯成長的孩子長成了“歪瓜裂棗”。

在生活中,或許父母們、長輩們不會吝嗇對孩子的讚美之詞,尤其是在春節期間,孩子總能收穫來自身邊的人的讚美之詞,家長們又該如何辨別出是否對孩子有利?

孩子受到表揚的事情是最能說明父母的價值觀的,孩子會通過這些事情來判斷出哪些事情更重要,進而不遺餘力地為此努力以求得到父母的認可--讚美真正作用,是向孩子傳遞一份價值觀。

讚美的隱藏功能: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含讚美的正確使用方式)

孩子真的那麼需要讚美嗎?是的,如植物的成長需要水一般重要

在講明白讚美的真正作用--傳遞一份價值觀之前,我們需要先搞清楚,為什麼讚美對於孩子來說如此重要,甚至比喻為植物需要水一般。

  • 讚美,是孩子的根本需求之一

在馬斯洛的需求圖譜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人的需求是分層級並且逐層遞進的,當上一個層級被滿足了,就會進去下一個層級的追求:

生理需求:本能層次的需求,包括食慾、睡眠、慾望等;

安全需求:避免對生命構成威脅的需求;

社交需求:社會需求,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想被人承認的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求:對理想實現,發揮最大潛能的需求;

讚美的隱藏功能: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含讚美的正確使用方式)

而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從一出生開始他就有這被人承認、被人關注的需求,每一個孩子都在用自己的行為來尋找自己在家庭、環境中的定位--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如此需要被關注,被認同的原因--尊重需求。

在孩子眼裡,父母及其他成人是那麼強大,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神一般的存在。這些成人總是能輕而易舉地做到他們做不到的事情。在孩子眼裡,大人們顯得極度巨大、高效迅速、無所不能。

當孩子有了這些感受,只有他們與生懼來的成長勇氣支持著他們不放棄成長。但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種情況:

現在換成我們生活在了一堆擁有和馬雲一樣優秀的人中間,眾人中唯有我們是一個“矮窮矬”,我們還會如孩子般有著內在的勇氣逼迫自己不斷成長嗎?差距過大而產生的自卑、絕望,可能瞬間就會擊潰我們。

而讚美,恰恰是給孩子注入外在的動力,給與孩子更多的勇氣和信心去成長,同時,也滿足孩子想被承認的需求。

讚美的隱藏功能: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含讚美的正確使用方式)

  • 讚美,塑造孩子的價值觀

“孩子如同一張白紙,孩子未來圖畫的美麗或醜陋是父母描繪的結果”,我想這句話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這裡面所指的“白紙”,就是孩子的價值觀。

一個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擁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其原生家庭尤其是其父母對他的影響甚巨,通常我們認為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是潛移默化的被動式影響,但實際上我們是完全可以有意識的左右孩子的價值觀的。

在生活中,孩子受到表揚的那些事是最能說明父母的價值觀的,孩子們會通過這些事來判斷出哪些事情更重要,從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如《虎媽貓爸》裡的茜茜,奶奶不斷讚美茜茜是個公主,並且強調公主的高貴、受不得一絲委屈和冷落,茜茜自不然的就認定成為“公主”就是最重要的事情,進而不遺餘力地為此努力以求得到認可。

而當家長告訴孩子“你能幫助弟弟把積木砌成機器人讓我很感動,顯然弟弟還沒那麼靈活,需要家人的幫助”時,會讓孩子記住親情和體貼是良好的品質。

同樣的,當孩子受到的讚美方式是恰當的,是針對合適的事情,是恰如其分的,那麼孩子同樣也會為此不遺餘力的努力以追求認同,最終成長為有相應價值觀的人。

讚美的隱藏功能: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含讚美的正確使用方式)

那麼,在認知了讚美對於孩子的真·意義之後,我們又該如何讚美孩子,以傳遞給孩子正面的影響呢?

讚美孩子,三要三不要

如何讚美孩子,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恰當的方式,針對合適的事情,給予孩子恰如其分的讚美。

當然這樣說是比較含糊的,我們可以再細化一些,即三要三不要:

  • 三要之一:要明確讚美孩子時,想傳遞給孩子什麼價值觀

父母的讚美是能影響孩子的價值觀的,讓孩子明白什麼東西重要,而如果讚美僅僅是為了讓孩子開心,那麼就真的成了糖果,會導致孩子的心靈“蛀牙”。

作為家長,你要意識到哪些價值觀才是最重要的,並找機會將這些價值觀傳達給孩子。父母可以選擇用表揚的方式(但也不能用得過多)鼓勵孩子努力學習、體貼他人、無私奉獻、勇敢果斷、心懷慈悲等,這是非常積極的做法。


讚美的隱藏功能: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含讚美的正確使用方式)

  • 三要之二:讚美孩子要具體,比起結果更重視過程
  • 父母不要輕易讚美孩子聰明,因為這很容易使孩子自我陶醉,容易將失敗歸咎於不夠聰明,更重要的是,虛假的恭維會讓孩子變得虛榮。

    而“聰明”是一個非常含糊的詞語,到底怎麼樣才算是聰明呢?如果成績好、學東西快就代表了聰明,那麼孩子很快就會形成對聰明的單一認知。

    國外有關專家認為,最好是瞭解孩子做事情的過程,把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艱難努力都看在眼裡,然後再讚美孩子。

    有一位父親在認真閱讀了孩子的作文之後是這樣讚美孩子的:

    “這篇文章的開頭很好,你能想出這樣的典故來作為文章的開頭實在不容易;中間這個事例寫得很詳細完整,說明你經過了仔細的觀察;結尾的一句話也比較精彩,用它來點題很恰當……”

    這樣的賞識有什麼好處呢?就是會說到孩子的心坎上,這位父親在仔細閱讀了孩子的作為後對文中孩子努力的地方(具體)一一進行了讚美。這就讓孩子更加重視用“典故”、“觀察”、“點題”來進行往後的寫作。

    讚美的隱藏功能: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含讚美的正確使用方式)

    • 三要之三:讚美孩子,要找準對象

    這一點很多家長會覺得很奇怪,讚美孩子還要找準對象?是的,我們必須牢記一點,讚美的對象是孩子。

    很多家長並非沒有讚美孩子,也不是讚美的方式出錯了,讚美的度過了,而是讚美的對象出問題了。

    這一點在春節這種節日聚會時經常會出現:

    有一個孩子,平時是誠實而且成績又好的孩子,但期末考試馬前失蹄導致成績下滑,放假在家裡也幾乎不與父母說話。

    當親友探訪問起孩子的狀況時,其父母總是說“其實他本來是個開朗的孩子”、“他是很聰明的孩子”、“他本來是誠實的孩子”。

    乍看起來,其父母似乎肯定了孩子的才能與可能性,似乎十分信賴孩子。可是這不是真正的接受孩子,也不是信任孩子。最好的證明是當其父母聽到這樣的一句話後,沉默了:

    “你所愛的,不是現在這個成績不好、又會反抗的孩子,而是以前成績好、又不會反抗的孩子。”也就是說,其父母不願意接受現在這個有好有壞的孩子。

    如果父母換一個說法呢?

    “最近他的狀態是不那麼好,有點悶悶不樂,興許是成績影響吧,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他一直是我們最愛的孩子,寶貝,你說是不是呀?”

    讚美的隱藏功能: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含讚美的正確使用方式)

    • 三不要之一:不要把讚美當成炫耀

    有些父母經常犯這種錯誤: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不錯,禁不住要把心裡的得意對別人講出來,家裡來了客人,也要當著孩子的面對客人炫耀,客人自然隨聲附和,也對孩子賞識一番,這樣做對孩子是無益的,這一點在春節期間尤為明顯。

    如果父母把讚美孩子當成自己炫耀的資本,那麼就會使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總覺得自己優於別人。有一些被賞識慣了的孩子,做了好事沒有被注意到或者沒有受到賞識就會覺得委屈,不被賞識就再不做好事了。個別孩子追求虛榮,甚至還會弄虛作假來騙取賞識,養成虛偽的品格。

    • 三不要之二:不要把賄賂當成讚美

    比如,有的父母對孩子考了高分或有較好的表現的時候就用金錢或物質來賞識孩子。其實,這就是“賄賂”孩子。

    再比如,孩子自己非常喜歡畫畫,他並不需要物質賞識,而只要獲得認可就足夠了。但如果父母說:“寶貝真棒,晚上給你做好吃的。”這樣反而使孩子厭煩。

    甚至孩子可能會這樣想:“我的努力和成就只是為了一頓美餐嗎?”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成就感的培養。

    而且,即使依靠物質來賞識孩子的辦法有效,這種效果也是暫時的,因為人在物質方面的慾望是永遠不能滿足的。“慾壑難填”這個成語就道出了人性的這一弱點。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的某些行為如只靠單純的外在刺激來維持的時候,刺激一旦減弱或消失,行為也就隨之消失。所以,“賄賂”孩子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讚美的隱藏功能: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含讚美的正確使用方式)

    • 三不要之三:不要把誇張當成讚美

    有一句諺語叫做:真的才是最有力量的。我們認為這句話完全適用於賞識孩子這件事:賞識必須真誠、適度,否則就變成了虛假的恭維,反而對孩子有害,因為對孩子必須進行賞識,但是不能信口開河地誇大。

    在實際生活中,我曾犯了一個讚美孩子的錯誤:

    當兒子湯丸學會正確揮拳的時候,我非常高興地讚美了他:“瞧!你揮舞拳頭的時候,跟decade(他最喜歡的假面騎士)很像!”他靦腆的笑了,然後接著更用心的對著我手上的拳靶練習著揮拳的動作。

    但是到了幾天後,面對新買來的沙包時,他卻完全不願意練習了。按理講,孩子受到讚美之後,會更有信心去學習,然而事實上卻是孩子不再想做了,這是為什麼呢?問題就出在我的讚美上。

    我用假面騎士、超人來讚美他,使孩子有些忘乎所以,以為自己確實很了不起。正當他滿心高興的時候,他看到比起拳靶要大得多、硬得多、重得多的沙包,自己恐怕打不動沙包,而做不了自己還算什麼超人呢?——我的這種言過其實的賞識使孩子望而卻步。

    孩子為什麼不敢再做下去,因為怕破壞了自己的“假面騎士形象”。

    讚美的隱藏功能: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含讚美的正確使用方式)

    淅爸寄語:鄧穎超大姐曾經說,“母親的心總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話,結果就會適得其反。”讚美,同樣如此。


    個人專欄:孩子的99個錯誤行為的解決方式,現正特價9.9元!一本書都不到的支出,能參考到99個孩子常見錯誤的解決方式和育兒心經,機智的你會選擇購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