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视角看辽朝政权的衰亡——多种矛盾的激化与管理的缺失

另一种视角看辽朝政权的衰亡——多种矛盾的激化与管理的缺失

辽朝在占据了中国的北方地区长达二百一十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存在年数较长的少数民族国家,在辽朝发展最壮大的时候,没有国家敢于辽国抗争,疆域领土十分辽阔,也正是在辽朝统治北方地区的这一段时间,促进了北方各个民族之间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为我国的民族大融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曾经繁盛一时的辽朝最终还是被历史的发展逐渐淘汰,造成辽朝灭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辽国的初期强盛

在五代时期,辽德祖耶律撒剌的长子耶律阿保机是当时契丹一个部落的首领,他趁着当时的中原爆发战乱时一举统一了契丹七大部落,并且,在当时的滦河边上仿造中原幽州的样子建立了一座城池。耶律德光即位后,将国号改为大辽,辽国由此开始了他的霸主之争。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到最后辽国的灭亡,在北方占据了百年之久的辽国,在强盛时期无国敢入侵。

作为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辽国是如何能延续二百多年的。在人们普遍的观念中,冷兵器时期的战斗胜败主要取决于先天的体质以及生活环境。所以普遍认为辽国之所以能够如此强大,与游牧民族的先天善于骑射并且精通作战的优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另一种视角看辽朝政权的衰亡——多种矛盾的激化与管理的缺失

而契丹又能在当时众多的游牧民族中脱颖而出建立统一政权,其战斗力不可小觑。但是,契丹人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占领中原之后,却又突然放弃了,可见,辽国军队的战斗力也没有人们所说的那么强大。

二、弊端的显现

1、贵族的享乐

契丹族政权的解体是契丹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其覆灭的原因与契丹贵族的腐败、契丹族内外矛盾的激化有关。公元959年,中原地区的“五代十国”局势已进入到了最后时期。

和任何封建王朝一样,辽朝也经历了内政腐败外戚专权的统治,皇室宗亲不顾亲情互相争夺,贵族们贪图享乐纸醉金迷,对百姓不管不顾,导致军队成为了一盘散沙,战争不断失败。国家到危亡的时候,辽国内部的矛盾仍然持续着。在完颜阿骨打攻打辽黄龙府时,都监耶律章奴临阵叛乱,将大部队带离,辽国因此惨败。

公元1120年金军攻克辽上京临潢府,和北宋联手共同夹击辽国达成“海上之盟”,从此辽国两线作战腹背受敌。契丹族本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与当时同样也说蒙古语的室韦算是同族异种。辽朝存在了二百一十年,历经九位帝王的统治。

2、税收的苛刻

辽朝的统治者契丹贵族,经过百年的休养生息已逐渐腐败,不理朝政,也不训练军队,整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仅佛事一项“僧从纵恣,放债营利,侵夺小民,民甚苦之”,并把土地全都赏给寺庙,还让百姓们不仅向国家纳税,还要向寺庙纳税。

另一种视角看辽朝政权的衰亡——多种矛盾的激化与管理的缺失

辽国统治集团由于内部矛盾突出,难以得民心。又对其他各族不断压迫,使怨声载道。当女真族起兵时攻打辽国时,各部军队都反叛共同反辽,辽国才会被金一举打败。

女真族是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东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和中原有着密切的合作,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制度,日益壮大。虽然辽国基本实现了对女真族的统治,由契丹政权统治,并且给部分女真人分封官职。

但是辽人对女真族会源源不断的压迫勒索,派使者到女真族居住地区进行干涉,使女真族萌生了反抗辽国的决心。在女真人反辽斗争带动下,各族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反抗辽的压迫,以契丹族为主建立的辽政权终于覆灭。

三、多种矛盾的产生

1、陈旧的制度

辽朝是由契丹族所建立的,契丹族最初实行的原来的奴隶制度,但是随着契丹族的战争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常年的征战也促使国家的管辖地区也在不断的拓展。这种情况下,封建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奴隶制度,陈旧的奴隶制度只会阻碍封建经济发展

但是辽朝的统治者显然没有意识到社会问题需要解决,依旧用老的一套统治方式,辽国后期,封建经济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衰退的局面,无法继续发展下去。国家中的贵族势力也在不断的扩大,百姓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种赋税制度也在不断压迫百姓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的艰难,农民们已经没有能力向国家缴纳赋税。

另一种视角看辽朝政权的衰亡——多种矛盾的激化与管理的缺失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农民加入到部曲中,部曲就是只属于私人庄主管理的田地,农民经营土地,向庄主缴纳的租金往往比上缴朝廷的更多,但是在这里,农民不需要承担额外的其它税款和服役,因此农民不用承担太多的负担。

朝廷中的大小往往会成为部曲的主人,部曲的经营大多数都是依靠朝廷的财富,导致了国家的财务急剧减少,这当然是对国家的财政发展有害的。辽国的朝廷一直以来也在想方设法的解决这些部曲带来的影响,根据《辽史》中记载:“诸括民户应历以来协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

这在国家政策上压制农民的行为,即使他们加入了部曲的耕种,依然摆脱不了上缴国家的赋税,这就进一步打压了农民参与部曲的积极性,激发了农民与辽朝统治集团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这给人们的生活增加的更大的负担,使贫穷的人们更加陷入了贫困,百姓的不满之情日益增长,辽朝逐渐了的

失去了民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基础。

2、集团势力的斗争

辽朝初期内部统治相对来说是较为稳定的,但到了后期的统治中,各个门阀贵族集团势力开始日益壮大,辽国内部开始逐渐频繁的发生各种宫廷内部斗争,贵族之间你争我夺,权力对他们的吸引总是如此之大,朝廷内部十分动荡不安。

另一种视角看辽朝政权的衰亡——多种矛盾的激化与管理的缺失

辽国作为奴隶制的统治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他们的统治观念中存有一种母权思想,因此辽朝在统治期间,外戚干政的现象屡见不鲜。根据《契丹国志·后妃传》中记载:“后宫奴隶咸无劳绩,皆授防、团、节度使。”后宫各势力盘根错节频繁干政,造成了国家的朝政及其不稳定。

同时,辽朝在设置治理国家的各种政策中,对于别的不同民族设置了不同的管理措施,对于契丹族人也实行原来的契丹族的管理措施,对于汉人就用汉人的方式来治理。这样的管理措施在初期确实能够使不同民族按部就班的发展,能够使各民族稳定的发展一段时间。

但是由于汉族人口实在过于庞大,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汉族不断扩大,势力也不停扩大,形成了自身的一个统治中心,而契丹族直接接受朝廷的管理,也是一个权力中心,两个政权之间自然会产生分歧

双方之间就会因为权力的争夺而产生矛盾,辽朝的统治者并不知道双方会因为权力的制衡而进行斗争。双方的势力都十分强大,他们之间的斗争,自然会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开始竞争,造成社会动荡。

3、军队管理的缺失

军队作为一个国家统治的重要手段,它的强大能够帮助统治者建立起一个政权,契丹能够建立起强大的辽国,凭借的就是自身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其他国家惧怕,从而实现了北方地区霸主的地位。但是到了后期,由于统治者在农业方面的各种措施不当,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农业生产收入骤减,促使国家主要财政收入也开始减少,国家的经济实力也随之降低。

另一种视角看辽朝政权的衰亡——多种矛盾的激化与管理的缺失

财政能力不足就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军事的建设上,士兵打仗又发不到军饷,只能依靠国家赈济来生活,士兵的战斗热情也就大打折扣,士兵待遇的下降也使得很多人都不愿意参加征兵。

国家的征兵人数大幅度减少,军队人数不足,训练也不到位,加上军队自身的素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辽朝的军事实力没有初期的强盛,因此逐渐的走向了衰落,没有军队与别的国家做抗争,辽国在别人的眼中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难以抗衡的国家了。

汉族在中华民族中占多数,因此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的稳定,就必须要处理好和汉族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强有力的支撑,但是辽朝的统治者显然忽视了这一点,失去了广大统治基础的辽朝,自然也就不能长久。

四、结语

辽存在的时代是一个群雄四起、多方割据的年代。在那个年代能够拥有一席之地足以见得辽的实力所在。而辽的灭亡也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当一个国家强盛了却止步不前甚至产生内部矛盾时总会一个新的国家来替代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种种历史事件中体会、总结。才能使历史更有价值的传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