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上为什么没有记载过夏朝?

聿枫


夏朝是否存在?自古以来,受传统历史观影响的人从来没有质疑过这一点,但是近代以来,受西方考据学影响,很多学者开始寻找证明夏朝存在的证据。时至今日,让严谨学者公认的证据,目前尚未发现。

而也由此,对于夏朝是否存在,有了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夏朝并不存在,充其量只是一个原始村落;另一种则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制国家。在认为不存在的理论中,有这样一处依据:既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面,毫无夏朝的记录。这和周朝人频繁提起商朝呈强烈反差。

那么,甲骨文为什么没有关于夏朝的记录?

个人认为,有四种可能:

称谓问题

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南宋末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蒙古灭西夏”这一事件。但是,如果是蒙古人阐述这一事件,会说成“蒙兀儿灭唐兀”——所谓“唐兀”,指的是蒙古对西夏的称呼。

类似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十分常见:比如在古代中国史书上,将罗马帝国叫“大秦”,而罗马帝国自己肯定不会这样称呼自己。

同样,关于“夏朝”这个称呼,是周朝给予的命名,不代表夏朝人自称,也不代表商朝对其的称谓。

所以,甲骨文里找不到“夏朝”这样记录,很可能是没有这个字眼。

虚无缥缈

当然,第二种可能或许会让很多读者感到不适:那就是,或许真如某些学者说的那样,夏朝其实并不存在,而是周朝以后学者附会出来的王朝。既然压根不存在,在商朝的甲骨文里面,当然也不会存在关于夏朝的记录了。

占卜专用

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在其远古时代,遭遇迷茫事情的时候,都会借助于上天的启示。只不过,作为人,该如何获得上天的启示?于是,各个民族都有了各自的巫师、祭司这些自称能和鬼神乃至上天交流的人。

殷商对于鬼神和天意也极为重视,甚至《尚书》中还有商纣王和大臣探讨天意的对话。而出土的甲骨上面的文字,绝大部分和占卜有关。

如果出土的甲骨都是因为占卜的关系得以存留,那找不到夏朝的记载很正常——因为占卜都是占卜未来,没人会占卜已经灭亡的王朝。

丢失

最后一种可能,则是或许世界上真的存在过记载过夏朝的甲骨,但是这部分甲骨没能流传下来。

没人知道殷商贵族在殷商六百年时间里留下了多少甲骨,但可以肯定的是,能保存到近代才出土的,必然是极少数。而这些甲骨,很多被人当做药材使用而毁掉,能保存到今天的,更是少数里面的少数。

就好比如果人类社会毁灭,关于人类文明,仅仅有《小时代》、《盗墓笔记》等几部小说因为特殊因素得以保存下来,并被几亿年后的新智慧生物发现,那么新的智慧生物在破解完小说内容后,是很难有脉络的了解中国的历史,更遑论世界的历史。


藤树先生


有这么几种可能。

一,夏朝根本不存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夏朝这个朝代不存在,而不是说作为夏或者诸夏不存在,这是两个概念。因为夏朝就是一个朝代了,那么是与商周一样的中央集权的证券,并拥有相对完整的社会制度和传承制度。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考古工作者还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在商之前有这么一个朝代存在。

作为与夏最接近的商朝,我们已经通过考古发掘了大量的商代的器物,包括大量的甲骨文等文字记载。这使得我们对商代的认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史记》和其他一些史书中记载的内容,因此,这也是商代被承认的原因,就是因为不只是文字记载,更重要的是考古的发现,证明了商作为一个朝代存在的证据。

通过甲骨文,我们了解到商代的很多制度与习俗,也包括很多商代征战的记录,但是,即便是这样,也没有看到夏朝的影子。我们甚至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商汤之前很多先王的记载,但唯独么有看到夏朝,这说明什么呢?

如果《史记》中说的是真的,商灭了夏,那么为什么商人的甲骨文中看不到记录呢?这是很值得怀疑的。

二,此夏非彼夏。

也就是说,商之前的朝代不叫做夏,所以在甲骨文中是找不到夏朝这个称呼的,那么同样说明后人对夏朝的记载是不准确的。

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商朝的建立和制度的确立我们今天通过考古可以得出大体的结论,可以说,商初的各种制度是比较粗糙的,当时的社会是比较松散的。因此,如果说在商朝之前还存在一个朝代的话,也不可能是中央集权的政权,也必定是一个较为松散的部落集团。

但不管是叫夏也好,还是叫其他的名称,都未见到甲骨文中有过记录。

三,我们尚未发现夏朝的记录。

这个可能性也很小,我们今天对商代,早商的考古工作,不管是纵向时间上的,还是横向空间上的,我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对甲骨文的解读也已经比较透彻,可能有人会说,甲骨文有4,5千个字,我们只解读出2千多个,那么剩下未解读的文字中会不会就有夏朝的记录啊?

这个可能性非常小,虽然我们还有2前多个字没有辨认出来,但实际上,未辨认出来的甲骨文绝大多数是单独出来的字,可能只在某处出现过一次就再也没出现过,这种一般是独立的人名或者地名。就像一个历史名人会多出出现在记载中,我们可以很容易了解这个人的生平,但是如果一个普通人命在史书中出现了一次,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对这个人依然是一无所知。

因此,这些未读出的甲骨文,根本不可能与夏朝有关,如果真有关,就不可能只出现一次了。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在早商时期,在中原地区存在着诸夏部落联盟,但尚未构成一个朝代。而同期还存在着很多的小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包括尚未成长起来的商部落和周部落,这些都是并存的。后来,商渐渐强大起来,建立的第一个朝代。几百年后,商衰落了,周又成为了接替的朝代。


寒萧99


商代甲骨文没有提过【夏朝】这两个字,但是发现了关于禹、启、相、不降、发等人的文字刻辞。

这些可都是夏朝的名人,“大禹治水”、大禹开启了夏朝,而启则开创了父死子继的世袭制,把原本的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并且甲骨文中还有禹、启配有祭祀的记载,所以,商代甲骨文中虽没有直接提到夏朝,但是提到了夏朝的君主。

问题来了,为什么没有直接提到夏朝的名讳?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解释:

①我们都知道甲骨文流失到外面的很多,被破坏的也有许多,有可能刚好提到的夏朝的部分就在其中。

②还有一点,在后面的王朝中,一般来说,新一代在位的王朝也会避讳前朝的年号的。比如明朝是推翻的元朝才建立起来的政权。所以,按照当时的规定“洪武元年”应该写作“洪武【宣】年”,以【宣】字代替【元】字。那么,在商朝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情况呢?就是忌讳直接提到上一个朝代的名称。

③甲骨文记录的是日常占卜的情况,其中除了日常的琐碎的事,还有一部分就是对外打仗的情况,

夏朝已经被商朝取代了,所以,也就没有再提的必要。只有需要去平息的部族也会被提到,比如商代甲骨文中“周”这个字就经常出现。

此外,很多人只知道殷墟的商代甲骨文,但其实夏朝也有甲骨文,二里头就有发现数枚。

李维明老师于2009年就发表过《夏代、商前期牛骨刻辞试读二例》,于2011年又发表过《“夏”字形探源》。文章中提到他在一片二里头甲骨上发现了2个字,


其中一个便是“夏”字的早期写法。

圈中的字被认定为“夏”字。

其字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头上有一日。但是,这个字到底是不是“夏”字呢?目前还不确定。即使是夏字,也不能说明就代表夏朝。

这片卜骨上有俩字,夏是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字:上部像一个奔跑的兽形动物,下部像陷坑(或尖桩、绊索),会意设置机关捕兽。这俩字放在一起又是什么意思呢?又是迷一样的存在了。


我是阿斗,我的账号正在参加头条的【生机大会人气榜】,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主页为我投上1票!


文物考古聊历史


目前所存的甲骨文确实是没有关于“夏”的任何记载,但是目前的甲骨文还没有被完全结出,而且甲骨文存在丢失或还未出土的现象,比如在贵州方面出土的甲骨文被证实是一种更古老的文字。

那么我们来讨论下,夏这个王朝到底存不存在?

先看下夏朝的来历

上学学习历史的时候,历史老师就说了,夏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具体的来历可以参考《史记》的记载。禹因为治水有功,舜将帝位禅让给了禹,等到禹老的时候,本来是想将帝位禅让给伯益,也就是秦国人的祖先,但是天下之人却拥护启。但是根据另一本书的说法是启同伯益展开了战争,终于将伯益杀死,建立了夏王朝。

我们看下如何证明夏王朝的存在

目前为止还未有任何关于夏王朝文字的考证和器物的考证,包括现存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都未见到关于夏的文字,只有在周朝时期的青铜器上记载了关于夏的历史,但是由于两者相差年代较远,信服度不高。

在出土的《竹书纪年》上出现过,《竹书纪年》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文献,在上面记载了关于夏王朝的事情

汤灭夏,二十九年,用岁四百九十六年。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从上述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夏王朝从禹开始算起,有471年的时间,商朝存在了496年的时间。周王朝的牧野之战,也就是灭商的战争有着明确的记载,就是关于木星的记载,根据天文学的推论,周朝灭商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046年,在向前推算496和471年,大约就可以推出禹所在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070年。

那么如何判断夏王朝却是存在过?

考古学家在考古中引用了“天文学、放射性碳素”等方法,对出土的文物和墓葬的规模、陪葬品等进行考究和推断。所引用的考古遗址就是在洛河流域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在这里的墓葬规模来看,已经有文明的痕迹,不仅有居住的房间,祭坛,还有宫殿,墓葬等,说明了这里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统治基础。而且也发掘出了青铜器,这种青铜器的构造比周王朝时更为原始。从墓葬中也发现了不同的墓葬,从墓葬品种我们也可以看出等级来,有的墓葬没有陪葬品或者很少,有的有了日常的用品,比如粮食,烧制的“碗”等,有的有了青铜器,比如一些盛酒的,或者盛粮食的器皿。这也是等级制度的一种表现。

所以说,我们可以推断商王朝之前确实存在一个夏王朝的政体,这个整体到底是一个部落的形式体现还是以一个国家的形式体现,到现在还无法确定。

那么甲骨文为何没有记载?

个人认为,甲骨文出现的历史比较短,很有可能是在夏末和商初出现,而且从笔法上来看,像是随手划上去的,当时也不可能有专门的史官来记载这些东西。而且我认为,很有可能商王朝采取的是叛乱的形式取代的夏王朝,关于桀的记载也是在周王朝才有,所以说很有可能商王朝严禁当时人们记载关于夏的任何记录。关于是不是还存在了关于夏王朝的文献资料,我们只有等发掘更多的遗址,或许能够探寻夏王朝的文明。


傲虎楼主


目前为止,发现的甲骨文的历史仅追溯到商朝。

甲骨文是一种镌刻或者书写在龟的腹甲或背甲以及兽骨上的文字。古人好占卜,发现的甲骨文大部分内容是统治者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发现点是古代殷商都城,因此,甲骨文也被称为“殷墟卜辞”或“甲骨卜辞”。清朝末年的王懿荣是中国第一个发现和确认殷代甲骨文的人,当时被发现的甲骨文被当作中药材“龙骨”。不过据记载王懿荣并不是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但是他是最早确认甲骨文的人。

到2012年为止,世界上大约共有15万片甲骨文,刻有字约5000,已破解约2000个字左右。甲骨文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系统性文字,比较成熟。郭沫若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曾经写道:“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正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如此成熟度的文字也不可能是忽然出现,由此可以推测,殷商之前还有朝代。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夏朝的存在。

国外史学家,很多把夏朝排除在外,认为这是一个杜撰的年代,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明确的文字资料。在目前发现的夏朝遗址上,有石器角器有青铜,就是没有甲骨文或者其它文字载体。而且这些遗址虽然按时间符合历史文献上夏朝存在的时间,但遗址位置离商朝的遗址也很近,有人认为是属于商朝的。并且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几乎记录了商朝的方方面面,连灭夏的商汤也有很多记载,但却没有丝毫关于夏朝的文字资料。而最早出现夏朝记录的,反倒是在周朝。有史学家认为是周朝为了否定商朝的正统而杜撰了夏朝历史。

个人是相信夏朝的存在的,先不说文献资料的佐证,单文字来说,毕竟出土的甲骨文已经非常成熟。汉字有上万字,然而据统计,日常1000多字就足以覆盖90%以上的文字资料,而甲骨文已经破解的就有2000多字。文字如此成熟的朝代,之前必定还有文字稍微欠缺的朝代吧。

之所以没有找到夏朝的甲骨文,很可能是因为遗址发掘还不够嘛,还没来得及重见天日。或者文字载体并不是用龟甲或兽骨等能够长时间保存的东西。也或者当时文字还比较象形也不够系统,像最早被当作药材的甲骨文一样,出土了,却没有被解读为文字。


大大的俞


甲骨文是商朝中期才出现的文字,甲骨文的历史,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商朝中期。

甲骨文是一种镌刻或者书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远古时期的人好占卜,他们利用甲骨文来占卜吉凶,所以发现的甲骨文内容,基本都和占卜的事有关。

到2012年为止,世界上大约共有15万片甲骨文,刻有字约5000,已破解约2000个字左右。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众所周知,我们总是说夏商周,但是在商城之前,是否有个夏,争议非常大。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甲骨文上,并没有发现关于夏朝的任何记载。除了甲骨文,金文中也没有出现有关夏朝的任何记载。

出土的甲骨文记录了商朝的各个方面的东西,如军事、政治、经济、民生等,连灭夏的商汤也有很多记载,但甲骨文上完全没有关于夏朝的记录。而最早出现夏朝记录的,反倒是在周朝。所以历史学家认为,很可能是周朝为了否定商朝的正统而杜撰了夏朝历史。

这只是一说,并没有得到史学界的一致认同。为什么甲骨文没有记载夏朝,除了以上观点,还有观点认为是可能还有没有挖掘到的甲骨文,这些尚未被挖掘处理的甲骨文里,可能存在夏朝的记载。


袁卫宇


甲骨文上为什么没有提到夏?

------因为夏朝已经被灭二百多年了

首先,这里的“甲骨文”应该是特指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其次,已经发掘的甲骨文是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没有见商初到盘庚约二百年历史的甲骨文或其他记载,因为盘庚之前的商朝都城不在安阳。这是个前提条件!

甲骨文主要由贞人记录当时商王祭祀祖先或卜问当时天气、收获、战争等等的卦辞。当时,夏已经被灭二百多年了,当前的事与夏扯不上任何关系,所以没有夏的记录很正常。举个例子,美国总统特朗普推特发了几万条,你看到一条特朗普提到印第安人?因为特朗普没有发有关印第安人的推特,你能说当年印第安人不存在?美国人在祭奠华盛顿的时候,也不会提华盛顿的印第安人皮皮靴,难道这样就能否定美国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土地上的美国?美国人是不会承认那里原来是有印第安人的国家的。(我不是在抹黑谁,我只是为了和下文的呼应)所以甲骨文上没有提到夏还是很正常的!

商朝除了甲骨文,还有其他的文字或书写吗?事实是商朝还有典与册的。《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甲骨文上也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记录。甲骨文上也有用朱砂写的文字,南京博物馆在《殷墟至宝》展览上曾经展出过一个写有朱书的玉戈。在《尚书》、《逸周书》的相关记载中,有相当多的内容是引用商朝典、册上的内容,证明周朝人对商朝历史和典籍非常熟悉。例如《尚书·酒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等。这说明二件事:1、商朝王族是用典、册记录祖先的事迹、事件的(不是甲骨)。2、周王室拿到了商朝人的典、册,并对典、册的研读相当重视,而对商王室的甲骨或甲骨文则不感兴趣,否则后人也不会错把甲骨当龙骨了。

商朝是用典、册记录先王大事和历史,供商王朝核心人员学习、借鉴。典册是人、事的汇总,字数多,甲骨不适合,推测可能的书写材料是帛或简(木简或竹简)。因为商及商以前,掌握文字的是极少数家族或氏族,需要学习的人不是拿着典、册看,而是听讲座。所以这些典或册大多应该是孤本或是几本。

因为这些典册的书写材料是帛或简,周王室人员 研读商朝典、册数百年,这些典、册还能存在吗? 考古也没有发现周王室有什么神奇的防腐技术,所以结论就是:这些不适宜长期保存的典、册在周时期就已经消失了,它们的内容转化成为了周朝的各种典籍。

陶寺的朱书

所以,我们现在以周人的典籍为基础,探寻夏及尧舜禹是再正常不过了的事情!西方人拿着阿拉伯人的古籍都能研究出古希腊文明,我们用一脉相承的周人典籍探寻夏,却总有人说三道四,双标也不能太CNN了吧!

有人一定要从甲骨文中找的“夏”字,才承认有夏朝,其实质就是为反对而反对。甲骨文中也没有“冬”字,那他们是不是也要否认商代有冬季啊?甲骨文记录的是商王室的卦辞,也就是时事,当时夏已经灭国二百多年了,时事与“夏”会有关系吗?即使与“夏”的后裔有关系,那也是流寇,也早被商朝改换了名称了! “夏”被中晚期商朝人改了名字应该好理解,我们现在不会称台湾现政权为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在1949年已经灭亡了。我们以前称他为蒋家王朝、蒋匪、国民党残余政权;现在我们叫他台毒、台毒政权。

官方叫她台湾地区领导人,民间叫她蔡毒、台毒分子

写到这里,相信有些读者应该大概有了判断。中晚期商王朝如何称呼与“夏”朝有关联的人与事呢?其实甲骨文中还是有记录的,商朝人称呼“夏都”为西邑,邑在夏商时期是对都城的称呼。甲骨文中有多篇卜辞出现“西邑”一词,例如:贞:燎于西邑等等。那么,有没有更直接一点的证据呢?有!《尚书·太甲上》:“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说的是商朝的开国丞相伊尹先去到西邑的夏。至于商朝人对夏的后裔如何称呼?(如果还有没剿灭的)那当然是各种“方”了!就和我们现在叫的台毒、藏毒、疆毒各种毒一样。

不要再去甲骨文中找夏字了,即使找到了,也不会与“夏朝”有任何关系的!夏就在这里,不论你承认与否!

多有疏漏,欢迎拍砖!(20191013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玑直播


甲骨文和夏朝都是现在比较神秘的事物,放在一起来讲述,更是让这种神秘越加彰显了。

至于说“甲骨文为什么没有提及夏朝”,背后的涵义就是,甲骨文这种古老文字都没有提及过夏朝,是不是能证实夏朝不存在。

其实这两个说法都是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观点。

01

甲骨文都记录了什么内容

甲骨文的发现属于一个偶然情况。话说在晚清时期,一个叫做王懿荣的收藏家和金石学家,偶然发现了有些中药“龙骨”上面似乎有人为刻上去的符号。经过他仔细辨认和大量研究,终于确定这是一种之前没有发现过的古文字。

而出土这批“龙骨”的河南安阳就成为了一处著名的考古圣地,古今中外大批学者在此处挖掘了带有文字的甲骨。而当除了安阳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陆陆续续出土了带有相似符号的甲骨时,终于确认,这是一种商代通用文字。

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学术界,在此之前,没有任何流传下来的典籍记录过这种语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研究。

随着类似密码一样的破解,甲骨文的部分内容也终于被三千多年后人们所见到。

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占卜之语,所以也叫做“甲骨卜辞”,而占卜的内容也多是国家大事,比如耕地、气候、祭祀、战争等等。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存在:

  • 第一,对已知甲骨文,当今只能辨识出很小的一部分。

目前已经提取出的甲骨文单字大概在5000个,而已经破解在1500左右,并且还不包含其中有误读的现象。

所以,说“甲骨文中没有记录夏朝”是不准确的,只能说当下已经破解出的甲骨文中没有发现夏朝的有关记载。

顺便一说,每次高考总会拿来炒作的,说某某考生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被某某大学破格录取等新闻,用这1500字写一篇通用的作文,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何况其中还有很多当下用不到的生僻字。这种新闻都只是为了博眼球而虚构的罢了。

  • 第二,甲骨文记载内容有限

因为书写材料的珍贵和繁琐,甲骨卜辞一般都比较简单,甚至有单字成句的现象。而所记内容又都是当时发生的大事件,并不会出现其他琐事等记录。可以说其本身只能代表某一个方面的内容罢了,连商代人如何生活的情况都不足以推测。

那么,口耳相传的历史到底会不会被写入甲骨,或者是否商代之前已经有前朝流下的甲骨资料,不用再另行刻写,这些都是不能确定的事情。

02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

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到今天为止,夏朝还只是一个存在与典籍记载中的时代。它与其他朝代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商周等时期确有历史文物出土,而能确定属于夏朝的文物至今还未发现。

但是,历代史书都言之凿凿地说,夏朝确实是一个存在的王朝,起源也都很明确,就是由治水的禹和其子启所建立的。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所以,关于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学术界上准确的说法是:

尚无办法证实夏朝存在。

但是这句话被以讹传讹了,在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口中,变成了:

很多学者认为夏朝不存在。

这两种说法的涵义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而民间等关于夏朝的争论也多数是来自于这种误读。

王国维先生对于历史研究提出过“二重证据法”,即: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他认为,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应该互相印证,这样得出的历史研究结论才真实可信。而“二重证据法”也成为了当下学术研究的正流。

夏朝的考古发现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或许已经出现了,但当下还没有办法确认是属于夏朝的文物。这种情况下,针对于“夏朝存在”或“夏朝不存在”的争论就没有办法证实或证伪。

所以:

  1. “甲骨文”当中到底提没提及过“夏朝”,因为文字破解尚需进步,目前还不得而知;

  2. 即使最终确定,已出土甲骨文中并没有提及夏朝,也同样因为其内容的局限性和历史记录性质,并不能证实夏朝不存在。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文字要么用来记物,要么用来记事,大抵就这两种用途,但物和事都是会消失、转变的,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那些消失的人名和改变的地名就是我们认识古字的一大障碍,也许并不是每一个古人都有一个名字,他们也不会像现代人一样花哨地单独造出一些奇形怪状的字来给自己命名,但是每一个重要的据点总有一个名字,因为你怎么比划都比划不出一个西安了,至少很费事,而夏商时代的古地名我们大部分都不知道了!至于那些早已消失的动植物,神祗名,那就更无从知晓了。而夏商时代人们的日常交往,经济精神生活我们就知道的更少了!

由于上面的种种原因,甲骨文发现了四千五百字,我们认识了二千五百字,坦白讲,已经不错了!但是甲骨文中蕴含的主要信息我们已经获得了,余下的一些东西,重要性已经不能跟我们揭开的相比。让人们比较惊奇的一点便是为何甲骨文中一点也找不到关于夏朝的信息,而我们发掘的一些关于夏朝的遗址,也没有文字出土,这就有点尴尬了,他妈的难道是我们的史书把我们骗了,所以这就有了夏朝失踪之谜!

当我学习世界史的时候,一看人家埃及与两河流域动不动就公元前三千年前,直接就把我吓尿了。因为我们的历史都是公元前二三百年,顶了天也就公元前六百年,再往前就比较模糊了,似乎我们的成熟度在之前也远没有人家高,难道它们被我们厉害,人类进入文明的脚步应该是基本同步的,为什么人家的文明,人家的文字会被我们早二三千年?这多少让我心里不服气!

当我们的学者考虑夏朝的存在性与成熟度的时候,当然会不自觉地想到埃及与两河流域的文明,暗自有较劲,想把我们的文明再往前推。现在有些学者,特别是国外学者因为文字的缘故质疑夏朝的存在,这当然让人觉得很不服气,我们的历史可是一直以夏朝开端的,现在竟然有人说它不存在,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人家好像说的也有点道理,我们历来把文字作为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夏朝是一点文字都没找到,这实在是让人很泄气!





骑驴去高考


因为甲骨文压根就不是用来记事的!

不仅没有记载夏朝,连商代君主的记载都语焉不详。

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骨上的卜辞文字的简称。也就是说甲骨文是用来记录卜卦的,不是记事的。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具有完整体系的汉字,也叫“契文”、“卜辞”、“贞卜文字”、“殷墟文字”等。

当然比甲骨文早的还有,大汶口陶文、高邮陶文等等,只不过不成体系价值不大而已。

商人信奉鬼神,凡祭祀、征伐、 田猎、出入、收成、风雨、疾病之事均举行*占卜。 占卜时,先在龟甲或羊、牛、猪肩胛骨上钻、凿,然后火灼,看裂纹占吉凶,之后刻写上占卜的原委、过程、结果,这就是甲骨文。

也就是说甲骨文就是来干这个,记录卜卦是主业。

一块藏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的甲骨文残片被专家破译,上边刻录着:“旬壬申夕天狗食月”,这块残片上记录的是月食的情况。

甲骨文属于“断代文明”,学术界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甲骨文主要应用年代是商代后期,也就是盘庚迁殷至纣亡这一时期,共计二百三十多年。至今为止,出土的带字甲骨有十六万片,除少数属于西周前期的以外,其余都是这一时期的。

共计发现单字5000余,其中破译的只有1700多,一半都不到。

商代君主的记载也是语焉不详的,跟《史记》的说法也有相左的地方。最大的分歧是,汤死后王位继承问题。

《史记·殷本纪》: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甲骨文上的记载并没有这么复杂:太丁早逝,太甲继位。

<strong>

▲刻着祖乙名字的骨片

这样简单的记录连商代的历史都搞不清,更别说更早期的夏朝了。

也就是说甲骨文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没有发现夏朝的记录,多半是还未解密,也可能是记录历史的甲骨还没有被发现。

说到这不得不给大家提供一个“高薪职业”——破译甲骨文,一字十万。也就是说破译出一个文字,奖励十万人民币!

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的一篇“悬赏公告”曾引发广泛关注。公告称,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

良人都忍不住激动了。

10月18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安阳开幕。研讨会期间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表示“单字奖励10万元”的征集第一批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第二批的征集已经开始,激动有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