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代皇帝都能做到親賢人遠小人,是否都會成為一代明主呢?

小豬02403


凡事無絕對,親賢人,遠小人,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但小人和賢人,都存在一些主觀的判斷,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賢人會變成小人,小人會變成賢人。

在一定程度上,明朝就是被君子們給坑死的。

黨爭不斷,明朝中後期最為嚴重,在這些非黑即白的黨爭過程中,賢人和小人成為涇渭分明的存在,而他們判斷的標準,並不是按照個人的能力和德行,而是在於他背後的黨派。

第一次黨爭高潮

明朝嘉靖年間,明朝黨爭達到了第一個高潮,黨爭的非黑即白問題,也逐漸成為現實。以嚴嵩為首的嚴黨,把持朝政十幾年,對於倒嚴派的徐階而言,嚴嵩就是小人,而徐階等人,就是賢人。而對於嚴嵩而言,他通過自己通天的手法,愣是讓嘉靖皇帝在柱子上寫下,徐階小人,永不錄用的字。在嚴黨眼中,徐階才是小人。

如果平心而論,無論是嚴嵩還是徐階,他們都有足夠的治國理政的才能,都可以劃入能臣的行列。而賢人還是小人,他們說了不算,皇帝說了不算,而是他們背後的一個龐大的文官團體說了算。因此,一旦黨爭開始,就沒有小人賢人之分。

如果說,嘉靖年間,第一次黨爭高潮,是因為兩個有能力的團隊,因為思路不同,而大打出手。那麼第二次黨爭,徹底演化為君子和小人的爭鋒。

第二次黨爭高潮

第二次黨爭高潮,出現在明天啟一直到崇禎這近二十多年的時間裡。這次黨爭的特點,不再是國家政策之間的分歧,而是真正的小人和君子的對戰。這就是閹黨和東林黨的對陣。

閹黨可以說是真小人,偽君子。東林黨可以說,真君子,偽小人。

在儒家的思想體系中,君子更多的是道德上的無暇,用現在的話來說,儒學體系裡,君子應該是患有精神潔癖的人。東林黨人,就是這種精神潔癖的患有者。

那麼,和君子對立的小人,往往道德上有瑕疵,精神世界不完美。但卻能做事,而且為了做事,可以不擇手段。因此,在孟子看來,像是張儀蘇秦這樣的能人,都是小人。

於是,閹黨變成了能做事,但無底線的存在。東林黨變成了道德高尚但不幹實事的存在。

其實,崇禎皇帝真的是被這些君子小人玩死的。無論是閹黨的無底線做事,還是東林黨的耍嘴炮,不做事,對於國家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從明朝的悲劇可以看出,親賢人遠小人,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事實上,賢人也可以是小人,而小人,也可以是賢人,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一旦這種分界線過於清晰,像明朝這樣非黑即白的黨爭,在所難免。


舊書齋


不會!

首先皇帝怎麼分辨誰是賢臣誰是小人?賢臣一直都會是賢臣嗎?小人一直是小人嗎?比如明代第一奸臣嚴嵩,他早年為官不也是剛正不阿,嚴嵩是弘治十八年進士,不久太監劉瑾當權,初入官場的他看不慣劉瑾,辭官回家。直到劉瑾被殺才正肯回去當官,後來的他呢?為了迎逢嘉靖皇帝,不惜出賣國家利益,剷除異己,成了明朝的大奸臣。還有像張居正,面對明朝山河日下,他勇於改革,不甘做太平宰相,對當時的經濟、軍事、政治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使得明朝國力得到顯著的提高,特別是經濟,張居正的改革使得國庫充盈,這時太僕寺存銀多達四百萬兩,加上太倉存銀,總數約達七八百萬兩。太倉的存糧也可支十年之用,可以讓明朝挺過十年饑荒,張居正怎麼能幹,然而他貪財啊,據《萬曆十五年》說,追贓上繳的各種財物約值十萬兩以上,其子供稱還有三十萬兩寄存各處,(可能是屈打成招)抬進宮門的抄沒財物達一百一十扛,但是人家確確實實有貪汙。

小人有小人的用處,比如皇帝手下那些仗勢欺人的太監,皇帝可以利用這些人辦自己想辦卻不能辦的事,比如還是以明朝為例,皇帝多用太監來制衡文官,如果沒有了這些所謂的“小人”,向崇禎一樣,殺了魏忠賢,重用東林黨,人稱“眾正盈朝”,結果呢?就十七年明朝就沒了,有時候不會辦事的賢人不如會辦事的小人。

更何況就算是賢臣也會因為政見不同勢同水火,比如王安石和司馬光,這兩個人可以說是賢人了吧,但是政見不同,一個保守一個改革,最終在朝廷拉幫結派打群架。

所以,親賢臣遠小人,本身很難實現,賢臣和小人的角色並非一直不變,每個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會受到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政治環境等因素髮生改變。並非賢臣就會辦事,小人就一無是處,有些事就是得讓小人去辦。最後賢臣也有互相掐架的時候,所以說親賢臣遠小人只是政治正確罷了,實際上做不成,也不能做


蘭陵說史生


這個太想當然了,典型的官樣文章看多了。

《出師表》就是典型的官樣文章,是寫給大家看的,自然冠冕堂皇了,寫得光明正義,大義凜然

其實呢,皇帝和宰相,皇帝和臣子鬥爭了三千多年,劉禪和諸葛亮也是鬥爭關係,只是諸葛亮的形象太過光輝了。

在古代,什麼是小人?什麼是賢臣?

在先秦,小人指的是底層人,而不是卑鄙小人、道德低下的人,君子賢臣指的是貴族、宗室大臣。

秦漢以後,賢臣指的是儒家士大夫、貴族、豪門,小人指的是儒家士大夫、貴族以外的所有人,

很明顯,這裡小人賢臣是根據你的出身來評判的,而非道德的高低。

換句話說,如果你出身好、讀書多,士大夫階級,豪強富戶出身,你就是賢臣君子。

反之你是外戚出身、宦官、寒門出身,你就是小人。這個顯然有失偏頗了。

再看古代的選官制度,除了“九品中正制”以外,其他都是選拔寒門出身的人做官,為什麼皇帝喜歡選拔寒門?顯然,貴族出身的人對皇權掣肘太大,必須選拔寒門對抗貴族。

所以啊,正常的皇帝都會重用“小人”,而遠離“賢臣”。

再打個比喻,現在有兩個州牧,所管轄地區都受災了,一個州牧對你說,現在受災了,希望皇帝體察民情,對老百姓減免糧食,另一個州牧按照往年標準上交,你說哪一個是忠臣,哪一個是奸臣?

再比如,和珅這樣幫皇帝解決問題是忠臣,還是紀曉嵐那樣是忠臣?

皇帝大多不喜歡世俗認為的賢臣君子,而喜歡世俗認為的小人。


南朝史詩


首先,咱們從解析命題入手。

賢人,古代通指在某一領域有能力有品行的人。小人指的是品行不端的人。皇帝是治理國家的最終決策人。他需要各方面人才管理國家。他自己也要有遠大心胸才能帶領大家管好國家,也才能成為明主。

其次,皇帝要想成為明主,不僅需要賢人的幫助,還需要自己有能力明辮是非,雄才大略管理好這些人。賢人與小人也是隨著時間和環境而改變的!比如現在的你是賢人再過五十年你也許就是默守陳規的愚腐守舊派比如張之洞。曾經的小人被皇帝重用與改造也許變為一個朝廷重臣,比如和坤。

綜上所述,皇帝都能做到親賢人遠小人也不一定就能成為一代明主!


無為大智慧大力


我相信如果一個皇帝能夠做到親賢臣,遠小人,肯定是會成為一代明君的

賢臣之所以被稱為賢臣,是因為他們為官賢德,敢於犯顏直諫,為民請命;小人則是為自己利益著想,專門對皇帝阿諛奉承,甚至引得皇帝不務正業。

一個皇帝既然能做到親賢臣,就證明他懂得納諫,愛民;遠小人證明他能個剋制自己的慾望,可以清醒的處理國家大事。能做到這樣當然肯定是一位合格的明君了。


小傷聊史


沒有真正的賢人和小人。政治沒有任何規律,在一件事情裡,支持對統治者有利的都是賢人,反之則是小人。嘉靖皇帝說的很對:沒有賢臣,忠臣,賢與不賢,朕說了算。


漢中小杜


在大權旁落的時代,皇帝就算有心想親賢人遠小人也無力迴天,唐文宗李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受制於宦官的唐文宗曾經拿自己和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作比較,並認為自己還不如他們:“赧、獻受制於強諸侯,今朕受制於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

輦路生春草,上林花滿枝。

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

失去實權的皇帝已經形同傀儡了。


璀璨詩文與您共賞


大家好我是心學,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歷史終歸是歷史,不會有如果。但是如果非要如果一次,那麼咱就說說。首先說小人的定義是什麼,作為皇帝身邊的人,你的所做所為,如果不是以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為出發點考慮問題,而是損公肥私,那麼直接把你定義為小人毫不過分。首席代表就是,王振,嚴嵩,魏忠賢,永遠釘在恥辱柱上為人民唾棄。


心學


事物都有兩面性,孤陽不生,孤陰不長,只有賢人,那賢人也是小人,如果只有小人,那小人也成了賢人,唯有平衡才能讓歷史車輪在大道上飛馳,否則只會走歪路。


一線溪水入錢塘


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也並不會發現這種都成明主的事,即使時刻做到了親賢人遠小人。因為這關係到個人的經歷、見識、能力、情商、智商等方方面面。但如果能做到親賢人遠小人,這便是極好的,至少有機會成為一代明主,開張宏圖大業,造福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