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半了還不會說話,只會叫爸爸媽媽,說什麼聽的懂,你家的寶寶是多久開口說話的?

曉敏mm1


你好,我是辣媽愛美麗,對於你的問題我是這樣回答的:

你的寶寶一歲半了還不會說話,只會叫爸爸媽媽說什麼是能夠聽得懂的,而我家寶寶說話的時間是不到一週歲的時候差不多7個月左右吧就會叫媽媽了,而且叫的非常清楚。

11個左右的時候會跟著我念古詩的最後一個字,比如我讀“夜落烏啼霜滿”孩子會接“天”,差不多一週歲之後就能說句子了,開始是幾個字,後來可以說很長的句子。而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和我的寶寶年齡一樣大,我們在說長句子的時候,他的寶寶只會說一個字或者兩個字的句子。

所以孩子說話的早晚是由孩子的個體差異來決定的,這些都是正常的。培養孩子早說話或者是說話利索,家長要注意在家庭氛圍內給孩子營造一個語言的環境。

第一,要和孩子多說話。

孩子很小的時候,媽媽要多跟孩子說話,不要覺得孩子小聽不懂,其實你在對孩子說話的這個過程就是給孩子傳達一個信息的過程,孩子雖然小,但是也是能夠理解的。而且媽媽的語速語感也有助於培養孩子對語言的敏感性。


第二、多給孩子讀繪本,讀詩詞、兒歌

給孩子讀繪本,繪本的內容雖然簡單,但是也是有開始、經過和結尾這幾部分組成,能夠給孩子營造一種邏輯思維的啟迪,而古詩詞和兒歌,朗朗上口的音律,更能夠啟發孩子對音節和語調的認知;

第三、有些孩子說話晚,是因為父母的過度溺愛。

在生活中父母由於和孩子相處的久了,對孩子的一些小動作或者是一個眼神都能夠心領神會,比如說孩子要喝水了,他可能就不說話,用手指一指水杯子,那麼媽媽就會將水端到孩子面前了,這樣的時間長了,孩子是不需要說話的,所以孩子就更懶得說話了。

你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適當的來一點糊塗一點,鼓勵孩子將自己的訴求表達出來,那麼孩子自然會張口說話了。


結語

孩子說話晚的原因有很多,家長可以在生活中給孩子營造一個語言的氛圍多和孩子講話,多給孩子讀繪本,鼓勵孩子將自己的訴求表達出來,那麼孩子自然會喜歡說話了。


TT辣媽愛美麗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會說話,只會叫爸爸媽媽,說什麼聽的懂,你家的寶寶是多久開口說話的?

看到這個問題就點進來了,因為我們家就有這麼一個小孩----我孃家侄女。

我的侄女現在是1歲8個月了,平時真的是惜字如金的,有聽她叫過爸爸,媽媽,姑姑,但是平時她真的是不常開口叫喚,其他話也不說。跟她說什麼她都能聽懂,也肯按照大人的指示去行動。但是她就是很少說話,平時逗她也會笑,會嘻嘻哈哈,可是就是不說。她的外婆說她不會是自閉症吧,然後我哥聽了真的超級的無語,因為她真的不是個自閉的孩子,反而很聰明,就是惜字如金。我想她可能是那種慢熱型的吧!

我家的兩個小孩,大寶4個多月就叫媽媽了,哭得時候就會媽媽媽媽的哭,可能這個時候他只是發音剛好對上音了,而不是真正意識上懂什麼是“媽媽”。9個月開始叫爸爸,一歲多就能說很多簡單的句子。小寶是8個多月開始叫的媽媽跟爸爸,現在11個月還不會叫其他的,因為她是早產兒,發育會晚一點點。兩兄妹都比較愛說話,總是咿呀咿呀的說話,愛笑開朗的孩子。

寶寶說話比較晚,我覺得有以下兩個因素影響蠻大的

  • 家庭氛圍。家庭氛圍好,家長們平時有說有笑,溝通比較多,比較熱鬧的生長環境,寶寶說話會比較早一點,性格也開朗一些。相反,家庭氛圍不好,壓抑,家長們整天都是埋頭幹活,家庭話題都沒有,也沒有歡聲笑語的,寶寶說話就會慢一些,因為平時沒有什麼人可以逗他/她。

  • 媽媽獨自帶孩子。媽媽一個人帶孩子沒有其他人可以脫手一下,還要做家務。每天已經很累,鮮少去逗孩子,甚至有時候太心煩,反而對寶寶發脾氣的都有。而孩子每天都是對著媽媽這一張臉,接觸的人比較少。能夠聆聽別人說話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寶寶自己開口說話也會比較晚。

我家(婆家)的家庭氛圍就很好,大家都很幽默,愛開玩笑,爺爺,爸爸都是口才多的人,我的小孩說話就比較早一點。大寶現在口才也很好。寶寶時期,平時我也愛跟他們說話,唱歌給他們聽,睡覺唱歌哄,玩的時候說話互動,感覺對他們學說話是有影響的。
寶寶說話比較晚,只要寶寶聽力沒有問題,媽媽們不用過多擔心,遲早是會講話的。平時跟寶寶多一點互動,多跟寶寶講話聊天,也可以多放點兒童音樂給寶寶聽,家庭氛圍搞活躍一些,給寶寶一個歡快的成長環境,也可以多抱寶寶出去跟同齡小寶貝多接觸,這樣長久下來寶寶就會成為一個愛互動活潑的小精靈哦!

客家妹呢


開口說話有早有晚不能一概而論。

我家有兩個侄子親兄弟,開口話時時間差異很大大。大侄子現在11歲了,他開口說話就比較早。一歲不到就不完整的句子,口齒都很清晰 普通話也很標準。

小侄子現在6歲了,說話比較晚。兩歲多了才只能叫爸媽,快到三歲才慢慢說完整的句子。到現在,說長句子,口齒還是不很清晰。不過是一個話嘮。

6歲的侄子為什麼說話晚呢?後來總結當時用安撫奶嘴時間過長。造成牙齒有點變形。口齒不清晰。

在鄉下生活周圍的人老嘲笑他。他就不敢說話了。後來在離開離開鄉下。家人有意識的鼓勵他多說話。錯了不要緊。就這樣慢慢的。變得很愛說話了。

自己家的小朋友快兩歲了,現在也是個話嘮。坐車回老家三個多小時說個不停。之前生病幾個月,不怎麼說話。

現在病好了就是很多話。一開始就是一些單詞。現在慢慢都可以講句子。看到什麼東西你教給他,他馬上學到了就說,學的很快。一天一個樣。

尤其是跟著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一起玩的小朋友說什麼,他就跟著學什麼。前幾天,他還跟著我那侄子,喊我大伯。特別逗。你越是鼓勵他,他越講的多。

總而言之,小孩子要跟他在一起,多鼓勵他說話,多跟他說話。慢慢就變成了一個話嘮了。如果發音不準,切記不要嘲笑。不要以為孩子小還小,聽不懂。實際上他聽得懂。

我家寶寶一開始發這個“火車”的這個音。不標準,帶河南口音(我們家都不是河南的)。我們經常給他講正確的口音。現在他慢慢就糾正了。

語言,要有環境,還有正確的引導方法。孩子他說話是很快的。不用過分擔心。


念爸念媽的念念


正常的。和我家寶寶一樣的情況,我家寶寶也是1歲5個多月的時候才開口說話,也是你說什麼他基本都聽得懂,但是說不出來。最初他也是隻會叫爸爸媽媽,有時還會說一句“狗狗”,因為每次在外面玩的時候,看見狗狗我都會教他說。

一度我因為寶寶說話晚很擔心和焦慮,因為小區裡一起玩兒的同齡孩子,好幾個已經會說好多詞,對比下,自家寶寶就更顯得“笨拙”和“發育緩慢”。



後來我發現,雖然寶寶不會說,但是很多話他越來越懂,他是能明白大人表達的意思的,我慢慢放下心來。所以您要放心,根據您的描述,您寶寶能聽懂話,那就是正常的。不必過於擔心。

我用了以下幾個方法,教孩子說話,最主要還是環境的刺激,多說,很重要!!

1、沒事兒就和和寶寶“閒聊”、“對話”

我之前不愛和寶寶沒事兒就“閒聊”,因為我覺得寶寶聽不懂,也不能跟我“對話”,就忽略了這方面。後來我觀察他的幾個說話早的小夥伴,他們的家裡人都特別能跟孩子“聊天”,逮著一切機會和孩子說話。這樣長期的語言刺激很有效果,孩子在大腦裡會積累很多詞彙量,等到孩子想開口說的時候,就能拿來即用。



2、多“使喚”小寶寶,幹活中學習

我發現自從我會“使喚”小寶寶後,他越來越聰明,學話也越來越快。之前我都是🈶️什麼事兒,自己嗖嗖地就做完了,後來我總是讓寶寶幫我做之後,效果好得不得了。比如故意讓寶寶把廢紙扔到垃圾桶,這樣在“扔垃圾”這件事中,寶寶腦子裡存下了“垃圾桶”這一詞彙和概念,不知不覺間學會了這個詞,一天他指著垃圾桶喊“桶”,著實讓我驚喜。



3、藉助“識物”卡片

相信很多家庭都買了各種認物卡片,那就別浪費啊!用起來!你可以先挑著寶寶感興趣的卡片來教,一般寶寶都會喜歡動物,我們家就是從認識動物開始。教的過程中,一定要“繪聲繪色”,模擬動物的聲音和動作,能激發寶寶興趣,也能加深寶寶的印象。我們家寶寶用這個方法學會貓、老虎、狗狗等很多動物詞彙。



寫在最後的話

其實一路走來,我最大的感慨就是,養孩子一定不能“心急”,否則大人焦慮,孩子“遭殃”,在確認孩子智力正常的情況下,寶寶是早說了一個詞,還是晚說了一句話,都不要那麼在意,放輕鬆,人生是場馬拉松,打好基礎,才能厚積薄發,共勉~

~歡迎您在評論中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

我是格格鬥,2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的頭條號@格格鬥愛baby

格格鬥愛baby


我家娃14個月了,現在什麼都會說,也可以跟大人交流,應該是語言快速發展期吧,大人說一句她學一句,學的特別快,這幾天三字經已經可以背到子不學斷機杼了,每天自己沒事就在嘰裡咕嚕的說個不停,十一個月不到就能走了,現在到處跑,喜歡跟人瘋,就是瘦點20斤不到



138****6742


我們家寶寶一歲一個多月了才開始有意識清楚的叫爸爸媽媽的。

說不著急也有點著急,但也還好,不焦慮,因為我覺得我女兒出聲還是挺早的,在六個月左右的時候已經可以無意識的叫爸爸媽媽了,而且她對指令的執行能力很好,你叫她做的,她都聽得懂,並且做到,這樣我就放心了,心裡暗想“這孩子開口學說話了,而且你講的她也懂,那就不是傻子,也不是啞巴。”這樣以後我在心裡上淡定多了,可是我在行動上並沒有鬆懈,在做什麼都跟她說,例如曬衣服的時候跟她說“這是爸爸的衣服,大大的,這是湯圓的衣服,小小的,這是撐衣杆,長長的”,出去看見什麼都會跟她說,而且還每天堅持跟她一起看繪本。到一歲半的時候,她的語言方面得到的進步是最大的。現在她已經會說蠻多了,變成了個好奇寶寶,最愛說這兩句話了“這個是什麼?爸爸(媽媽)在幹什麼?”我們總是耐心的跟她說,給她講解。

其實好多一歲半的寶寶會說的話並不多,父母不用焦慮的。之前在頭條看到過一個寶媽要跳樓,後來警察勸解,救下來了,她哭著訴說她的委屈,原來是因為她孩子一歲四個月了,只會叫爸爸媽媽,她老公覺得她不上班在家帶孩子,連孩子說話都教不好,她委屈得想跳樓。

這個爸爸就是因為不瞭解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所以才會這樣責怪孩子的媽。一歲半到兩歲才是語言的爆發期,我們要給寶寶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多描述給她聽,別看寶寶現在還說不了多少話,其實她是在默默積累,暗暗發力呢。我們父母的要多點耐心,不要給寶寶和自己太大的壓力,這樣堅持下來,不久後你會發現寶寶的語言得到了飛快的進步。


聽媽媽講故事


我寶寶也曾經和你家寶寶一樣的情況。正常來說不用過於擔心。

我家男寶2歲還只會喊爸爸媽媽和很少的詞。這個時候很多女寶都可以說的很流利的中長句,雖然心裡也是知道每個寶寶的語言發育都是有差異的,但那時候我也有一點點著急。

我分析了我家寶寶的情況,有兩個原因。

1、平時我和寶寶在一起時間比較多,但是我的話不太多,不愛囉嗦,說話只說一遍。但是看其他媽媽或老人帶寶寶很有耐心一遍遍的和寶寶說話。

2、遺傳因素。寶寶的爺爺和媽媽小時候說話都比較晚。

由於找到原因,遺傳因素無法改變,但自身原因可以控制。我就在暑假的時候有針對性的加強。每天和寶寶多說話,給他讀繪本。一個月的時間寶寶說話改觀很多,現在可以說長句了。

所以要對自己的寶寶分析原因,有針對性的加強訓練。

所謂的孩子說話晚,可能就是一般過了兩歲,一些簡單的句子或簡單的詞都很少說,或者不會說。這種咱們一般都說說話晚了,或者醫學上叫語言發育遲緩。這也要分病理的因素和其他一些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

1、病理因素就是一些疾病導致的,而這種單純的病理語言發育遲緩很少見,一般都是和智力低下連在一起的。就說我除了語言的發育,可能智力或者其他一些方面發育也不太好,這個是一個疾病,咱們要找它的病因進行治療。

2、而我所要強調的是另外一個社會環境因素所造成的說話晚,也就是說現在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孩子玩手機的、看電腦的、看電視的多了,也就出現了一些所謂的電腦寶寶或者電視寶寶,這種情況其實在門診還是比較常見的。就說這個孩子可能天天和電視電腦為伴,家人跟他溝通的很少,語言刺激也很少,這個孩子相應的表現出來就是說話晚,或者詞彙少,或者是乾脆就不說。但這種孩子一般我會問家長說,你除了語言發育以外,他能不能聽懂家人的話?或者說它能不能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去表達?單純的這種,如果理解大人的話沒有問題,理解能力沒有問題,我想要什麼我可能不會說,但我可以拉著你,拉著家長的手去指,去用肢體語言來表達,那麼這種問題是需要咱們一起關注的。








淡淡的甜蜜5


一歲半不愛說話的孩子很多,也很正常,一歲多到兩歲多是孩子的語言爆發期,不管孩子說不說,家人一定要多和孩子說話,你說的話孩子都聽得懂,只是還不會表達出來,大人要慢慢說,讓孩子看著你的口型,引導孩子說話唱歌!!多鼓勵誇獎孩子,讓孩子對說話感興趣,不害怕,慢慢就會說了!!我家一歲半,只會說兩個字的詞,爺,奶奶,姥姥說不清楚叫咬咬,爸爸媽媽,咪咪,汪汪,各種動物叫聲,鴨鴨,特別喜歡鴨鴨,舅舅,姑姑,叔叔叫不清楚,背背,要,不要,愛,飛飛是微微,乾乾,包包,阿姨叫的很清楚,也特別愛叫阿姨,因為一叫阿姨人家就會誇她,會叫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寶寶。娃娃,基本都是疊字,說不要,沒啦,在這兒說得很清楚,至少我能知道她不願意做什麼!還有就是叫她名字的時候讓她回答,還有教她爸爸媽媽的名字,自己的名字!說了這麼多,真是覺得有孩子以後話好多好多


洢兒呦呦


我家娃娃一歲去醫院兒保,只會無意識的發音爸爸媽媽;兩歲還是不太會說話,需求大都通過肢體語言表達,會爸爸媽媽,車車,姨媽,爺爺,婆婆等雙音字,醫院兒保評判語言發育遲緩。兩歲過後,語言突飛猛進,很快就會說一段一段的話了。此後簡直是話嘮,幼兒園、輔導班所有老師都批評過他話太多


小巧玲瓏田


有發言權,我家姑娘一歲八個月,真的是惜字如金。目前為止說啥都能聽的懂,就是不說話,連爸爸都不叫,能說的就是媽媽,泡泡,怕怕,抱抱,蛋蛋,蛙蛙胡蘿蔔(發音不清),謝謝,好吧,其他的都是看心情,想吃東西,就是直接拿著東西找你,和你說謝謝,意思就是幫她打開[捂臉],發脾氣的話,會嗚啦啦說一長串,但是你一個字都聽不懂。我覺得不用著急,該說自然就說了,就像自己吃飯,上洗手間一樣,到時間段自然就會了,不用羨慕其他人。每個寶寶都不一樣,所以沒人麼好糾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