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在中國歷史上是怎麼一個地位?

以前我唱過歌給禰聽


馮玉祥字煥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縣生於直隸青縣(今屬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有“基督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之稱。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灤州起義。1921年7月後任陝西督軍。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係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並將所部改稱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1926年在直奉聯軍進攻下通電辭職。1926年3月赴蘇聯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國國民黨。9月17日在綏遠五原誓師,率領西北軍出潼關參加北伐戰爭。1930年3月與閻錫山組成討蔣聯軍,中原大戰失敗後隱居山西汾陽峪,後隱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爾組織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1935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1948年1月1日被選為民革常務委員和政治委員會主席。1948年7月回國參加新政協會議籌備工作,9月1日因輪船失火遇難。馮玉祥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系國民政府青天白日勳章、美國總統二戰銀質自由勳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勳章三大抗戰勳章獲得者。

馮玉祥戎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級上將,所部從一個混成旅發展成為一支擁有數十萬人的龐大軍隊。在其50餘年的軍事生涯中,以治軍嚴、善練兵著稱。在作戰指揮上強調知己知彼,速戰速決,以己之長擊敵之短,藉助夜暗和惡劣氣候,運用側後突襲戰術,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人稱“布衣將軍”。由於馮氏一生中時常背主倒戈,因此有人將其字“煥章”改為“換章”(換章意即打麻將換牌之意),以諷刺其經常倒戈的行為。他還有“倒戈將軍”的稱號。對於馮玉祥的倒戈次數,目前已經有很多歷史學家和研究者進行更正,馮玉祥一生倒戈的次數準確的應該是九次,依次為:一、灤州起義倒清朝;二、護國運動倒袁世凱;三、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四、北京政變倒吳佩孚;五、反奉戰爭倒張作霖;六、五原誓師倒北洋;七、國共分裂倒共產黨;八、中原大戰倒蔣介石;九、國共內戰倒蔣介石。

對馮玉祥的個人評價不一,有人稱讚其為愛國將軍,也有人斥其為徹頭徹尾的軍閥。縱觀其一生,在軍閥混戰時期多次下野又多次起兵,綁架暗殺政敵,充滿對軍隊地盤的執著和對權力的渴望,是典型的舊軍閥行徑。抗戰爆發後,雖然在軍事上不再有大的作為,但其一直堅持著抗戰的主張,並且為民族大義不再執著於個人得失,積極擁護國民政府,奔走於各種抗日活動,不失為一個愛國軍人





木子溜溜溜


馮玉祥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個有名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雖然充滿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作了很多進步的事情:

馮玉祥早年參加革命黨,在辛亥革命時他參加了灤州起義。

在袁世凱稱帝時,馮玉祥又支持陳宦脫離袁世凱,給了袁世凱致命一擊。

張勳復辟時,已經被段祺瑞免職的馮玉祥主動召集舊部,響應段祺瑞的討逆號召,率軍參戰,平定了張勳復辟。

五四運動時期,時任湘西鎮守使的馮玉祥公開表示支持,還派部隊保護常德等地的遊行學生,面對日本領事時也是毫不退讓。

在第二次直奉大戰時,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並驅逐溥儀,廢除了帝制的最後一絲殘餘。

在北伐戰爭期間,馮玉祥在五原誓師,率軍加入北伐軍,改變了敵我力量對比,促使山西的閻錫山倒向革命,為北伐取得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918事變以後,馮玉祥積極主張抗戰,組建了抗日同盟軍。抗戰期間,馮玉祥也是堅持抗戰到底,還把自己的兒子馮洪國送上抗日前線殺敵。

應該說在舊軍閥裡,像馮玉祥這樣的人不多,所以可以說他是軍閥裡最進步的一個。

當然,馮玉祥也有他的侷限性。他畢竟只是一個軍閥,在很多事情上,馮玉祥一樣會考慮自己的利益。像在北伐戰爭中,馮玉祥和武漢國民政府發起了二次北伐,擊敗了河南的奉系軍閥。但是當武漢國民政府無法保證他的軍餉供應時,馮玉祥就轉而和南京合作,從這點來看,他和其他軍閥一樣,也有利己主義的思想。

所以個人認為對馮玉祥的評價,是一個有革命思想的愛國軍閥,但是其革命性並不徹底。

1948年9月1日,馮玉祥在坐船經蘇聯返回中國的途中,在黑海死於船隻失火,終年66歲。


於小瑋的歷史觀


馮玉祥曾是民國時的西北軍閥,還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獲得過國民政府青天白日勳章、美國總統二戰銀質自由勳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勳章!既鎮壓過起義軍,也曾率部英勇抗日。

總體來說,功大於過,歷史對他的定性是為民主事業做出過很大貢獻的愛國軍人。

時人稱他為“倒戈將軍”,說的是他經常倒向對手的陣營,對付曾經的己方陣營。這是很讓人看不起的,呂布倒戈三次被罵為三姓家奴,馮玉祥卻倒了好多次,所以才有這個包含貶義的外號。

那這是否說明他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呢?絕對不是!他只是處於迷茫。

首先他是一個軍閥,擴大地盤增大勢力是他最天然的需求;其次他還愛國,想為國家的強大貢獻一份力量。

所以他一直在尋找既能壯大自己、也能救國的辦法,可是限於眼界和立場,他不知道這個辦法是什麼,只能不斷的從現有的這些方式中間去判斷和選擇。

選擇一個,過了段時間之後發現不是,那就拋棄;再選擇一個,發現還不是,同樣拋棄;再一個,好像還不對,丟了。。。。。。

就這樣,在別人眼裡他未免變化得太快了。卻不知他最初的目標都沒變,他的選擇有對有錯,只是選擇的盟友都不能同時滿足他的兩個需求:當最大的軍閥,愛國!

1911年,灤州起義,這是他事業上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那時他本被清廷任命為陸軍第20鎮第80標第三營管帶,也就是營長,但他選擇了民主,在武昌起義爆發後,參與發動灤州起義。這是進步的選擇。

1915年,蔡鍔將軍發動的護國戰爭中,他先是袁世凱的部下,與護國軍大戰,之後又與蔡鍔議和,倒戈袁世凱。

1921年進軍陝西,打下了一大塊地盤,人馬什麼的也都翻了幾倍。此時的馮玉祥才真正稱得上“軍閥”,有資格影響大勢。

軍閥們時而聯合對敵,時而大打出手,也不只是他一個人經常倒戈,大家都沒啥信義,有利合,無利分。

1930年,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聯後倒蔣,與之在河南、山東、安徽等地輪番混戰,史稱“中原大戰”!這是馮玉祥軍閥勢力的頂點!但之後東北軍參戰,蔣介石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此後的馮玉祥不能再被稱為“軍閥”,因為他沒了勢力,也沒有了和蔣介石作對的實力。只能做為個人將領來看待。

中原大戰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方面使蔣介石掌握了國內最大的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另一方面使得工業衰敗、農業破產,對軍事和民生的傷害都非常大,整個國家元氣大傷,而隨著張學良的入關,東北邊防空虛,日本趁機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民不聊生,馮玉祥痛定思痛,真正成長為了一個民主進步人士,奔走抗日,此後再無更改!

七七事變後曾致電第29軍將士:“抗敵守土之責,斷不容絲毫退讓!”

他和蔣介石的分歧一直都在,只是以前是為了地盤,抗日戰爭中是為了理念。抗戰勝利後更被蔣排擠到了國外,但他從沒停止過對局勢的關注,呼籲國內停戰內戰建設新國家。

1947年11月5日發表《我為什麼與蔣介石決裂》一文,明確指出:蔣介石政權是中國所有腐敗政府的頂峰,外國的金錢是無法使它免於垮臺的!

蔣大為光火,吊銷了他的護照。

1948年,馮玉祥應中共中央之邀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回國途中船艙失火,不幸遇難,年66歲。

馮玉祥的一生,經歷了清朝末期和民國,見證了一個國家如何從半封建半奴隸制走到了民主,走向新生!

而他個人更從舊式軍閥成長為民主鬥士!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馮玉祥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民主將軍。


馮玉祥是安徽人,年少的時候又開始了軍隊生涯,在軍隊摸爬滾打中,擔任了北洋陸軍的旅長,不久又升任到師長。他參加過討伐袁世凱稱帝的戰爭,也討伐過張勳復辟,可以說為反對封建復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1924年的時候,直系軍隊和奉系軍隊軍閥對戰的時候,馮玉祥帶領著自己的軍隊衝入了北京城,把竊取總統職位的曹錕趕下了臺,派兵將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驅逐出了紫禁城,並且致電邀請孫中山到北京共商國家大事,這就是馮玉祥發動的“北京政變”。北京鎮變市後,他將自己的部隊改變成了國民軍,自己擔任總司令並且兼任第一軍的軍長。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奉系軍閥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所以在1925年的時候,作為直系部隊的馮玉祥被當時奉系軍閥的首領張作霖排擠出了北京城將他安排在了西北邊防,所以馮玉祥的部隊又被稱為西北軍,西安事變中的千古功臣楊虎城就在馮玉祥的軍中任職。1926年的時候,馮玉祥宣佈脫離了北洋軍閥加入了中國國民黨並且率部參加了北伐戰爭,攻佔了河南。北伐戰爭後,馮玉祥和蔣介石集團的矛盾越來越重,最後馮玉祥騎兵反對蔣介石。在爆發的蔣馮戰爭中,馮玉祥以失敗而告終。


失敗後的馮玉祥並沒有氣餒,兩年後也就是1930年,他聯合閻錫山,李宗仁等部隊再次發起反對蔣介石的戰爭,這就是當時有名的中原大戰。這場戰爭最後以蔣介石的勝利,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聯軍的失敗而宣告結束。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馮玉祥積極主張抗日,並且在1933年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組織抗日同盟軍 ,抗擊日本侵略者。但是抗日同盟軍,在不久後受到了國民黨軍隊和日本軍隊的夾擊失敗了。

多次失敗的馮玉祥離開了軍隊,開始隱居生活。1936年的時候,馮玉祥再次出山並在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出任了第六戰區的司令長官,雖然後來被撤職,但是他仍然輾轉呼籲抗擊日本侵略者。抗日戰爭勝利以後,馮玉祥還曾經親自到美國,為反對美國政府幫助國民黨政府打內戰進行宣傳。1948年的時候,馮玉祥從美國回國參加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但是在經過黑海的時候輪船失火遇難身亡。


紅雨說歷史


馮玉祥一生可以說是不斷學習和改變的,十五歲入淮軍,後進入袁世凱的部隊,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灤州起義,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係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從身上最初舊軍閥的習氣明顯,到後期主張抗日,新將領的特點又逐漸凸顯,持續積極奔走,為抗日獻計獻力。1946年9月赴美考察,被迫強令退役。

1948年9月1日中午,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的馮玉祥乘坐的“勝利號”輪在途徑黑海向前蘇聯敖德薩港行進時發生大火,馮玉祥遇難,終年66歲。

馮玉祥十五歲從軍入保定淮軍始至一九四六年赴美考察被強制退役,戎馬大半生,一生九次倒戈,固有“倒戈將軍”之稱,還被稱為“基督將軍”和“布衣將軍”。





小舟讀史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說到馮玉祥,都會想到對他的“倒戈將軍”諷刺稱呼。馮玉祥,字煥章,原名基善,祖籍安徽巢縣(今安徽合肥市所轄巢湖市)夏閣鎮竹柯村,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市)興集鎮。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首領,愛國民主人士。曾與蔣介石,張學良結拜兄弟排為大哥,在國民政府裡有著一定的權勢。所謂“倒戈將軍”一說暗喻了此人的反覆無常,而事實並非如此。馮玉祥的第一次“倒戈”是在1911年積極響應武昌起義,發動了灤州起義,雖然不算成功,卻沉重打擊了清王朝和袁世凱,促進了帝制的覆滅。1915年暗中與討袁軍議和,並率兵開赴西南,明確以武力反對袁世凱稱帝,這是第二次“倒戈”。1918年2月馮玉祥軍隊停駐湖北武穴,通電全國,主張南北議和。這是馮玉祥的第三次“倒戈”,這次倒戈應該是響應孫中山的護法運動的正義之舉。最著名的倒戈是在綏遠的“五原誓師”後正式宣佈參加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統一戰線。最後一次倒戈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馮玉祥身兼數職,擔任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第三戰區督導長官,軍政部部長任上。而這一時期,馮玉祥傾向於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和共產黨保持了友誼,與中國共產黨的武裝聯合抗日,直至成為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應該說馮將軍的最後一次倒戈確定了其人生最終的信仰。老漁認為馮將軍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地位起到了舉足輕重並在一定或特定的時期內決定了當時的國家走向以及對新中國成立的推動作用。(圖片來自網絡)











老漁破船


馮玉祥(1882——1948),安徽巢縣人,原名基善,字煥章。北洋軍閥時期,曾任陸軍第十六混成旅旅長,第十一師師長,陝西、河南督軍,陸軍檢閱使。

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發動“北京政變”,將其所部改組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後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參加北伐。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後因與蔣介石集團發生利害衝突,舉兵反蔣,先後爆發了蔣馮戰爭和中原大戰。


自美回國乘船途經黑海時,因輪船失火於9月1日遇難。生平介紹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投淮軍當兵。

1902年改投武衛右軍,歷任哨長、隊官、管帶等職。

1911年(宣統三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參與發動灤州起義,失敗後被革職遞解保定。

1914年7月任陸軍第7師第14旅旅長,率部在河南、陝西一帶參加鎮壓白朗起義軍。9月任陸軍第16混成旅旅長。

1915年奉令率部入川與護國軍作戰,暗中與蔡鍔聯絡,於次年3月議和停戰。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長職。7月率舊部參加討伐張勳辮子軍有功,復任第16混成旅旅長。1918年2月奉命率部南下攻打護法軍,在湖北武穴(今屬廣濟)通電主和,被免職留任。6月率部攻佔湖南常德後,被撤銷免職處分,11月任湘西鎮守使。

1921年8月任陸軍第11師師長,旋署陝西督軍。

1922年夏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率部出陝援直,擊敗河南督軍趙倜部,5月調任河南督軍。因受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排擠,10月被派為陸軍檢閱使率所部駐防北京南苑,抓緊練兵。

1923年曹錕、吳佩孚控制北洋政府後,馮在孫中山推動下,與陝軍暫編第1師師長鬍景翼及第15混成旅旅長孫嶽結成同盟,決心尋機推倒曹、吳軍閥統治。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任直軍第3軍總司令,趁直、奉兩軍在石門寨、山海關等地激戰,回師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係軍閥政府,驅逐清遜帝溥儀出宮,改所部為中華民國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邀孫中山赴京共商國是。但迫於形勢,又同反直系的軍閥張作霖、段祺瑞妥協,組成以段為臨時執政的北洋政府。

1925年春迫於奉、皖兩系軍閥的壓力,赴察哈爾張家口(今屬河北)就任西北邊防督辦,所部改稱西北邊防軍(簡稱西北軍)。8月任甘肅軍務督辦仍兼西北邊防督辦。在此期間,接受共產黨人和蘇聯專家幫助,建立各種軍事學校。

1926年1月在奉、直軍聯合進攻下被迫通電下野,旋赴蘇聯考察。8月中旬回國,迅即被廣州國民政府任命為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幫助下,9月17日在綏遠五原(今屬內蒙古)誓師,就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正式宣佈全體將士集體加入中國國民黨,參加國民革命。根據廣州國民政府要求,在李大釗等共產黨人建議下,制定“固甘援陝,聯晉圖豫”的戰略方針。隨即率部參加北伐戰爭,出師甘、陝,11月解西安之圍。

1927年4月所部被武漢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任總司令,旋率部東出潼關,鏖戰中原,與北伐軍唐生智部會師鄭州。此後,曾一度附和蔣介石、汪精衛“清黨”反共。1928年率部參加第二期北伐。10月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因軍隊編遣等問題與蔣發生利害衝突,在1929年和1930年爆發的蔣馮戰爭和蔣馮閻戰爭中失敗下野,所部被蔣收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積極主張抗日,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933年5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和推動下,與方振武、吉鴻昌等在張家口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被推舉為總司令,指揮所部將日軍驅逐出察哈爾省(今分屬河北、內蒙古)。8月在蔣派重兵威逼下辭職,隱居泰山。


1935年4月被授為陸軍一級上將。12月以蔣答應實行抗日為條件,在南京出任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相繼任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不久受蔣排擠離職,仍奔走於鄂、豫、湘、黔、川等省,積極從事抗日救國活動。抗戰勝利後,為形勢所迫,於1946年以水利考察專使名義出訪美國,同時被強令退役。從1947年起,在美公開抨擊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積極支持國內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並以20年親身經歷,撰寫《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對蔣的專制獨裁統治作了深刻揭露。

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當選為常務委員和政治委員會主席。隨即發起組織民革駐美總分會籌備會。個人影響察哈爾抗日同盟軍雖在蔣介石國民政府的鎮壓下被迫解散,但其抗日精神,激發了全國民眾的愛國熱情,推動了全國的抗日運動,其抗日業績永垂中華民族史冊。人物評價馮玉祥戎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級上將,所部從一個混成旅發展成為一支擁有數十萬人的龐大軍隊。在其50餘年的軍事生涯中,以治軍嚴、善練兵著稱。注重愛國愛民精神教育;強調紀律是軍隊的命脈,致力整飭軍紀,並身體力行,賞罰嚴明;關心愛護士兵,要求官長與士卒共甘苦,以帶子弟的心腸去帶兵。嚴格訓練部隊,尤重近戰、夜戰訓練和惡劣氣象條件下的艱苦耐勞鍛鍊。編著《軍人精神書》、《 戰陣一補》等書作為教材,並經常給士兵講課示範。在作戰指揮上強調知己知彼,速戰速決,以己之長擊敵之短,藉助夜暗和惡劣氣候,運用側後突襲戰術,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殉難經過馮玉祥憂國憂民,痛感自己無能為力,加上處境危險,他決定到美國去,在那裡開展反對美國政府援助蔣介石打內戰的鬥爭。

1946年9月14日,他與夫人李德全一行,以考察水利為名,遠涉重洋,抵達美國。從此,他和中共朋友一起,團結愛國華僑、國民黨左派和進步人士,向美國人民無情揭露蔣介石大打內戰的罪惡,呼籲和平民主。他的言行使蔣介石十分惱火。蔣介石下令要他限期回國,他斷然拒絕。接著蔣便對他進行了種種打擊報復:革除公職,開除黨籍,並吊銷護照,斷絕了經濟來源。馮玉祥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處境險惡。

1948年2月10日,他在紐約的寓所中寫下了遺囑,並在日記裡留下了這樣的話:我的遺囑寫好了,不怕任何時候死去。也就是這時,國內人民解放戰爭已勝利在望,蔣家王朝岌岌可危。當中共中央籌備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消息傳至海外時,馮玉祥決定回國,奔赴解放區。

回國並非易事,馮玉祥夫婦秘密到蘇聯駐舊金山領事館聯繫,請求幫助。以後,馮玉祥的夫人李德全又單獨到蘇聯大使館,會見了蘇聯駐美大使潘友新。   

潘對馮夫人說,從安全角度考慮,最好是乘蘇聯客船走,如果搭乘其他國家的船,有可能發生兩種意外:一、國民黨提出馮玉祥是政治犯,要求引渡;二、在航行途中,潛伏在船上的國民黨特務秘密將馮玉祥扔進大海,銷屍滅跡。   

馮玉祥同意潘大使的分析。但是,當時美蘇關係處於冷戰之中,蘇聯船員有固定班期,一直等到7月份,蘇聯客輪“波貝達”號才駛抵美國。流亡異國的馮玉祥度日如年,歸心似箭,終於盼來了踏上歸途的這一天。7月31日,馮玉祥偕夫人李德全,帶著女兒理達、穎達、曉達,兒子洪達,女婿羅元錚和秘書賴亞力,擺脫了國民黨特務的長期盯梢和威嚇,在紐約登上了“波貝達”輪。   客輪分4層。頭等艙在頂層,馮玉祥一家住了4套包間,窗外是寬闊的甲板。另外幾套包艙裡,住著四位蘇共中央委員。“波貝達”號船行數日,在巴統停靠了一週時間,又重新拔錨橫渡黑海,向目的港敷德薩駛去。馮玉祥半倚在床上,對面兩隻沙發上,坐著女兒穎達和曉達。艙門虛掩,露出一道縫,一縷黑煙像條毒蛇似的悄然而入。凡事都很敏感的曉達,忽然吸吸鼻子說:“什麼味兒?”四下一看,她發現從門外湧入的濃煙。“著火了!”她驚跳起起來,第一個衝了出去,沿著走廊向樓梯口奔去……曉達的驚呼狂奔引起了慌亂。身經百戰的馮玉祥沒來得及思索和判斷,翻身下床,拎起一隻隨身的小箱子,本能地向門外走去。馮夫人抓起丈夫的大衣,緊隨在後。   過道里濃煙瀰漫,一片漆黑,空氣中充滿了一氧化碳的熱浪。馮夫人聽見丈夫痛苦的呻吟聲,但她已愛莫能助了。火舌舔著她的臉,濃煙使她窒息,她跌跌撞撞地又回到艙室,一頭栽進了沙發,災難從天而降,總共才過20分鐘。  

 馮玉祥就這樣窒息過久,急救無效告別人世,匆匆地走了。他歷盡滄桑,飽經憂患,愛國愛民的一生,到此結束了。馮玉祥究竟死於什麼?一時傳說紛紜。多少年來,在人們心目中一直還是一個謎。   

“波貝達”號非彈丸之地,當時在船上的旅客和船員上千人,這場大火從下層燒到頂艙,其間怎麼會無人察覺呢?唯一的解釋是:火是在各個要害部位同時起來的,或許是烈性炸藥所致……根據種種跡象分析,“黑海慘案”不是一般的災難,而是一件謀殺案,但究竟誰是此案的主謀和兇手,50年來這一問號還未有明確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