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二戰期間的航空母艦沒有明顯的艦島?

鮑清


偶爾發現一兩艘,並不代表二戰航母無艦島。據二戰航母歷史,大多數是有艦島的。少數沒有,只能證明,航母走過的歷史。有什麼樣的技術,即有什麼樣的設計。巨大的艦島,在航母剛邁步的日子裡,被視為嚴重影響起降安全的,不受歡迎的,很好地說明那時艦載機起降,飛行甲板什麼也沒有最好。本來艦島不只擠佔寶貴的甲板空間,由此產生的甲板惡風,也對艦載機起降多所不利。這也是局座不看好今日英國女王級航母的原因,巨大的艦島不僅不小,而且一分為二,被設計成兩座。英國說沒事,是經過了吹風實驗的,並不代表真正沒事,一解決不了電磁兼容問題,二是煙囪排煙會影響指揮控制。這也是美軍航母艦島越來越小的原因呀,解決不了相關技術的國家,巨大的艦島本身,明顯影響艦載機佈置。

探討的最後

問題不能只考慮一個方面,二戰時期,屬於航母發展的初期,一切皆有可能。為了儘量節約飛行甲板空間,不要艦島,也是可以考慮的。只是一樣,沒有艦島,在航母指揮,艦載載調度控制,自身航行,遠距離通信和聯絡等,多有不便,可以變得更緊湊一些,但不能不要,不要的話,會帶來諸多不便,乃致危及航母安全。所以還是要有艦島,後期絕大部分航母都是有艦島的。航母發展,需要經歷一個實踐過程,沒有艦島,也可算航母的一景了,現在看起來完全不可思議。

過猶不及

現代意義的航母,戰力形成不只單打獨鬥,整個編隊才能形成更高的戰力,用艦載機以制空制海和對陸打擊,用驅護艦防空反艦和對地輔助打擊,用潛艇反潛反艦等。不能想像,如果沒有護航編隊,一艘裸艦在海上飛奔,等於什麼?自身的安全都成為問題,更莫說展開海上作戰了。過去不是,只考慮單項性能,那是因為工業國家要以海制陸,使航母成為海上對陸攻擊的王霸之器。艦久島不只擠佔飛行甲板影響起降安全,而且可惱的濃煙滾滾,就是一大問題。


魂舞大漠


有艦島有它的好處,方便航海控制和航空管理,但是艦島氣流會影響飛機降落,而且容易造成飛行員心理壓力。而沒有艦島也有它的好處,那就是飛行甲板沒有遮擋物,方便飛機的起降,到缺點就是不方便航海和航空管理,並且佔據甲板空間。早期在航母探索發展的時候一些航母的確沒有艦島的,就比如日本的第一艘航母鳳翔號、美國的第一艘航母蘭利號,英國第一艘航母百眼巨人號。而之後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後迎來了世界航母的大發展,而此時就只有日本還在嘗試無艦島航母,而其他英美兩國都是有艦島的。


日本龍驤號航母,該級航母就只建造一艘
日本第一艘航母,鳳翔號

在世界第一批大型艦隊航母中,日本的赤城、加賀由於是採用三段式飛行甲板,所以就沒設置艦島,但是在最上層飛行甲板下有橫跨兩弦的艦橋,主要是負責航海和瞭望,而且在之後的第二批輕型航母的建造中日本也是採用無艦島的設計,但是在後期的改造中赤城、加賀由三段飛行甲板改為全通式飛行甲板時也改會用艦島的設計。因為沒有艦島的使用發現一些弊端,所以日本在第三批中型航母(翔鶴、飛鶴)的發展中就使用艦島的設計。

赤城、加賀


號航母

而英國和美國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建造的航母都是有艦島設計,特別是美國,列剋星敦級航母那個煙囪比艦島還大還高,比較奇葩。而後期哪怕是改裝的護航航母都擁有艦島,因為在航海、指揮、通信、航空管理都有著巨大的優勢,像赤城、加賀最初是在通訊旗號傳遞時是使用一個可收放的旗杆,用的時候就立起來,不用就放倒。而後面日本大部分航母都是有艦島,不過像2艘祥鳳級、2艘海鷹級、1艘大鷹級改裝型航母沒有艦島,至於也什麼不設置艦島,可能是日本這些船改裝空間較小,為了增加飛機數量而不設置艦島吧。
美國列剋星敦級奇葩的大煙囪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早期航母發展時不知道怎麼處理艦島和煙囪

題主配的是日本聯合艦隊龍驤號航母,其是由青葉級重巡洋艦艦體改裝,排水量約1.06萬噸,屬於輕型航母。1927年設計,1933年完工。屬於早期的航母,採用無艦島設計,其艦橋放在機庫前面的“額頭”上,甲板上設置個艦載機起降指揮所(但位置太低會不利於指揮)。
實際上早期航母發展路上,艦島和煙囪怎麼設計一直是個頭疼的大問題。艦島主要用來指揮航行和艦載機起降,煙囪更不用說,那時候可沒有核動力概念。但是艦島和煙囪過大的話,會在後方產生空氣亂流,影響艦載機降落安全,同時煙囪冒出的濃煙會干擾飛行員視線。

像列太太這種佈置,自己是爽了,可苦了艦載機飛行員們,那個時候飛機本身性能差,又沒有助降設備幫助,所以事故率一直居高不下。

所以各國海軍(實際上就英國、日本和美國)在早期航母探索研發上,對於這兩個處理進行很多程度的探索,也走了不少彎路,目前這種設計可以說是早期各種探索失敗的最終選擇。


美國海軍在意識到列剋星敦煙囪設計太大太高造成的危險性後,在後續突擊者號航母上進行縮小,結果又造成糾往過正,高度太低,造成後甲板煙霧瀰漫,嚴重干擾飛行員視線。
但是這種設計在塞班號、獨立級等輕型航母上依舊採用。主要是沒辦法,輕型航母起降空間要小很多,只能兩坨屎裡面選不太臭的一坨吃。同理這也是龍驤號航母選擇用無艦島設計的主要原因,輕型航母對這方面要求較高。


英國第一艘直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號也是採用無艦島設計,後面加裝了個外掛式的小型艦島,這種設計後被廣泛借鑑於各種商船改裝航母上。在艦島和煙囪方面,英國主要是在其暴怒級航母上進行多種試驗和改裝,圖中是兩艘不同改裝狀態後的暴怒級航母。

開始階段艦載機水平較差的日本,更是在艦島方面要斤斤計較。一開始就抱著小艦島思想不放,其主要是在赤城加賀(吃撐加喝)這兩艘戰列艦改裝航母上折騰。
赤城加賀原先都是採用三段式甲板設計,三層甲板分別可以起降戰鬥機、轟炸機和魚雷機,最初是掛兩個小艦島進行指揮使用。


在煙囪方面加賀號更是奇葩的用長長煙道將煙引到艦尾排放,結果然並卵,而且尾部冷熱空氣造成亂流更大,煙道旁邊還是水兵休息室,艦員睡覺時可以免費桑拿。


所以後來赤城號航母設計時,採用向下彎曲的煙道將廢氣盡量向艦外排放,這種設計會導致導致煙道距離水線太低,影響適航性,不過反正日本海軍主要在太平洋航行,也無所謂了,後續日本大多數航母都是採用這種佈置的煙囪,龍驤號同樣如此。
煙囪問題解決後,艦島就能省儘量省,裝個小型艦島夠用就行,不要太多功能。
實際上艦島這一問題到現在

還影響航母設計,艦島靠後和高度高更利於指揮艦載機起降,但會影響艦載機降落安全性。美國福特級航母艦島非常小,所以可以佈置的相當靠後。
但是美國是把航母其他功能分解給其他船上,很多國家航母不單純只是航母。例如法國戴高樂號雖然也是核動力航母,不需要煙囪,但其艦島上集成了艦隊指揮、通信和防空導彈火控等功能,艦島比排水量比自身大兩倍尼米茲級航母的都還大。

所以英國常規動力的大媽級航母乾脆將艦島一拆為二,採用雙艦島設計。
同理,不是核動力有巨大煙囪煙道,本身微電子技術較差,還要求能打防空導彈和反艦導彈的前蘇聯航母,艦島普遍非常大。
設計之初作為垂直起降航母使用,艦島還有飛行員休息室和空戰會議室等功能的,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艦島更是堪比珠穆朗瑪峰一樣的存在。


五嶽掩赤城


其實最早的一批航母都沒有艦島。

比如美帝的蘭利、突擊者、英國的百眼巨人。



艦島被認為(也確實)是影響起降安全的,會佔用甲板空間。 首先容易與艦載機碰撞,同時也會形成氣流影響降落安全性。

但是艦島帶來了更大的好處:航行安全,便於飛行甲板調度。 所以後期大家都老老實實的裝上了。

但日本人不甘心,有玩了很多花樣:一個是奇葩的左側艦島,另一個是做的小,甚至煙道都不過艦橋(當然,也是考慮熱氣流影響,美帝突擊者也這麼玩過)


比如前面大神說的吃喝二人組,就是在甲板上裝了倆小小的艦島。 不過,那些依舊沒有裝艦島的,普遍是小型的護航航母和輕型航母,在如此有限的甲板空間上,塞艦島對日本海軍而言顯然不如多兩架灰機來得實在。 即使美軍那樣豪放派的風格,造出列克星頓這種艦島遮天的玩意兒,在護航航母上,也是小艦島。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在歷史中摸爬滾打的飛


因為害怕敵機的轟炸


胖噠噠705


那時的航母多為民船改制而成,沒有相應的設計,

所載飛機是螺旋漿的,速度慢,無需過多指揮。

那時也沒有那麼多的雷達系統。

故無需艦島。


潛水艇142174605


1.儘可能多的利用本來就不寬敞的甲板,因為早期的航母都是民船改裝的,沒有足夠的空間。

2.那時候的雷達並不發達,不需要很高的艦島安裝。


請叫我卡爾


那是為了儘可能多的利用本來就不寬敞的甲板。因為早期航母通常都是民船改裝,沒有足夠的空間。所以很多都沒有艦島。 事實上無艦島航母並非日本的特色,而是很多早期航母都有的特徵。最早起源於美國


麻利麻利轟85598071


因為當時沒有想到那去!技術還不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