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疫”线丨夜间防疫,帐篷里的守护人

  二月以来,城关区全面细化综合性防控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辖区居民楼院这道防线的 " 最后一米 ",用一顶顶帐篷和 24 小时不分昼夜的守护,撑起了守护群众安全和健康的 " 保护伞 "。

楼院下的 " 家园防线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全力做好节后返程高峰期间的疫情防控,城关区持续强化属地防控、社区防控和群防群控举措,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视频会议,要求各街道社区和有关部门针对 " 三不管 " 楼院分散不集中、进出路口多、人员流动大的特点,在各自区域内 " 三不管 " 楼院片区主要路口设置卡口点,发放帐篷实行 24 小时值班值守,全面筑牢小区楼院的 " 家园防线 "。

基层“疫”线丨夜间防疫,帐篷里的守护人

  团结新村街道在辖区设置 10 处卡口点,全面推行 "1+3+10" 联防联控模式;白银路街道通过向区属单位协调,借用周边商铺和发动志愿者捐献,自筹资金购买等多种方式,在 17 处露天卡点搭设帐篷;嘉峪关路街道在 5 个 " 三不管 " 楼院搭建活动板房 …… 视频会结束后,该区各街道开始与时间赛跑,全力排除疫情管控的空白点。同时,从区属单位抽调的 200 名工作人员、各包街部门的干部职工迅速的响应,身着 " 红马甲 " 连夜奔赴相应的小区楼院,开启新一轮 24 小时全覆盖的疫情防控工作。

黑夜中的 " 一束暖光 "

  虽已立春,但凌晨三四点的户外,温度只有零下七八度,这让坚守在卡口的工作人员有些难熬。" 保证管控工作有效实施的前提,首要确保每个工作人员的健康。" 在采访中,多名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要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只有先保护好工作人员,才能更好的保护辖区居民群众。各街道在 24 小时监测点帐篷里,搭起简陋的板床,搬来了电暖气,配发了手电筒。"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职责所在,但街道考虑到值守人员夜间值班的实际困难,尽力改善和保障我们的工作条件,更加增强了我们带领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干劲!" 自由路卡口点值班人员高兴地说到。

基层“疫”线丨夜间防疫,帐篷里的守护人

  为基层 " 逆行者 " 助力的,还有辖区热心单位和群众。2 月 5 日一大早,城关供电服务中心一行 8 人组成的党员志愿先锋队,来到了团结新村街道,他们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到供电工作中。一名工作人员说," 我们早一分钟接通电,就可以让你们早点暖和一点,你们太辛苦了,我们只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向你们致敬!" 说完,他又投入到现场勘查中。口罩、方便面、热水、棉被 …… 最近几天,各个卡口点不断收到来自辖区居民送来的爱心,一件件微小而善意的举动,就像黑夜中的一束暖光,更加坚定了基层 " 逆行者 " 不辱使命,守护好辖区群众平安的决心。

城市里的 " 守夜人 "

  5 日凌晨 4 时,各楼院路口前的帐篷里,透出了星星点点的光亮。凌晨是每天气温的最低点,驻守在劝返点的工作人员,身裹军大衣坚守各自点位。虽在深夜,但只要有人员和车辆出入,他们都严格实行 " 五个一律 " 制度,询问和登记每一位出入人员、每一辆出入车辆的相关信息,进行体温测量,执行车辆消杀 …… 面对疫情,除了各街道和社区的党员纷纷请战,包街单位落实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分批选派党员志愿者到社区报道外,辖区商务楼宇等领域党组织积极行动,1200 余个先锋岗和劝返点排摸来兰人员 13199 人,其中返甘人员 9766 人,外地来甘人员 3353 人,守好群众生命健康最后一道 " 防线 "。

基层“疫”线丨夜间防疫,帐篷里的守护人

  火车站街道红二村社区居民张晓庆,也主动请缨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特意让社区给自己安排了夜班值守,配合社区开展人员登记劝返和车辆消杀工作。张晓庆说到,自己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要 " 若有战,召必回 "。

  在疫情没有退去的每一个夜晚和凌晨,都闪现着这座城市 " 守夜人 " 的忙碌身影,正是有他们的坚守岗位,为人民群众的安全护航,以及他们用自己特有的 " 夜间模式 ",和我们一起迎接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兰州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