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在征方腊后,不愿跟宋江进京,是否不义?

须臾lighting


武松已经对宋江心灰意冷不愿意再追谁他了?


隐者康司马


《水浒传》一直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书籍,书中写的内容实在是让人神往。相信大家也知道武松这个人物,武松打虎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武松可谓是迫不得已才上了梁山的,而到了最后宋江却带了众人招安了。武松当时是有点不愿意的,而且武松征方腊后不愿跟宋江回京,是否不义?

如果说武松是不义的,那么武松为什么还愿意跟随着宋江去打方腊?当时武松是有选择的权利,他可以选择去,他也可以选择不去,那个时候的他已经是自由之身了。就是因为武松是一个仗义的人,哪怕是朝廷招安了,宋江同意了,武松没有跳出来反对,即使心中已经有了一些不满。

武松在征方腊的时候立了大功,还杀了方貌、贝应夔,这是武松的功劳。按照战功来说,武松可以获得极大的奖赏,他可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武松是征方腊时的英雄。他不愿意跟宋江回京城,这只是他一个选择而已。

不能说武松不义,退一步来说,武松当时上梁山的时候还不知道最终会走向招安的道路。这一点是宋江没有事先说清楚的,武松当时还以为凭借着梁山的力量可以称霸,可以缔造一方的势力,他都没有想到会招安。毕竟武松因为杀嫂的事情,已经让他得到了发配的罪名,他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所以他会比较讨厌朝廷那一套的政治。武松当时还愿意去征方腊,那都是看在宋江的面子上才做的,不然武松才不会干这样的事情。

武松去征方腊的时候已经受伤了,毕竟在战场上很难说完全不受伤,武松英勇无比,自然跟一些强者进行交锋。等到征方腊成功之后,武松已经是一个伤残之人。难道一个已经建立了功绩而导致了伤残之人,连退休养伤的权利都没有吗?这不能说武松不义,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来说,不去京城是武松最好的选择。

而且,宋江对于武松是没有以前那么好了,没有想过要怎么样挽回,只是说了一句“随他去吧”。试想一个重感情的人会怎么想?原本武松还可能会想着宋江挽留一下,希望跟着宋江前去,但是没有想到宋江是这样的态度,所以武松不去京城去正确的。如果从这一件事情上分析,先是宋江开始对武松这个兄弟不义了,宋江更加看重的是朝廷的利益,而不是像之前在梁山一样,把兄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宋江让武松寒心了,宋江不义了,武松这样做也正常,不能说武松不义。大家是否也是这样看的?


浊酒话烟语


先看一下清大才子金圣叹是对武松如何评价的。金圣叹说“武松天下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我观水浒,是完全同意金大才子的观点地,武松之品格,可称得上是梁山好汉第一人,又怎能做出对于梁山弟兄们不义之事呢。

武松自在景阳岗上打死猛虎后,本也想做个良民,所以听从县令按排,做了武都头,但无奈恶霸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成奸,害死武松亲兄弟武大郎,武松为兄报仇,杀了奸夫淫妇西门庆和潘金莲。发配孟州后,为了“义”,快活岭上醉拳打伏恶霸蒋门神。又遭陷害,飞云浦上死里逃生,鸳鸯楼上除掉张都监、张团练及蒋门神等。几经风雨,早已同朝庭誓不两立,这才在孙二娘的安排下,穿上佛佗衣服,入伙二龙山,起义造反。

聚义梁山后,武松心中早已对朝庭冷了那颗心,所以宋江主张“招安”时,武松是一百个不愿意,也曾提出反对意见,但武松为了梁山兄弟情义,也就是为个“义”字,还是跟着宋江受了“招安”。

跟着宋江去打方腊等,武松并不是为了能够立功建业,以便将来能受朝庭封赏。武松跟宋江去打方腊,完全是为了梁山弟兄的“义”。

待征方腊成功后,对于宋江等人来说,已算是功成名就,而对武松而言,也早已尽到了兄弟之义。武松的初心,本就不是去同朝庭同流合污,尽了兄弟之义后,毅然选择留于寺院出家,正是武松高“义”的体现。



春日之虎


抛开历史,单从《水浒传》记载梁山灭掉方腊后进京受封,武松脱离团队出家一事来评武松:

一,武松自幼游历江湖,可谓深谙人心险恶,自然有双锐利的眼晴,对宋江、吴用之流的假仁假义洞若观火,从反招安一事可以体现。

二,武松怒杀西门庆、血线鸳鸯楼、醉打蒋门神,无不透出一个“义”字。

三,武松独臂擒方腊,乃头功。而武松却选择离队出家,把头功让给宋江,真可谓义薄云天。

总之,武松刚直不阿、性情豪放,根本也不适合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出家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之所以选择征方腊后出家,足见他视名利为粪土,对梁山兄弟仁至义尽。


燕飞剪雨



一绺春风79682225


《水浒传》中的武松是人民喜欢的、集勇敢与智慧的英雄形象。武松打方腊后,不跟宋江进京,不是不义,而是与忠义相反的大义。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先进的阶级的如工人阶级的产生,没有先进阶级的政党产生,不可能觉悟到《替天行道》的实质和“忠义"的危害性,以及投降的后果。

力与勇的化身的武松,"义”是他的信仰,力量的源泉。在"义"纵容下,疾悪如仇,打虎过岗为民除害;醉打将门神,替人抱不平夺回酒店;因义而身陷诡计坑,险中求生杀四解差;复仇怒杀張都监、将门神,终被迫上梁山。

所以,在宋江的《替天行道》和"忠义“的欺骗下,武松随宋江招安去打方腊。通过打方腊,血的事实让武松深刻认识到,"招安"是投降,向贪官污吏缴械,由起义军时代的大爷,回到起义军前的农民,仍是奴才。《替天行道》是替封建宋王朝,替贪官污吏去打那些受尽封建社会制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与自已一样的造反农民。看清了自己所崇拜和信任的宋公明大哥的投降派的丑恶嘴脸,通过梁山好汉的打拼,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捞取政治资本,与宋王朝交换,博得官爵升迀,封妻子。

因此,武松的拒绝进京,表明了同宋王朝及宋江的彻底决裂;拒绝了表面上官爵升迁,实际的不归路。武松重归正义之路。


用户王者孝


俗话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武松也是凡人一个,且一生充满了血腥味道,早已是待罪之身。随梁山大军剿灭方腊后,武松基本上已经厌倦了打打杀杀的生活,而且对于朝廷的尔虞我诈也是痛恨已久,所以武松选择归隐山林也是明智之举。

武松作为水浒传里面的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好汉武二郎的故事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闲谈的话题。

武松这个人性格刚毅,不善言谈,而且心思复杂,为人仗义又嫉恶如仇,而且是个敢打敢拼有仇必报的人。本来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之后可以安心的做个他的武都头,可是没想到因他的出现,惹来了一场灾难,嫂子潘金莲因偷情毒死了大哥武大郎,潘金莲的薄情寡义,阴险狠毒令武松怒火中烧,为了给大哥报仇,他怒杀了淫妇潘金莲,斗杀了奸夫西门庆。后来又醉打了蒋门神,大闹了飞云浦,血溅了鸳鸯楼,最后被逼上了梁山。

武松一生经历了多灾多难,看透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武松的身上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恩怨情仇。所以他即厌倦了男女之情,又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为了报答宋江的恩情,武松不得已才跟随宋江招安,其实武松本来是不支持招安的,可是碍于宋江的面子,情非得已没办法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跟随宋江方腊一战凯旋而归后,他武松在也没有跟随宋江回京接受朝廷封赏,而是选择了离开,去了杭州六合寺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出家人。自此,武松与朝廷测底决绝缘,再无一点瓜葛。

武松此举也是明智的选择,他逃过了朝廷的陷害,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后来他在六合寺颐养天年,无疾而终。因此,武松也是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善终的人。


山水梧桐


我认为不是武松不义,而是宋江不义。当初武松等人极力反对宋江招安,可是宋江不听,依然决然的还是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成为了朝廷的鹰犬。


我们站在宋江的角度上想的话,他一部分是为了梁山上的众人前途着想,其实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着想,因为贼永远是贼寇,被招安了即算是死了也能够流芳百世。像梁山上有一半的人都是被朝廷给逼上梁山的。尤其像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等人,所以在招安的时候,这三人也是最极力反对的。

而且在梁山被朝廷成功招安之后,武松他没有立即离开梁山,还帮助宋江去攻打方腊,这已经算是对宋江仁至义尽了,并且武松为了擒住方腊,还失去了一条臂膀,可是宋江看见了,啥话也没说。最终,梁山众人班师回朝的时候,武松试探宋江说道:小弟如今已经身有残疾,不愿和哥哥进京封赏,我现在如今只想做个清闲道人即可,如果哥哥要写封赏册的话,麻烦就不要把小弟的名字写进去了。


武松说这话就是为了试探一下宋江是什么态度?但是宋江的回答却是“便依兄弟想法就是”。这话说的,让武松的心都凉透了,所以最后直接出了家,不愿和宋江进京。


神兽驼驼


要说武松不义,就不会跟着宋江打方腊去了,武松不跟着宋江进京是自己的性格脾气所致。从心里上就不愿意宋江接受招安,曾多次反对都无结果,这也注定了他不会与宋江回京效力朝廷。

首先武松性格豪爽,爱憎分明,曾经也当过督头,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咋,自己的经历也是磨难重重,对官场失去了信心,被迫上了梁山。

武松重感情,讲义气。回京做官不做官先不说,跟着宋江及兄弟们回京看到不平事他还得出手,朝廷上奸臣当道,肯定容不下他们这一干人,必定借机一个个除掉,所以武松选择不回京是正确的。



小河通大江


在三国演义第25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中,张辽劝降关羽时说他如果不降曹就会有三罪,其中一条便是“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关羽是武圣人,忠义的化身。经过张辽一分析,关羽降汉不降曹,大家平安相处了一段时间,即便后来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离曹操而去,也未影响他的忠义之名。

在张辽看来,如果关羽引刀成一块而不帮刘备完成举汉大业的话,就是不义。关羽最终选择了投降,那么说明他也认可这个观点。我们再回到水浒中来。

宋江与武松第一次见面是在柴进府上,当时宋江因杀了阎婆惜而四处躲避官司,武松则是酒后伤人而避难柴家。两个同病相怜之人竟然都想着到边庭建功立业,博个封妻荫子。最终他们实现了吗?

宋江走了招安之路,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横扫大辽,气吞田虎王庆,力擒方腊,可谓是立了大功。然而封妻荫子了吗?打完方腊时,宋江和武松都是未婚,更不用说有孩子了,那么皇帝的恩惠只能恩他们本人了。宋江选择了进京受赏,而武松选择了留在六和寺出家为僧。武松不再与宋江共进退了,就是无义吗?我们未必。

此时此刻的宋江已经不是那位带头大哥了,梁山好汉已经不是当年的绿林之人,宋江与武松的目的都达到了,而且武松立功颇大,他对宋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不存在武松无义这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