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血糖過高怎麼辦?護士長提醒:做好這6點,或助血糖平平穩穩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與人體的新陳代謝相關的,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徵,以尿糖高為次要特徵的疾病。胰島素分泌具有缺陷或者它的生物作用收到損傷,都是導致糖尿病發作的原因。糖尿病雖然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但是糖尿病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身體的多種組織,如眼睛、腎臟、心臟、神經、局部血管等發生慢性且無法逆轉的損害和功能性質的器官障礙。

長期血糖過高怎麼辦?護士長提醒:做好這6點,或助血糖平平穩穩

糖尿病在中醫那被稱為"消渴症",其病因歸納為以下四點:

1、稟賦不足若稟賦不足,陰精虧虛,五臟失養,復因調攝失宜,終至精虧液竭而發病。

2、飲食失節長期過食肥膩,或醇酒厚味,釀成內熱,熱甚陰傷,發為消渴。

3、情志失調長期精神緊張,五志過極,導致肝氣鬱結,鬱而化火,上灼肺陰,中傷胃液,下竭腎精發病。

4、勞欲過度素體陰虛之人,復因房事不節,恣情縱欲,損耗腎精,致陰虛火旺,上蒸肺胃,發為消渴。

如何診斷自己患有糖尿病而不是血糖高?

一般情況下,當患者出現明顯的糖尿病典型症狀或糖尿病不典型症狀時,就會考慮到自己可能患有糖尿病,但單憑口渴、喝水多、尿多等症狀不能診斷自己患有糖尿病,因為糖尿病的診斷是以血糖水平為標準的。另外尿糖陽性也不是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因為尿糖出現加號(+),有時在正常人中也會出現。所以要診斷糖尿病必須是以靜脈抽血檢查出的血糖濃度為準。

長期血糖過高怎麼辦?護士長提醒:做好這6點,或助血糖平平穩穩

簡單來講,臨床上對糖尿病的診斷是以血糖升高達到下列兩條標準中的任意一項時,就可診斷患有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 或者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

這裡的餐後2小時,常常是以進餐2兩饅頭為標準,因為我們知道進餐的多少也會影響血糖的高低。

這裡楊護士長再給大家普及一下糖尿病常見的症狀表現及危害:

常見的症狀表現:

  • 明明吃很多,體重卻在下降
  • 視力減退、眼睛模糊
  • 傷口難以癒合
  • 剛吃完飯就感覺餓
  • 慢性疲勞感、身體乏力
  • 足部出現麻痺或疼痛
  • 夜間出現尿頻
  • 喉嚨乾燥

糖尿病危害:

1.對周圍血管的危害

主要以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為主,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圍血管病變,導致局部組織對損傷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

長期血糖過高怎麼辦?護士長提醒:做好這6點,或助血糖平平穩穩

2.對心腦血管的危害

心腦血管併發症是糖尿病致命性的併發症。這一類危害主要表現於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廣泛小血管內皮增生及毛細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變。

3.對腎臟的危害

由於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腎小球微循環濾過壓異常升高,促進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4.對物質代謝的危害

糖尿病對物質代謝的危害主要是由於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相對或絕對缺乏,引起糖代謝嚴重紊亂,脂肪及蛋白質分解加速,酮體大量產生,組織未及氧化,肺及腎也未及時調節排出酮體,血酮濃度明顯增高,出現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極高,需緊急救治。

5.眼底病變

主要的表現於冠狀動脈、主動脈、腦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廣泛小血管內皮增生及毛細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變。糖尿病患者除動脈硬化、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及老年性白內障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與糖尿病性白內障為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現。輕者視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

長期血糖過高怎麼辦?護士長提醒:做好這6點,或助血糖平平穩穩

6.其他慢性併發症

慢性併發症主要包括:心臟病變:糖尿病可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發生猝死。視網膜病變和白內障,視力減退,重者失明。 腦梗塞,導致癱瘓、昏迷。神經損害,出現出汗異常、胃輕癱、四肢麻木疼痛、感覺喪失、膀胱尿瀦留、陽痿、便秘、腹瀉等。在所有器質性疾病引起的陽痿中,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原因。

該如何調節血糖,防治糖尿病?

開水裡放一點它,堪比天然胰島素,這裡說的它指的就是富含鉻元素的食物。鉻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機體的糖代謝和脂代謝中發揮特殊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三價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吡啶甲酸鉻主要通過葡萄糖耐量因子協同和增強胰島素的作用,從而影響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等的代謝,起到調節血糖的作用,因此鉻元素被譽為"胰島素的增強劑"。

長期血糖過高怎麼辦?護士長提醒:做好這6點,或助血糖平平穩穩

除此之外,糖尿病人在生活中還要堅持以下6件事:

1、定期進行監測是評價治療是否滿意的重要環節。

2、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作用於高血糖發病機制的不同環節,部分輕度高血糖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即可達到治療目標。其中包括:合理調節飲食,控制每日總熱量,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限制食鹽,每人每日不超過6克;少飲酒,戒菸;適量進行體育鍛煉。

3、運動既能降低血糖,也可以使血糖下降6~7mmHg。運動可以減輕體重,增強體力,減輕胰島素抵抗。可以選擇快步走、慢跑、太極拳、氣功等方式,每週進行3~5次運動,每次20~60鍾。

4、控制情緒激動和精神緊張,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可以避免血糖、血糖波動。

5、每週測量1~2次血糖,總結血糖波動規律,可以更好地選擇和調節用藥。有條件的患者可自備血糖計,學會自行測量血糖。

6、日常的自我調理,高血糖最佳的治療方法,絕不是藥物治療,而是注意日常飲食的調理與搭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