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堪称反董联军盟主,地位力压曹操袁术?他对刘备另眼相待

在十八路诸侯反董期间,袁绍可谓是春风得意,反董联军的盟主,亲弟弟袁术总督粮草,亲叔叔袁隗是东汉朝延的太傅。实际却未必如此,袁绍称得上徒有虚名,盟主是民间而非官方,袁术是弟却不同心,袁隗是大官却帮不上忙。相比于董卓,论实力,论出身,反董联军都不输于董卓,但唯一不如董卓,就是董卓手中有皇帝,而十八路诸侯却没有。这就是袁绍的硬伤,受不起。

《三国演义》里,袁绍之所以善待一个小小的平原令刘备,是因为刘备有值得让袁绍善待的地方,是刘姓,是皇室贵胄。不然,久经官场的袁绍怎么会当着众军阀的面说出:“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这等有深意的话,着实让人意想不到。这一段桥断虽在《三国演义》里面只是一笔带过,以致让人都不会去深究其合理性,甚至直接忽略,但是这一句话却很有意味深长。因此,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袁绍角度却推理出此句话的真正含意。

此人堪称反董联军盟主,地位力压曹操袁术?他对刘备另眼相待

首先,从心理角度。

袁绍说这句话时,心理也许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袁绍对东汉忠心耿耿,以匡扶汉室为已任;另一种是袁绍想利用刘备身份作点文章,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按袁绍以往的作风来看,其目的无非是后一种可能。毕竟袁绍不是一个对汉室忠心的人。袁绍之所以如此善待刘备,是因为看重刘备的身份,利用刘备的特殊身份,效仿董卓那样再立一个新皇帝,以此来号令天下。虽然十八镇诸侯中第四镇,即兖州刺史刘岱,也是姓刘,也是汉室宗亲;但是刘岱的能力再不济,官职也是刺史。此时的刺史可不是以前的刺史:刺举不法,皇帝所使;而是集政权、军权和财权于一身,在州内可随意发号施令,封官置吏,简直就是国中国,朝中朝。为此,袁绍仅太守身份来掌控利用刘岱,根本是不可能。而刘备就不一样,一个小县令,手中无兵,官卑言轻,好掌控。这就是袁绍礼待刘备的原因之一。

此人堪称反董联军盟主,地位力压曹操袁术?他对刘备另眼相待

接着,从身份角度。

此时袁绍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朝延任命,祁乡侯渤海太守。说好听是朝延任命,说难听是董卓任命,但有法律效力;另一个是反董联军推选,盟主。说好听可指挥十八路诸侯,位高权重;说难听没人卖命,人微言轻,没有法律效力。想当官的人自然不会跟袁绍这个盟主混,而是要跟挟天子的董卓混。毕竟董卓手中可以任意给人封官,所封的官还是通过皇帝下诏,全国通用且合法的官。

最后,从实际角度。

袁绍虽是盟主,却有名无权,空有“有功必赏,有罪必罚”的约定,却只能做“有功不赏,有罪不罚”的无奈。鲍信不听命令,私自出兵还战败,不罚;袁术私扣粮草,致孙坚战败,不罚;关羽在曹操力保之下出战,温酒斩华雄,不赏。袁绍不是不赏不罚,而是无权无力,甚至连一印一章都没有,谁叫盟主是诸侯推选而不是朝延任命的。没有赏罚权力,就没有纪律约束,袁绍这个盟主就是一个空架子,谁也管不了,谁也制不了,华而不实。

此人堪称反董联军盟主,地位力压曹操袁术?他对刘备另眼相待

出身“四世三公”且一方诸侯的袁绍突然格外关注一个出自“织履贩席”还是一个县令的刘备,不是袁绍人品大爆发,而是刘备有值得让袁绍看重的地方。因此,袁绍绝对是一个政治高手,比曹操还果断:不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要立天子以令诸侯。

笔者按:袁绍,虽出身于“四世三公”且贵为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可是盟主只是反董联军推选而不是东汉朝延任命,以致出现“有功不赏,有罪不罚”的无奈,从而无法带领十八路诸侯反董卓成功,匡扶汉室。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