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們:在整個行業轉型時期你該思考什麼?

總的看:從2013年開始,從上游的生產端,到下游的零售端。,幾乎所有的行業領域都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

這幾年,幾乎的所有的生產企業都在出現問題,業績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可口、寶潔、雀巢、娃哈哈、康師傅等一些大型企業問題更突出一些。

據有關報道:可口可樂2017年的全年營收僅為354.1億美元,同比下跌15%;到了2018年,營收又跌到了318.56億美元,同比下降10%。不僅營收在下降,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在2018年只有12.48億美元,同比下降高達81%。

據有關介紹:這幾年娃哈哈的營收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由2013年最高峰時的近800億,下降到目前的500億左右。康師傅的營收也由13年的730億,這幾年持續下降,減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目前看大多企業都進入低速增長期或者負增長期。

零售一端的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外資退出:麥德龍、家樂福、大潤發(相當於外資)等企業已經先後完成股權轉換,退出(或變相退出)了中國市場;一些大型內資零售企業或收縮市場區域或陷於連續虧損或已經轉手退出了,包括華潤萬家、人人樂、聯華超市、武漢中百、山東銀座等等。

並且,目前大多零售企業都面臨來客數的持續下降,平均行業來客數下降的速度是每年在5%左右。

目前從分品類的行業領域看,除了很少部分行業領域外,大多行業領域出現了整體行業的下行。

包括乳品、酒類(白、啤、紅)、飲品、傳統休閒食品、保健食品、家電、服裝等等。

尼爾森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牛奶銷售額,從2015年的150億美元降至120億美元左右。

1月19日晚,東阿阿膠發佈業績預告,2019年全年預計虧損3.34億元至4.59億元。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盈利20.8億元,下滑幅度超116%。

中怡康數據:2019年前3季度,家電市場全品類零售額為6527億元,同比下跌6.82 %。這是自2012年家電市場出現負增長之後,延續了6年的低增長,再一次出現負增長。其中彩電、冰箱、冰櫃、洗衣機、部分小家電,已連續多年陷入增長瓶頸。而被譽為家電領域最後一塊戰場的——廚衛家電,也於2018年和2019年,無情地出現負增長。

這裡面有幾個關鍵點:一是大企業的數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認為像寶潔、雀巢、可口、娃哈哈、康師傅、華潤萬家、家樂福這樣的大型企業有較大的體量,在行業具有較廣泛的代表性,因此,他們的數據變化具有行業代表性。他們的數據變化,不只是一個企業的變化,而是代表了一個行業在發生的變化。

二是從整個的有關行業數據變化看,目前大多行業領域是整體行業性的問題。像現在很多行業是整體的全行業下行,是普遍的行業性問題。包括像飲品、方便麵、乳品,以及零售行業,是一種行業性的普遍問題。

在這種行業普遍性的問題面前,必須要從整個行業的的角度去做出系統性的分析。出現了普遍性的行業問題,就可以說明目前的行業存在問題,是整體的行業模式面臨轉型重構的問題了。

(二)

羅列了以上這些數據、信息想說明什麼問題?主要是想表達在當前的環境下,企業如何看清所面對的環境。看清環境,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正確的決策,才能指導企業實現長久地發展。

基本的行業觀察看,從12年行業見頂,13年開始出現下行,已經延續了近7年的時間了。雖然19年一些企業出現止跌,或開始出現小幅上漲,但是從大面看,行業還是處於下行態勢。連續7年的下行也已經可以說明,整個的行業面臨轉型。7年的時間,已經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週期了。

並且,目前具有廣泛行業代表的大企業大多都已經出現問題。並且已經很多是整體行業出現問題。

從這幾個節點集合到一起,怎麼看行業?我的觀點:目前大多行業領域已經到了需要深度重構的時期了!這麼多的企業出現問題,很多是行業普遍性的整體下行,並且已經延續了7年時間了,都在說明行業需要轉型重構!!!

我認為這是當前大多企業需要對形勢做出的基本判斷。要先把現在的形式判斷清楚,判斷清楚形式,才好做出決策,才好下定決心。

轉型--老模式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講轉型,就是一個模式的轉換問題。轉型就需要用新模式創造新機遇,老模式一定解決不了當前企業遇到的問題。

並且這個轉型,一定需要系統化的模式、方法、工具的變革重構。

這幾年,觀察很多企業面對當前的問題,還是在原有的模式基礎上去找方法。大多還是從產品一端去找突破。譬如很多的品牌商在不斷做產品創新,很多的零售商也把重點還是放在產品一端,但是始終沒有實現根本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