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疫情常態化,自繁自養的路子行得通嗎?

天才小凡


從我國發生第一列非洲豬瘟疫情起,非洲豬瘟就被列入了一類動物疫苗病。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通過直接接觸及被感染軟蜱叮咬傳染,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達100%,尚無疫苗和藥物能有效的防治。一旦擴散將對養豬行業造成重創。所以我們養殖戶就很擔心這個病情,都有點談蛇色變了。就怕自己辛苦付出變成竹籃打水一場空。賣飼料的地方是養殖戶們臨時交流地方,每個人都把自己知道的,聽說的,拿出來交談,換取彼此的信息,技術,注意事項。

至於樓主所說的自繁自養是完全行得通的,因為這是獸防部門最希望的養殖模式,不流通,不賣買。自繁自養。不過樓主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封閉飼養,採取隔離防護措施,要控制人員,車輛和易感染的動作進入。如果是在避免不了人員出入,那麼就要對進出養殖場的人員,車輛,進行嚴格消毒措施,建議交替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苯及蹦苯酚等消毒藥物對養殖區域進行徹底,隔幾天進行一次。非洲豬瘟尚無疫苗可以防治,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好。

2.避免與野豬,鈍緣軟蜱接觸,做好豬場蜱蟲驅殺工作,嚴禁使用泔水,餐館剩餘物餵豬,要保證豬的飲水清潔。同時也要做好,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的藍耳病等其他疾病免疫。


只有認真做好豬場防疫工作,才能減少豬患病概率,減少養殖戶的損失,提高養殖戶利益。也願樓主在養殖路上一帆風順。【感謝閱讀+關注】


農村小記錄


如果題主所說“行得通”是指不得非洲豬瘟疫情,我明確告訴你,此路不通。已經有不少自繁自養的豬場倒在了非洲豬瘟病毒腳下。截至目前,面對非洲豬瘟疫情,仍然是“無疫苗可防,無藥可治”的格局。換言之,沒有一條通的路。

當然,相比育肥場,自繁自養豬場的風險會低一些,因為它不需要到外面去買仔豬並運輸回來。目前的行業現狀,能減少和外界的接觸,從而提升生物安全防控水平是很有意義的戰略舉措。

由於非洲豬瘟常態化趨勢明顯,養豬人要想降低非洲豬瘟傳染的風險,需要做好以下2點:一是用好中獸藥,改善和提升豬隻的免疫力。二是做好常規的生物安全防控。至於最終能否避免感染非洲豬瘟病毒,最終拼的是運氣。

總之,面對非洲豬瘟疫情,再加上連續上漲的豬價,除了搞好生物安全防控以外,養豬人一定要千方百計的去提升豬隻的免疫力,這樣才能增加對抗非洲豬瘟病毒的籌碼。


畜牧大集網


自去年8月非瘟傳入我國,至今快有一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我國生豬養殖產業遭遇重擊,母豬存欄與生豬存欄同比下降近三分之一,豬價近期更是一路飆升。國家也是為了儘快恢復生豬市場的正常有序發展,近期更是提出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生豬養殖,比如一次性補貼,貼息貸款等舉措。

既然鼓勵養豬,那麼準備投身或者已經入行的養殖戶就面臨著養殖模式的選擇:育肥、自繁自養、抄標。根據題主的提問,就當前非瘟肆虐的情況下,咱們著重分析下自繁自養的利弊。



自繁自養的好處。

1、無外購風險。相對於育肥或者抄標,自繁自養不用外購豬,這樣就會把外購豬隻自身攜帶非瘟病毒這種風險拒之門外。

2、豬隻自身免疫力高。自繁自養的場都有一套完整的養殖流程,什麼時候打什麼針,什麼時候該怎樣保養,這些都是有規章流程的。在疫情肆虐的今天,這還是很有好處的。

自繁自養的壞處。

1、萬一中招,損失更大。非瘟橫行,現在依然沒有有效疫苗,萬一不幸中招(什麼事都要有最壞的打算),自繁自養的場損失會更大。要知道從一頭母豬出生到它產仔需要11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如果不幸中招,前期的飼料費、保養費等都淨賠了。

2、技術要求更高。就算沒有疫情,自繁自養也是對養殖技術要求比較高的。但是在非瘟疫情下,這個問題顯的更突出。據多數自繁自養場(已中招)介紹大部分發病都是從母豬開始的,這就要求飼養人員能第一時間做出判斷,及時隔離相關豬舍,爭取把損失降到更低。



綜上,在非瘟疫情常態化下,自繁自養有利有弊。全國被非的有各種養殖模式的,而自繁自養的也有生存的很好的,因此我認為沒有行不行得通一說。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身豬場生物安全的同時,堅決淨化與豬接觸(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的人或者物,保證他們自身不帶非瘟病毒,爭取把風險值降到最低。

感謝閱讀,喜歡的加個關注+點評,咱們共同學習,謝謝!


動如靜水


自繁自養的農戶在這種情況下也是要注意很多問題的:1、每個豬欄和餵養人員都要徹底消毒,特別是餵養人員每次出入都需要消毒。2、外來人員和飼料車輛的消毒和隔離。3、避免一些小鳥和老鼠進入豬欄,很多病毒都是這些動物傳染的。


琴姑娘日記


行的通,大多傳染源在可控制範圍內


粒粒生金


自繁自養,是最有效避免感染的方法之一。瘟疫流行時,養殖場要控制外來人員和車輛流動,避免瘟疫流動傳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