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讲马拉松的典故,问题来了:为什么不骑马?那个年代有骑兵吧?

哭泣的骆驼06


首先要说明的是,

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会战时,当然是有骑兵的。只不过,这些骑兵是希腊的敌人,波斯一方的。当时希腊人虽然也有人骑马作战的零星证据,但基本上,历史学家都认为当时在马拉松会战时,希腊人是没有骑兵参战的。

至于为啥连那个送信的费里皮德斯也不骑马呢?

这就有好几方面的原因了,

首先,这是个传说,有时候细节没法太考据。因为这个传说的有的版本是说,一开始费里皮德斯是骑马的,结果因为太着急,把马跑死了。于是他就只能自己跑,结果把自己也累死了。

其次,按那个费里皮德斯是一直自己跑的说法。

第一,政治上不允许。当时的人都知道,波斯人才是骑马的,希腊人都是步兵。你说要是费里皮德斯骑着马跑回去,希腊人大老远的一看,还不得误以为自己军队被打败了?到时候,肯定会出大乱子的。

再说,根据传说,本来费里皮德斯跑42公里没啥问题,只不过是太想让大家知道希腊军队胜利的消息,所以才拼命跑,结果把自己跑死了。

而对于,希腊军队的指挥官来说,我仗都打赢了,家里人早点晚点知道胜利的消息,其实没多大实际意义。而我要是拍个骑马的回去,万一造成误会,让人民恐慌,那才是大问题。

第二,技术上不允许。希腊那地方多山,平原不多,大多是崎岖的丘陵和山地。压根不适合骑马,所以希腊人才流行重步兵,没啥骑兵。而希腊人能在马拉松击败拥有骑兵的波斯军队,也是占了地形的光。马拉松地方不大,后面还是海,波斯骑兵根本跑不起来,所以才被希腊军队击败。

另外,当时是公元前5世纪,骑兵装备,特别是骑具还都非常原始。马镫根本还没发明,(马镫的发明要等几百年后的中国人),马鞍也就是一块垫子。基本上,当时的欧洲人骑马就是骑个光背马,最多有块垫子。这种骑法被称作“骣骑”,需要很强的马术能力。这个技术当时的希腊人肯定不怎么会。

关键是,没有马镫,人在马上就没啥着力的点,也很难控制自己的重心和克服马匹奔跑所带来的惯性。因此,就算你会“骣骑”,在山地无蹬骑马也是非常危险的。(其实在山地骑马,就算有马镫也很危险)波斯骑兵就是吃了这个亏。

试想,在平原,马匹一般跑直线,骑手还好控制马匹。而到了山地,马匹突然急停和转向是大概率事件。而没有马镫,马匹一个急停或转完,骑手很容易就因为惯性而失去重心,从马上摔出去。

因此,如果费里皮德斯真是去骑马报信,摔死的几率比累死的几率大多了。

所以,综合以上这些条件,虽然当时有了骑兵,但对于希腊人来说,让人跑步送信,才是最适合和安全的选择。


冷兵器研究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小朋友问的很好,有前途。

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萨沙只能说说我的观点。

擅于长跑的费里皮德斯奉命返回雅典报捷,他一口气跑了42公里,抵城时只喊了一声:“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便力竭倒地而死。

那么为什么费里皮德斯不骑马呢?

骑马的话,今天还有上图的马拉松比赛吗!!!

上图是博士的重骑兵


原因如下:

第一,希腊军队中几乎没有骑兵。

虽然马拉松是一小块平原,但整个希腊地区都是崎岖的丘陵和山地。

这种地形不适合骑兵作战,也不适合长距离骑马。

古代和今天不同,古代交通差,没有今天的大马路,都是崎岖的山路。

有些山路非常狭窄、险要,这才有温泉关300斯巴达武士的故事。

在这种地形骑马不但难以快速前进,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马是四只脚行走,通过一些险要山路远远不如两脚的人类要稳。

红军长征期间,很多军官因为骑马、骑骡子被摔伤甚至摔死。

著名的毛主席的医生傅连璋身体不好,就给了他一匹马。

结果傅连璋因马匹失足,跌入一条山间小溪中差点就死了。

其实云贵地区也是如此,内地常见的挑担在这里山区是没有的,由小背篓取代。

这是因为即便人去挑担也不安全,只能背篓,更别说骑马了。

这种复杂地形,骑马不靠谱,还是靠人行走比较稳。

希腊军队中只有极少量骑兵,只能用于侦察。

此次马拉松战役,希腊骑兵没有使用过骑兵。


希腊步兵对波斯骑兵



第二,希腊缺少足够的马匹。

同其他山区一样,希腊不是马匹的原产地,所有的马都是外来的。

在山区的马匹,要求比普通的马要高,所以必须选择合适的马种,这又减少了马匹的输入。

在没有马镫的年代,甚至连马蹄铁都没有,马匹在希腊很宝贵,也不多见。

作为军队来说,这种珍惜动物既然无法大面积装备,也就是不适合军队使用。

因为马匹的饲养、维护、使用,都有一整套复杂的体系。

比如马的消化能力弱,对于饲料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养马,就必须建立专业的军马饲料供应。

显然,如果战马太少,花费巨大财力物力搞这些就没有意义。

于是,这又反作用于马匹,让马更少了。

就是因为希腊地区马匹太少,军队也不用。

第三,在山区的健壮山民比马匹走的还快。

大家都知道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红军红四团昼夜兼行,一天内走了240华里山路。

在大渡河两岸那种复杂山地,使用马匹行走是很慢的,还有很大危险。

马匹一天绝对走不了240华里。

相反,周边健壮的山民依靠铁脚杆,一天行走这么远还是可能的。

也就是说,在这种地形,人比马走的还快。

而费里皮德斯其实只是跑了42公里而已,也就是80多里路。今天看来,也不算什么,很多业余马拉松选手也都能达到。马拉松的记录,女子也能在在2个多小时跑到,还有必要在山地冒险骑马吗!

况且,费里皮德斯并不是去传递重要的命令,只是去报捷的。

就算他跑20个小时,也是没有关系的,根本没有必要用马匹。


萨沙


(1)孩子善于思维,值得表扬。

(2)马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能跑。

(3)那个年代肯定有骑兵,不过因为是战争刚结束后,毕竟马也累了,跑不动了。

(4)为了长途高速奔跑的话,需要中途换马,估计当时中途没有驿站等可以换马的地方

(5)通信员本身擅长跑步,再加上胜利的兴奋,跑得更快。

(6)据研究,陆地上的动物中,42km跑得最快的是人类。

(7)当然了,没有训练的人类肯定是跑不了这么长的。

(8)那么如果动物也经过科学的长跑训练的话,应该能超过人类的。

(9)马的耐力其实没有想象的千里马那么厉害,日行千里都是假的。

(10)马一天也顶多就跑70-100km,俄罗斯有种马最多1天跑过170英里(284km)

(11)不同速度下,马的持续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其实人也一样。

时速6km左右,每2小时休息30分钟的话,马1天可以50-60km

时速15km左右,只能持续1小时左右,1天也就跑2次。

时速20-30km左右,只能持续20-30分钟左右,1天也就跑2次。

时速60公里,马只能跑5分钟,也就4-5km而已。


跑者阿飞


对于这个故事,大家自然都耳熟能详,毕竟这是马拉松的起源,但相信绝大部分读者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几十公里的距离,干嘛不骑马去报信呢?

对于这个信使费里皮特斯当年究竟行进了多少公里,其实没有一个绝对明确的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42.195公里,毕竟这是后来不断更新的距离数字,而且我们的古人也不可能无聊到事后拿着量尺一点点的测量他究竟跑了多少距离,对于他的行进距离,一直有着38公里多等不同距离的说法,但不管距离是多少,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确行进或者奔跑了数十公里,并且按照残留不多的历史资料的记载,他似乎并没有乘坐其他交通工具,那问题的重点,他干嘛不骑马呢?



由于历史上并没有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也只能根据一些可能性去分析

1、从前线到后方雅典,可能沿途并不是平地,而是大量的山路甚至有河流的阻挡,不利于马匹行进,至少结合当时的地形和交通建设来看,这个因素的干扰限制很大,除非携带大量辎重,否则徒手行进要比徒手骑马行进要快捷的多,因为费里皮特斯只是一个传信的人员,也不需要携带什么物件,空手回去就可以,所以选择步行,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2、由于这一次传令只是去报信,确切的说是向后方汇报前线取得了大捷,不需要援兵也不需要后方物资救援,时间上的压力并不大,几十公里的距离虽然不算短,但也不算太长,他不必拼了命的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回去。



3、姑且退一步讲,假设从前线到雅典沿途都是平地,信使可以骑马,这也不代表他可以凭借马匹返回雅典,因为以马匹的耐力无法一直坚持几十公里的行军,沿途必须要有驿站一类的设施提供补充马匹,才能保证信使通过马匹坚持行进,否则跑到半道马匹直接累死,拖着一匹死马还不如自己徒手走回去。



更重要的一点,在公元前400年前的那个时期,骑兵并不像后来那样有着大范围的发展,那一时期的骑兵仅仅是骑马步兵,仅限于步兵机动转移,并且由于生产力薄弱的原因,很多国家或政权无法承担耗费庞大的骑兵供养,别说当时小小的欧洲,即便当时中国的战国时期,情况也是如此,例如大名鼎鼎的魏武卒,魏国集结全国之力也仅仅能保持五万士卒、骑兵3000的正规军规模,随后的大秦帝国时期,军事力量号称百万,但机动部队也仅仅有战车千乘、骑万匹,连拥有百万军队的大秦帝国也只能保持一万骑兵的规模,一个小小的希腊能养活多少骑兵可想而知,再加上前期与波斯战争的消耗,恐怕在战争结束后准备向后方报信的时候,前线部队已经拿不出像样的马匹了。

可费里皮特斯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我们不得而知,结合古人的健康情况,可能是长途行进造成内脏衰竭;也可能刚刚结束战斗的他身上带着伤,长途返回的过程中造成伤病复发;也可能回到雅典报信时,面对众人山呼海啸般的庆祝,自己兴奋过度造成心脏骤停,反正理论上的因素有很多,但结果就一个,他真的死了!


辽宁资深球迷


我是金风,点击右上角关注,欢迎评论!


马拉松典故的故事来源于发生在公元490年的希腊的雅典城邦和斯巴达城邦在马拉松平原和波斯大流士军队的一场大战,历史上也称为“希波战争”,但是为什么当时希腊人派出的向斯巴达城邦求援的人和最后战争胜利后,去报喜的人是跑步而不是骑马,骑马不是更快吗?我们来分析分析。



首先会不会是当时的希腊人没有骑兵马匹?答案明显是错误的,在早于“希波战争”之前700年的“特洛伊”之战,已经有了骑兵,马拉战车的出现,说明希腊人是有使用马匹的习惯的,那就奇怪了,马不是更快吗?为什么还要人跑?

在看关于马拉松平原这场战争的资料记载中会发现,当时的希腊人还真的是没有骑兵,他们在距离波斯人1500米的距离发起了冲锋,是跑步向敌人冲去的,没有我们想向中的骑兵发起冲击的场面,而且还是重装步兵,真的是神奇。而且在几十年后,希腊一支军队深入波斯平原地区作战,后安全退回,居然也是步兵,真是了得。



出现这个情况,应该是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具现有的资料记载,骑马所配的马鞍和马镫,用来控制骑手骑在马背上身体平衡的装备,应该是最早在3世纪的时候出现在了中国北方地区,由鲜卑人发明的,在这之前,人骑在光溜溜的马背上是不容易保持平衡的,特别长距离长时间骑行更不容易,希腊的雅典城邦距离斯巴达城邦220公里,而且山路崎岖,也不利于马匹奔跑,所以就派出了一个长跑健将Phidippides,去送信,此人也是了得,跑步头天出发,第二天就出现在了斯巴达,后来斯巴达援军赶去支援,也是步行而去,并没有骑马,可见当时的战争,希腊方面是没有骑兵的。



第二,当时的马匹资源稀缺且价格昂贵,能够养马的或者有一套装备的骑兵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玩得起的,一般的财力根本负担不起一支骑兵部队,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希腊人是把能够负重还能奔跑作为一种能力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承受住重甲步兵几十公斤重的装备穿在身上还要奔跑作战的要求,这个在许多希腊故事都能够反应出来。

所以综上所述,出现了奔跑去送信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根据当时的条件和情况而决定的。

我是金风,点击右上角关注,欢迎评论,一一回复!


金风C玉露一相逢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当时的雅典没有骑兵这个兵种,普通雅典士兵根本不会骑马。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马拉松战役的过程:

公元前490年,600艘波斯巨舰,载着数万波斯大军,在雅典叛将希庇亚斯的引领下,顺利登陆阿提卡半岛,向马拉松平原开来,越过马拉松平原就是雅典了。

在波斯人登陆前3天,雅典派出了他们最优秀的长跑家斐迪皮茨(我们的主角)火速前往斯巴达求援。两百四十公里的路途,斐迪皮茨只用了两天两夜就跑到了。

斯巴达人答应出兵,可有一个荒谬的条件。按照他们的习俗,月亮还没圆的时候,不能出兵。

结果,斯巴达人没有来。雅典人只有1万重装步兵和1000名来自普拉提亚城邦的步兵,独自面对强大的波斯人。

于是,一万一千名重装步兵打开城门,在军事指挥官米提亚德的率领下,开向马拉松。

注意,雅典只有重装步兵,没有骑兵,雅典的军事执政官卡利马卡斯和10位军事指挥官也全是步行出击,没有骑马。

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数倍于他们的波斯人,浩浩荡荡,遮天蔽日。

其它的希腊城邦,都在观望。

绝对的以少打多,怎么打?

指挥官米提亚德下了一道疯狂的命令——冲锋!

波斯人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万多希腊的重装步兵,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一步一步地向他们跑了过来。义无反顾,无所畏惧。

波斯统帅达提斯笑了。他举起手来,准备让波斯骑兵迂回到方阵背后,冲垮这笨拙无比的队形。

忽然,他的手停住了,他的笑容也僵住了。他发现,他的骑兵根本没有办法绕到敌人身后。

米提亚德很勇敢,很疯狂,但并不是笨蛋。他早年曾经做过色雷斯的僭主,与波斯军队打过交道,深知波斯骑兵的威力所在。

所以,他没有给波斯骑兵任何施展的空间:

马拉松虽是平原,地势却是中间高两边低。此时正值雨季,高地两边尽是沼泽(详见上图)。

米提亚德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将重兵集结在方阵两边,两翼均保持八排方阵。死死地守住沼泽与平地的分界线。哪怕中间的兵力就只剩下四排。

希腊人排出了一个极不规则的凹形阵,向波斯人逼近过来。

达提斯傻眼了。骑兵对付重装步兵的唯一办法就是绕过对手,从后面突击。否则,面对几米长的密密麻麻的矛尖,别说人了,马都不敢往上冲。

可波斯人不只有骑兵,还有弓箭手。

此前,不管任何敌人,再强大的步兵方阵都被如蝗的箭雨射得七零八落。还从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够抵挡住波斯人的无敌箭阵。

眼看着雅典人进入射程,霎那间,天昏地暗。

雷雨?不!

日食?不!

是波斯人的漫天箭矢遮住了阳光,他们要给雅典人以无边的黑夜。

但马拉松注定要成为雅典英雄们的舞台,米提亚德注定要成为奇迹的创造者。

在波斯人开射之时,他又下达了一道指令:“全速冲刺!”

缩短被弓箭攻击的时间,或许是破解波斯箭阵的唯一法门。

雅典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波斯人扑了过来。而他们若想不被箭雨射散,唯一的办法是在高速冲刺下仍然保持严密的队形。七十余斤的装备,全速的奔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一人跌倒,后果便不堪设想。

可在马拉松发生的事实是,雅典方阵瞬间冲到波斯人的面前,阵形丝毫未乱。

这一次,拯救雅典的是全雅典人的勇气与决心。

轮到波斯人慌乱了。在波斯的战术体系中,骑兵和弓箭手是致命武器,而步兵是最弱的一环。可现在,波斯人可用的,只有步兵了。

波斯的步兵布阵与雅典人恰好相反,精锐聚集在中间,两边较弱。

两军接战,雅典中军顽强地挡住了波斯中军的猛攻,而波斯两翼却被雅典两翼碾得粉碎。

波斯人终于不得不开始做一件他们极不熟悉的事情——逃跑。

雅典人紧追不舍,波斯人溃不成军。

马拉松战役,波斯人付出了6400名士兵的尸体,而雅典人,只死了192个。可这192个人中,就有十位军事指挥官中的两个,和军事执政官卡利马卡斯。

将领的死亡率是普通士兵的十倍,将领身先士卒,马拉松的奇迹就是这样炼成的。

从斯巴达回来的长跑家斐迪皮茨(我们的主角),不顾劳累,加入了马拉松大战。刚刚从战场走下,他又肩负起了回雅典报捷的使命。

他全速跑回了雅典,向早已聚集在广场中等候消息的雅典民众高喊了一声:“我们胜利了!”而后,永远地倒了下去,再也没有站起来。

<strong>问题答案简单明了:

看完马拉松战役的经过,答案就很明了:

公元前490年的古希腊,马只是耕作和载重的大型牲畜,并没有用于战争,大家看过《斯巴达300勇士》就知道了,连军事强国斯巴达都没有装备骑兵;

马拉松战役期间,雅典军队并没有骑兵,甚至没有军用马匹,连向斯巴达求援这种紧急任务都是派了长跑家斐迪皮茨去执行,更不要说获胜以后传递喜讯了。

你可能还会钻牛角尖,不能骑缴获的波斯骑兵的马吗?

不好意思,骑马是一项技术活,一个普通人掌握骑马技术要一周不间断的培训,当时的雅典士兵都是步兵,没有经过骑马训练,给他马也不会骑。


所以我的回答是:当时的雅典没有骑兵这个兵种,普通雅典士兵根本不会骑马。


Byron体育


首先肯定一点,当时希腊军队,是有战马存在的。

在雅典巴特农神庙的浮雕里就表现了古希腊“泛雅典节”的游行场面,里面雕刻有栩栩如生的战马。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里有四匹青铜战马,制作年代是希腊古典时期,是为纪念马拉战车比赛的胜利而制造的。

从这些古希腊时代流传下来的作品可以肯定,当时的希腊军队是拥有战马的。至于马拉松战役中,那个勇士只跑步回来而不骑马回来,我猜测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希腊军队是以重步兵为主,骑兵不多,还有一部分战马用于拉战车,每一匹马都非常珍贵。

二、为数不多的战马还要为下一场战争作准备。当时的希腊军队的战术是组成重步兵方阵,以盾牌长矛正面对敌,军阵的侧翼是弱点,需要骑兵保护,所以为了随时应付下一场战争,珍贵的骑兵不能抽离。


三、希腊人从小进行体育训练,身体强壮,体能好,而这个勇士费里皮德斯更是以跑步闻名,所以他和他的上级对他跑四十多公里是有信心的。可能他太兴奋,中途没有顾得休息,因此身体出现虚脱休克以致牺牲。


北风hxn


和儿子讲马拉松的典故,问题来了:为什么不骑马?那个年代有骑兵吧?(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长城品史)

(马拉松比赛,参考图)

马拉松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一项积极的长跑运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锻炼身体也越来越积极,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也越来越多。马拉松比赛为什么没有用参与,而是只有人跑,如果骑马跑的话,那不是跑的更快。

马拉松的起源

公元前490年,希腊波斯王漂洋过海对西边阿蒂卡进行侵犯,在马拉松海湾登陆,这时,雅典军队与波斯军队展开较量,经过雅典军队的奋战,在马拉松平原打败了波斯军队。这场战争称为希腊波斯战争,又称为马拉松之战。为了让雅典人尽快知道胜利的消息,希腊就安排了一个长跑冠军菲迪皮茨,从马拉松开始到雅典广场送消息。

经过了全程42.195公里的长跑,终于到了目的地,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胜利了!因为体力不支而身亡,他的光荣事迹,被希腊人们称为希腊民族英雄。由于菲迪皮茨是一个善于长跑的人,而且他的职业就是传信员,就是利用长跑来传递信息,对于这些都一般不需要上战场,专门是传递信息,等仗打完了,就立马传递信息。为了纪念他,因此,马拉松长跑就这样产生了。

(马拉松之战)

为什么不骑马

对于马来讲,适合在短距离的奔跑,人在长跑方面可谓是佼佼者。俗话说:马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其实这个是有些误导人们,为什么这么说,这不是针对一匹马来说,只是有些夸张罢了。这种说法,是针对以马来作为奔跑者,由于马的耐力不足,所以中间要在驿站进行换马匹,并且是不停的换。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以达到夜行八百。

如果用马的话,要怎样做才可以到达目的。首先要在固定地点建立驿站,在驿站准备好马匹,这样就可以达到系统性的更换马匹,这样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要是按照古代六百里加急,或者八百里加急,用这样的方式操作,一整天要达到八百里,至少要更换15匹马,5个人。这在当时的希腊基本达不到这种系统的模式。

就是按照40多公里用马来跑的话,马也没有人跑的快。在英国每年都有这样一项运动,就是人和马比赛,一般用大概35公里的距离,让人与马比赛。这种比赛从1980年开始,每年都比赛一次并记录下来实际情况,到2004年的时候,都记录20多次,最终获得的结果是人比马跑的快,通过记录得出结论,距离越长人比马跑的越快。

(古希腊骑兵,参考图)

在那个年代是否有骑兵

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有骑兵,但是,在马拉松之战的时候没有骑兵。对于骑兵在古希腊的时候就出现过,还是早于这个时期,不论从考古到历史资料记载都有佐证。早在公元前1184年的时候,这比马拉松之战早了700年的时间,那个时期古希腊人就用马拉战车的情况。

根据罗多德记载,在当时两军相隔有1500米,雅典人是奔跑着进攻波斯人的,开战前波斯人还以为自己要胜利,因为当时雅典人没有骑兵,人数也比较少。雅典人对重装步兵的要求比较严格,队形也比较抱团,形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所用的兵器就是长矛,大概3到4米长,所以波斯人不敢进攻,经过激战,波斯人失败。这也是不用骑兵的原因所在。

因此,对于当时马拉松之战,没有骑兵,只有能长跑的传信员进行传递,这也是符合当时体系的要求,再说,当时菲迪皮茨的职业就是传递员,没有骑马传递信息的系统模式。现在的马拉松比赛也是为了纪念菲迪皮茨的光荣事迹。


长城说历史


马拉松的典故主要说的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战争,史称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 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


为什么不骑马?1.实力悬殊,没有多余的马匹。当时希波战争是波斯攻打希腊开始的,而第二次的进军路线主要是从海上来的,已步兵跟重装甲兵为主,所以骑兵基本没有。当时雅典军防守在马拉松平原上,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而当时波斯帝国海军有一千二百零七艘战舰,官兵五十七万人;陆军包括步兵一百七十万人,骑兵八万人,骆驼及战车兵两万人,共计二百三十七万人。众寡悬殊。希腊必须留下所以的有生力量来对方波斯军。


为什么不骑马?2.路程与地形。马拉松平原坐落在雅典东北四十二公里的爱琴海边,面朝阿提克海峡,背后群山环抱。马拉松平原呈新月形,有九公里长,中间最宽处约有三公里。而当时正值雨季,骑马不如人来的灵活。

为什么不骑马?3.长跑健将太激动了。自己是长跑健将,有把握。以少胜多,大败波斯军队。为了让同胞们早点知道胜利的消息,他拼命奔跑。菲迪皮茨已在战斗中负伤,但他还是跑回雅典,告诉忐忑不安、等待消息的雅典人“我们胜利了”,他便一头栽倒在场,再也没有醒来。



搬讲历史


马拉松运动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马拉松长跑比赛是为了纪念二千多年前,希波战争中回雅典城报信,跑着回去累死的希腊勇士设立的。那么问题来了,二千多年前马拉战车和骑兵已登上历史舞台,风縻全世界了,希腊人为什么不派骑兵送信呢?其时,这和当时希腊军队组成和交战地点,马拉松地原的地理环境有关。

古希腊位于希腊半岛上一边是亚得里亚海,一边是爱琴海。希腊地势多丘陵,一个城市及周围一块地方是一个城邦国家,整个半岛上有几十个城邦,最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城邦土兵由公民组成,主要是重装步兵,身披重甲,手持三米长矛,组成纵深八行的密密集型长矛方阵,周围配有少量轻骑兵。

公元前49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率数十万大军,几千战舰横渡爱琴海入侵希腊。波斯军队在马拉松平原沿岸登陆。马拉松平原位于雅典城42公里,一面是大海,一面是绝壁。马拉松平原狭长,只有九公里,最宽的地方仅三公里。地势中间高,两边低,当时九月份是绵绵的雨季,两边低洼的地方成为泥沼。这样的地方,不适合骑兵作战,只能靠重装步兵作战,所以,希腊联邦一万多军队都是重装步兵。战争以希腊联邦军队获胜。希腊军队伤亡192人,包括希腊雅典执政官,波斯军队伤亡约六千多人,只好乘船撒军。


希腊联盟军队为了把胜利消息告诉雅典城军民,决定派个人捎信儿。因为马拉松平原地势特殊,并没有用轻骑兵,完全靠重装步兵取胜,于是让善于长跑的勇士费里皮德斯回去送信。费里皮德斯一口气跑回雅典城下大喊:"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便力竭而死。

1896年,现代第一届雅典奧运会时,顾拜旦采用历史学家的建议,把雅典勇士跑过的距离26英里385码折成42.195公里为马拉松比赛的标准距离!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还是现代科技力量先进啊!一个事件,几秒钟之内便可传播到世界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