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姓名透露的瑶畲信息,再次力证客家人就是汉化的瑶畲人

客家人姓名透露的瑶畲信息,再次力证客家人就是汉化的瑶畲人


我研究客家人姓氏,出发点是为了研究茂名地区的姓氏文化。

客家人是如何形成的,我在《客从何处来——客家人是如何形成的》一文中有过综合性的探讨,我认为客家人是在明朝中叶瑶、畲民族融合进赣南方言的汉族族群形成,而由于地缘的关系,客家人还与粤、湘、闽地区族群产生交流,其中从分子人类学上检测出有客家人群包含的O1、O2东越、西越成分约为三成半,O3的汉、瑶成分约为六成半,汉、瑶占比例最高(主要为瑶畲成分,见我的《广东人从何而来——关于广东历史上民族分布及演变的研究》)。现在我从客家人姓氏这一方面来详细探讨客家人的源流。客家人大半与畲瑶同源的体现在他们祖先姓名上也表露无遗,主要表现在他们祖先的法名、郎名体系上面,过去有学者认为客家人、畲族、瑶族的法名、郎名都来自于汉族的文化传统,这是非常偏颇的说法,法名、郎名并不存在于中原汉族,存在于其他地区比如岭南的客、闽、粤、桂、湘、浙等地汉族中的,基本上都是过去畲、瑶的聚居区,也往往在他们汉化之后,法名、郎名的传统都消失了,只存在于姓氏族谱的记录之中,这也是一个明显的证据。


客家人姓名透露的瑶畲信息,再次力证客家人就是汉化的瑶畲人


粤东、闽西地区的瑶畲民族,王东在《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说》中却详细记述了那里的瑶畲大规模分布的状况:

六朝时期陆续由湖南向东播迁到福建境内的苗瑶语族先民,至隋唐之际已开始聚居在闽西南一带……在唐中期正式设置汀州之前,苗瑶语族的先民,应该是汀州境内的主体居民。

北宋初年,循州(主要包括今天的惠州市,河源市,梅州市的大部分地区)境内依然是“织竹为布,人多蛮僚。妇人为市,男子坐家”(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59《岭南道三·循州》)同一时期的梅州,绝大部分地区依然为原始森林所覆盖。……

显而易见,尽管江西和福建两地在靖康之乱以后曾接纳了大量北方移民人口,但是,真正进入赣南和闽西境内的北方移民,却并不多。…… r> 在赣闽粤边的区域开发由小盘地和河谷平台向高山岭谷的推进过程中,以“耕山”而著称的畲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见第五章)

这就是粤东、闽西地区客家人演变形成的基础。关于郎名、法名,我在《诸神的诞生(之十一)——藤水大庙中具有瑶族色彩的神明》一文中有过详细的资料说明(引文于本文之后),从中可以看到,瑶、畲民族才有法名、郎名的取名习俗。所以,对于客家人姓氏源流探讨,也离不开对客家人姓名法名、郎名的探讨研究。而瑶、畲民族有口述族谱传统,所以保存了丰富的关于法名、郎名的历史文化资料。

关于客家人的姓氏,我搜寻到不少资料,比如《客家姓氏与人口》一文介绍:

广东梅州客家联谊会办公室和梅州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编纂的《客家姓氏渊源》第一集及第二集的《导言一》称:“梅州客家姓氏,据初步统计约有一百八十多姓,各姓大都编有族谱或家谱。”该书两集共收列客家姓氏67个,并选摘了每个姓氏的族谱、家谱资料。所列67姓是:刁、王、丘、伍、朱、李、何、沈、吴、林、范、姚、徐、凌、黄、陈、张、郭、曾、汤、杨、叶、刘、邓、黎、卢、钟、缪、谢、魏、罗、萧、蓝、饶、丁、卜、文、孔、古、冯、邬、江、池、庄、邹、余、宋、巫、袁、郑、练、洪、胡、侯、高、唐、梁、曹、温、赖、彭、雷、廖、薛、戴、韩、欧阳。除此之外,有谱牒资料可考的客家姓氏还有:赵、周、孙、程、许、傅、吕、苏、蒋、蔡、潘、汪、田、姜、方、熊、陆、毛、贺、龚、詹、颜、翁、卓、涂、严、阮、童、韦、华、房、甘、利、官等。其中,黄、林、陈、李、郑、叶、谢、刘、钟、丘(邱)合称“客家十大姓”。

陈世松《四川客家的姓氏与宗族》则介绍了四川客家姓氏如下:

张、刘、李、王、陈、林、曾、钟、黄、周、谢、何、杨、朱、罗、叶、吴、范、廖、白、冯、邓、江、冯、彭、邹、魏、薛、萧、董、胡、巫、万、袁、郭、徐、卢、付、黎、温、翁、许、孙、欧、宋、蒋、苏、余、史、邱、练、骆、蓝、熊、孔、古、缪、龙、庄、卓、梁、程、蒙、包、佘、赵、汤、徐、马、唐、童、丁、施、颜、文、郧、高、贺、石、崔、田、常、谭、夏、秦、沈、向、乔、杜、易、毛、岳、任、孟、焦、陆、陶、韩、康、席、华、饶、焦、艾、尤、孟、邝、穆、贾、顾、柳、官、汪、聂、侯、费、艾、鲁、章、俞、庞、钱、邵、尹、曹、伍、吕、方、涂、姜、霍、段、葛、邝、庞、潘等,计136姓。若进一步调查核实,其;最终姓氏估计可达150位左右。在这批姓氏中,名列前20位的大姓有:张、刘、李、王、陈、曾、钟、林、黄、周、杨、谢、朱、罗、叶、吴、范、冯、廖、赖。据有关报纸报道,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排名前20位的大姓依次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两相比较,四川客家前20位大姓中竟有13位姓氏与之相同,其比例高达65%。

《江西赣州宁都县姓氏人口排名及源流》一文有宁都的客家人姓氏资料,宁都人口98%是客家人:

1、(千人以上66个)李59013人、曾49699人、黄41212人、陈34788人、廖33038人、温29951人、刘29574人、谢24379人、赖23507人、郭22592人、张21898人、何17154人、罗14584人、肖14111人、胡13972人、宋13722人、杨12645人、邓12631人、邱10849人、王9801人、彭9767人、崔6555人、.6231人、吴5631人、宁3972人、黎3903人、。丁3778人、严3667人、林3222人、钟3061人、郑3006人、孙3003人、邹2892人、潘2891人、熊2811人、徐2661人、袁2495人、魏2280人、柯2237人、管2204人、曹2118人、揭2104人、周2070人、符2059人、蔡2042人、傅2015人、叶1957人、余1893人、饶1800人、龚1771人、万1563人、许1501人、朱.1484.人、伍1431人、谭1418人、赵1407人、上官1400人、冯1394人、苏1341人、雷1325人、欧阳B>人、连1272人、江 1269人、孔1101人、姜1025人、鄢1001人。

2、(千人以下,百人以上54个)马、毛、方、尹、甘、古、艾、包、白、过、华、伊、汤、阮、杜、巫、辛、汪、沈、沙、应、幸、范、武、易、项、封、俞、侯、段、姚、聂、夏、凌、涂、唐、高、梅、谌、梁、康、章、董、蒋、蒙、葛、程、鲁、童、游、蓝、詹、阙、戴。

3、(百人以下,十人以上72个)刁、于、仇、文、龙、左、石、田、申、乐、邝、兰、皮、尧、匡、吉、吕、危、乔、邬、全、任、池、祁、阳、纪、邵、陆、莓、明、尚、金、庞、官、宗、孟、查、柳、洪、施、祝、骆、胥、贺、敖、桂、顾、贾、 柴、晏、殷、翁、钱、席、陶、盛、戚、阎、辜、韩、喻、嵇、稂、释、舒、湛、简、僧、缪、樊、颜、薛。

4、(不足十人258个)卜、力、了、上、义、习、戈、区、韦、尤、元、丰、天、中、牛、仓、仉、心、斗、平、冉、由、史、占、代、付、印、丛、立、尼、司、司徒、毕、邢、百、成、老、有、西、曲、师、年、向、米、优、衣、农、亦、兴、庄、闭、齐、关、庆、羊、安、观、寻、志、励、来、声、杏、芳、花、吾、运、轩、坚、旷、时、狄、利、犹、季、作、但、佟、伴、佘、闵、闰、况、萄、灶、谷、良、序、邰、驴、杰、表、松、软、若、茅、英、苑、欧、固、忠、卓、图、岳、竺、依、牧、委、油、学、宓、宜、泮、房、拍、单、居、屈、练、驼、珍、南、郝、栋、柏、相、荣、带、威、贵、哑、思、科、保、修、禹、胜、郗、音、美、总、宫、宪、将、闻、祖、院、秦、竣、校、哲、耿、恭、莫、党、畔、圆、奚、倪、宾、家、衷、诸、悟、桑、副、梦、检、赦、球、常、笪、祭、悠、犁、梨、彩、淋、麻、密、商、逯、隋、隆、绪、堪、堡、琴、落、敬、超、景、焦、道、渴、湖、寒、强、靳、甄、蒿、蓉、楼、路、解、鲍、廉、谬、满、新、模、嫩、裴、漆、察、瘦、滕、德、潜、潭、懂、霍、操、翰1.、儒、穆、鞠、藏、濮、瞿。还有“身份证底卡档案”中的:见、世、玉、东、边、仝、对、伟、仲、牟、均、声、迟、玖、郎、矿、降、炉、政、诗、树、荷、费、超、屠、庾、期、渣、鹰。

对客家人姓氏文化有详细的研究还见于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冯秀珍《客家文化大观》(2003年经济日报出版社)一书中,冯秀珍是丰顺客家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虽然《客家文化大观》在客家人来源上仍秉承中原汉族人的观点,客家名人溯源上也有部分存在牵强附会的通病!

冯秀珍的《客家文化大观》第九章记录了客家百家姓及其简要族谱(主要为从宁化播衍到海内外各地的客家姓):

客家姓氏约有173个。从宁化播衍到海内外各地的客家姓(现有资料)共160个: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韦、程、曹、严、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丘、秦、江、史、顾、侯、邱、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卜、刁、上官、贝、甘、古、包、蓝、邢、伍、华、伊、危、邬、池、庄、阴、阮、连、巫、幸、萧、卓、欧阳、练、房、柳、柯、饶、俞、洪、施、官、骆、莫、袁、涂、翁、童、谌、游、温、简、虞、阙、詹、管、裴、滕、缪、聂、凌、宁、章、艾、项、封、修、揭、颜。此中收入132姓,按客家人口多少依次叙述。(以下省略详细内容,只辑录出现法名、郎名先祖名讳的族谱记录):

李:一支唐朝汀宁一世祖李茂郎,十世李念九;一支闽粤始祖李火德,二世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千三郎。

王:其中一支南宋王伯一郎为入汀始祖;又南宋年间王玄郎携男孝郎、贤郎、德郎迁宁化,四世三十一郎。另外有三支则无法名、郎名记录。

张:上杭开基祖张化孙,五世千三郎、千八郎。另外有五支则无法名、郎名记录。

刘:

陈:宁化始迁祖陈万顷,95世陈念二郎、陈念三郎、陈念四郎、陈念五郎、陈念八郎、陈念十一郎、陈念十四郎……;宁化始迁祖陈魁,后世有孟二郎、孟三郎……

杨:入粤始祖杨远绍(千三郎);又始祖杨用藩,生子杨胜二郎、杨仍郎,后裔有杨四威郎、杨德潭郎、杨堂郎……

赵:

黄:

周:其中一支宋元之际周四九郎迁入宁化湖村龙头。

吴:

徐:徐一郎、徐二郎、念五郎、徐万五郎……

孙:其中一支一世孙煌,曾孙孙太郎,七世孙四郎、念五郎;又一支一世孙俐,五世孙十郎(罗香林曰此第为孙中山始祖)。

胡:南宋胡万九郎,二世胡七郎。

朱:

林:

何:始祖何大郎,二世何三郎、何六郎、何八郎。

郭:郭子仪29世郭百二郎。

马:大顺年间马益郎迁汀州府,北宋初年马二郎、马三郎、马七郎……

罗:其中一支128世罗千九郎,129世罗赵郎,132世罗六五郎,1323世罗千一郎……

梁:

宋:

郑:

谢:其中一支宋朝谢十郎、谢十三郎。

韩:其中之一一支韩千四郎、韩万五郎。

唐:

冯:其中一支冯万二郎、冯四万八。

董:

程:

曹:曹十郎、曹大郎、曹伯三郎。

袁:

邓:元末邓衍四郎之子邓念三肇基饶平。

许:

傅:傅一郎,后裔傅念六郎,傅一旦郎、傅二景郎、傅三侍郎。

沈:一支始祖沈太一郎,五世沈千十郎。

曾:一支宋末曾六十四郎。

彭:

吕:一支吕十三郎。

苏:

卢:一支卢三六郎,后裔卢千四郎。

蒋:

蔡:

丁:一支丁万足郎,后裔丁千一郎。

魏:

薛:

叶:一支叶初郎,二世叶念八郎、叶念九郎、叶念十郎。

余:

潘:

杜:一支杜三郎。

戴:一支戴念七郎。

夏:

钟:

汪:汪太郎。

任:

姜:

范:一支范六郎,一支范恒三郎,一支范佑二郎、范伯十郎。

石:一支石三十七郎。

姚:一支姚念一郎。

谭:

廖:一支廖四十一郎,廖千一郎。

邹:一支邹六郎、邹七郎、邹八郎。

熊:

陆:

郝:

孔:

康:

毛:

丘(邱):一支丘礼郎,丘会三郎,丘瑞郎;一支丘三郎,子丘三五郎、丘伯二郎、丘伯四郎;一支丘三郎,子丘三四郎、丘三五郎……

秦、宁:

江:

段:

汤:一支汤五二、汤五三、汤五八、汤五九。

尹:

黎:黎四五公。

易:

赖:

龚、共、洪:

伍:

巫:一支巫昭郎,子巫一郎;一支巫大一郎。

童:一支童三九郎。

饶:

萧(肖):一支萧千三郎;一支萧三十一郎。

游:

温:一支温念三郎。

包:

刁:

凌:

缪:

邢:

俞:

上官、官:上官昊郎、上官远郎、上官志郎、上官发郎、上官启郎。

严:

伊:

高州制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