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終究沒辦法成為堂吉訶德,可悲可嘆

每個人都曾把世界當成遊樂園,都曾相信邪不勝正,都曾有過騎士公主夢想。通俗點說,也可能表現成“我長大以後想做科學家”或者“我以後是上清華好還是上北大好”。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逐漸意識到這是假的,是我們幻想出來的。於是我們中的一部分人便擁抱現實,腳踏實地,在現實規則裡活下去。而另一些人則在看清現實以後依然選擇幻想世界,試圖在虛擬中獲得現實中得不到的樂趣。

你我終究沒辦法成為堂吉訶德,可悲可嘆

比如,《堂吉訶德》。

我們經常笑他,不自量力,試圖與風車決鬥;我們經常笑他,狼狽不堪,活在自己的夢裡;我們經常笑他,異想天開,去做遊俠騎士……13歲第一次讀《唐吉坷德》,我為唐吉坷德荒誕的行為而捧腹,但是當我在25歲第二次、31歲第三次嘗試讀下去,卻再也笑不出來。

著名長篇小說《唐·吉訶德》是塞萬提斯的代表作,小說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柯德·德·拉·曼卻》,共2卷。主要描寫一個瘦弱的沒落貴族吉柯德因迷戀古代騎士小說,竟像古代騎士那樣用破甲駑馬裝扮起來,以醜陋的牧豬女作美賽天仙的崇拜貴婦,再以矮胖的農民桑丘·潘札作侍從,3次出發周遊全國,去創建扶弱鋤強的騎士業績。以致鬧出不少笑話,到處碰壁受辱,被打成重傷或被當作瘋子遣送回家。

你我終究沒辦法成為堂吉訶德,可悲可嘆

小說中出現的人物近700個,描繪的場景從宮廷到荒野遍佈全國。

揭露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荒淫腐朽,展現了人民的痛苦和鬥爭,觸及了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和風俗等諸方面的問題。小說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吉柯德和既求實膽小又聰明公正的農民桑丘這兩個世界文學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樸實無華的生活真實,也有滑稽誇張的虛構情節,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廣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塞萬提斯漫長的笑話,用諷刺的旁觀者嘲笑著崇高莊嚴,然後我們都在現實面前痛哭流涕。

你我終究沒辦法成為堂吉訶德,可悲可嘆

或許這是貴族精神的餘暉,外表的莊嚴約束、內心的價值道德強制力在平民眼中的看起來是那麼的愚蠢。長大後見過這個世界不再善良,你的友好、天真成為了這個社會指責、嘲笑你的理由,剛開始我總是一遍遍質疑,哪裡出了錯,後來也不過凡事三思,一思利益得失,二思成功幾率,三思正誤之人。

這個世界開始愈少的保護受害者的同時,愈多的強加愚蠢二字在受害者身上。那些同情心日暮西山,我看著那些聖潔的光環散盡。人們嘲笑去救助傷者弱者的人,因為你們都是自投羅網,不辯真相。

你我終究沒辦法成為堂吉訶德,可悲可嘆

唐吉坷德拋出的第一討論話題便是,究竟什麼是真實。

幾個人公認的可證性。公認的便對嗎?在桑丘和唐吉坷德的對話之中隨處可見,對於一件事的不同敘述,對同一個問題不同回答。而桑丘對應的就是所謂的公知,但細思恐極的是,我們對公知時常缺乏了所謂的個人論證性,外者強加給我們的符號、語言、概念,鉤織在一起所謂的真實世界,自己的思想都是異質,時時刻刻外界來同化,越長大越害怕。堂吉訶德由內在精神世界而構建外部存在,構建自己完備的個人世界,一切由自己生成,堅不可摧,守護住的是人之為人的主體性,而我們才更多的是被公眾的眼操縱的木偶。

你我終究沒辦法成為堂吉訶德,可悲可嘆

回過頭來看小說作者,他一直在悲嘆與苦惱之中掙扎,可能生活的清貧和世道人心的炎涼讓他不能放下。試想一下,一個世界名人,自己的書被已經翻譯成了多國語言,就像桑丘老婆說的:“我不管你的錢是怎麼來的,總之有錢總比沒錢好。”然而作者的溫飽好像一直都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命運就像那些捉弄唐吉坷德的公爵一樣捉弄著作者本人。拿他開著各種的玩笑,讓他有名有望,卻身無分文,讓他拿著金碗討飯吃。

這已經夠可悲了,可是作者的執著讓自己顯得更加可悲。似乎書是他的生命,是他的孩子,他不願讓別人欺侮自己的孩子,他想讓自己的書像個聖女一樣純潔,一塵不染,他像是捍衛自己的信仰一樣捍衛著它。可是作者力不從心,無法掙取、擁有並保護原本屬於自己,而且應該屬於自己擁有的一切。

你我終究沒辦法成為堂吉訶德,可悲可嘆

他只能拿筆當作武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與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魔法師戰鬥,作者內心的徵險遠比書中唐吉坷德的徵險糾結和掙扎數倍。

然而最終夢還是醒了,和其它愛做夢的幼稚鬼一樣,老爺子也無法避免被現實碾過的命運。切格瓦拉被打死在玻利維亞的叢林裡,海子在鐵軌上自殺,哪吒在父母面前被逼死,孫悟空最終還是戴上了緊箍,對著唐僧,菩薩,佛祖軟了雙膝......

你我終究沒辦法成為堂吉訶德,可悲可嘆

可悲可嘆,這個扭曲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