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梅州这个老屋,竟然可以住3000多人

每个古村落都是一部厚厚的历史,凝结着先人的心血和智慧,存留着鲜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自秦汉以后,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南迁,跋山涉水,几经辗转,定居岭南。

凭借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岭南秀美的大地,客家人建造了土楼、围龙屋、四角楼等众多著名的古民居建筑,这承载着客家人久远的历史记忆,是客家人千年辗转迁徙中艰辛而辉煌的创业见证,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家历史的重要载体。

梅州这个老屋,竟然可以住3000多人

种玊上围坐落于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古寨始建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2年),历经18个春秋,至康熙八年(公元1670年)建成,至今有340多年历史,是汤南镇著名的城堡式古建筑。种玊上围占地面积1.8万多平方米,城墙根据36天罡,72地煞共108块围筑而成,呈卧蟹形。城墙每幅宽高均6米,墙厚0.5米,墙体均是由粗砂、小石子、糯米泥及红糖拌和,至今坚固无损。据介绍,种玊上围共有三街六巷,一祠堂六公厅,大小房间400多间,构成八卦九宫格局,全盛时期古寨共有人口3000多人,人丁兴旺。

梅州这个老屋,竟然可以住3000多人

明清交替之际,整个粤东当时处于南明政权和满清势力殊死搏斗的动荡之中,当时汤南的一位杰出人物——明朝遗臣罗万杰,就曾在汤坑筑金鼎寨自守,以图恢复明室。也是在同一时期,当汤南的龙上古寨被盘踞在蓝田、霖田二都的九军攻破后,罗氏的另一位杰出人物罗基盛率族众迁移到现在种玊上围筑寨。为了更好的防范敌人,种玊上围就必须比龙上古寨建得更坚固,围墙筑得更高更厚。事实也证明了,甲寅刘进忠之变,潮寇复炽,所至乡村皆被毁,种玊上围古寨迭被匪攻,罗基盛等族众凭借坚固的城墙城楼死守,未被攻破,才使上围古寨至今保存完好。

梅州这个老屋,竟然可以住3000多人

种玊上围建筑屋顶多为硬山顶结构,雕梁画栋、檐缀垂莲,梁架构件饰以通花、狮蟹、花草、人物等精美雕刻,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各祠堂公厅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各厅堂墙上都刻有楹联、对联,悬挂有木质匾额,主要内容是追溯族史、显扬祖德、激励裔孙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爱国爱乡、报效祖国等等。寨内禾坪上竖有石雕旗杆和旗杆夹,记录、见证着族人的显赫功名,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崇尚礼节、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开拓进取的民俗宗教文化渊源。

梅州这个老屋,竟然可以住3000多人

种玊上围有三个大门,正门为西门,匾额上书“种玊上围”四个大字,南门叫南安门、北门叫北平门。“玊 ”字的字义,字(词)典的释义综合起来有3项:①有疵的玉。②琢玉的工人。③姓。从以上的释义比较起来,应该是选择第②项来理解古寨名称的含义才对。则种玊上围就是:此围屋是一个培养造就人才的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