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門的體溫計,爸爸媽媽們你們瞭解幾種呢?

最近我們不管走哪裡都要測體溫,當然,孩子的體溫也是爸爸媽媽們最關注的,孩子體溫是不是高了?37.3℃是不是發熱了?那今天紅姑姑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體溫及體溫計的事。

體溫就是我們人體內部的溫度,用手能感受個大概,用手摸額頭也是我們常用的方法,但是真正知道體溫的具體數值,還是需要藉助體溫計。

五花八門的體溫計,爸爸媽媽們你們瞭解幾種呢?

體溫計有多少種類:

體溫計是測量人體溫度的溫度計,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溫度計,體溫計的種類很多,材質不同、造型不同、測量部位不同,種類就分很多種。常見的體溫計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種類。

1、玻璃水銀體溫計:

這是最常見、最經典的體溫計,根據水銀的熱脹冷縮原理製成,通過看水銀上升的數字來知道體溫是多少。依據測量部位的不同,分為肛溫表(身圓頭粗)、腋溫表(身扁頭細)、口溫計(身圓頭細)三種。

優點:在所有體溫計種類中,價格低廉,體積小巧,操作方便,準確、穩定。

缺點:有交叉感染風險,刻度過細,不容易讀體溫的數值,測量時間最少5分鐘,容易摔碎,裡邊的水銀有毒。對昏迷病人、嬰幼兒、躁動病人及重症病人操作極不方便。

口腔內:正常範圍為36.3℃--37.2℃,一般超過37.2℃是發熱;

腋窩下:正常範圍為36.0℃--37℃,比口腔溫度約低0.2℃--0.4℃,一般超過37℃是發熱;

肛門內:比口腔溫度約高0.3℃--0.5℃;一般超過37.5℃是發熱。

五花八門的體溫計,爸爸媽媽們你們瞭解幾種呢?

2、電子數字顯示體溫計:

顯示數字的體溫計,讀數容易。可以測 量肛溫、腋溫或口溫。

優點:使用方便,正常情況下,可以測量一萬次左右測量時間短,安全性高,讀數方便。

缺點:價格貴,使用前需要校正,不如水銀體溫計準確,有交叉感染風險。使用時要輕拿輕放,以免電路受損而失靈。

五花八門的體溫計,爸爸媽媽們你們瞭解幾種呢?

3、貼紙體溫計:

這是一種可以反覆使用、壓在額頭上,會根據體溫變色的測溫紙。

優點:體積小,攜帶方便。

缺點:測量體溫不精確。

五花八門的體溫計,爸爸媽媽們你們瞭解幾種呢?

4、奶嘴體溫計:

奶嘴體溫計,外形就和嬰兒用的奶嘴一樣,給吃奶的小嬰兒測量體溫,如果懷疑嬰兒發燒,只要將它放進孩子口中,通過孩子吸吸吮即可測出體溫。

五花八門的體溫計,爸爸媽媽們你們瞭解幾種呢?

5.額溫計:

即非接觸紅外線體溫計,靠人體表面紅外線輻射能量的原理製成,可以用來做發熱篩查,測量額頭的溫度,不直接和皮膚接觸。

優點:測量時間短,讀數快,僅需4秒,適於體溫的普查,交叉感染的風險小。

缺點:價格高,被測者額頭出汗、室外溫度過高、過低、光線、輻射等外界因素的干擾大,所以測溫不太準確。

五花八門的體溫計,爸爸媽媽們你們瞭解幾種呢?

6、耳溫計:

利用耳鼓膜的紅外輻射信號來測量人體溫度的醫用溫度計,形如耳鏡,將一頭放入耳內,按下測溫鍵,“吡”聲結束即測量結束,就可以顯示人的體溫。

優點:測量時間僅3秒、讀數方便,兒童使用方便。

缺點:價格貴,如果操作方法不當會有誤差,比如沒對準耳孔,沒有拉直耳道,、有耳內耵聹等。

耳溫:不同年齡有不同範圍,總的來說,對於3歲以上的成人,一般超過37.7℃是發熱。

五花八門的體溫計,爸爸媽媽們你們瞭解幾種呢?

7、一次性體溫計:

外形稍大扁平,無水銀,不易破碎,可以準確的量出體溫,一次性應用,可避免測試人之間交叉感染,相對的成本也高。

各種體溫計測量體溫的準確度:水銀溫度計>電子溫度計/耳溫計>額溫計。

測量時注意事項

(1)水銀體溫計甩至35度以下,用的時候防撞擊碰碎體溫計;

(2)口腔測溫前30分鐘不吃不喝、不能吸菸,否則結果不準確;

(3)使用耳溫計及額溫計時要注意保存在乾燥、整潔的地方,禁止用手或贓物觸摸紅外線感應透鏡。

(5)一般幼兒體溫偏高,老人偏低點;體溫早上2-5點最低,下午5-7點最高,情緒激動、運動以後體溫會增高,吃完東西、外面溫度變化,測出來的溫度也會有變化,24小時內溫差不大於1℃。

(6)體溫高了0.1、0.2,也不一定是真的高,因為儀器有時也會出現點誤差。

五花八門的體溫計,爸爸媽媽們你們瞭解幾種呢?

孩子發熱怎麼處理

2.物理降溫:用溫水擦腋窩、脖子,腹股溝等大血管走形處,水分蒸發時,帶走一部分熱量,這有助於散熱。可以反覆擦拭,直到燒退為止。可以在額頭、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塊溼冷毛巾幫助降低體溫;泡澡。

3.補充液體,清淡飲食,注意穿衣適量,如果孩子感到很熱,則脫掉一些衣物以幫助散熱,但如果發冷打寒顫,則要增加衣物。

4.藥物降溫:首選: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五花八門的體溫計,爸爸媽媽們你們瞭解幾種呢?

降溫注意事項:

1.並非溫度越高就病情越嚴重。

2.尼美舒利顆粒、安乃近、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柴胡針劑不適合兒童。

3.3個月以下兒童,不建議用退熱藥,主要用物理降溫;3個月以上,可以用,要注意劑量。

4.不建議兩種退熱藥相互交替退熱,不建議一發熱就用激素。

爸爸媽媽們,你瞭解了體溫表及孩子的體溫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