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地區的月餅好吃?

鹹瑞柱


中秋節是團圓的節日,和家人團聚,一起賞月吃月餅,成為了全國各地最重要的習俗,如今中秋節月餅的種類越來越多,不同的地區,月餅的種類也不一樣,到底哪裡的月餅最好吃?全國各地最好吃的月餅都有什麼呢?趕緊了解一下吧!

中秋節月餅-京式月餅


地區:京津及周邊地區

用料:

傳統的京式月餅外皮用料主要以小麥粉、綿白糖、豬油、小蘇打為主,而餡料的用料較為單一,主要以冰糖、桃仁、瓜仁、桂花、青梅或山楂糕、青紅絲、麻油為主。

特點:

京式月餅一般以清甜為主,甜度及皮餡比適中,一般皮餡比為2:3,重用麻油,口味清甜,口感脆松。

外形:

外形與廣式月餅接近,比廣式月餅更為扁平小巧。

中秋節月餅-潮式月餅


地區:潮式月餅又稱潮式朥餅,朥字,潮汕方言指豬油,盛行於廣東潮汕地區。

用料:

潮式月餅和蘇式月餅相似,其外皮為酥皮。通常以豬油、細糖、高筋麵粉、低筋麵粉製作油皮和油酥,餡料則以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為主,內核則包括蛋黃或海鮮等多種(可無內核)。

特點:

皮酥餡細,油不肥舌,甜不膩口,口感柔軟。

外形:

一般呈圓形,餅身較扁,餅皮潔白,無需模具定型。

中秋節月餅-蘇式月餅


地區:起源自蘇州的蘇式糕點,盛行於江浙地區。

外形:

蘇式月餅不像廣式月餅需要通過模具定型,而是包好餡料、直接手握定型,外形和一般的糕點相近。

用料:

蘇式月餅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水等制皮,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以豬油、桃仁、松仁、瓜子仁、糖桔皮、黃桂花、黃定、玫瑰花或熟火腿為餡料。

特點:

蘇式月餅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外皮為酥皮,層酥相疊,皮層酥鬆,色澤美觀,餡料肥而不膩,口感松酥,甜鹹適口。

中秋節月餅-廣式月餅


地區:廣東、廣西、江西

用料:

廣式月餅最大的特點就是外皮,通常以小麥粉、轉化糖漿、植物油、鹼水等製成餅皮,在包餡、成形後刷上一層蛋液再烤制,造就了廣式月餅皮薄餡厚、口感酥軟的特點。

餡料方面主要分成甜、鹹兩種,甜類一般為蓮蓉或各種果茸餡,鹹類則一般為五仁餡或臘腸餡,不過通常都會加入一至兩顆鹹蛋黃。

特點:

皮薄鬆軟、造型美觀、圖案精緻、花紋清晰、不易破碎、包裝講究、攜帶方便。

外形:

一般為圓形或方形;色澤方面,外皮用料不同色澤也會有所不同。

中秋節月餅-滇式月餅


地區:雲南及周邊地區。

用料:

傳統滇式月餅外皮用料簡單,以蜂蜜、麵粉、糖粉為主,近些年也會根據不同餡料而製作不同的餅皮,有的用廣式油皮,也會用蘇式的白酥皮。餡料方面,滇式月餅的派系不算龐大,傳統餡料的主角也只有硬殼火腿、洗沙、白糖、麻仁。用玫瑰和“雞樅”等特色食材做餡料,是近些年才有的創新手法。

特點:

餅皮疏鬆,皮酥餡美,甜鹹適中,色澤澄黃,油而不膩。

外形:

扁平圓餅狀。

中秋節月餅-港式月餅


地區:香港、廣東地區。

用料:

港式月餅的餅皮較廣式月餅更為豐富,有漿皮、混糖皮和酥皮三大類,餡料方面則以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為主。

特點:

港式月餅以廣式月餅為基礎,融合多地飲食風味,主要有甜、鹹、鹹甜、麻辣等味型,口味豐富,不拘一格。

外形:

基本與廣式月餅相同,也有光面月餅、花邊月餅和孫悟空、老壽星月餅等創新造型。

中秋節月餅-臺式月餅


地區:臺灣地區。

用料:

臺式月餅主要有兩種餅皮,一是糕皮,二是油酥皮。糕皮用料和廣式月餅相近,口感鬆軟;而油酥皮則是層次分明,一般作法是用水皮包油皮,再反覆卷撖、鬆弛、包餡、整型、低溫烘烤而成。

臺式月餅的內餡,則以棗泥、蓮蓉、豆沙、伍仁、椰子、可可等為多,與廣式月餅很相近,但溼潤度不及廣式月餅。

特點:

臺式月餅以綠豆椪和滷肉香為代表,皮酥,不油膩,內餡口感清淡爽口。

外形:

圓餅狀。

中秋節月餅-徽式月餅

地區:安徽徽州地區。


用料:

徽式月餅其表皮是油酥皮,用上等麵粉與素油攪拌加工製成,餅焰採用野菜(苦板菜),經過醃製加工,拌以新鮮豬板油和白糖而成。餡料方面則以豆沙、棗泥、豬油、白糖、豬油、玫瑰和桂花為主。

特點:

小巧玲瓏,潔白如玉,皮酥餡飽。

外形:

外形較廣式月餅更為扁平小巧。


九酒羔羊愛美食


我國月餅品種繁多,按產地分有:京式月餅、廣式月餅、蘇式月餅、臺式月餅、滇式月餅、港式月餅、潮式月餅、徽式月餅、衢式月餅、秦式月餅、甚至日式等;

每個地區的月餅都有自己的特色:    

廣式月餅:皮薄、鬆軟、香甜、餡足    

蘇式月餅:鬆脆、香酥、層酥相疊,重油而不膩,甜鹹適口   

京式月餅:外形精美,皮薄酥軟,層次 分明,風味誘人 京式月餅

潮式月餅:重油重糖,口感柔軟   滇式月餅:皮酥餡美,甜鹹適中,色澤澄黃,油而不膩  

徽式月餅:小巧玲瓏,潔白如玉,皮酥餡飽 衢式月餅:酥香可口,芝麻當家

就口味而言,有甜味、鹹味、鹹甜味、麻辣味;從餡心講,有桂花月餅、梅乾月餅、五仁、豆沙、冰糖、白果、肉鬆、黑芝麻、火腿月餅、蛋黃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從造型上又有光面與花邊之分。

除了以上月餅,近年來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特色月餅,或是用料大膽,或是造型特別。比如巧克力月餅,茶香椰蓉月餅、茉莉花香奶黃月餅、漿果柚子餅皮月、三色印月餅、麻月餅等等。







行走中發現美食


作為宣威人

必須來給大家安利一下雲腿月餅😄











山前小麥


前幾天買了內蒙月餅今天到貨了,各種奶味月餅,比如酸奶昔,奶豆腐,黃油渣。嚐了前面兩個口味的,不錯,愛人也喜歡,推薦大家可以嚐個鮮。

往年吃廣式月餅比較多。喜歡蛋黃蓮蓉的,北方做的蛋黃髮幹,不沙。南方放的油估計較多,口味更細膩。

傳統的喜歡五仁。還試過蘇式月餅,肉餡的,喜歡哎!!!


西默


那個地區的月餅好吃?

你問這個問題容易引起地區爭鬥。

小時候沒離開過家鄉對於月餅這個詞,我的印象就是潮汕大撈餅 我們的月餅,不知那時是人很小,還是月餅很大,那時吃一個可以飽一頓。現在的感覺都很小。潮汕撈餅主要是甜豆沙餡的、芋泥餡,因為那時候能吃到的機會不多總感覺很好吃。

當然,現在的撈餅大部分都很難吃,主要是因為很多餡都是買現成的,沒有任何特有配方,你到哪家店買的吃起來幾乎是一樣的。

還有全國通用的月餅也一樣,真不覺得哪裡好吃,用的餡都是現成的,無非就是餡貴和便宜。

如果非要比個那種好吃,現做的話,撈餅好吃過國內通用月餅。

如果要包裝的話,通用月餅比較好吃。


斯巴達企鵝


廣西月餅最好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c846000d5c984837ad92\

廣西打工五妹


好極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d36c0006f62e6d0081b9\

北京的石頭


這個怎麼說呢,應該是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特色,這個因各個地方人的囗感而定,就拿內蒙來說最好吃最有名的月餅就是烏蘭察布的豐鎮月餅。


豐華158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ccd9000ac07f78630461\

巧克力家的大大


我個人喜歡天津的黑芝麻和椰絨月餅,上海的什錦月餅。

我國月餅品種繁多,按產地分有:京式、廣式、蘇式、臺式、滇式、港式、潮式、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鹹味、鹹甜味、麻辣味

;從餡心講,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相關分類簡介如下:

(1)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又名廣東月餅,廣式月餅是目前最大的一類月餅,它起源於廣東及周邊地區,盛行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目前已流行於全國各

地,並遠傳至東南亞及歐美各國的華僑聚居的。廣式月餅因主產於廣東而得名,早在清末民初已享譽國內外市場。 廣式月餅的主要特色是:選

料上乘、精工細作、餅面上的圖案花紋玲瓏浮凸,式樣新穎,皮薄餡豐、滋潤柔軟,有光亮裡,色這金黃,口味有鹹有甜,可茶可酒,味美香

醇,百食不厭。

從餅皮上劃分,廣式月餅並可分為糖漿皮、酥皮和冰皮三大類。其中以糖漿皮月餅為主,因為糖漿皮月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廣為傳播

,加上皮質柔軟滋潤,皮色金紅,可塑性大,如蓉口類的甜餅,海味類的鹹餅核果人類的甜鹹兼備的月餅,且保質期長,這是糖漿皮月餅的一

大特色。

酥皮月餅和冰皮月餅只有數十年曆史。其中酥皮月餅的餅皮色澤金黃,它是吸收西方點心類的做法,結合廣式月餅的特色創制而成,主要

生產蓉口類的甜餅為主,其特點是:熱吃松化甘香,有牛油味,冷吃則酥脆可口。冰皮月餅源自香蕉糕的做法,餅皮如玉石般潔白,製成後必

須放在2-5攝氏度上下的恆溫箱內保存。

(2)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是以北京地區製作工藝和風味特色為代表的一類月餅。作法如同燒餅,外皮香脆可口。

提漿月餅類

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小蘇打、糖漿制皮,經包餡、磕模成型、焙烤等工藝製成的餅面圖案美觀,口感艮酥不硬,香味濃郁的月餅。

自來白月餅類

指以小麥粉、綿白糖、豬油或食用植物油等制皮,冰糖、桃仁、瓜仁、桂花、青梅或山楂糕、青紅絲等制餡,經包餡、成形、打戳、焙烤

等工藝製成的皮鬆酥,餡綿軟的月餅。

自來紅月餅類

指以精製小麥粉、食用植物油、綿白糖、飴糖、小蘇打等制皮,熟小麥粉、麻油、瓜仁、桃仁、冰糖、桂花、青紅絲等制餡,經包餡、成

形、打戳、焙烤等工藝製成的皮鬆酥,餡綿軟的月餅。

京式大酥皮月餅類(翻毛月餅)

指以精製小麥粉、食用植物油等製成松酥綿軟的酥皮,經包餡、成形、打戳、焙烤等工藝製成的皮層次分明,松酥,餡利口不粘的月餅。

(3)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取濃郁口味,油糖皆注重,且偏愛於松酥;以小麥粉、飴糖、油、水等制皮,小麥粉、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等

工藝加工而成的口感松酥的月餅,原產於蘇州地區。

蘇式百果月餅做法:

一、外皮:

1、用精白粉麵粉兩杯、植物油五分之二杯,蜂蜜一大匙,華氏七十度左右熱水半杯,拌勻後備用。

2、油酥部分;麵粉一杯,植物油五分之二杯不加水,將麵粉和油拌勻,反覆揉搓後備用。

將1、2各分成二十份,分別用手搓圓後將1料壓平、壓扁,然後把2料包入其中,再壓扁,幹成長方形,橫卷後再從左向右捲成龜背形,幹

成圓形待用。

二、餅餡: 粘米粉或麵粉半杯(炒熟),白糖粉四分之三杯,白砂糖四分之一杯,植物油三大匙,葡萄酒半匙,蜂蜜一匙,金桔蜜餞(切

成黃豆大小)二大匙,胡桃仁切成豆粒大小四分之一杯,松子一匙,芝麻一匙,菠蘿蜜餞一匙半,瓜子仁一匙,餡料拌勻備用。

三、將餡料分成二十分,一一包入皮內,用手輕輕壓成月餅形。放入烤盤內,置於烤箱中部,開華氏三百五十度,烤二十分後,將餅各個

翻身,用三百度再烤十五分鐘左右,直至兩面成淡黃色即成。

用同樣方法可將百果餡換成豆沙、蓮蓉等製成各樣的蘇式的月餅。

(4)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主要起源並流行於雲南、貴州及周邊地區,目前也逐漸受到其它地區消費者的喜歡,其主要特點是餡料採用了滇式

火腿,餅皮蔬松,餡料鹹甜適口,有獨特的滇式火腿香味。

雲腿月餅亦稱滇式月餅,它與蘇式月餅、廣式月餅相比各有千秋。雲腿月餅是用雲南特產的宣威火腿,加上蜂蜜、豬油、白糖等為餡心,

用昆明呈貢的紫麥麵粉為皮料烘烤而成。其表面呈金黃色或棕紅色,外有一層硬殼,油潤豔麗,千層酥皮裹著餡心。這種月餅既有香味撲鼻的

火腿,又有甜中帶鹹的誘人蜜汁,入口舒適,食而不膩。

雲腿月餅歷史悠久,相傳,明末清初,退據昆明的南明小朝廷的永曆皇帝(約在公元1649-1656年),終日憂愁,不思茶飯。一位御膳廚

師急中生智,別出心裁地選用雲南的火腿精肉切成碎丁,混以蜂蜜、精糖包餡,蒸制點心奉上,稱之為"雲腿包子"。因其香濃味醇,甜鹹適宜

,皇上吃了龍顏大悅,連聲讚美。從此,列為御膳廚中的應時點心。

後來,這種包子的做法傳入民間,並逐漸由蒸制改為烘烤,由包子形狀改為圓餅形狀。光緒年間,昆明三轉彎(地名)有個胡姓開辦的"合

香樓"點心鋪,首創酥皮"四兩坨"(即每個重4市兩,4個重16兩,恰合當時老秤1市斤,故名)。餡分火腿、白糖、洗沙、麻仁等四個品種。從

這以後,每逢中秋來到之時,昆明市民爭相購買"四兩坨"。

民國初年,"吉慶祥"糕點鋪主人陳惠泉在"四兩坨"火腿紅餅的基礎上,首次烤製出硬殼火腿月餅,大受歡迎,生意興隆,鋪子也由小而大

。吉慶祥雲腿月餅的製作方法是:首先將火腿洗淨去骨,切成大塊蒸熟,然後再改刀切成黃豆大小的肉丁,與蜂蜜、白糖、熟面拌勻,作為餡

心,包入用白油、糖粉、蜂蜜等合成的麵皮之中,用中火烤熟即成。這種月餅具有酥、松、香的特色,成為雲南具有代表性的名特食品。

(5) 潮式月餅

潮式月餅身較扁,餅皮潔白,以酥糖為餡,入口香酥。

豬油是傳統潮式月餅的主角最為傳統的潮式月餅主要有二種:一種拌豬油稱作月勞餅;一種拌花生油稱作清油餅。一般把潮州本上製作的

、具有濃郁潮州鄉土特色的月餅都稱為月勞餅。

2006月餅新種類

冰皮月餅:特點是餅皮無須烤,冷凍後進食。以透明的乳白色表皮為主,也有紫、綠、紅、黃等顏色。口味各不相同,外表十分諧美趣致。

果蔬月餅:特點是餡料主要是果蔬,餡心滑軟,風味各異,餡料有哈密瓜、鳳梨、荔枝、草莓、冬瓜、芋頭、烏梅、橙等,又配以果汁或果漿

,因此更具清新爽甜的風味。

海味月餅:是比較名貴的月餅,有鮑魚、魚翅、紫菜、鰩柱等,口味微帶鹹鮮,以甘香著稱。

清涼月餅:是把百合、綠豆、茶水糅進月餅餡精製而成,為最新的創意,有清潤、美顏之功效。

椰奶月餅:以鮮榨椰汁、淡奶及瓜果製成餡料,含糖量、含油量都較低,口感清甜,椰味濃郁,入口齒頰留香。有清潤、健胃、美顏功能。

茶葉月餅:又稱新茶道月餅,以新綠茶為主餡料,口感清淡微香。有一種茶蓉月餅是以烏龍茶汁拌和蓮蓉,較有新鮮感。

保健月餅:這是前年才出現的功能月餅,有人參月餅、鈣質月餅、藥膳月餅、含碘月餅等。

象形月餅:過去稱豬仔餅,餡料較硬,多為兒童之食;外觀生動,是孩子們的新寵物。

迷你月餅:主要形狀小巧玲瓏,製法精緻考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