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目前的黑木耳產業?

喜樂哈


通過這次疫情可以看出來,重要的不是產業種植,而是多渠道銷售。傳統的產業經營和銷售已經不能滿足於供大於求的市場了,但是這次疫情帶來一個新思考,那就是不能依託於傳統實體經營與拓展。電商、微商、社區送貨都是不錯選擇。


家有果園桃園


黑木耳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

黑木耳俗稱木耳、雲耳、光木耳,屬擔子菌亞門、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屬。黑木耳是一種藥食兩用生長在柞木上的一種食用真菌,因其顏色淡褐、形似人耳而得名。黑木耳營養豐富,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元素。它的膠體有巨大的吸附能力,能起清胃和消化纖維素的作用。因此,它不僅是烹調高級菜餚必備的佐料,也是紡織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它還有補血、強精、鎮靜等功能,是一種頗有價值的藥用菌。

黑木耳的菌絲體是由許多具有橫隔和分枝的管狀菌絲組成,是一種腐生性很強的腐生菌,其水分、溫度、空氣、光照等生長環境而言,非常適合林區大面積種植,進行產業化作業,形成規模效益。

目前,我市部分區局已經進行黑木耳的人工栽培和種植,並初具規模,產生效益。下面以五營區為例就黑木耳的有關情況進行探討。

一、黑木耳產業的現狀

五營區,60年代起就有人開始進行人工栽培黑木耳,隨著森林資源的逐漸枯竭,為扭轉經濟危困局面,安排工人轉產就業,增加收入,區委、區政府大力倡導多種經營,發展黑木耳經濟,並制定相關輔助政策,以林業局的8個林場所為主體,進行大規模的人工栽培種植,2005年全區開發袋栽木耳已達到近億袋。從業人員8000,年總產量達到400萬公斤,產品遠銷全國及東南亞地區。黑木耳的發展給五營經濟帶來巨大收入,佔到全區經濟總產值的30%,同時,五營黑木耳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不斷提高。最近,五營黑木耳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確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填補了我省菌類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空白,對擴大我市產品的知名度、增加山特產品的附加值,發展非林替代產業,振興林區經濟,加快小康建設步伐,具有重要意義。

二、發展黑木耳產業的有利因素

林區發展黑木耳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這些條件是其他地方無法超越的。

1、 黨委政府重視

區黨委政府對該項工作非常重視,納入了“十一五”規劃之中,擺上重要日程,當作富民興區的一件大事來抓,全區上下形成共識,認為發展黑木耳產業是我區調整林業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化發展,實現緩危解困富民興區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產業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我區木材生產的剩餘物,還可以為下崗職工、林業職工轉產開闢再就業門路,促進林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條件。

2、經驗成熟

經過幾年的發展,五營區已有黑木耳種植標準化示範區一個,全區8個林場所都有黑木耳種植示範戶,積累了一定的種植經驗,人工袋栽木耳已達近億袋,年總產量達到400萬公斤,其產業已形成規模,區委、區政府擬投資2900萬元,建設黑木耳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集制菌、養菌、黑木耳加工為一體,為黑木耳產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保證,該項目是在資源枯竭、經濟危困條件下,調整產業、產品結構,開創新的經濟增長點,實施再就業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對林區保持社會穩定及實現林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各項自然環境有利於黑木耳的生長髮育

1)氣象條件

五營區屬於北寒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一年四季氣候差異很大,冬季漫長、乾燥、嚴寒,夏季多雨,早春低溫,多雨雪,秋季降溫迅速,年平均氣溫-0.4℃左右,極端最高氣溫36.5℃,極端最低氣溫-40.7℃,年平均降雨量644㎜左右,主要集中於7—8月份,年平均日照時數2162小時,有效積溫2200℃,適合黑木耳生長髮育的需要。

2)土地條件

五營區土地面積1470平方公里,地貌特徵山巒重疊,森林覆蓋率高,植被較好,土地總量和人均佔有量少,用於農業生產的耕地少,土地的土壤類型可分為黑土、草甸土、沼澤土、泥炭土、河淤土、暗棕壤、棕色針葉林土,平原區農業土壤,多為黑土,山地暗棕壤和棕色針葉林土為主要土壤,土地自然肥力高,黑土、草甸土和暗棕壤等肥沃土壤特有土地資源構築了五營區的地理優勢,非常適合黑木耳的生長髮育。

3)水資源

湯旺河為境內最大河流源於山區河流,自東向西北流經過整個五營區內,沿途彙集了楊樹河、麗林河、豐林河等,是省內少有的豐水區。

五營區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實,地下水總儲存量約49.59億立方米,境內降水充足,能夠滿足黑木耳的生長需要。

4)環境優勢

五營區位於小興安嶺的南麓,山多林茂,土質肥沃,境內無大型礦山和工廠,空氣清新無汙染,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2003年五營區被國家授予生態旅遊示範區。

三、由於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黑木耳的發展也有些不利情況:

1、由於從事黑木耳栽培種植的人員大多為林業轉產工人,他們習慣多年來粗放經營,缺乏科學的理論和技術,只重數量,不求質量,種植技術落後,菌種混雜,因此培植的成本較高,產量較低,由於在制菌過程中滅菌不徹底,造成雜菌感染,導致大面積減產、絕產。

2、由於經濟條件限制,大多數人栽培木耳還是靠天吃飯,遇旱天澆不起,遇澇日等不起,造成旱天眼看著耳袋枯萎,澇天眼看著木耳爛掉,造成巨大損失。

3、黑木耳的銷售網絡不暢

黑木耳的銷售是一重要環節,銷售的好壞,直接影響種植人的經濟收入和第二年的生產種植,以往黑木耳的銷售是以外地經銷商上門收購為主,收購的人多了價格上漲,收購的人少了價格下跌,黑木耳的銷售受制於經銷商,無經銷商收購則木耳銷不出去。黑木耳的銷售價格受制於人,導致木耳生產的大起大落,增加木耳種植戶的風險。

4、各項信息閉塞

長期以來,林區人習慣日出而耕,日落而至的生活,他們很少去了解外面的經濟信息,特別對黑木耳的價格,質量行情信息不掌握,因此,栽培種植帶有盲目性,一旦市場有變化,便難以應對。

四、推動黑木耳產業發展的對策

首先,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發展黑木耳產業的思想認識,要向抓木材生產那樣,加大對黑木耳產業的扶持力度,發動社會各界形成合力,走出去,請進來,定期請科技人員、專家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幫助養殖戶解決疑難問題,推廣應用新菌種、新配方,制菌育菌新工藝,制定黑木耳生產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統一黑木耳生產的標準,不失時機的派出專業人員,在黑木耳種植的個環節進行指導,大力普及科學種植栽培,普及各項技術標準,實施科學化管理。科學種植。

二是增大對黑木耳產業的投入,給於多種形式的貸款扶持,增加必要的設施設備投入,從根本上解決抵禦旱澇災害問題。提高黑木耳產量,加快黑木耳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工程建設步伐,走產業化的發展思路,使黑木耳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發展,提高其產品的附加值。以龍頭帶基地的生產模式,促進全區黑木耳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是由政府牽頭建立多種渠道的銷售網絡,完善森林節、互聯網廣告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多渠道建立信息網點,銷售網點,及時反饋市場信息,價格信息,及時向個種植戶反饋。根據市場變化情況,計劃種植,科學種植,克服盲目性。

四是將黑木耳產業的發展納入當地經濟發展規劃,政府、企業層層簽訂目標責任狀,建立獎懲制度,實行一票否決,使其真正重視,抓出成效。



進擊D大壯


這兩年來,隨著黑木耳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上漲,以及菌種質量的老化,使得黑木耳產業面臨供給失衡、比較效益急劇下降等產業發展瓶頸。

黑木耳產業發展現狀

黑木耳產業發展現狀

(一)菌種市場

我國菌種法出臺了很多年,雖然管理部門下了很大力量,但落後的生產方式致使市場混亂而很難實施,據估計每年因菌種造成的減產、絕收的損失在數百億元。傳統的試管做包裝物,以土豆、瓊脂做培養基的一級種,適於實驗觀察,不適於大生產。

菌種的生產技術落後,致使生產、保藏、運輸使用成本高、易汙染。誰搞生產栽培,誰就為了省錢自己生產菌種,最後造成分心、費力,菌種質量沒保證,生產風險加大,因小失大,生產不安全。

實際上是行業沒有既省錢、質量又好又穩定的菌種。目前的液體菌種買得起,用不起。因液體設備還需無菌的環境,掌握工藝技術的人等多要素來配合,可以說今天的液體之路走偏了。一開始推廣大家都反對、質疑,現在一哄而上,認為不上就落後了。以後的方向一定是採用生物新技術,改變菌種培養基的基質、形態、降低成本、提高抗逆性、便於運輸、儲存、使用。

現在用液體設備的菌包廠大都生產不穩定,這些廠失去了原有固體的穩定性,又沒達到液體模式的理想指標。

(二)黑木耳工廠化菌包

菌包生產是黑木耳生產的中間環節,菌包生產是由千家萬戶小作坊和菌包廠生產的。現在全國備種行業展會參展最多的是為菌包廠服務的關聯企業,但全國各地的菌包廠千奇百怪,未有統一模式和標準。全國為菌包廠服務的企業都是生產零件的,沒有造整車的。

上菌包廠的投資人,廠房怎麼設計,工藝路線怎麼確定,廠房建築用材怎麼選擇,淨化用什麼標準,特別是各環節設備怎麼選擇、搭配、組裝,這些都得自己跑東跑西去找,各個設備廠家的設備組裝在一條生產線上,沒有統一標準,難以無縫對接,造成建廠容易幹好難。基礎沒有打好,後來怎麼努力,就是幹不好。現在的菌包廠多數騎虎難下。

很多菌包廠重視國家政策,重視投資規模,重視選購設備,而決定他們死活的是工藝技術。

(三)出耳模式

因目前的大地和大棚出耳模式週期長、易染菌、人們為了控制雜菌,防止病蟲害,抑制雜菌,縮短週期,提高產量採用了大量的除草劑,農藥、激素、抗生素,使黑木耳產品出口因安全檢測屢屢受阻,有很多人種黑木耳不敢吃黑木耳了。黑木耳產品在檢測中重金屬超標,農殘超標是普遍現象。這是黑木耳行業最危險的事情。

很多出耳階段的病根出在菌種、菌包上。

黑木耳產業面臨的挑戰

1、行業無序競爭,沒有自律、沒有規則。

2、技術低水平重複,菌種、菌包、栽培模式多年未見重大創新。

3、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生產者效益下降。

4、各種病蟲害和雜菌頻發,生產風險加大。

5、大量使用化學物質,產品越來越不安全。

種木耳的人沒效益,吃木耳的人沒安全,這個行業就得玩完。菌種、菌包、出耳環節生產不安全,黑木耳產品不安全,導致行業不安全。

黑木耳產業發展方向

1.由平面大地栽培、大棚吊袋栽培向立體栽培發展;

2.由房前屋後向野外生態環境好的地方發展;

3.由一季栽培向多季節栽培發展;

4.菌包生產由手工向機械化方向發展;

5.菌種由固體向液體再回到固體方向發展;

6.由家庭小而全生產模式向專業化、企業化方向發展;

7.栽培區域正由老區向新區,由北向南發展;

8.培養基主料由鋸木屑逐漸向農作物秸杆綜合培養基發展;

9.產品銷售由原字號向深加工方向發展;

10.由重視栽培生產向重視市場銷售方向發展。

技術創新才能可持續發展

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黑木耳全產業鏈可控,實現黑木耳生產全過程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業鏈接循環化、廢棄物處理資源化、全程生產標準化、終端產品安全化。

1、菌種創新:改變傳統一級種培養基及包裝物

使菌種的基質從軟、甜向硬、綜合方向發展。讓基質組織適合運輸、郵寄、貯存、使用,尤其是提高菌種的純度和抗逆性,更適合大生產使用。

可以這樣講,目前大部分菌包廠不達產是由於菌種的不穩定造成的,菌包廠採用菌包專用種簡單、方便、高效、安全、生產簡單,管理簡單。

2.菌包生產的創新

黑木耳菌包生產有別於其它菇類,黑木耳菌包廠的設計與生產要尊重黑木耳的生物學特點,要符合黑木耳的生產工藝。

可以借鑑其它菇種經驗,但不能套用。

菌包廠建設:環保、節能、高效、智能、省工、省力、減少環節。菌包廠不要將精力放在菌種上,而應將精力放在菌包上。

將來一定是產業化分工,菌種廠專做菌種,菌包廠專做菌包,栽培的直接買菌包出耳。

只生產菌包的工廠會更輕鬆掙錢。想哪都省、什麼都掙、不分工、不會有效益,只會煩惱不斷。

液體菌種單袋成本下降了,綜合成本上升了。

廠房、設備、設施、人員(還有的不達標而造成染菌或停產造成損失)總成本上升了,管理複雜了,環節增多了。關鍵是菌種的穩定性,今年有些菌包廠售出的菌包老百姓紛紛上訪就是這個問題。

3.出耳模式的創新

大地和大棚出耳會逐漸減少,黑木耳的生長特點是:乾乾溼溼、冷冷熱熱、長長停停。

黑木耳生長需要的條件是:溼就長,幹就停,乾溼可控,冷熱可調。 我們要創造黑木耳輕鬆生長,快樂生長,健康生長的條件。在大地上大棚裡是疲勞生長,過度生長。

我們的實驗數據,立體栽培:生產週期40天左右,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可搞四個週期,每年每畝可栽培12-15萬包左右。

用水是地栽的十分之一,用工是二分之一,全程菌包不貼地、不用任何化學物質,真正實現安全、綠色,產品品質大幅提高。

黑木耳生長需要的條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認識木耳,理解木耳,尊重木耳,善待木耳。才能實現人、黑木耳、大自然三者的和諧、統一、共贏。







行者4066


近年來,東寧市把小小黑木耳做成了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大產業,年產值超過60億元。從木耳種植,到菌袋菌種生產,到木耳技術研發、深加工、銷售,再到廢棄菌糠制燃料、制有機肥,東寧全產業鏈循環發展的黑木耳產業領跑全國。

打造黑木耳種植研發推廣的“硅谷”

七月,盛夏。走進東寧市綏陽鎮聯興村黑木耳標準化示範基地,記者看到,一排排被掛起的菌袋“吐”出一朵朵小耳,場景十分壯觀。菌農王玉林捧著剛摘下的黑木耳對記者說:“這是黑金子,裡面可有大文章!”

為了一探究竟,記者來到東寧市供銷聯社深入瞭解。近年來,為提高黑木耳的競爭力和科技含量,東寧市成立了黑木耳產業推廣辦公室,每年安排專項扶持資金,在技術引進、推廣、研發上給予支持。他們針對本地氣候、土壤、水質等特點,研究出集吊袋懸掛、人工控溫控水、棚頂噴灌於一體的棚室掛袋栽培技術,使黑木耳的產量和質量達到了雙提升,實現每畝土地由生產1萬袋向生產45萬袋的大跨越。

同時,該市還與中國工程院等13家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協作開展前沿課題研究,組建了博士後工作站和食用菌研發中心,越冬耳、元寶耳、白木耳、具有保健功能的沙棘耳以及春秋連作等多項新技術研發成功,形成了集育種、制菌、儲運、營銷、加工、科研、回收利用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

通過結對共建等形式,他們向吉林、浙江、內蒙古、西藏等10多個省、自治區的100多個市縣提供技術支援,示範帶動全國標準化生產基地80萬畝,被譽為黑木耳技術研發推廣的“硅谷”。

這些努力換來了東寧黑木耳產量逐年翻番。2002年6000萬袋,2003年1.2億袋,2004年2.4億袋……2018年,東寧市黑木耳栽培規模8.2億袋,幹品產量3.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9.1億元,黑木耳單項助農人均增收10452元。

推動黑木耳精深加工“提質增效”

目前,東寧市具備黑木耳深加工能力的企業有很多家,其中東寧潤鄉山產品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總經理關德輝拿著一瓶木耳醬告訴記者,下一步他計劃投資3500萬元,新建三條生產線,分別加工木耳醬、凍乾製品以及麵食,計劃年底投產。同時,為深入推進黑木耳工廠化生產,該市通過招商引資,建設了黑尊黑木耳生物育種和佰盛黑木耳自動化生產2個超億元的大項目,拉動了產業快速發展。

據介紹,截至目前,東寧共有各類黑木耳企業106戶,其中菌包生產78戶,菌械製造6戶,木耳產品加工12戶,研發並生產木耳醬、木耳糖等深加工產品5款15個品種。

“買全國賣全國”黑木耳銷量全國第一

在剛剛過去的“6·18”購物促銷節上,一家名為運福的黑木耳電商賣出60萬元,在各大電商銷量均名列前茅。

運福是東寧眾多木耳生產加工企業走上“互聯網+”的一個縮影。據瞭解,東寧市目前擁有註冊電商企業130家,在淘寶、天貓、京東等國內各大電商平臺開店的共計750家,實現銷售額過億元,產品基本覆蓋全國地級市,並出口韓、日、俄、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除了在線上發力,綏陽黑木耳山產品批發大市場依然呈現購銷兩旺的良好態勢。據市場管委會主任杜文國介紹,大市場是引進全國食品行業500強企業雨潤集團建設的,目前擁有643間門市、6.5萬平方米交易區,2000多名經紀人在這裡從事黑木耳交易,是全國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這裡“買全國賣全國”,2018年交易量4億斤,交易額120億元,佔全國交易量的3/5,木耳銷量全國第一。

為進一步擴大東寧黑木耳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今年2月,北域良人、潤鄉公司等6家企業共同出資成立了東寧眾源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黑木耳種植、研發、加工、銷售、餐飲、出口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企業,目前已取得“東寧黑木耳”品牌的授權,今後將利用這一品牌優勢,加快東寧黑木耳產業轉型升級,拉伸黑木耳產業鏈條。

“變廢為寶”實現全產業鏈循環發展

在黑木耳產業繁榮發展的背後,是年產約25萬噸廢棄菌袋的治理難題。近年來,東寧大力開展廢棄菌袋回收綜合利用,趟出了一條黑木耳產業綠色發展之路。

2012年,東寧市成立了廢棄菌袋汙染治理領導小組,正式向廢棄菌袋“宣戰”。他們以行政村為單位建立菌袋集中寄存場,要求做到“四有”:有標牌、有圍擋、有出口、有專人管理。目前已建成65個寄存場,完成了對全市行政村的全覆蓋。

為了讓廢棄菌袋“變廢為寶”,東寧建成2家廢棄塑料再生企業。其中,東寧市東達環保科技無限公司1年處置廢棄菌袋1億袋,可生產塑料顆粒200噸左右。公司總經理李松君說,塑料再生顆粒具有良好的耐熱性、耐寒性,市場非常好。

近幾年,東寧將菌糠造粒壓塊,替代燃煤作為炊事、採暖燃料,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現有固化燃料企業11家。2018年,東寧綜合應用菌糠4億袋以上,其中燃料化應用超過2.5億袋,肥料化應用1.5億袋以上,綜合應用量佔總量的48%以上。


元寶小杰


1黑木耳俗稱木耳、雲耳、光木耳~屬擔子菌亞門、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屬。黑木耳是一種藥食兩用生長在柞木上的一種食用真菌~因其顏色淡褐、形似人耳而得名。黑木耳營養豐富~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元素。它的膠體有巨大的吸附能力~能起清胃和消化纖維素的作用。因此~它不僅是烹調高級菜餚必備的佐料~也是紡織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它還有補血、強精、鎮靜等功能~是一種頗有價值的藥用菌。

2目前的黑木耳市場較穩定,價格也是穩中有升。這是因為我國黑木耳大 多靠段木栽培,產量難以一下子擴大,同時消費市場在逐漸拓展。總的來說, 黑木耳培植風險較小,收益較穩定,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






農民新見


摘要:黑木耳是中華民族食之瑰寶,人工栽培起源於我國。地栽黑木耳十年發展成就輝煌。科技含量低、組織化程度低制約產業的發展。黑木耳市場前景廣闊,液體菌種標準化生產是黑木耳產業發展的方向。

黑木耳俗稱細木耳、光木耳、黑菜,我國古文獻中稱之為木樅、樹雞、木蛾、木栭等。現代生物學分類中,黑木耳屬於擔子菌綱木耳科木耳屬,木耳有毛木耳、皺木耳、盾形木耳等十幾個親緣種。

野生黑木耳主要分佈在北半球溫帶地區的東北亞,尤其我國北方地區。南半球、北美與澳洲溫帶地區很少見,僅在澳洲東南發現,歐洲溫帶木耳多生於接骨木、櫟木上,但黑木耳較罕見。寒帶沒有黑木耳,熱帶和亞熱帶(除高山地帶)也少有黑木耳,只有其近緣的毛木耳、盾形木耳等高溫品種。這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黑木耳是特定的氣候、生態、樹種條件下,大自然孕育的“精靈”。我國野生黑木耳分佈在東北、華中、華北以及西南各個省、市、自治區,以東北黑木耳為最好。

一 黑木耳——中華民族食之瑰寶

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是我國特產,也是傳統出口創匯產品,倍受亞、歐、美洲各國市場的青睞。

我國人民對黑木耳認識、採集和食用的歷史悠久。遠在周、秦之前,我國的祖先就懂得采食黑木耳,《周禮》記載國宴功臣時32種美食中就有“芝”、“栭”,“栭”即木耳。《禮記》中稱“木栭……皆人群燕食所加庶饈也”。北魏《齊民要術》有“木耳菹:取棗桑、猶軟溼者……柞木耳亦得”的黑木耳烹飪方法的記述。唐宋時木耳即成饋贈佳品,有很多讚美黑木耳的詩詞名篇。作為藥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我國第一部藥典《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唐本草注》、《本草綱目》等重要醫藥學著作中都有記述,“木耳……主治益氣不飢,輕身強志”,並有治療痔瘡、血痢等作用。中醫學認為黑木耳有滋潤強壯、補血活血、鎮靜止痛、崩漏虛弱和潤肺、清滌胃腸的作用,是紡織、礦山、理髮工人傳統的保健品,用以清除人體汙染,是難以替代的特殊醫療保健品。

黑木耳滑嫩可口,營養豐富,老少皆宜,被譽為“含鐵食品之冠”,其含鐵量是牛奶的1850倍,含鈣量是稻米的60—80倍,維生素B2是米、面的10倍,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幹黑木耳蛋白質含量佔12—16%,有“素中之葷”之美譽。

國外食用黑木耳的習慣都受到我國的影響,所謂“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黑木耳”。據張樹庭先生引證資料介紹,明清時期,華人大批湧向南洋,大量採集當地的毛木耳,並從我國大量輸入黑木耳。十八世紀末,西方殖民主義者從我國和東南亞大量販運黑木耳和毛木耳,從香港集中運往歐美各國,從而黑木耳名揚世界。

1980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教授海斯特研究表明,黑木耳能降低人血凝塊,對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有奇效;而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究表明,黑木耳多糖類物質對癌細胞有明顯抑制作用,黑木耳腺苷等能抑制血小板凝集。他們聲稱找到了中國人長壽的秘密,因中國產黑木耳,從而在歐美公眾中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木耳”熱。在國際市場上優質黑木耳售價可達6—8萬美元/噸。在德國鮮(水發)木耳售價達40馬克/公斤,而瘦豬肉才賣到14馬克;美國鮮(水發)木耳8—10美元/磅,一市斤優質黑木耳、香菇在美國可換回一噸小麥;日本每年消費黑木耳2.3萬噸,其消費量20年增長223.2倍。建國後,我國出口的第一個食用菌品種就是黑木耳。我國制定的第一個食用菌標準是1986年商業部制定的黑木耳標準。

近年來,我國著名醫學家洪昭光、齊伯力等專家的《健康講座》,面向大眾介紹黑木耳是“人類不可多得的保健品”,“每人每天吃上5克黑木耳,可防治血栓”。這在我國大中城市人們的餐桌上,颳起了一陣“黑色旋風”,使黑木耳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

五 地栽黑木耳產業的發展方向

提高生產栽培的科技含量,用現代生物技術和機械化自動化設施提高生產水平,改變生產方式,是廣大耳農最期盼的事情。而“液體菌種標準化生產”正是黑木耳產業發展的方向。

液體菌種標準化生產是我們近兩年主攻開發的食用菌科研項目。建立標準化菌包(種)廠,採用以液體制種為技術核心的整套機械化制袋、滅菌、接種、養菌的一條龍“液體菌種菌包機械化生產線”,可像工廠中生產工業零部件那樣快速、大量、高質量地製作和培養高質量的菌包(種),然後將菌包分散給農戶出耳。

黑木耳生產的特點是:主要勞動、技術、時間、風險都集中在前期制種、做袋、養菌環節,而後期出耳則粗放簡單、佔地較多。該模式緊緊抓住這個特點:前端由企業組織生產,通過標準化生產線,化解了煩瑣、複雜、長時間、高汙染的制種、做袋、養菌風險,並且克服了化學農藥消毒造成的汙染;後期由千家萬戶承擔,迴歸自然環境下出耳,從而生產出綠色無公害的優質黑木耳。龍頭企業還可以利用生物保鮮技術進行加工,直接供應國內外精品超市。該項目是農業產業工業化生產的典型,尤其適於政府“公司加農戶”方式發展。和普通地栽黑木耳比表現出六大優勢:

1、週期短:從制種到採收前後不超60天。其中液體制種僅3天(是傳統固體菌種的1/10),養菌需20天左右(是過去的一半),出耳僅30天左右。

2、成本低:生產中降低菌種成本(用種成本3分錢/袋左右)、勞力成本(省一半以上),簡化了工序。

3、汙染少:黑木耳菌絲比一般菇類弱,因此傳統的栽培方法汙染率高,而液體菌種萌發吃料快(24小時菌絲布滿培養料面);液體菌種自動接種機可在百級無菌環境下,整筐快速接種,能有效控制汙染。

4、出耳齊:栽培黑木耳,菌齡比其它菇類更敏感,菌齡越長,形成子實體能力越差。液體菌種使黑木耳養菌加快一倍,袋內菌絲上下菌齡差異小,上下出耳一致,因此,黑木耳最適於液體菌種栽培。機械化製作菌包,拌料勻均含水量精確,裝袋標準一致,所以出耳整齊,提高了產量和質量(產量提高11%左右)。

5、標準化:機械化與自動化、工廠化使該生產可控性提高,生產質量有保障,能夠確立制定和執行生產標準、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生產的黑木耳產品整齊一致,生產全過程不施化學藥物。

6、產業化:該項目既可投資建廠獨立實施,又可帶動千家萬戶,可從生產到加工產業化綜合開發。

液體菌種標準化地栽黑木耳,使生產由手工變機械了,成本由高變低了。技術由複雜變簡單了,規模由分散變集中了,週期由一季變多季了,風險由高汙染變為低汙染了。

伊春林業局2004年初引進了一條液體菌種菌包生產線,僅一個月生產菌包60萬袋,分散到林區職工60戶家庭進行出耳,袋產幹耳均在1兩以上。過去60個農戶生產的設備投入遠遠超過這一條生產線,而這條生產線卻化解了各家各戶的風險。伊春市、黑龍江省及森工系統報刊、電視臺予以報道,反響強烈。

普通地栽黑木耳產業在過去十年發展中,創下了輝煌,而液體菌種標準化生產將使黑木耳產業實現工廠化、標準化改造與革命。

健康產業是廿一世紀最大的產業。黑木耳以其特殊的保健價值,決定了其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韓國、俄羅斯等過去較少食用黑木耳習慣的國家,也開始大量進口黑木耳;歐美國家曾限制進口中國黑木耳,所以長期處於有價無貨狀態。然而我國目前黑木耳總產量僅10萬噸,僅國內12億人,按“每人每天食用5克”標準計算,還供應不到2天,若全年供應產量需提高200倍。此外,拉長產業鏈條可創更高附加值,黑木耳多糖提取、黑木耳各種製劑、黑木耳保鮮包裝等精深加工產品,國內外市場更是前景無量。





梵高在農村


首先黑木耳現在主要是分佈在東北、四川、陝西

東北全部都是袋料的木耳,這樣種植的產量相對比較高,價格比較便宜,營養也比較差,東北的全都是生長在大棚裡面

四川的黑木耳都是以椴木為主,椴木種植的產量較低,營養價值高,不需要種植在大棚裡面,椴木的都是人工種植,野外生長,投入比袋料的成本高很多,現在黑木耳的國標也是根據四川青川的黑木耳擬定的,這個可以百度一下

但是現在無論什麼產業,只要是種植業,種植戶都不會賺到錢,賺錢的永遠都是收購商,我現在種植羊肚菌就是這樣的。





遠方的家青川


吉林和黑龍江是國內黑木耳生產的主產區。無論技術還是生產規模都是比較好的。因此你選擇哪裡建廠。肯定是有比較強烈的競爭對手的。無論生產投資,管理費用。市場銷售,都是應該考慮的。以你的集團生產是無法與農民群眾的個體生產經營的生產成本來抗衡的。只有在科技創新。產品品質,深加工產品上面來爭取優勢


辰銘小小


目前的黑木耳產業,總體來說,處於一個供大於求的狀態。作為一個黑木耳的從業者,要想從眾多的竟爭者中脫穎而出,首先要有自己的一個品牌。好的品質,也就是木耳的質量,是木耳品牌的關鍵。其次是木耳的價格。質量高,價錢又公道,這樣的木耳才受消費者歡迎。


建超的三農


東三省儲備力量雄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