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搏和心率是一回事嗎?

張淑苗


脈博和心率是一回事兒嗎?

首先來談一下什麼是心率,心率是指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我們都知道心臟每時每刻都在跳動,它需要在單位時間內打出足夠多的血液才能滿足機體的新陳代謝和各種活動。單位時間內心臟的射血量取決於每博量(心臟每次收縮射出去的血量)和心率的乘積,每博量不可能無限止的增加,因此心率就顯的尤為重要。

脈博是什麼呢?如前所述,心臟每跳動一次就可以將一定量血液泵出到主動脈以及其它大動脈,血液湧入大動脈時可以引起大動脈的擴張,血液通過以後大動脈又會收縮復原。在人體的體表部位用手指可以觸及大動脈的博動,如否員動脈、橈動脈、股動脈以及足背動脈。橈動脈由於位置表淺且易於觸及人們最常使用。

那麼脈率(包括節律)和心率(包括節律)一致嗎?生理情況下,心臟每收縮、舒張一次會產生一次脈博,二者的頻率和節律保持一致;日常生活中,通過測量脈率(律)可以反映心率(律),比如水衝脈可以提示有動脈導管末閉,早博時脈律也會有異常表現,心動過速時脈率很快。

在病理情況下,比如房顫、房撲等心律失常時二者會不完全一致,嚴重心衰時脈率(律)也可能與心率(律)不一致。


高波濤


心率和脈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不過好多人分不清二者有什麼關聯,有什麼區別。

心率指的是心臟跳動時每分鐘心跳次數,又稱安靜心率,正常情況下一般為60~100次/分。從一次心跳的起始到下一次心跳的起始,心血管系統所經歷的過程即一個心動週期。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構成一個心動週期,一個心動週期就相當於一次心跳。心率就是人體心臟收縮、舒張活動的次數的量化統計。一般通過心臟聽診或者心電圖檢查可以明確。

脈搏是人體表可以觸摸到的動脈搏動。血液經由心臟的左心室收縮而擠壓流入主動脈,接著會傳遞到全身動脈。當大量血液進入動脈將使動脈壓力變大而使管徑擴張,在體表較淺處動脈可感受到擴張,也就是所謂的脈搏。脈搏則是指外周的血管受到了心臟收縮活動之時血液對於周圍血管的衝擊次數的量化統計。脈率檢查一般直接觸摸橈動脈計數。

正常情況下,只要有一次的心臟收縮就一定會跟著產生一次脈搏。正常人的心率都屬於竇性心率,其脈搏跟心率是完全一樣的,而且左手跟右手的脈搏也都是完全一樣的。脈搏在中醫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醫望聞問切,其中“切”就是指摸脈。很多的疾病,中醫都可以根據脈搏的跳動推斷出來,這主要是因為脈搏反應的是心臟的跳動,而心臟頻率和速度可以排查診斷一些疾病。

但脈搏並不是總是和心率一致,可存在一種特殊情況稱為脈搏短絀,此類情況下脈搏與心率不一樣,心跳頻率高於脈搏頻率,發生此類情況的一般為房顫患者,房顫患者心室舒張,心臟跳動搏出的血液量可出現不同,若心臟充盈較多,則脈搏較強,若心臟充盈較少,則輸出量減少,脈搏往往觸及不到,稱為脈搏短絀。所以房顫病人,查體的時候需要同時聽診器聽心率,心摸脈搏,數出不同的心率和脈率。心房顫動的患者可以輕到沒有任何症狀,但也有一些患者會嚴重到出現心力衰竭,需要及時就診。

心率和脈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都是臨床上經常用到的、觀察患者生命體徵的兩個重要指標。當患者出現血容量不足、外周循環衰竭時,脈搏基本是摸不到的。此外,心率過快,比如室上性心動過速,也基本很難捫及脈搏並數出來。


胡洋


王醫生我測血壓的時候,電子血壓計顯示的心率只有45次,會不會出問題啊?

這個還真不好說,電子血壓計測量的心率其實是脈搏,理論上脈搏和心率在大多數正常心臟跳動情況下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不是竇性心律,或者由早搏的情況下,心率和脈搏是不一致的。

第一、心率是指每分鐘心跳的次數。


正常人安靜狀態下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每分鐘。活動以後,生氣、激動、發熱、喝咖啡濃茶等等因素都會引起心率加快。

第二、心率正常值

大部分人安靜狀態下的心率可能只有50-60次/分,甚至更低一點,但是隻要平時沒有出現頭昏、眼發黑、暈厥等腦供血不足的現象,運動時心率也能夠根據身體需求量加快,那麼也可以視為正常現象。比如許多運動員由於長期鍛鍊,心肌收縮有力,射血效率高,安靜狀態下心率就偏慢。

第三、我們還要提出另一個概念:心律!


心律就是心臟跳動的節律,正常心臟跳動是竇性心律,竇性心律下如果心跳的節奏不一致,就被稱為“心律不齊”,比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竇性心律不齊,還非竇性心律,比如房顫等等情況。這些情況下,心臟跳動的次數和脈搏是不一致。

第四、脈搏

是人體表可觸摸到的動脈搏動。在正常竇性心律沒有早搏的大多數情況下,脈搏的頻率和心率是一致的。也就是我們電子血壓計測量的是脈搏,默認為心率。

所以,當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時給出我們的心率,只能作為參考,一方面受早搏及心律失常影響,一方面測量血壓就十幾秒,誤差會很大。

心率更加準確的測量方法是:聽診、心電圖、或動態心電圖!


心血管王醫生


網絡確實是一個好東西,使沒有醫學知識的很多朋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獲得很多的醫學知識。但是,它又不能代替醫生。因為醫學內容的複雜性和疾病的變化,使得我們認識疾病不能固態化,所有的醫學知識只有與患者的實際情況,其他相關知識綜合以後,才會變的有意義。


回到問題中來,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一定是比較專業的,或者是在網絡上瀏覽了一些網頁後提出的問題。

首先,張大夫回答這個問題。脈率和心率不是一回事。但是正常情況下,二者的數值是相等的。該怎麼理解呢?

心率,是什麼?它是指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脈率什麼?它是指每分鐘內脈搏搏動的次數。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正常情況下,當心髒跳動一次,血液自左心室出發,順著動脈系統輸送到橈動脈(此處以橈動脈為例,因為我們最常摸的脈,就是橈動脈),此時用手觸摸橈動脈處,我們會感到一次波動感,這種波動感,就是脈搏。因此,此時,心跳和脈搏是一致的,相等的。


但是,當存在病理條件下時,比如說心房顫動的患者,二者之間就不是相等的了,此時,脈率可能會比心率少。這可能是因為,病理條件下,心臟沒有得到完整的收縮,從左心室流出的血液量少,不足以引起橈動脈的波動感。

因此,脈率與心率不是一回事,但是正常情況下是相等的,病理條件下,如房顫,可能就不相等了。


張之瀛大夫


當我們心臟發生一次收縮後,就會將血液射向外周血管,但我們在外周表淺動脈(如橈動脈、頸動脈、股動脈等)上觸摸時,就可以感受到搏動,計數一分鐘心臟和血管搏動的次數,即為心率和脈率。

正常人的脈率和心率是一致的,也就是說,當我們心臟發生一次收縮時,我們的血管就會有一次搏動。但也有例外,特別是對於一些心臟疾病的患者,他們的脈率和心率可以不一致,甚至相差很大。


記得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心內科的時候,當然老師讓我們一個實習醫生如聽聽患者的心率,這個同學很快就回來說心率是80次/分,是正常的。但我們老師卻說他沒有聽心率,只數的脈率,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這是一個房顫病人,病人的心臟是亂跳的,沒有規律,並且每次射血的能力也有限,常常不能將血液射出但外周血管,繼而常常是心率很快,脈搏卻相對更慢,也稱為脈搏短絀。

所以說,脈搏和心率看似一致,時則並不相同。計數脈率很簡單,手指觸摸外周動脈並計數一分鐘即可。而心率常常需要通過聽診器聽診或心電圖等檢查來間接反應。大家要正確認識,以後避免出現類似錯誤。


全科掃地僧


段醫生答疑在線🚀脈率和心率🚀

當感覺心跳加快時,下意識的就會想到去觸摸脈搏,看看心率到底能快到多少。那麼,脈搏究竟是不是心跳,兩者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呢?



脈搏和心率形成的原理

心率就是每分鐘心臟搏動的次數。

脈搏是心臟搏動泵出血液進入血管,血液衝擊血管壁形成搏動。因為血管在手腕外側處皮膚薄(中醫醫生號脈的手法),沒有肌肉,跳動最明顯,最容易摸到。

因此,脈搏的形成與心跳直接相關。

大多數人,正常情況下或在多數疾病情況下,心率和脈率是一致的。心率快,脈率也快;心率慢,脈率也慢:心律不齊,脈律也不齊。

有些人,脈率和心率是不一致的,比如心房顫動、頻發的期前收縮時,由於部分心臟泵出的血液顯著減少,不能使血管產生搏動或者過弱感覺不到,脈率少於心率。

段醫生特別提醒:

(1)我們平時用的電子血壓計、計步器上的心率等都是脈搏的次數,反映的是心跳的次數。

(2)正常人,左右手臂的脈率相差很小,當出現動脈狹窄,比如多發大動脈炎,或者動脈受壓時,相差很大。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脈搏,顧名思義,就是人體表可觸摸到的動脈搏動。動脈由富有彈性的結締組織與肌肉組成。當心髒收縮時,大量血液進入動脈,血管會相應擴張,在體表較淺處動脈即可感受到此擴張,即所謂的脈搏。如手腕兒靠近大拇指側的橈動脈波動,也是中醫搭脈診斷的部位。

心率是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通常需要藉助聽診器在胸部正中靠左側4cm左右處聽到,也可以用耳朵貼緊此部位聽到。

脈搏與心率不是一回事兒,卻聯繫非常緊密。

心臟的收縮與舒張會引起血管相應的擴張與收縮,因此,一般情況下,心率與脈搏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但如果存在心律失常如房顫等,有些心跳太弱不足以引起血管的搏動,因此心率與脈搏就不是一致的了,脈搏次數會少於心率。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心血管徐醫生


我是小影大夫。脈搏和心率不是一回事,但是正常情況下,心率和脈搏是一致的。

什麼是心率?

心率就是安靜狀態下心臟一分鐘跳動的次數。人的心臟每分鐘都在跳動,正常的心率為60-100次/分。

心率的多少與年齡、性別和其他生理因素有關。比如年輕人比老年人要快,女性比男性要快,活動狀態比安靜狀態要快。運動員安靜狀態下的心率要比正常人要低很多。

因為正常心臟的泵血要滿足自身的器官需求,年輕人生長代謝旺盛,運動的時候,需要的血流量多,所以心率就會相對要快一些。

所以強調要在安靜的狀態下測量血壓和心率。去看病,如果需要測量心率或者血壓,或者要做心電圖,需要靜坐十五分鐘以上,然後再測量才是比較準確的。不然急衝衝的跑進去診室就測量,這些數據也肯定會偏高了。

心動過速是指心率>100次/分鐘,多見於興奮、激動、吸菸、飲酒、喝濃茶或咖啡後,也可見於感染、發熱、休克、貧血、缺氧、甲亢、心力衰竭等疾病狀態下。

心動過緩是指心率<60次/分,長期從事重體力活或者運動員,安靜狀態下會出現心率過緩,一般位於50以上。如果<40,就可能是病理狀態下,<30的心率就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

什麼是脈搏?

脈搏是指外周動脈一分鐘搏動的次數。血液經由心臟的左心室收縮泵出,流入主動脈,隨即傳遞到全身動脈。我們正常的動脈是有彈性的,心臟泵出來的血液流到動脈,動脈就開放,管徑擴大,形成了動脈的搏動,就是脈搏,一般測量橈動脈為準,也可為股動脈,頸動脈。中醫上的把脈指的就是檢查橈動脈的搏動。

心率和脈搏的關係

正常來說,心率=脈搏的次數。我們心電圖有一個叫竇性心律的描述,說明心臟的跳動是有正常節律的。

但是有些病理狀態下,心率與脈搏不一致,比如心臟出了問題,心率不齊,如房顫、室顫等。房顫就是心房不斷的跳動,但是能做出的有用功卻是沒多少,所以就會出現心率很快,但是脈搏很少的情況出現。


小影大夫


脈搏和心率不完全是一回事。

心率是指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正常人安靜狀態下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每分鐘。心率受交感神經、迷走神經、和血液內的許多化學物質(比如腎上腺素等等)的調節。活動以後,生氣、激動、發熱等等因素都會引起心率加快。

有部分人安靜狀態下的心率可能只有50-60次/分,甚至更低一點,但是隻要平時沒有出現頭昏、眼發黑、暈厥等腦供血不足的現象,運動時心率也能夠根據身體需求量加快,那麼也可以視為正常現象。比如許多運動員由於長期鍛鍊,心肌收縮有力,射血效率高,安靜狀態下心率就偏慢。

心律是與心跳相關的另一個概念,容易與心率混淆。心律是指心跳的節奏。如果心跳的節奏不一致,就被稱為“心律不齊”,比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竇性心律不齊、房顫等等情況。單純數心率,看不看心電圖或心電監測上的心律,我們就會遺漏許多重要的診斷信息。

脈搏是人體表可觸摸到的動脈搏動。動脈血管具有一定的彈性,形成動脈血管週期性搏動的根本原因是心肌收縮射血,造成血管內壓力週期性變化。在大多數情況下,脈搏的頻率和心率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

脈搏節律可反映心臟的節律。正常人脈律規則,有竇性心律不齊者脈律可隨呼吸改變。心房顫動脈律絕對不規則,脈搏強弱不等,脈率少於心率,稱為脈搏短絀;有早搏形成二聯律、三聯律者,可形成二聯脈、三聯脈;有二度房室傳導阻滯者可有脈搏脫漏。

除此以外,脈搏的壓力變化還能提供許多額外的信息,這是單純測量心率或者心電圖都不能做到的。不同的脈搏波形可能提示有不同的跟心血管系統相關的疾病,當感覺到異常時,就需要進一步檢查。這裡就不一一詳細解釋了。


鄭醫生百嗑


心率和脈率不是一回事兒。在健康人,心率和脈率是一致的,但在一些疾病狀態下,心率和脈率可以不一致。

心率是指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脈率是指每分鐘內脈搏搏動的次數。在健康人,每次心臟跳動都可以引起一次脈搏波動,所以心率和脈率是一樣的。但是若患者存在早搏或房顫等疾病,部分心臟跳動不會引起脈搏波動,所以脈率會少於心率。這種情況叫做短拙脈或叫脈搏短拙。

這是為什麼呢?所謂脈搏就是動脈的搏動。動脈為什麼會搏動?我們的心臟跳動時,會將心室內儲存的血液噴射出來,順著動脈系統輸送到全身,所以每次心跳後就會有很多血液快速通過動脈,引起動脈充盈,此時用手觸摸動脈(一般觸摸位於手腕處的橈動脈)會感覺到一次脈搏的搏動。但是,如果心臟發生早搏,因為這次心臟搏動出現的太早,心室內還沒有來得及充盈足夠血液就開始收縮,這種情況下所排出的血液量很少,不足以引起動脈的明顯搏動,就觸摸不到脈搏,所以脈率就會少於心率。房顫的患者更會出現這種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