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殲16是怎樣的戰鬥機?

大國武器


為殲-16點贊,一款非常威武霸氣的戰鬥機。魂舞大漠前來數一數,底子好,基礎紮實,本來就是三代王,國際上無不交口稱譽,妥妥的王者,沒有之一。世上重型三代機就兩款,一款蘇-27,再就是美國F-15。F-15因為研製過早,加之五代當家,早就關了生產線,不過照蘇-27,相去甚遠,要在機體平臺非常棒,是它把三代機的威風給弄得無以復加,登峰造極。當世上打造四代之時,俄羅斯即在蘇-27的基礎上,進行了脫胎換骨式改造,改掉了影響戰鬥力發揮的技術缺失,打造出四代機的王者,蘇-35,當它飛起來,驚爆一地眼球,有稱UFO,拾起地上的眼睛按上一直在追問,我的天,這還是飛機嗎,這個。

★我們也可以。打造一款殲-16,剛開始研製的時候,還有人不停問這問那,我們有了殲-20,幹嗎還要製造四代機呢?是呀,沒準這是一個問題。讓魂舞大漠來告訴你,大有必要。當週邊四代滿天飛,我們沒準也可以。完成了殲-11國產化以後,繼續努力,完成一款多任務戰鬥機,成為沈飛人的責任。有人說在蘇-27UBK的基礎上實現的,有人更說緣自蘇-30,不管怎麼說吧,我們可以搞定,使用了國產的發動機。

★伴飛威龍。滿是精神,媒體有稱,殲-20的好搭襠。五代機也不是單打獨鬥,在空戰體系內,自可用之,也堪大用。是殲-20的話,殲-20出擊,是殲-16,殲-16也沒什麼好推辭的,該怎麼幹就怎麼幹,它是有極大技術優勢的。比如都看得清楚,殲-16以其巨大的機頭空間優勢,加裝了一款相控陣雷達,就很棒的呀,可以使探測距離更遠了,有發現優勢,可以接受殲-20的目標信息,也可以把信息傳給殲-20,只要配合得好,正可以發揮出相當強的性能優勢。

★四代王。王者營空,誅天滅地。它有大航程優勢,有半隱身能力,掛彈量大,航電超強,以五代為骨幹,它就是一等主力。自從2017年正式亮相朱日和,網絡經常可以看到它清晰的身影,各大演習,各種對抗,不停呼嘯升空,主力嘛,當然有主力的範兒。它與三代對抗,與五代較量,最大程度挖掘裝備潛力,正是我們的絕活,有就用好,不管是現在還是可見的將來,正能看到,聽到,它的名字。


魂舞大漠


在戰鬥機這一塊,殲-16的先進性是僅次於殲-20。中國版終極側衛,航程大、看得遠、火力猛,我海空軍唯一搶著裝備的戰機,無奈沈飛產能有限。

所謂“三代半戰機”,簡單點講就是使用了大量四代機技術的戰機。殲-16就是典型的三代半戰機,而且是中國最先進的三代半戰機,沒有之一。她配置了四代機標配的AN/APG-80有源相控陣雷達,能掛載配備給殲-20的霹靂-15與霹靂-10空空導彈。厲害了,一切向殲-20看齊,殲-20有了搭檔。

兄弟,我來了

殲-16空優性能優越,在殲-15D下馬後,沈飛把技術都移植到了殲-16上。是吧,這活不能白乾呀。空空作戰性能正好與殲-20良好匹配,擁有四代機的航電架構,一體化玻璃座艙與多目標跟蹤攻擊武器系統,作戰半徑超1500公里,空空導彈攻擊距離超150公里。

上面那張圖是殲-11B,偶才是殲-16,不就是大象漫步嘛!

殲-16任勞任怨,重活累活統統承包,號稱“炸彈卡車”。擁有我軍首屈一指的對面攻擊能力,12個掛點8噸載彈量,單個掛點最大載重超過2噸,所有國產精確制導導彈通吃。包括隱身布撒系統、激光制導鑽地彈、反跑道彈等特種彈藥,專門為有些人準備的,有效落實了“攻防兼備”的作戰理念。一個殲-16航空兵旅,一次性載彈將近300噸,就問你服不服。那麼好了,話說轟六可以退休了。

論顏值的重要性

殲-16D橫空出世,網名“咆哮石榴”,電子吊艙用來電子干擾軟殺傷,反輻射導彈電子戰硬殺傷,讓殲-16具備挑戰對手四代機的能力,隱形的也給你炸出來,如與殲-20搭檔,可橫掃一切牛鬼蛇神。

那麼又好了,裝備多少架殲-16合適?《國家利益》雜誌已經為我們計算好了,300架。團長怎麼感覺少了點呢!


紅龍軍團長


殲16和殲10C都是三代半的多用途戰鬥機,彌補了殲20大批量生產前我國空軍的戰鬥力真空,這其實是非常合理的也非常符合發展規律的。有些網友見到殲20首飛了覺得殲16可以扔了,這有點操之過急。殲-16以Su-30為基礎,繼承了側衛系列航程遠,載彈量大,能量機動性強的特點,加上配備了我國最新的機載AESA雷達和新的航電設備。加上我軍新型空空導彈,電子戰和廣電吊艙以及對地對海彈藥,在三代半以上的平臺上都是通用的,所以殲16擁有充足的彈藥和武器裝備選擇,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可以說周邊國家,比如印度,越南等國在殲-16機群面前是沒有脾氣的,日本韓國在F-35形成真正戰鬥力之前面對殲-16機群也沒啥脾氣。

目前我們已經有100多架殲-16,殲10B/C超過200架,另有24架Su-35。僅三代半戰鬥機的力量都已經對周邊國家形成了絕對優勢

雖然是三代半戰機,但是目前殲20能用的武器殲16都能用


當然,最終殲-16的採購數量,必然會因為殲-20的量產而減少,不過再服役個20年應該沒問題。畢竟殲20太貴了,而且為了隱身載彈量有限制,還是隻能當做尖刀來使用,撕開口子後髒活累活還得指望它來幹呢。


紙上的宣仔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空軍部隊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各種先進裝備如殲20、運20、殲15艦載機等等相繼服役人民軍隊!殲16和殲20相繼在閱兵上亮相,不過相對於早已受到了廣泛關注的殲20,殲16相對而言要顯得更默默無聞一些。那麼其究竟是一款怎樣的戰機呢?


其實在冷戰時代,以美蘇為主的航空強國主要發展的是殲擊機,而且是採用多種機型搭配的形式,同時裝備有輕型戰鬥機,重型戰鬥機,截擊機等等。而對地攻擊任務專門交給了攻擊機,比如著名的A10和蘇25攻擊機。而即使到了中期,像F-15更是號稱“不會為對地攻擊付出一磅重量”,而如今著名的蘇27戰機設計之初就是一款重型截擊機,攔截地方轟炸機等目標。 但是隨著航空裝備成本的急劇增大,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空軍也承擔不起,一機多用的多用途戰機開始出現。

而像幻影2000等一些飛機,採用的則是一機多型的思想。比如其C系列負責制空作戰,也D 型負責對地攻擊等等。而多用途戰機的思想更為廣泛,只需根據任務不同選擇不同的掛載即可,作戰靈活性很大,即使是專用於制空的美軍重型艦載戰鬥機F14也在後期開始了進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改進。而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則在蘇27的基礎之上改進除了蘇30,人員增加到了兩人,一名飛行員一名武器操作員,很好的解決了飛行員精力不夠的問題。而蘇30則被稱為殲擊轟炸機。


由於切實的需求,我國在上世紀末尾開始引進蘇-30戰機,其強大的多用途作戰能力,讓中國海空軍的打擊能力大大增強,而最終則催生了殲16戰機的誕生。

中國目前的國際局勢並不樂觀,東南方向為主,包括南海以及臺海局勢等等問題,要求中國海空軍必須擁有足夠強大的針對水面地面目標的打擊能力。


中國現有的殲轟-7B,性能已經落後,而蘇30數量實在太少,而像殲10改造空間小,於是殲11成了最好的選擇。於是在殲16項目開始。但是實際上,殲-16不是一架簡單的“炸彈貨車”,其發動機性能優秀,氣動外形結構良好,而且使用的是相控陣雷達,探測能力極強,而且不僅僅是對海面和地面的目標,對空中目標同樣如此。搭配其使用的國產霹靂系列空空導彈,空戰能力依然十分優秀,相對於我國周邊多國的空軍多年沒有升級過三代機,無疑有著巨大的優勢。

其彈藥攜帶量達到了12噸的水平,擁有12個外掛點,可以裝備傳航空炸彈,激光制導炸彈,空地導彈,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等等打擊武器進行攻擊任務。而作為未來戰爭的新方向,其也來考慮到了電子戰能力,可以攜帶電子戰吊艙等等執行電子對抗攻擊任務,使敵人的電磁通信系統徹底癱瘓,為友軍打開敵人缺口創造機會。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殲-16是我國空軍目前裝備的一款性能先進的多用途作戰飛機,同時具備對空和對地打擊能力,兩者之間的比重約為4:6。2017年7月30日的朱日和閱兵上殲16五機編隊的出現也標誌著其已經形成了作戰能力,完成了從試驗裝備到作戰裝備的的過渡。而在我國空軍“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轉型期,殲16的服役將會徹底解決我國空軍長期以來存在的攻擊不足的缺點,也將成為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未來最遠程的對地對海打擊力量。



▲看這強大的掛載能力,嚇到了吧

我們知道在我國剛成立到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都還沒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來百分百的捍衛國家的安全,而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我國空軍最主要的戰略任務就是要確保能夠滿足國土防空這個要求,在那樣的環境下防禦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就更別提攻出去了。而我國在那個時候研製的殲5,殲6,殲7和殲8基本上都是側重於制空戰鬥,但是雖然條件如此我國也沒有完全放棄戰術對地打擊能力,因此便有了基於殲6設計的強5來專門執行對地攻擊任務。而提起強5大家也肯定感慨頗多,因為沒有任何一款飛機的發展史有五爺這麼坎坷。



▲五爺

進入80年代後我國與西方的關係也日漸緩和,我國便開始考慮提高對地打擊能力,旨在使強5這種技術並不先進的對地攻擊機具備現代化對地打擊能力並更好的適應現代戰場環境。於是便有了與意大利聯合研製的強5M以及和法國合作的出的強5K,這兩款改進型相比於強5在航電系統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他方面的提高並不大,之後由於政治原因這兩款改進型並沒有進行下去,後來又有了我國的強5D和上世紀末期的強5E/F。但是由於強5本身平臺的設計缺陷不管再怎麼改進其性能都沒有質的提高,相反其有效作戰半徑還有所減少。

▲殲-16


進入了新世紀後為了能夠提高我軍的現代化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我國空軍不得不從俄羅斯引進了蘇30MKK來彌補這個缺陷,當初研製的殲轟7給了技術要求比空軍低的海軍航空兵。蘇30MKK的引進和裝備極大的提高了中國空軍的對地對海作戰能力,使得中國空軍僅用短短的5年時間就完成了現代化戰術對地打擊力量的升級,而其在殲10A和殲11B形成作戰力量之前都是我國空軍對空作戰訓練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後來我國海軍航空兵又購進了24架蘇30MK2來繼續完成對空巡邏和攔截作戰任務。



2005年,我國空軍戰略開始發生轉變,開始強調“攻防兼備”的能力,這時候俄羅斯又向我國推銷MK3,但MK3只是對空作戰能力加強了,對地打擊能力並沒有多大提高而且在航電系統也並不是太出色。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殲轟7A研製成功,其機上70%的子系統都進行了升級,可以說算是一款除了機體設計以外幾乎都全新設計了的飛機,這個時候性能得到極大提升的殲轟7A是能夠滿足我國空軍現代化對地打擊要求的,其裝備軍隊後與蘇30MKK一起構成了亞洲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戰術空中打擊力量。



但是,在我國空軍提出了“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新戰略後,空軍對現代戰術對地打擊能力的戰機裝備數量有了更大的需求,而目前已經落後的蘇30MKK以及殲轟7A的規模顯然達不到這個要求。而按照國際慣例一國如果能夠攻出去的話其軍隊裝備的對地打擊戰機必須佔到空軍裝備的整個戰機數量的40%以上,有的國家甚至接近60%,而按照這個標準我國只佔到了15%,即使算上強化對地打擊能力的殲10A/B/C戰機也只佔到了28%,更別說殲10系列對地打擊能力與蘇30MKK和殲轟7A的差距了。所以我軍迫切需要一款現代戰術對地打擊能力的飛機,但是如果只是增加蘇30MKK和殲轟7A的話又會壓縮制空戰機的數量,畢竟保證擁有制空權仍然是空軍不可以丟棄的目標更別說蘇30MKK已經非常落後了。而且按照機體結構壽命來看這兩款飛機在不就的將來就會逐步退役,到那個時候又會產生很大的空缺;而如果單獨分開來分別研製的話對我國的國防軍費又是個不小的負擔。


▲殲轟7A與蘇30


於是,基於這些考慮,一款具備多種打擊能力且側重於對地打擊,能夠適應未來更加複雜的的戰場環境和任務需求,基於殲-11深度挖掘設計的一款性能先進的多用途戰機便誕生了,而這,就是殲-16!


(因為其他的問答都對殲16的性能和數據作了詳細介紹,所以學生就不再作重複了,僅從殲16對於我國空軍新戰略背景下衍生出的現代化戰術對地打擊能力需求的角度來作了一下簡單介紹。)

所以,毫無疑問,殲16的出現無疑是我國空軍更進一步提升現代化戰術對地打擊能力的一個殺手鐧,而其也是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在三代機改進工程中的巔峰之作,而在我國空軍的“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需求大背景下,先進的三代機殲16和先進的四代機殲20進行高低搭配配合使用,這一方面對我國目前比較有限的裝備採購費用不會構成太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對我國空軍未來的制空能力和對地打擊能力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而我國空軍的“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新戰略也必會在不久的將來變成現實!


迷彩眼觀世界



我軍目前可執行戰術戰役級別的先進戰鬥轟炸機有兩型,一型是引進俄羅斯的蘇–30系列多用途戰機,另一型就是圖片上的國產殲–16多用途戰鬥機,它也是我軍在長期使用殲–11系列和蘇–30系列當中積累經驗後,新研製的高新裝備,不但具備了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空戰能力也不弱於殲–11B“空優戰鬥機”。

殲–16可以說是我國在“一型多機”發展潮流當中的精品!它是我軍在長期使用殲–11BS、蘇–30系列多用途戰機的經驗基礎上,研製的新型多用途戰鬥機,是要替代服役時間較長的蘇–30系列,並且進一步提高了我軍對1000公里外實施戰役/戰術打擊能力!


海航的蘇–30多用途戰鬥機,在1990年代中期是先進的多用途戰機,我國引進了100多架裝備在海空軍,在1990年代末期到21世紀頭十年的時間裡,為保衛我國的領空安全確實是功不可沒!

殲–16沒有裝備之前,我軍實施中短程戰術打擊力的機型是:俄製蘇–30MKK和MK2型、“飛豹”戰鬥轟炸機,它們在我軍服役時間超過了15年,的確為我空軍現代化建設和拒敵於800公里之外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隨著使用年限和技術進步這三型戰機已經有些落伍了,有些難以使用“新軍事鬥爭的需要”!必須研製出新一代戰鬥力更強的多用途戰機來接替它們的任務…殲–16戰鬥機也就應運而生了。


那麼殲–16的作戰能力如何?以我軍目前裝備的蘇–30多用途戰鬥機(MKK8噸、MK2載彈12噸)的載彈量來衡量,殲–16也應該具備載彈量12噸以上的能力,這符合我軍現階段的需要,畢竟是“青出於藍”!大載彈量也是先進空軍改進型多用途戰鬥機的發展潮流,一個架次帶彈量多可以減少飛行次數和可重量更大的重型航空彈藥,更能消滅敵多個高價值目標。
美軍F–15E“打擊鷹”多用途戰鬥機,可以看見既掛載多枚1000航彈和光學指示吊艙,有掛載“響尾蛇”近程格鬥彈和AIM–120中距離攔截彈,外加兩個大型副油箱...也就是說它有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有具備完備的空戰實力...我軍的殲–16戰鬥機也不遜色!

比如:由24架組成的殲–16空中打擊群(一個團)在其它作戰飛機的配合下,每一架載彈8噸精確制導彈藥(整個機群約200噸),一次就可摧毀敵方4~5大型軍用機場、一個大型軍港內的所有艦船和岸上附屬設施、一個陸軍機械化旅…一次就能消滅這麼多敵有生力量,殲–16是名符其實的“飛行炸彈卡車”!


殲–16多用途戰鬥機的服役,使我國空軍戰役/戰術的打擊能力延伸距離從現在800公里提高到了1500公里(包括航空彈藥的射程),可攜帶8噸的航空彈藥打擊1500公里外的目標是我軍期望的能力!這樣就可以拒敵於千里之外, 這也是戰略空軍需要具備的能力。


皇家橡樹1972


殲-16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在殲-11戰鬥機基礎上發展研製的三代半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首先 來看一下殲-16的基本參數:殲-16搭載兩臺渦扇-10B發動機,單臺推力92千牛,開加力之後單臺推力可達135千牛。憑藉蘇-27系列飛機優秀的氣動外形,與巨大的推力,殲-16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5馬赫,實用升限達20000米。殲-16實用航程3900千米,作戰半徑1500千米。

20世紀90年代我國研製的殲轟-7A裝備部隊,這型戰機結構簡單、造價低、低空性能好、航程遠、載彈量大,但是它的缺點就是空戰自衛能力差,難以達到空軍要求的多用途作戰的要求。針對這些問題,我國又從俄羅斯引進了蘇-30MKK殲擊轟炸機,與殲轟-7A相比,蘇-30MKK不但具備載彈量大、航程遠、低空攻擊能力強的優點,還具備較好的空戰能力。不過在使用過程之中,我國空軍也發現蘇-30MKK存在發動機推力不足、機載雷達性能較低、精確打擊能力不足等諸多缺點。於是我國就開始在殲-11的基礎上並參考蘇-30MKK,研製更先進的殲擊轟炸機,也就是:殲-16。

殲-16擁有12個武器掛點,最大載彈量達12噸。搭載了一門30毫米的GSh-30-1機炮。在導彈上,鷹擊-62反艦巡航導彈,鷹擊-83反艦導彈,鷹擊-91反艦導彈,鷹擊-9多用途導彈,雷電-10反輻射導彈,霹靂-9空空導彈,霹靂-11空空導彈,霹靂-12中程空空導彈等殲-16都可以掛載使用。另外,殲-16還可以搭載,雷霆2雷射導引彈,雷石6滑翔炸彈,200A反機場炸彈,500千克,1500千克通用炸彈等,活脫脫就是一個小型的彈藥庫。

殲-16裝備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可同時識別攻擊多個目標。另外還有電光瞄準系統,具有高分辨率成像、自動跟蹤、紅外搜索和跟蹤、激光指示;測距和激光點跟蹤功能。多種彈藥類型的兼容以及裝備有先進的有緣相控陣雷達系統,使得殲-16既可完成制空作戰任務,也能實施對地、對海打擊,是中國空軍重要裝備之一。

殲-16是蘇-27系列戰機的在我國的後續的成功發展,自研發成功以來,已在我國空軍大量裝備,使我國空軍作戰能力大幅度的提高。殲-16的出現讓我國空軍從以前的國土防空開始逐漸走向攻防兼備,為保衛我國的碧海藍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雲端風火


這事不能我覺得如何,而是空軍和海軍覺得如何才行!

殲-16的定位並不是什麼“炸彈卡車”,這破事交給轟-6D就行,連6K都不用。只要你能掌握制空權,你運-8裝炸彈投下去也能叫“炸彈卡車”。殲-16的定位為“多用途重型戰鬥機”。重點在【多用途】這三個字上。

長期以來,中國空軍的很少有多用途機型,基本都是專機專用。例如引進的蘇-27和殲-11就是多用途制空重型戰鬥機,雖然也有個【多用途】,但是就是對地打打火箭彈,訓練一下而已。殲-10也是多用途中型戰鬥機,重點在這個【中型】上,載彈量不夠大,裝了超大超長的彈藥。最終,我們還得繼續改蘇-27家族,殲-16最初的誕生就於此。

殲-16的接班目標是蘇-30,中國的蘇-30最初引進計劃就是多用途重型戰鬥機,攜帶Kh-31反艦彈和反輻射彈,摧毀“宙斯盾”或者敵方雷達,順帶打個航母什麼的。只不過由於我軍的重型機實在太少,引進前10年基本就是制空的活,而且彈藥是俄式彈藥,用一枚少一枚。國產彈藥兼容的情況,也是在十年後才破解了機載火控的部分系統,掛上了PL-12。此時殲-16已經開始試飛了。

知道這些我們就可以瞭解,殲-16的實際定位:多用途作戰任務的承擔者,大型精確制導彈藥的投放者,日常制空作戰的守衛者。這才是名副其實【多用途重型戰鬥機】。就現在測試情況看,殲-16最大可以掛超長的PL-xx超遠程空空導彈。僅這一點,在全軍範圍內就沒有其他機型可以替代;還有擔負空對地任務時還可以兼任空空格鬥任務,這比老“飛豹”強了太多。還可以在殲-16機體上升級電子戰設備,變成“電戰石榴”。

<strong>所以,別問我覺得殲-16如何,個人覺得還差好遠,產能、改進型等等都比同類機型,哪怕是跟蘇-30SM都有很大差距。但是空軍起碼覺得殲-16足以接蘇-30的班,要不然不會這麼著急的列裝。海軍方面可能還有待考察,畢竟殲-16和蘇-35還有一番取捨要考慮。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一些簡單的認識和想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

軍事天地


為了建設一支攻防兼備的均衡型空中作戰力量,中國空軍長期以來都在不懈發展能夠兼顧多用途功能的戰鬥轟炸機,先後裝備了殲轟7A和蘇30MKK這兩款機型,極大地提升了我軍的遠程進攻能力。不過殲轟7A和蘇30MKK都各自存在著不小的缺陷,殲轟7A的機動能力欠佳,蘇30MKK的航電系統比較落後,我軍迫切需要性能更加全面的全新機型來挑大樑。

於是我國在引進吸收蘇27技術的基礎上,先是研製了空優型的殲11B/BS,然後推出了雙座型的殲16戰鬥轟炸機,也成為整個蘇27系列機型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式的產物。簡要歸納起來,殲16主要有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是實現了我國四代半重型戰鬥機零的突破,2000年以後西方主要航空強國相繼跨入了四代半戰鬥機的時代(美國這個妖孽級對手更是率先裝備了五代機)。

而此時我軍最先進的殲11B/BS還屬於四代機改進型的級別,配備1493型平板機掃雷達+PL12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大致相當於西方國家戰鬥機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的水平(比如換裝了APG63V1平板機掃雷達的F15C/D),殲11B/BS是蘇27系列當中第一款配備平板機掃雷達的機型,也結束了我軍現役的蘇27、蘇30、殲11只能頭頂倒卡天線雷達的時代。

殲16則是一款標準的四代半戰鬥機,同樣創造了一個新紀錄,那就是蘇27系列當中第一款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機型(俄羅斯的蘇27系列使用的不是倒卡天線雷達就是無源相控陣雷達),並且應用了具備五代機水準的航電構架,以及全新一代的玻璃化座艙和機載武器系統,擁有極其強悍的對空/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足以對抗除了五代機以外的所有西方國家最新型戰鬥機。

第二是豐富了我軍空中作戰平臺體系,殲16憑藉自身良好的硬件條件,衍生出了專用的電子戰機型——殲16D,類似於美軍在F/A18E/F基礎上發展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戰機,被軍迷們戲稱為“咆哮石榴”。對於提升中國空軍體系作戰能力的關鍵性作用絲毫不亞於殲20的橫空出世,也使得我國成為跟美國並駕齊驅的列裝了高級別大型電子戰戰機的唯二國家,直接跟其他國家甩開了檔次。

第三是引領了現有空戰模式的創新變革,殲16除了可以發射我國最先進的PL15和PL10黃金空戰組合以外,還有一款神秘空戰利器,這就是至今尚未公開型號的超遠程空空導彈。我軍採用殲20+殲16的協同戰術,殲20利用隱身能力和高速能力突前搜敵,通過雷達/光電/被動電子定位等手段獲取目標的方位參數,傳輸給後方跟進的殲16,由殲16發射超遠程空空導彈實施點穴式打擊,特別是對敵方的預警機、空中加油機等重要節點構成了嚴重的不對稱威脅,從而癱瘓其整個作戰體系,堪稱是克敵制勝的力量倍增器。


晨曦談兵


殲16在我國空軍裝備體系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絕非簡單的一型新型戰機服役。

殲16是我國在殲11的基礎上深度改進發展而來的一款多用途重型殲擊機,填補了我國空軍長期以來缺乏對地、對海攻擊重型殲擊機的空白。根據空軍提出的要求,殲16大量採用殲11成熟技術,有利於裝備部隊快速形成戰鬥力,與殲20和殲10C形成制空、制海和對地打擊為一體的空軍“三劍客”。

首先,殲16具有看的遠、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殲16設計之初大量使用了我國新一代隱形殲擊機的成熟技術,裝備了我國目前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其雷達陣列面積也僅次於殲20隱形殲擊機,探測距離是我國三代機家族中的佼佼者,同時大雷達陣列賦予了其較為優異的電子戰能力,抗干擾能力更強。此外大體量使得其可以攜帶兩具國產電子干擾吊艙,還可以遂行一定的電子壓制任務。


其次,彈藥體系全面,且打的準。根據央視有關殲16報道,殲16可以掛載我國空軍目前所有戰役的空面武器,被稱為中國版的“炸彈卡車”,這意味著殲16具備強大的對地、對海精確打擊能力。此外殲16可以掛載我國最先進的霹靂10和霹靂15空戰組合,霹靂10近距格鬥彈裝備世界上最大的紅外導引頭,抗干擾能力擠進世界先進水平;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採用新型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得到較大提升,外界一般認為可以達到200公里左右,具有公里空中預警機、空中加油機等特種飛機的能力,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超視距空戰武器。


如何評價殲16多用途殲擊機

一、超視距空戰是殲16的殺手鐧。殲16裝備的大功率有源相控陣雷達+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組合,賦予了其較為強悍的超視距空戰能力,大功率機載雷達可以在更遠的距離發現敵機,為“先敵發現、先敵發射、先敵毀傷”作戰理念提供技術支撐,隨後在敵戰機中距彈射程之外就可以先敵發射霹靂15發起攻擊,佔據戰場主導地位。

二、現役最強的“炸彈卡車”,對面打擊是其主要職能。殲16是我國最先進的一款多用途殲擊機,其採用雙座設計,進一步提升對面攻擊效率,同時機體大量使用複合材料,據悉殲16的載彈量大於10噸,甚至超越了轟6初期型號的9噸載彈量,成為載彈量最大的殲擊機;其可以掛載現役所有的空面武器,打擊手段多樣、打擊距離銜接,具備較強的對面精確打擊能力。


自殲16公開亮相以來,有關其定位問題眾說風雲,有人認為其是典型的殲轟機;有人認為其是多用途殲擊機;這是一個理解誤區,殲16屬於典型的多用途殲擊機,而並非殲轟機,兩者最直接的區別在於:多用途殲擊機雷達具有兩種工作模式,殲轟機只不過是具備簡易的自衛能力。此外,殲16並非蘇30的國產版本,除了外形之外,殲16是架完完全全的中國芯,絕非黑沈飛所認為的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