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見《兩小兒辯日》,到底誰的說法是對的?

全自動智能科技


原文: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譯文:孔子到東方遊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是什麼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近。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個盤子,這不是遠處的看著小而近處 的看著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等到中午的時候像手伸進熱水裡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嗎?”孔子不能判決(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您的知識淵博呢?”


《兩小兒辯日》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一篇散文。筆者認為此文一來表現了孔聖人做學問的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二來具有一定的的哲學思想,一件事物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角度、立場不一樣。兩個小孩就代表了兩種立場,各持己見、據理力爭。如一人擠公交車,在門下的時候說,快點上快點上;當腳跨到車門上面就會說,急什麼急,擠什麼擠,可見立場瞬間的轉換。立場關乎到了利己還是利他。同時也看到事物的陰陽兩面性。

現在都講格局放大,怎麼放大,任何事物都要利己利他,只利己不利他,一錘子買賣;利他多一點,路才會越走越寬敞!




泓道堂


《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判斷太陽離地球的遠近主要靠視覺上見到事物的大小和感覺上溫度的冷熱來判斷的。初一看,這兩種方法好像是對的,但仔細想想,就可以發現問題所在。

對於一個距離遠的物體來說,你從遠處看物體會顯的很小,如果物體向你靠近,它就會慢慢變大。當然不是物體變大了,只是距離與視覺產生的視覺誤差。而太陽就是早晨大,中午小,這個常識來看的話,第一個小孩的說法好像是正確的。



以火來舉例,火會發光發熱,靠近了會比較熱,遠離了就不會很熱了。像太陽這種發光發熱的,也應該像火一樣,靠近會很熱,遠離不會,而早晨的太陽不會讓人感覺到很熱,而中午卻很熱,這不是早晨的太陽比較遠,中午的太陽比較近的原因嗎?第二個小孩的說法好像也是正確的。




但以此來判定他們的說法都是正確的話,那就有點不科學了。太陽早晨看起來比較大,是因為早晨水汽比較大,太陽斜射去地面,與大氣層水汽發生折射,越靠近地面折射率越大,也就是說太陽越靠近地平線看起來就越大。所以說第一個小孩的說法不靠譜。

太陽放熱早晨比較涼,中午比較熱來判斷遠近,這其實要看太陽的熱輻射。早晨比較涼,是因為太陽剛升起,地面沒有接受熱源的照射,經過一晚上熱量的散失,溫度不是很高,所以感覺比較涼爽。到中午時,太陽最高,陽光直射地面,大氣層和地面受熱,經過一早上的熱量積累,就像烤爐一樣,感覺就會很熱。這也不是太陽距離遠和近的原因。第二個小孩的說法也不靠譜。



所以說,兩個小孩的說法都是錯的。《兩小兒辯日》中的現象主要是地球的自轉造成的,不能用於判斷地球和太陽遠近。判斷太陽和地球距離遠近,主要看地球繞太陽的公轉。每年7初為遠日點,1月初為近日點。不過為什麼在這兩個時間對比分辨不出大小,主要是太陽離我們太遠了。這就好像你看五百米選處的人,你退後一步或者向善一步看不出那個是的大小有什麼變化一樣。


朕驚歷史


聖人也不是萬能的,歷史的侷限性,讓一個今天看來很簡單的問題,難住了孔子。太陽中午離人最近是對的。兩小兒辯日,孔子答不上來,是因為那個時代,還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也不知道地球是圍著太陽轉的,因此,孔子回答不上來。現在畫一張圖,就清楚了,說中午太陽離人最近的小孩是正確的。地球是圓的,圍繞著太陽做圓運動,地球的中心點在地心。在地球自轉的一天中,地心距太陽的距離是不變的,那麼,相對來說,地球表面上所有物體包括人在一天中與太陽的距離是有變化的。當中午太陽當空時,人到太陽的距離為太陽至地心的距離減去地球半徑。午夜時,人到太陽的距離為地心到太陽的距離加上地球半徑。

因此,中午時,人離太陽最近,午夜人離太陽最遠。即:中午時人從離太陽最近逐漸遠離,午夜後,從最遠逐漸靠近。


南極冰火


兩種說法都是錯的,只有孔子才是對的。

一個小孩子看到早上的太陽大就認為早上的太陽離我們要近一些。而另一個小孩看到中午的太陽熱,就認為中午的太陽要近一些。兩個孩子都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們都試圖根據結果去推測原因。這種思維方式被稱為結果論。事實上早上的太陽的大是大氣的折射的結果。而中午的太陽的熱是陽光的照射角度影響的,中午陽光直射時單位面積上的照射量最大,所以最熱。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陷入結果論的誤區。2017年G20全家福上特朗普站在邊上,被不少媒體解讀成美國受冷落靠邊站。這就是典型的結果論導致的誤讀。實際上,特朗普是按照慣例站在邊上的,根本沒有被冷落那麼回事兒。結果論通常會把謬論說得言之鑿鑿,很容易誤導別人,一定要擦亮眼睛多加註意。

說句不受待見的話,頭條上中醫粉和中醫黑經常打得不可開交,那情景像極了兩小兒辯日!其實,雙方都是結果論思維,半斤八兩。


日衝信息 黃


孔子的天文地理沒學好!從科學技術來講,太陽離地球的距離遠近與中午還是早晨關係不大!首先地球圍著太陽轉,日地距離與地球圍著太陽轉的這個位置有決定性關係!比如地球位於近日點的時候,我們北半球是冬季,位於遠日點的時候,北半球是夏季。從遠日點那個瞬間起,咱這裡無論早晨還是中午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離太陽越來越近:相反,從近日點那個瞬間起,無論早或午,隨時間的推移,日地距離越來越遠!這個近日點的時間大約在冬至那個時間點,遠日點的時間大約在夏至日那個時間點。當年我們的語文老師都沒給解釋清楚這個!


沉吟至今35555547


其實兩個判斷依據都是對的。只是當時觀測條件不夠,無法看到太陽是不是離人真近真遠,無法驗證,因為那個距離實在太遠了,當時的人們根本沒有這麼遠距離觀察巨大物體的經驗。這跟看月亮和太陽相同大小一樣,沒想到兩者距離恰好彌補了尺寸差距。

最後的結論,其實不是嘲笑,而是說智者真的不是無所不知。超越了當時認知水平的,不可能說智不智,沒資格嘲笑對此的無知。畢竟,人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沒有亂下結論,倒是美德。


TonyDeng


誰說的都不對,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存在哪個時間段離太陽近或者離太陽遠的問題。一天二十四小時離太陽的遠近都一樣。

早晨太陽顯得大,是因為早晨有水汽,水的放大作用使太陽看起來大。中午水汽沒有了,而且地球吸收太陽的熱量是最大的時候。所以,太陽顯得小,而且熱。一年當中只存在近日點和遠日點之別。地球離太陽的遠日點在七月份,近日點在一月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的感官和推理都是沒有錯的。出現兩個截然相反的結論是一定會存在問題。

孔子是聖人,他以身作則的告訴了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不管你有多大的名望,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給人胡講。


校外老師


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大笑]


山湖衝浪客1


孔子只知倫理,自然科學不慬。幾千年中國文明都如此。歐州自然科學興。倫理也就失去了市場


風雨同舟1175


其實重點不在於兩小兒回答,而在於此事映射了世間人生哲理,兩個小朋友對話能透出許多世間哲理,這事值得我們反思,再去用審視的眼光面對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