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除了要“宅”在家,我們需要重視哪些“防”與“護”?

已經過了立春,這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節氣,但是卻沒有多少春意盎然的樣子,隔著窗戶,外面路上是稀稀拉拉的幾個人匆匆走過,好久好久路面上才過一輛車。在新冠肺炎病毒籠罩的陰雲下,大家都響應政府號召,沒事儘量待在家中,少出門,少去跟外界接觸,避免感染的機會。想到奮戰在第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這個時候他們是最有擔當、最勇敢的逆行者。


疫情之下,除了要“宅”在家,我們需要重視哪些“防”與“護”?


難得讓我們這些擁有上千萬人口的超一線城市如此安靜,往日的喧囂似乎被拋到了另一個世界。平時生活工作節奏快,沒有時間在家認真對待每日三餐的,這段居家隔離防護期最好的任務就是“在家好好吃飯”。營養全面充足、心態積極樂觀、身心休息時間得到充分保證,機體就能達到比較好的防禦免疫狀態,這比大晚上去排隊搶口服液要有用的多。

先說說“防”,在個人衛生方面,我們都知道要避免去人員密集或空氣流動性差的公共場所,做到勤洗手,外出一定要戴口罩,最好也戴一次性手套、帶帽子減少粉塵飛沫病毒沾染的機會。除此之外,大家都知道對抗新冠肺炎除了避免受病毒感染,再就是要提高自身免疫力。怎樣提高自身免疫力呢?網上流傳的各種湯劑、口服液沒有明確的臨床實驗結果證明防病治病的功效,盲目去搶購服用不光會增加在人群中暴露感染的機會,不遵醫囑濫用藥物更是對身體毫無益處,甚至副作用會損害身體健康。


疫情之下,除了要“宅”在家,我們需要重視哪些“防”與“護”?


提高免疫力不止是一句口號,至關重要的任務是“吃對”。“吃的好”跟“吃的對”不是一回事。日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新冠病毒預防指南中,特別強調“注意營養”,良好的膳食營養是保障免疫系統正常工作的基礎,保持充足營養是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疾病風險的重要保障!前段時間正值農曆年的新春佳節,家家戶戶按傳統風俗都準備好了各種各樣豐富美味的食物。大量的肉類食品、煎炸類的高油食品和糕點類的高糖食品都是節日裡最常見的。這類食物我們要掌握好一個量的攝入,既不必遠遠避之,也不可大快朵頤,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要照顧到自己身體。

控制高脂、高油食物並不是主張吃素不沾葷。營養膳食提倡的是每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機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組織更新和修復的主要原料。機體的新陳代謝、生長髮育、疾病恢復等等都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質。抗體就屬於有防禦功能的免疫球蛋白,作用就是提高機體免疫力、保護機體免受細菌和病毒的侵害。所以優質蛋白質對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疫情之下,除了要“宅”在家,我們需要重視哪些“防”與“護”?


植物蛋白質的優質來源是大豆蛋白,人體利用率高,動物蛋白質中魚肉、瘦肉、蛋、奶的蛋白質含量較高,氨基酸組成均衡,易被人體吸收利用,並且沒有過多的脂肪,是人體新陳代謝、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現在我們知道了提高免疫力中蛋白質的重要作用,那麼膳食中還有些哪些方面能提高免疫力呢?1月31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公眾預防指南“膳食營養臨時指南”,其中明確提到營養補充劑及營養補充食物的作用:良好的營養是抵抗疾病、降低心理壓力、保持工作能力的基礎。相關的條款:

4. 科學選用營養素補充劑、營養補充食物

4.1 選用膳食營養補充劑,以保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充足攝入,特別是鋅、維生素A等免疫相關以及維生素C、E等具有較強抗氧化能力的微量營養素。


疫情之下,除了要“宅”在家,我們需要重視哪些“防”與“護”?


這就需要我們日常膳食做到食物多樣化,保持吃動平衡,多吃蔬果、奶類、豆製品。目前特殊時期,為了減少外出的機會,我們可以多貯存一些耐放的蔬菜,比如十字花科的大白菜、捲心菜、紫甘藍、白蘿蔔等,富含的蘿蔔硫素是一種常見的抗氧化劑,有助於讓肺部清除有害細菌,使肺部保持清潔,預防感染。類胡蘿蔔素在體內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因而被稱為維生素A原,蔬菜水果中胡蘿蔔、西蘭花、紅薯、菠菜、彩椒、芒果中含量較高,維生素A參與糖蛋白的合成,維持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和免疫力。當體內維生素A缺乏時,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易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疫情之下,除了要“宅”在家,我們需要重視哪些“防”與“護”?


鋅對維持機體正常代謝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參與免疫球蛋白生成、抑制病毒複製、提高免疫力,參與肝中維生素A的動員,使血漿維生素A的濃度保持穩定。鋅的主要來源除了動物內臟、貝殼類海產品、紅肉類外,堅果類和穀物胚芽也富含鋅,此外,堅果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E等,還有礦物質磷、鈣、鋅、鐵等,豆類、堅果每日吃30克左右為宜,節假日期間往往瓜子花生等過量食用,會造成油脂攝入過量。

疫情之下,除了要“宅”在家,我們需要重視哪些“防”與“護”?

維生素C能抗氧化、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基礎防禦能力已不是什麼新鮮論點,無需贅述了,但是切記不可盲目服用大劑量的純度不高的普通維C產品,比如常見的維C泡騰片,存在鈉含量超標的風險,一片4g的維C泡騰片含維C成份是9mg,含鈉434mg。藥房小瓶廉價便宜的維C,大多是基本化學方法提取,成本和科技含量低,過量服用對胃黏膜刺激,或有胃穿孔風險。

如果在膳食不能保證均衡充足的情況下,可根據營養師的建議,適量採用營養素補充劑。營養素的補充必須以全面均衡適量為原則,正常情況下不建議單一大量補充營養素。

疫情之下,除了要“宅”在家,我們需要重視哪些“防”與“護”?

“防”是以預防為主,“護”主要是做好自身和家人的保護措施,避免接觸到病毒汙染。除了戴口罩、戴一次性手套等保護性措施外,要注意避免與人近距離接觸、交流,在收取快遞、外賣時也要提防接觸傳染,戴一次性手套收取,然後在不沾染內容物的情況下,把快遞、外賣的外包裝和一次性手套打包丟棄。深圳一病例就是外賣騎手在發病前十幾天的潛伏期一直在工作送外賣。


疫情之下,除了要“宅”在家,我們需要重視哪些“防”與“護”?


我偶然出門的一兩次,都看到有人帶著孩子坐在路邊飲食店門口,摘下口罩吃甜品,這種做法很不安全。路上零星看到的幾個人,一眼望去,也能看到疏忽之處,口罩上端的金屬條沒有貼合鼻樑壓緊,口罩與面部出現很大的空隙,根本沒有起到過濾空氣的作用,甚至有的人只用口罩掩住口部,露出鼻子呼吸……看得出人群中缺乏防護意識的人大有人在,前方的醫務工作者在沒日沒夜與死神較量,做為一個普通的公民,我們做好自身的防護,就是對自己、對家人甚至對社會最負責任的擔當。


疫情之下,除了要“宅”在家,我們需要重視哪些“防”與“護”?


自疫情發生以來,有關新冠肺炎的消息從各方面鋪天蓋地襲來,真真假假擾亂民眾的視聽,還上演了一出出排隊搶口罩搶消毒水搶雙黃蓮口服液的景觀。微信群、朋友圈裡隨處可見各種高價的口罩、酒精、消毒水購買鏈接,魚龍混雜假貨充斥,很多人的想法是先搶到再說,完全不理不顧正確“防”與“護”的方法。難得的清靜時光,可以安下心來看書,學習,休養身心,自我覺察。在這裡衷心祝願我們大家都各自安好,祝天佑中華,疫情早日被消滅!待到真正春暖花開時,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