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掀开灵魂的面纱,留下半世哀伤和千结百绕


世界上的电影里,好看的脸蛋很多,有思想的收获很少,疫情封闭期间,我看了《面纱》,这般睿智、理性和追求情爱的电影,颇不多见。

人需要思想,如同需要空气和水一样。《面纱》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5年。

疫病掀开灵魂的面纱,留下半世哀伤和千结百绕

《面纱》是毛姆根据自己于1919—1920年游历中国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2005年,该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影片由约翰·卡兰执导,娜奥米·沃茨、爱德华·诺顿、列维·施瑞博尔、黄秋生和夏雨等主演。其中黄秋生饰演的于上校、夏雨饰演的年轻医生,吕燕饰演的满洲女子,都让人印象深刻。

听凭朴素感情的驱动,这种状态,或者可以叫作虔诚。这部电影以人道主义和人的尊严问题为核心,怀着顽强、纯洁、肃穆、热情的人道主义,让疫病中爱如同阳光一般,帮我们揭开面纱,夫妻之间开始素面朝天,唯爱永存。也许假如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电影讲述了20年代一对年轻的英国夫妇来到中国乡村生活的故事,在这美丽却凶险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在其英国家乡舒适生活中绝对无法想象和体验的情感波澜,并领悟到了爱与奉献的真谛。

疫病掀开灵魂的面纱,留下半世哀伤和千结百绕

故事以女主角吉蒂开篇,为了逃离20年代伦敦浮华却又空虚的社交圈,也为了防止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吉蒂接受了沉默寡言的医生沃特·费恩的求婚。费恩在把吉蒂带到上海后,便迅速地投入到了他的细菌学研究中去。孤独的吉蒂和迷人的已婚男子查理发生了婚外情,当费恩发现时,他羞恨交加。

生活能有什么寓意?在它里面能有一些指望就好了。为了报复,也为了重整自己的生活,费恩决定孤注一掷,带着吉蒂远走霍乱肆虐的偏远城镇。沃特从一尘不染的研究室走向了瘟疫流行的最前线,他慢慢地协助控制了当地的疫情。吉蒂则开始在一家由法国修女住持的修道院兼医院中做义工,并逐渐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意义。

倘若有时候对别人撒谎尚属情有可原,那么对自己撒谎就是可鄙的。电影中,女主被自己所谓浪漫的爱情幻想蒙蔽,因而看不到男主的深情,而男主则是被自己卑微到尘埃里的态度羁绊,因而面对背叛才会做出如此激烈的自杀式反应,可当二人在疫病中直面生死之时,他们才各自撕下蒙蔽自己的面纱,使得两个灵魂终于相互靠近。

疫病掀开灵魂的面纱,留下半世哀伤和千结百绕

正如影片表达的:人就是这样,偏爱的有恃无恐,得不到的割舍不下,爱与命,来得快去得快。在霍乱肆虐的中国山村,每天与死亡和绝望擦身而过,夫妻俩褪去了面纱相互理解,在遥远的异乡第一次走近对方,但就在他们日渐亲密的同时,沃特染上了霍乱。闭起嘴来被人当成傻瓜胜于张开嘴消除一切疑虑,沃特的死亡让刚刚迸发出来的激情转化为永恒的思念。深受东方文化影响的毛姆想体现的是,和死比较起来,其他东西都变得那么渺小。

唯一有可能让我们不带着厌恶感去看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办法,就是人类不时从混乱中创造的美。电影取景地为中国广西,奇异灵秀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田园,竹筏水车掩映其间,东方的朦胧与温婉扑面而来。

爱德华·诺顿饰演的男主瘦削挺拔、深情款款,娜奥米·沃茨饰演的女主灵动优雅、真挚风情,二人同框,不论是剑拔弩张还是相敬如宾,都让人心旷神怡;郎朗亲自演奏的钢琴曲配乐肃穆平和,《苏三起解》的京戏尽显东方神韵,结尾“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的法语童声歌曲纯粹优美让人心醉。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这就是面纱下的爱情,也是烟火挚爱的写照。

赢得别人的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别人觉得你值得爱。面对疫病蔓延,女主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觉醒。她无法想象法国修女竟然可以只依靠信仰而坚守在这个霍乱猖獗的地狱,她从当地人敬佩的眼神和由衷的赞美中,发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智慧高尚。

疫病掀开灵魂的面纱,留下半世哀伤和千结百绕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她开始尊重丈夫的选择,仰慕他的品格,渴求他的原谅,她找回了内心的那片宁静,回归自我的世界,得到了自我救赎。这是影片最深刻的表达,让我住进你的心里,于是,喜欢记忆中,你拥抱我的温度。喜欢记忆中,你体贴的话语。喜欢记忆中,你给我依靠的肩膀。

你是我的天堂,可我是你的地狱。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影片安排的这场爱情霍乱,出轨的女人在生死中获得自我救赎,付出深爱的人在奉献中付出生命的代价,游戏情爱的第三者查理在虚伪中依然游戏人间。这部影片也是一部爱情教科书,年轻的女子,假如你爱上了两个人,选择第二个。因为如果你真爱第一个,就不会去爱其他人。面纱之下,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人性拷问。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别怀疑他们会不会幸福,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人忠于已知事实叫作诚实,不忠于事实就叫作虚伪。还有些人只忠于经过选择的事实,这既不叫诚实,也不叫虚伪,我把它叫作浮嚣。恰如《红楼梦》中僧人送给贾瑞的镜子,谁都愿意照正面,反面只能让人望而生畏,但却真实存在着,我们只有多照照反面才能变成正面的样子。每个人都应该掀开自己的面纱,善良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所以让我们去选择道德根基,我们必须选实事求是,面对疫病、面对困难,面对亲情,无不如此。

当你不再对宁静渴求时,你就会拥有它了。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它存在许多灰色地带。我抛弃了琐屑、庸碌的一生,把自己交给了牺牲与祈祷的生活。《面纱》的每句对白,犹如棍棒当头棒喝一般,敲击着观影者的内心,富于哲理的词句促使大家认真地反思自身的生活。这个冬季,我们都在问,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那是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疫病掀开灵魂的面纱,留下半世哀伤和千结百绕

这版电影豆瓣122372人评价,8.3分。故事里没有那么多其他感情的渲染,人物始终围绕着如何消灭鼠疫展开,然而更深层的寓意在于不仅仅对于鼠疫的思考,而更多的是关于人类生存的思考,鼠疫只是以某一种方式、某一种存在的媒介走近人类,而生活中有更多的、形形色色的挑战。我们在疫病中,开始封堵世间所有的路,倒退,躲藏,从哪儿来回哪儿去。正如月亮回到湖心,野鹤奔向闲云,我步入你,然后,一场别离便封住所有人的嘴。

海德格尔曾说:“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这句话可以用来理解影片中关于疫病的描写。疫病作为一种时刻笼罩的死亡威胁,带给人们一种不安而焦虑的处境,但正是面临这样一种不安的恐惧,对于幸福的追求、生存价值的思考才有了真实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