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戲稱為“除了上帝,什麼都造”的3M到底有多神奇?

其實口罩只是3M的很小一塊業務,小到連財報都不會披露其銷量。被戲稱為“除了上帝,什麼都造”的3M到底有多神奇?

這場肺炎,不僅帶來了恐慌與焦慮,還加持了一個品牌。

北京時間 1 月 31 日凌晨 3 點 30 分,世界衛生組織(WHO)突發事件委員會經討論,決定將這次肺炎疫情確認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二月伊始,新型肺炎疫情依然不斷升級, 2月4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887例(湖北省3156例),新增重症病例431例(湖北省377例),新增死亡病例65例(湖北省65例),新增治癒出院病例262例(湖北省125例),新增疑似病例3971例(湖北省1957例)。截至2月4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4324例(海南省核減1例),現有重症病例3219例,累計死亡病例490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892例(海南省、湖北省各核減1例),現有疑似病例23260例。目前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252154人,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8457人,現有185555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39例:香港特別行政區18例(死亡1例),澳門特別行政區10例,臺灣地區11例。


面對可怕的數字,口罩、雙黃連口服液,甚至雙黃蓮蓉月餅都成了緊俏貨。而提起口罩,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品牌必然是 3M。

被戲稱為“除了上帝,什麼都造”的3M到底有多神奇?

01

除了上帝,什麼都造

之前網上流傳了一個關注“最不務正業公司”的段子,“YAMAHA”榜上有名。它最出名的是鋼琴,但它也生產摩托車。難的不是不務正業,難的是每種業務都做到尖端。

其實能把雅馬哈比下去的還有一家公司,叫3M。

初聽這個名字可能會覺得陌生,但你一定見過它家的口罩。

實際上,已有百年曆史的美國 3M 公司產品種類繁多,口罩只是 3M 的很小一塊業務,小到連財報都不會披露其銷量。

根據 3M 官網介紹,3M 作為一家多元化科技企業,同時面向企業和個人消費者,產品涵蓋汽車、安防、醫療、交通、能源、電子材料、家居、辦公等領域。


3M 成立於 1902 年,當時 5 位創始人看中了美國明尼蘇達州豐富的鐵礦石,決定合夥投資開採用於砂輪磨料的礦產。公司名為明尼蘇達礦業和製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三個詞都以 M 開頭,故簡稱 3M。

被戲稱為“除了上帝,什麼都造”的3M到底有多神奇?

然而,當地的礦床卻被證實為幾乎沒有多大價值,於是 3M 公司轉向砂紙產品製造。經歷了初期的挫折後,3M 總算迎來了一個個「高光時刻」(詳見百度百科資料):

  • 二十年代初開發出世界上第一種防水砂紙,1925 年發明出遮蔽膠帶,隨後以此為基礎發明了透明膠帶;
  • 四十年代開始生產國防材料,如用於高速公路標識的 Scotchlite™ 反光膜、錄音磁帶、纖維膠帶等,並開始進入平面設計領域;
  • 五十年代推出 Thermo-Fax™ 拷貝工藝、Scotchgard™ 織物保護材料、錄像帶、Scotch-Brite™ 清潔墊及若干種機電新產品;
  • 六十年代推出了照相產品、無碳紙、投影系統等,另外其保健產品業務迅猛增長,醫療和牙科產品大量問世;
  • 七、八十年代,製藥、放射學和能源控制等市場進一步拓展,並開闢了辦公行業市場;
  • 九十年代開發了免疫反應調節劑、用於電子顯示器的增亮膜、以及用於噴墨打印機、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的柔性電路等;
  • 進入 21 世紀,3M 旗下各子品牌推出了更多創新產品,如首款內置漂白劑的一次性衛生間清洗刷、投影儀、電子聽診器及全世界最大的槽形太陽能陣列等。

100多年以來,3M獲得了超過10萬項專利,開發了近7萬種產品,平均每天研發新產品1.7個,產品淨利率高達17%,高於競爭者約50%。3M產品覆蓋工業、交通、醫療、電訊、建築、能源、辦公用品和個人消費領域。世界上有50%的人每天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到3M的產品,最著名的產品有口罩、便利貼、防水砂紙、遮蔽膠帶等。更被網友戲稱為“除了上帝,什麼都造”。

根據《深探》報道,當前 3M 的業務主要包括四部分:安全及工業品、交通及電子、醫療健康、消費品。其中,安全及工業品和交通及電子部門的收入仍然是最重要的來源,分別為 28.11 億美元及 22.9 億美元,合計佔總收入的 62.9%。

被戲稱為“除了上帝,什麼都造”的3M到底有多神奇?

而這繁多的產品、技術背後,恰恰是 3M 的創新能力。

02

產品之外是創新

作為一個傳統加工製造型企業,在創新能力上,3M僅次於蘋果和谷歌,全球排名第三。

被戲稱為“除了上帝,什麼都造”的3M到底有多神奇?

據瞭解,“15% 規則”——史上最著名的公司政策之一——正是出自 3M。這項政策由當時僅 20 歲的總經理 William McKnight 提出,根據這項政策,研發人員每週可以拿出 15% 的工作時間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一最初並不被眾人看好的規定,卻激勵著 3M 釋放巨大的創新活力,也支撐著這家百年企業。

3M產品創新經久不衰的兩個關鍵要素


1)以研發為核心的企業戰略:把握核心技術,將核心技術深度拓展,應用至各個可能的領域,同時將不同技術平臺進行融合,實現技術創新的持久生命力。


被戲稱為“除了上帝,什麼都造”的3M到底有多神奇?

被戲稱為“除了上帝,什麼都造”的3M到底有多神奇?

被戲稱為“除了上帝,什麼都造”的3M到底有多神奇?


2)催生創新的企業結構:員工可以同通過技術創新來晉升,不必轉型管理崗位。技術人員可以跨部門跨國家合作,充分調動技術資源。

被戲稱為“除了上帝,什麼都造”的3M到底有多神奇?

03

3M為何能佔據中國口罩市場9成份額?


3M起初是以工業品的“身份”進入中國市場,因此大多數消費者對該品牌並無印象,直到2003年非典,不少醫護人員戴上了3M口罩,3M才開始走進普通大眾視線。

到了霧霾最嚴重的2013年,3M再次抓住民用口罩市場的空白,N95系列口罩一度斷貨。

2013年,3M將全球工廠生產的口罩都運往中國。當年3M總營收為300億美金,僅在中國就銷售了1億美金的口罩。


之後,3M公司逐漸開始重視中國民用市場,不僅將口罩業務挪至消費品線,還根據國人特點設計了相關口罩類型。在快速佈局線下渠道的同時,精準營銷,站穩了位置。

而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臨,3M自然成了民眾首選。

這就是為何3M公司發展經久不衰且能佔據中國口罩市場9成份額的重要原因。

另外 3M 推出的其他醫療健康消費品,也彰顯了 3M 巨大的市場潛力。

面對疫情,科學防護依然重要,相信我們能夠共克時艱。同時提醒您:勤洗手來多消毒,出門就把口罩戴,發熱症狀及早看,確保自己身體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