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屬於大宗中藥材,那麼它的育苗和種植技術是什麼?

土家么妹娃


你好,農學博士教種植 為您解答。澤瀉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中藥材。處於地下的塊莖、地上的葉片均可以入藥,尤其是地下塊莖藥效極佳。澤瀉的功能主治利水、滲溼、洩熱、小便不利、瀉痢等疾病,是常見的中成藥六味地黃丸的主要藥材之一。

澤瀉主要在南方地區種植,主產區位於四川、福建、江西等省,是四川道地中藥材之一。相比於其他作物,種植澤瀉的經濟效益更高,可以為藥農帶來很不錯的經濟收入。但想要種出優質藥材,還需要掌握澤瀉高產種植技術,主要包括育苗技術與大田管理技術。

一、澤瀉的育苗技術

1、育苗地選擇

在進行澤瀉育苗時,我們應該選擇陽光充足、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最好是稍帶粘性、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早稻田。一般在正式播種前的3-5天,及時排除過多的田水,每畝育苗田施用優質腐熟堆肥300-500公斤,對於肥力差的地塊,我們可以釋放增加100公斤。在施完基肥之後,進行深犁細耙,把肥料翻入土中,以混合均勻。然後,把泥土耙爛耙平,做成一個寬1-1.5米、高10-15釐米的東西朝向育苗床。澤瀉的苗床一般要呈瓦背形,以利於排灌水。

2、種子處理

經驗表明,澤瀉播種之前必須進行適當的種子處理,以有效提高其發芽率。澤瀉種子的種皮含有果膠和半纖維素,不容易透水,因此在播種前,我們需要將種子裝入布袋內,放入清水中浸泡30-35個小時,取出後立刻進行催芽處理,催芽的最適溫度保持在25-28度。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可以結合浸種,放入一定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以達到消毒效果,為之後培育壯苗提供條件。當有80%的種子出芽之後,我們即可進行播種。

3、適時適量播種

澤瀉一般在每年的7月份播種,過早過晚都不好。如果播種過早,澤瀉秧田的生長期就會拉長,秧苗之間互相爭搶空間、互相遮蔭,容易造成秧苗徒長,造成弱苗,不利於壯苗的培育,另外,移植後易抽薹開花,對產量造成影響。但如果過遲播種,會造成後續的大田生長期變短,有機物質積累減少,塊莖變細變小,產量低、品質差。一般育苗田的播種量為一畝地1.5-2公斤,由於種子比較小,我們應該拌草木灰或者細沙撒播,一般一畝地的育苗田可以提供15畝大田移栽使用。在育苗田播種之後,我們應該及時用遮陽網遮陽,以防止陽光直射。當然,隨著澤瀉幼苗的不斷長大,我們需要逐步縮短遮蔭時間,以利於葉片進行光合作用。

4、苗期管理

在種子播種後到出苗前,需要保持半溝水即可,在3天之後,晚上可以灌滿溝水,清晨迅速排水,間隔3天再灌水1次,連續3-4次即可,以有效保持畦面溼潤。一般情況下,在播種後的一週之內就可以出全苗,大約15-20天之後,幼苗可以長出2片子葉,苗高達到3-4釐米,我們應該注意及時間苗,保持苗株間距在3釐米左右,留下健壯的幼苗,如果發現幼苗太稀,應該及時補植。在這之後,從播種到移栽通常要施肥2次,一般可以結合間苗進行第1次的追肥,肥料以鈣鎂磷肥為主,宜少不宜多,一畝地施用15公斤左右,也可以配合施用尿素公斤,以促進幼苗快速生長;在準備移栽前,再施一次送嫁肥,一般一畝地直接撒施鈣鎂磷肥25公斤即可。

二、澤瀉的大田種植技術

1、種植地選擇

澤瀉的移栽地,適宜選擇土壤肥沃, 土層深厚,前茬作物為早稻或蓮子的水田。確定好種植地之後,我們要施足基肥,每畝土地施用腐熟農家肥3000-5000公斤、磷肥40-50公斤,然後進行深耕、細耙、整平,準備進行移栽。

2、適時移栽

一般在每年的9月上旬、白露之前,在幼苗長至4-6片葉時開始進行大田移栽。白露過後的4天就不宜再進行栽種,成苗率很低。當然,澤瀉也不宜過早移栽,以免由於前期溫度過高引起生殖生長,進而削弱營養生長,導致塊莖質量下降,影響最終的經濟效益。在進行定植時,我們採取的規格以40釐米×40釐米為宜,根據品種特性與地力情況,也可以適當密植,以增加總產量。正常情況下,每隔5-8行就要預留一條寬50釐米左右的作業行,方便後續的管理。在澤瀉移栽時,儘量選擇無病蟲害、根系發達、有2片以上真葉、株高5釐米左右的健壯苗,隨起隨栽,最好在陰天或者下午進行移栽,以促進緩苗。在進行起苗時,要用拇指和食指將健壯苗連根拔起,以免損傷幼苗根系和莖葉。在正確的管理條件下,澤瀉移栽後的一週就可以返青、成活,如果發現有死苗,應該及時重栽,以保證植株整齊。

3、灌溉排水

在整個生長期內,澤瀉都需要保持田內有水,灌水的深淺要根據澤瀉的不同生長期確定,在移栽後至返青前適宜淺灌,水深為3釐米為宜,以後逐漸加深,並經常保持3-5釐米的深水即可。在最終採收前的1個月內,可以根據澤瀉生長髮育情況進行排水,並進行曬田,以促進球莖生長、利於後期的採收。

4、除草追肥

在定植後的15-20天,中耕1次,同時一畝地按照複合肥25公斤的標準,條施於距幼苗根系2-3 釐米的土壤中;在定植後的20-30天,進行第2次耘田,並結合耕田,撒施三元複合肥20公斤,幼苗長勢差的地塊,可以適當增加用肥量;在定植後的40天,一畝土地撒施磷鉀鎂複合肥15公斤並混合尿素15公斤。在立冬過後,需要看苗施肥,如果植株葉片肥厚、葉色濃綠就不再施肥了,否則要在天氣晴朗時,追施速效尿素15公斤。在這個時期,植株葉片已長齊、封行,因此不能在雨天或葉面露水未乾時施用,以免燒傷葉片,造成不可逆的損失。

5、摘薹除芽

種過澤瀉的人都知道,澤瀉的側芽和抽薹會消耗大量養分,進而影響到塊根生長,在植株周圍長出側芽時,我們要立刻摘除。一些早薹的植株和非留種田,需要及早將其花薹打掉,打薹時應摘至薹基部,免得以後再次發側芽。

6、病蟲害防治

(1)病害

白斑病

主要為害植株的葉、葉柄,產生紅褐色的病斑,一般在高溫多溼條件下發病較為嚴重,8-9月份往往會大面積發病。

防治方法:在播種前,可以用40%福爾馬林200倍液浸種5分鐘,洗淨晾乾待播;在發病期,可以用50%託布津或代森銨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噴灑防治,每次間隔7-10天,連續用藥2-3次即可。另外,在發現病葉後立即摘除,並利用20%波爾多液進行噴霧保護。

猝倒病

猝倒病是一種苗期病害,幼苗發病時,會在植株的莖基產生腐爛,幼苗猝倒,致使植株最終枯死。

防治方法:在猝倒病發病後,立即用波爾多液噴灑防治;施用農家肥要充分腐熟;灌溉水深要適度,宜淺不宜深。

(2)蟲害

銀紋夜蛾

幼蟲主要咬食澤瀉的葉片,在每年的7-8月,主要為害幼苗,9月上旬為害大田裡的植株。

防治方法:我們可以利用幼蟲的假死性進行人工捕捉;在發現銀紋夜蛾危害時,推薦使用80%敵百蟲1000-1500倍液進行霧防治,每7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效果極佳。

蚜蟲

在每年的7-8月為多發期,主要為害植株的葉柄和嫩莖。

防治方法:在大田生長期間,我們可以使用40%樂果1000-2000倍液進行噴殺。

縊管蚜

無翅成蟲群集於葉背和嫩莖上吸吮汁液,容易導致葉片枯黃,進而影響到塊莖生長和開花結果。一般在每年的9-11月,發病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在澤瀉的育苗期,我們可噴40%樂果乳油10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7天使用1次,連續用藥3-4次;成株期的澤瀉,一般用40%樂果乳油500倍液噴灑,每隔5-7天噴施1次,連續3-4次即可。

7、採收加工

在種植當年的11-12月,當植株葉片枯萎時,挖出塊莖,併除去泥土和莖葉,保留中心小葉,通風乾燥或烘乾後,除去鬚根及粗皮,或趁鮮切片曬乾。

8、留種

留種是澤瀉連續生產的關鍵。我們一般採用分株留種的方式。在採收時,在大田中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塊莖肥大的植株作為留種植株,將選定的留種植株挖起,並去除地上枯萎莖葉,移栽於專門的留種田,栽植深度以10-15釐米為宜,栽植過深塊莖易腐爛,過淺又易受凍害,栽後覆蓋稻草保溫防凍。

在第2年的開春之後,等到新芽生長到20釐米的時候,將新苗分切成單株,並按照行株距30-40釐米的規格種植。在7-8月分時,在果實呈現黃褐色時,分批採摘,採摘時果實與果枝一起剪下,置於通風乾燥處陰乾,及時脫粒。利用這種方法繁殖的種子成熟期偏晚,種子要在低溫下保存至第2年才可以使用。

結語:目前,很多農戶都在跟風種植高經濟價值的中藥材,既可以提高自身經濟收入,又能為國家醫藥事業做貢獻,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種植,需要掌握科學的高產種植技術,才能保證種出實用的中草藥。

[我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一名農學專業博士,點擊右上角可以關注我!每天更新農業種植知識,推廣作物高產技術,歡迎大家評批指正!]

農學博士教種植


澤瀉主要產物四川、福建、江西、湖北等地,其中以福建的建歐、建陽、蒲城和四川的灌縣栽培歷史悠久,產量高、質量優,所產的澤瀉有“建澤”“川澤瀉”之美稱,為地道中藥材。下面,我來回答關於澤瀉種植方法,供題主參考。

大田栽培澤瀉示範田

■ 澤瀉的繁殖方法:澤瀉以種子繁殖為主,採用育苗移栽。

【1】採集種子:採收澤瀉時,在大田中選擇生長健壯、塊莖肥大、無病蟲害的植株留作母株。秋種澤瀉留在田裡過冬,次年春再移到土壤肥沃、陽光充足的水田裡,按行距50釐米左右、株距50釐米左右栽下,栽的深度以蓋過塊莖為宜。

栽後加強管理,保持田中有淺水,在植株出花苔開花結果期用20%過磷酸鈣浸出液噴灑葉片多次,進行根外追肥,使種子飽滿。花莖長出分枝後,將莖下部的2輪花枝和頂部9輪以上的花枝剪除,留下第二至第八層花枝,使養分集中,種子飽滿。5~6月當果實由綠轉為黃褐色時,表可採收,放在陰涼處陰乾,千萬不能日曬。脫粒後用布袋裝好,放陰涼乾燥處貯藏。

【2】分芽留種:在澤瀉收穫前,在田間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塊莖肥大、叢生葉聚集的植株留種。12月下旬挖起塊莖,割除枯殘葉,栽在比較溼潤的旱田裡,蓋上稻草越冬。次年春季,塊莖發出很多幼芽。在4月上旬挖出塊莖,縱切成小塊,每小塊一芽,隨即移到陽光充足、土壤肥沃的水田裡,行距和株距各40釐米。7月上旬抽苔開花,只留主蔓1~3個,摘除其餘側蔓,促使種子飽滿。8月初種子逐漸成熟變黃褐色時,表可分批採集。割回果枝紮成小把,掛通風乾燥處貯藏,供次年播種用,播種時再打下種子。澤瀉種子不耐貯藏,隔年種子會全部失去發芽能力,因此不宜久留。

【3】苗床選地整地:澤瀉苗床應選擇陽光充足、土壤肥沃、灌水和排水方便的地方。一般利用水稻田,先放乾田水,清除稻草或雜草,施入腐熟農家肥、堆肥、綠肥,每畝撒施2000公斤,深耕2~3次,將田地耙細、耙爛、耙平,當浮泥沉後把水排幹,按寬1~1.2米、高10~15釐米做畦,畦面呈龜背形,以待播種。

澤瀉苗期45天,種子發芽適宜氣溫為20~30℃,播種前先用等車去除不飽滿種子,然後用30℃溫水浸種24小時,撈出滴乾水,再用40%福爾馬林80倍液浸種5分鐘,取出立即用清水沖洗後弟幹水,便可播種。因為各地種植的季節不同,澤瀉播種育苗的時間也有所不同,種植戶應因地制宜適時播種。各個地方的大致播種時間為6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前將一份種子與10分草木灰拌勻,然後均勻撒在苗床上,用竹掃把在畦上輕拍,使種子與泥土緊密貼合,防止灌水或降雨將種子沖走。畝用種一般3~4斤。

【4】苗期管理:播種後需要在畦面搭架遮陰,廕庇度60%為宜。以後加強管理,播種後4天內,每天早上灌水,水高出畦面2釐米左右,浸1~2小時後,將水排出。要經常保持畦溝水滿,苗高3釐米以上時,要保持畦面有一層淺水,但水深不宜沒過苗尖。

苗高3~4釐米時,宜進行間苗,間除過密苗和弱苗,保持2~3釐米的株距。結合間苗進行除草施肥2次。第一次每畝施腐熟稀薄人糞尿1000公斤,第二次每畝施腐熟稀薄人糞尿1500公斤。每次施肥時小排去田水,後施肥,待施下的肥滲入後,再灌回淺水。出苗20天,苗長高10釐米時,去除遮陽網,以增加光照,使幼苗生長健壯。

澤瀉抽苔開花期

■ 種植方法:澤瀉有喜光、喜溫、喜肥的特性,要求氣候溫暖、光照充足、潮溼的條件,稍微耐寒。適宜生長溫度為20~26℃,在0℃時莖葉容易受到凍害。澤瀉幼苗期喜陰,成株喜光。植株喜歡潮溼,適宜生長在溼地或淺水田中,在富含腐殖質且帶黏性的壤土或水稻土中生長良好。

【1】選地整地:選地時,宜選擇排灌方便、陽光充足、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較強的水稻田作為種植地。在前茬作物收穫的,進行深耕一次,如果前茬作物是水稻,則在水稻收割後帶稻稈進行深耕。經過15~20天漚田,待稻稈腐爛後,每畝撒施腐熟農家肥1500~2000公斤做基肥,再進行1~2次耙田,使田泥稀爛。當泥水澄清後,即可進行插秧移栽。

【2】適時移栽:澤瀉在大田的生長期只有130~140天。適時插秧,與植株生長髮育和產量高低有密切關係。插秧過早會形成大量分櫱苗和植株抽苔;過遲則氣溫降低,生長期短,植株生長髮育不良,產量低,質量差。不同地區應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插秧期,一般我們四川這邊8月進行,福建在9月上旬,廣西、廣東在10月上、中旬。

移栽前,選苗高10~13釐米、有5~8片真葉的壯苗,將苗連根挖起,除去基本黃葉,每50株左右為一把,用花生麩拌草木灰沾澤瀉根部,以促進秧苗提早返青、快速生長。

插秧時,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3時以後移栽秧苗,栽時做到淺插、直插、插穩,一般以入土深度1.5~2釐米最佳。插秧的行株距視各地氣候和土壤肥力而定,以四川這邊為例,行株距一般為30釐米,或行距30釐米、株距26釐米。並在條邊地角密植幾行預備苗,留做補苗用,畝栽9000~10000苗。

■ 田間管理:澤瀉是一種生長週期較短的中藥材,生長期只有150~175天,當年種植當年收穫。要想獲得高產,做好田間管理尤其重要。

【1】前期補苗:在澤瀉插秧後3天內,要認真檢查田間苗情,如果發現有浮苗或秧苗被大風吹倒,應立即扶正、插穩,如有缺苗則及時把苗補上,保證全苗。如果發現生長不良的弱苗應隨時拔除,並補齊生長健壯的預備秧苗。

【2】淺耕施肥:澤瀉是一種喜肥植物,且生長期短,早追肥是獲得高產的關鍵。在大田生長期,一般進行耙田、除草、追肥3次。要掌握先追肥、後耙田除草的原則,然後剝除基部枯葉埋入田中。在插秧後10~15天開始第一次追肥,施肥時先排幹水,每畝施入腐熟人糞尿750公斤左右,或用尿素5公斤直接點施澤瀉幼苗根處,施肥後1~2天灌回田水。哥20天左右追施第二次肥,每畝潑施腐熟人糞尿1000~1500公斤,也可以用尿素15公斤、鉀肥15公斤進行定點施肥。第三次施肥宜在植株生長旺盛期,每畝施尿素20~30公斤,或潑施腐熟人糞尿2000公斤、鉀肥20公斤,也可以施複合肥30公斤。長勢較差的地塊,宜在第三次追肥後15天再追施一次肥,每畝潑施腐熟人糞尿1000公斤或尿素5~6公斤即可。

【3】灌溉排水:澤瀉是一種喜歡生長在淺水中的植物,跟其它藥材生長環境區別很大。在不同生長髮育期對水深淺的要求有所不同。在插秧後,保持水深2~3釐米即可,第二次耙田追肥後,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雨水量大,應保持3~5釐米深的水層。第三次耙田施肥後,是地下塊莖肥大期,應減少田水,保持水深1釐米左右,並適時排乾田水曬田,促進塊莖生長。

【4】除側枝打苔:澤瀉植株在第二次耙田除草施肥後,便在植株基部長出側芽,這時候必須摘除;生長到中期以後,常有部分植株抽苔,苔剛抽出時,應及時剪除,這樣可以減少養分消耗於側芽和抽苔開花,促進塊莖生長。

澤瀉大田幼苗生長期

■ 病蟲害防治:澤瀉由於是水生植物,病蟲害發生較少,主要病害有白斑病、白絹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夜蛾等。但是不加以防治,則會影響產品的產量與質量。

【1】白斑病:白斑病又稱炭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澤瀉葉部病害。葉片和葉柄被侵染嚴重時,出現黑褐色病斑,以後病斑延展互相銜接,呈灰褐色,最後葉柄枯死。防治時,種子用福爾馬林浸種消毒;發病時可用1:1:100波爾多液、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天噴霧一次,連續噴霧2~3次。

【2】白絹病:白絹病主要危害澤瀉基部,受害植株地上部分初期長勢差,以後逐漸枯萎。挖出病株,根部變黑腐爛。防治時,播種前用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5分鐘,然後播種。如果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病區撒佈生石灰防止蔓延,也可以用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預防。

【3】蚜蟲:蚜蟲一般群集於葉背和花莖上吸取汁液,影響悶芽嫩莖發育。防治時,用吡蚜酮或噻蟲嗪噴霧滅殺,兩種藥劑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4】夜蛾:夜蛾以幼蟲危害葉片,咬食澤瀉葉片成孔洞或缺刻,嚴重時葉片被啃食乾淨,之留葉脈,影響葉片光合作用,會植株地下塊莖嚴重減產。防治時,可用高效低毒氯氰菊酯噴霧滅殺,也可以用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總結:澤瀉是大宗常用中藥材,經濟價值較高,而且它們的生長期較短,完全可以用作物空檔期進行種植而不影響糧食生產,是農民不可多得的經濟作物。

【我是鄂硒農技,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加關注,可進入我的主頁免費學習更多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你們的點贊,就是我寫作的動力!本文系原創首發,抄襲必究!】


鄂硒農技


澤瀉是在水裡生長的植物,也是可以很多年再採收的藥材,但是澤瀉整棵是有毒的植物。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很少能見到澤瀉的,但是在我國有著大面積的種植澤瀉,剛剛也說過澤瀉是一種藥材,所以澤瀉的功能也是非常的多,比如:去熱、防止病菌、還利於通小便等作用。種植澤瀉也是個很好的選擇,那麼下面就由小編來帶大家學習一下種植與育苗澤瀉的方法吧!

1、種植澤瀉的選地與整地.

種植澤瀉的選地與整地是比較特別的,澤瀉的育苗和種植地是分開的,在澤瀉育苗的過程一般都在陽光和營養成分、水源充足的土壤的上去種植,還要在粘性的土壤裡種植,但是之後是在有淤泥的土壤裡去種植澤瀉。而種植澤瀉的土壤就沒有那麼麻煩了,只要是靠近水源、光照好的地方就可以種植,我們要把農家肥灑在土壤上然後在進行翻耕,翻耕完將土壤整平,就可以種植澤瀉了。

2、種植澤瀉的播種與育苗.

一般澤瀉播種育苗的時間是在每年的6-7月份,在播種澤瀉之前要先把準備好的種子放在清水了浸泡,然後在用藥物來浸泡,浸泡10分鐘左右將種子料出來把種子上的藥物清洗乾淨,再放到木灰裡攪拌,攪拌完之後再把種子均勻的灑在事先準備好的育苗床上,然後在種植上蓋上一層土壤,再在土壤上潑灑少量的水分。

3、種植澤瀉的苗期管理.

一般澤瀉播種的時間都是在夏季,在夏季的溫度也是非常的高,陽光也是比較充足,這時我們就要進行降溫的工作了,一般在種植澤瀉的田間周圍都會搭建遮陰棚,防止陽光照射,因為夏季的溫度很高,澤瀉就會非常缺水,所以我們要給澤瀉進行澆水,澆水可以降低土壤的溫度,有利於澤瀉快速的生長。如果在雨季雨水過多就要給田間進行排水的工作了,避免澤瀉的幼苗積水裡浸泡受到傷害,等到澤瀉的幼苗長出4-6片葉子的時候,就可以把遮陰棚給拆掉了,還要根據澤瀉的生長來進行施肥,促進澤瀉的生長。

4、種植澤瀉的移栽定植.

澤瀉的苗期一般是在一個月左右,所以等到一個月之後就可以進行移栽了,在這時的澤瀉苗基本都長到10cm左右了,所以移栽最好是在陰天裡去移栽,在陰天裡移栽會提高澤瀉苗的存活率,還可以提高澤瀉的產量,移栽的密度最好是每行的距離在25cm左右,每株的距離在20cm左右,這樣一畝地可以種植大概九千株左右。

5、種植澤瀉的田間管理.

在移栽完澤瀉之後的2-4天左右,我們要頻繁的觀察澤瀉的苗,如果發現死苗或者倒苗,我們就要及時的進行補苗和扶苗。在剛種植澤瀉田間的水不要超過1cm,等到後期再慢慢的加水,但是最高的水位不要超過10cm,最好是在5-6cm左右。在澤瀉的生長過程中我們要給澤瀉進行施肥,施的肥料最好用農家肥,施肥可以保持土壤裡的營養成分。





鄉村小綺


  澤瀉培育由品種不同種植時間也不同,

苗床整地:秋種澤瀉秧田於6月進行,其他澤瀉秧田於7~8月上旬進行。整地時灌滿田水,犁耙1次,每畝施腐熟廄肥3000kg左右,以後再進行1~2次犁耙,使土壤充分溶爛,待浮泥沉清,將水排除,按寬1.2cm,高10~15cm起畦成龜背形,以待播種。經過整理的秧田,底板硬,播種面軟,對澤瀉播種較適宜。

秋植澤瀉種植地在早糙稻收穫後;冬種澤瀉則在晚糙稻收後進行整地。犁耙1次後,經一段時間漚田(秋種地需漚田,冬種田可不漚田),每畝施餅肥、過磷酸鈣、廄肥約2500kg,再進行1次犁耙,將田面耙平,使土壤溶爛,待浮泥沉清,即可插苗。

,種子處理:播種前將種子經風選,用清水浸種一晝夜,撈起稍滴乾水分,再用40%福爾馬林液浸種消毒5分鐘,取出,馬上用清水洗去藥液滴乾水,並用10~15倍的草木灰與種子拌勻。

播種:秋植澤瀉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播種時將拌草木灰的種子均勻撒於畦上,然後用竹扎掃帚將畦面輕輕拍打,使種子與泥土粘合,以免灌水或降雨時種子浮起或被沖走。一般每畝用種1~1.5kg。

苗期管理:澤瀉播種期正值夏季,光照強,溫度高,需在畦上扦插蕨草或搭矮棚遮蔭,以防強光傷害幼苗。廕庇度約60%左右。以後加強管理,注意灌水,保持畦面有一層薄薄的水層。如遇暴雨,應灌水護苗,僅露苗尖,雨過即排水。長出3~4片真葉時,即將廕庇物拆除,並進行首次追肥,每畝用腐熟人糞尿1000kg。追肥前先進行一次間苗並結合除草,將過密弱苗、病苗間除掉。以後可視幼苗生長情況適當追肥。待苗高10cm以上,有5片以上真葉時便可以移植

移栽:秋種澤瀉移植期為7~8月,冬種於9~10月上旬,最晚不超過10月。移栽所用秧苗,以生長粗壯、無病害的矮秧、壯秧為好,其高度最好在10~12cm。這種秧苗栽後不易被風吹倒,成活率高,發棵大。起苗前幾天,秧田要保持淺水。起苗時用拇指和食指將秧苗連根扣起,宜隨起隨栽,最好在陰天或下午3時後移植。要栽得淺,栽得直,避免苗芯插入泥中。定植株行距20cm×25cm或25cm×25cm。每畝栽苗8000~10000株。

1,田間管理

扶苗補苗澤瀉移栽後發現有倒伏的秧苗,應在第2天扶正;缺株應立即補齊,以確保全苗。

中耕施肥澤瀉中耕主要是耘田除草,並結合施肥,一般進行3次左右。通常先追肥後耘田,拔除雜草連同剝掉黃枯葉踏入泥中。第1次中耕追肥於幼苗插入大田返青後(即移植15天左右)進行;第2次追肥耘田在第1次追肥後20天進行。以上2次每畝施糞水1000~1500kg或硫酸銨(或碳酸氫銨)10~15kg;第2次適當增施磷肥和餅肥50kg;第3次在封行前進行,畝施人畜糞水1000kg,磷肥和餅肥60kg,草木灰100kg,施後耘田。

灌溉排水澤瀉在整個生長期需要保持田內有水,灌水的深淺要根據澤瀉的不同生長期進行,在插秧後至返青前宜淺灌,水深為1cm即可,以後逐漸加深,經常保持3~7cm的深水。到生長末期即成熟收穫前夕,逐漸排幹水,以利採收。

摘苔除芽澤瀉的側芽和抽苔要消耗大量養分,影響塊根生長,在植株周圍長出側芽時要及時摘除。一些早苔的植株和非留種田應及早將其花苔打掉,打苔時應摘至苔基部,免得以後又發側芽,增加工作量。

1,病蟲害防治

澤瀉白斑病百斑病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引起的葉部病害。9月開始發病,10~11月發病嚴重,直至12月病情發展緩慢。發病初期,葉片上病斑細小,圓形,紅褐色,擴大後中心呈灰白色,周緣暗褐,葉柄上病斑黑褐色呈梭形,中心略下陷逐漸延伸,相互銜接,導致病葉枯黃。防治方法:①加強田間管理,選擇無病田塊種植,增施磷鉀肥;②用40%福爾馬林80倍液浸種5分鐘後,用清水洗淨,以殺滅附於種子表面的病菌;③用65%可溼性代森鋅500~800倍液或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每隔7~10天1次,連噴3次。

猝倒病猝倒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苗期病害。發病時在幼苗莖基腐爛,幼苗猝倒,致使植株枯死。發病原因主要是播種太密,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及灌水過深。防治方法:發病後用1:1:200的波爾多液噴灑,肥料要充分腐熟,灌溉水深適度。

澤瀉縊管蚜屬同翅目蚜科昆蟲,無翅成蟲群集於葉背和嫩莖上吸吮汁液,導致葉片枯黃,影響塊莖生長和開花結果。天氣悶熱或雨天,成蟲繁殖快,危害嚴重。防治方法:①育苗期可噴40%樂果乳油2000倍液,每隔7天1次,連續3~4次;②成株期用40%樂果乳油1500倍液或50%的拉松乳油1000倍液噴灑,每隔5~7天1次,連續3~4次。

銀紋夜蛾屬鱗翅目昆蟲,幼蟲在秧田和大田將澤瀉的葉片咬成孔洞或缺刻。防治方法:①利用幼蟲的假死性進行人工捕殺;⑦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噴殺。

1,採收加工

秋種澤瀉可於當年12月下旬採收;冬種澤瀉在次年2月份未抽苔前採收。採收時,全株挖起,剝除葉片,留下3cm長的頂芽,避免烘曬時流出液汁,然後洗去鬚根上的附泥,隨即放到熱炕或烘爐上烘乾。烘乾火力不可過大,否則塊莖容易變黃,每天翻動1次,大約3晝夜即可炕幹。幹後趁熱放到撞籠(筐)內撞掉鬚根和粗皮即可。


遊子歸


澤瀉分苗移栽育種

  澤瀉培育早熟種子的,由於假植地覆蓋塑料薄膜,土溫高,種莖出苗早。一般在立春後即分苗移栽於種子田中,覆蓋地膜保溫。種子田應進行翻耕、施基肥。種子田栽苗方法與大田移栽的方法、技術要求相同,栽苗的密度為一般株距33~35釐米、行距40~50釐米,密植的株距30~35釐米、行距32~38釐米。分苗移栽一般不到一週即會返青,於返青後噴生長刺激素920—次,以促其快速生長,早抽薹開花。中耕除草、追肥三次,最後一次在將抽薹前,除氮肥外要加施磷、鉀肥。

  培育澤瀉晚熟種子的,於3月中下旬分苗移栽於種子田,栽苗一般較稀,株行距40~45釐米。近年密植試驗株行距均在33釐米以下,效果很好,種子成熟較一致,不發芽的嫩籽減少,因而種子飽滿。主要原因是密植後,澤瀉植株基部晚抽生的花薹因植株鬱閉受到抑制,幾支主花薹發育良好,花期較一致,果實成熟也較一致。中耕除草、追肥與早熟種子培育相同。





哈尼小詩


1,選地整地宜選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質肥沃、保水性強的水稻田、蓮田栽培;山衝冷水田、土溫過低的爛泮田、鏽水田、鹽鹼田不宜種植。

2,苗床整地:秋種澤瀉秧田於6月進行,其他澤瀉秧田於7~8月上旬進行。整地時灌滿田水,犁耙1次,每畝施腐熟廄肥3000kg左右,以後再進行1~2次犁耙,使土壤充分溶爛,待浮泥沉清,將水排除,按寬1.2cm,高10~15cm起畦成龜背形,以待播種。經過整理的秧田,底板硬,播種面軟,對澤瀉播種較適宜。

3,栽植田整地:秋植澤瀉種植地在早糙稻收穫後;冬種澤瀉則在晚糙稻收後進行整地。犁耙1次後,經一段時間漚田(秋種地需漚田,冬種田可不漚田),每畝施餅肥、過磷酸鈣、廄肥約2500kg,再進行1次犁耙,將田面耙平,使土壤溶爛,待浮泥沉清,即可插苗。

4,繁殖方法生產上一般採用播種育苗繁殖。

種子處理:播種前將種子經風選,用清水浸種一晝夜,撈起稍滴乾水分,再用40%福爾馬林液浸種消毒5分鐘,取出,馬上用清水洗去藥液滴乾水,並用10~15倍的草木灰與種子拌勻。

播種:秋植澤瀉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播種時將拌草木灰的種子均勻撒於畦上,然後用竹扎掃帚將畦面輕輕拍打,使種子與泥土粘合,以免灌水或降雨時種子浮起或被沖走。一般每畝用種1~1.5kg。

苗期管理:澤瀉播種期正值夏季,光照強,溫度高,需在畦上扦插蕨草或搭矮棚遮蔭,以防強光傷害幼苗。廕庇度約60%左右。以後加強管理,注意灌水,保持畦面有一層薄薄的水層。如遇暴雨,應灌水護苗,僅露苗尖,雨過即排水。長出3~4片真葉時,即將廕庇物拆除,並進行首次追肥,每畝用腐熟人糞尿1000kg。追肥前先進行一次間苗並結合除草,將過密弱苗、病苗間除掉。以後可視幼苗生長情況適當追肥。待苗高10cm以上,有5片以上真葉時便可以移植

移栽:秋種澤瀉移植期為7~8月,冬種於9~10月上旬,最晚不超過10月。移栽所用秧苗,以生長粗壯、無病害的矮秧、壯秧為好,其高度最好在10~12cm。這種秧苗栽後不易被風吹倒,成活率高,發棵大。起苗前幾天,秧田要保持淺水。起苗時用拇指和食指將秧苗連根扣起,宜隨起隨栽,最好在陰天或下午3時後移植。要栽得淺,栽得直,避免苗芯插入泥中。定植株行距20cm×25cm或25cm×25cm。每畝栽苗8000~10000株。

1,田間管理

扶苗補苗澤瀉移栽後發現有倒伏的秧苗,應在第2天扶正;缺株應立即補齊,以確保全苗。

中耕施肥澤瀉中耕主要是耘田除草,並結合施肥,一般進行3次左右。通常先追肥後耘田,拔除雜草連同剝掉黃枯葉踏入泥中。第1次中耕追肥於幼苗插入大田返青後(即移植15天左右)進行;第2次追肥耘田在第1次追肥後20天進行。以上2次每畝施糞水1000~1500kg或硫酸銨(或碳酸氫銨)10~15kg;第2次適當增施磷肥和餅肥50kg;第3次在封行前進行,畝施人畜糞水1000kg,磷肥和餅肥60kg,草木灰100kg,施後耘田。

灌溉排水澤瀉在整個生長期需要保持田內有水,灌水的深淺要根據澤瀉的不同生長期進行,在插秧後至返青前宜淺灌,水深為1cm即可,以後逐漸加深,經常保持3~7cm的深水。到生長末期即成熟收穫前夕,逐漸排幹水,以利採收。

摘苔除芽澤瀉的側芽和抽苔要消耗大量養分,影響塊根生長,在植株周圍長出側芽時要及時摘除。一些早苔的植株和非留種田應及早將其花苔打掉,打苔時應摘至苔基部,免得以後又發側芽,增加工作量。

1,病蟲害防治

澤瀉白斑病百斑病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引起的葉部病害。9月開始發病,10~11月發病嚴重,直至12月病情發展緩慢。發病初期,葉片上病斑細小,圓形,紅褐色,擴大後中心呈灰白色,周緣暗褐,葉柄上病斑黑褐色呈梭形,中心略下陷逐漸延伸,相互銜接,導致病葉枯黃。防治方法:①加強田間管理,選擇無病田塊種植,增施磷鉀肥;②用40%福爾馬林80倍液浸種5分鐘後,用清水洗淨,以殺滅附於種子表面的病菌;③用65%可溼性代森鋅500~800倍液或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每隔7~10天1次,連噴3次。

猝倒病猝倒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苗期病害。發病時在幼苗莖基腐爛,幼苗猝倒,致使植株枯死。發病原因主要是播種太密,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及灌水過深。防治方法:發病後用1:1:200的波爾多液噴灑,肥料要充分腐熟,灌溉水深適度。

澤瀉縊管蚜屬同翅目蚜科昆蟲,無翅成蟲群集於葉背和嫩莖上吸吮汁液,導致葉片枯黃,影響塊莖生長和開花結果。天氣悶熱或雨天,成蟲繁殖快,危害嚴重。防治方法:①育苗期可噴40%樂果乳油2000倍液,每隔7天1次,連續3~4次;②成株期用40%樂果乳油1500倍液或50%的拉松乳油1000倍液噴灑,每隔5~7天1次,連續3~4次。

銀紋夜蛾屬鱗翅目昆蟲,幼蟲在秧田和大田將澤瀉的葉片咬成孔洞或缺刻。防治方法:①利用幼蟲的假死性進行人工捕殺;⑦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噴殺。

1,採收加工

秋種澤瀉可於當年12月下旬採收;冬種澤瀉在次年2月份未抽苔前採收。採收時,全株挖起,剝除葉片,留下3cm長的頂芽,避免烘曬時流出液汁,然後洗去鬚根上的附泥,隨即放到熱炕或烘爐上烘乾。烘乾火力不可過大,否則塊莖容易變黃,每天翻動1次,大約3晝夜即可炕幹。幹後趁熱放到撞籠(筐)內撞掉鬚根和粗皮即可。





農民江國柱


澤瀉為澤瀉科澤瀉屬多年生沼澤草本植物。別名,車苦菜,水澤,天禿,如意菜。我國主產福建,四川等省,其他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雲南均有分佈。塊莖可供藥用,植物可作觀賞栽種。

澤瀉植物形態特徵

株高50-100釐米,地下莖球卵圓形或球形,外皮黃褐色。密生鬚根,單葉基生,長柄,綠色,有光澤,卵狀,有明顯弧形脈,花葶自葉叢中生出,總花梗常5一7枚,集成大型輪生狀圓錐花序,花白色小,瘦果環狀排列,倒卵形,褐色,花期6一8月,果期7一9月。

生長湖泊,水塘,河灣,沼澤,渠道等地。

澤瀉植物習性

喜溫暖氣候和陽光充足環境,幼苗喜廕庇,畏強光直射,成株喜光,人工種植適應生長在淺水田中,對土壤要求含腐殖質豐富而稍帶粘性壤土或水稻土。沙土,冷水田種植塊莖產量不高,忌連作。

繁殖方法

採用種子繁殖,先育苗後移栽。

澤瀉以中等成熟的種子播種發芽率高,植株生長良好,塊莖產量高,質量好。

培育種子

要栽種好澤瀉,要培育好自己的良種。有兩種方法供選擇。

1,分株留種,在澤瀉採收前,從栽種大田中選擇塊莖大,無病蟲危害的留作母株,收穫時單獨挖取,割除枯莖葉,另選擇潮溼地塊栽種,栽後覆蓋雜草保溫防凍。第二年立春後,塊莖萌發出許多新苗,待苗高20釐米時,挖出田塊莖,按新苗切分成單株,移栽陽光充足,水田中,加強管理。7一8月果實成熟,當果實呈黃褐時,分批連梗剪取置通風處陰乾,脫粒,淨選,貯藏在布袋中,第二年夏天播種。

2,留單塊莖取種法,如上法選出母種株,除去莖葉,將塊莖移栽水田中,第二年春季萌發出苗後,摘除側芽,留主芽發育抽薹開花結果,6月下旬果實成熟後,採摘置通風處陰乾,脫粒,貯藏在當年夏季7月份播種,播種前選擇中等成熟(黃褐色)種子作種,綠色為未成熟籽,紅色為老熟籽,黑色為陳籽均不宜作播種用。

播種育苗

1,種子處理,澤瀉種皮含果膠和半纖維素,不易透水。播種將將處理。用布袋裝好,放入清水中浸泡二天後,取出催芽,待芽口發白,然後下種。

2,播種期,江南以7月中旬,江北以6月中旬播種為好,澤瀉苗期約45天,過早移栽,生長期長,易抽薹開花,過遲生長期短,塊莖小,產量低。

3,播種方法,多數採用與草木灰相拌均勻後撒於苗床表面,用掃帚拍打,使種子與泥土接觸,灰自蓋於上,畦面乾裂開縫後,放入淺水,水勿過滿,約畦面3釐米即可,每畝用種半斤,可移栽大田30畝。

4,苗期管理,夏播後氣溫高,太陽光線強,澤瀉幼苗期喜陰,在播後畦面要搭遮陰棚,棚高50釐米即可,可用卷草床式,出苗20天后(苗高10釐米時),可拆除蔭棚,讓陽光照射,幼苗生長健壯。苗期施肥可用稀薄人畜糞水淋施,施肥前排幹水後,淋溼苗床,待吸乾後再灌淺水養苗。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育苗地,多選擇土壤肥沃的水田,排幹水後,施入有機肥,翻耕入土作基肥,反覆耕作,整平田面,開出畦塊,如水稻旱育秧苗一樣整理,待畦面表土稍干時世行播種,播後搭蔭棚。

種植地,選陽光充足,水田。可前作早稻田,收穫後深翻土壤,施足基肥,開出引水,排水溝。

2,移栽

澤瀉在大田中生長期僅150天左右。適時移栽是關健,過早,易大量分櫱和抽薹開花,影響產量和質量,過遲,氣溫降低,生長期短,產量低。一個好在立秋後到處暑前移栽。

移苗選擇苗高20釐米,過高可剪去一部分葉片,免移後倒伏。栽時將幼苗連根拔出,放入托盤中移到大田中栽種,按行株距25一30釐米栽入。每畝7000株,淺栽不浮,栽入泥中3釐米左右。最適選陰天,晴天下午15時後栽苗。


田間管理

1,補苗,移栽後,遇缺苗,浮苗及時補齊。

2,中耕除草,追肥,移栽後10天,可進入追肥,先排水,每畝施入人畜糞水1000公斤,待糞水滲入泥中後可耘田,耘田間拔除雜草,剝去澤瀉基部枯葉,然後方可灌水。

9月中旬,每畝施入硫酸銨15公斤,然後耘田,

10月初每畝施入水糞肥2000公斤,或尿素15公斤,促進發株。

10月下旬,每畝施入碳酸氫銨10公斤,促塊莖肥大,每次追肥後進行人工撥草。

3,摘花葶,抹側芽,第二次追肥後,澤瀉逐漸生長出側芽,必須及時抹除,否則地下塊莖上會出現許多鼓皮丁,加工時影響質量。出現花葶(除留種者)及時摘除,免消耗養分。

4,排灌水,澤瀉植物生長不同階段對水深淺要求不同。移栽後保持水深2一3釐米。第二次施肥後,莖葉生長旺盛期,需水量大,保持水深3一5釐米,在地下塊莖膨大期,減少田水,僅有水1釐米印可,膨大後期逐漸排水,準備採收。



病蟲害防治

1,白斑病,7月開始發病,9一10月發病嚴重。發病初期葉片上病斑細小,圓形,紅褐色,中心是灰白色,邊緣暗褐色,葉柄上病斑黑褐色,葉柄枯倒,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選抗病品種,培育良種。播種前,種子用40%福爾馬林80倍液浸種5分鐘,洗淨藥液晾乾後下種。發病初期用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400-500倍液噴灑,每7-10天1次,連續2一3次。

2,澤瀉縊管蚜,該蟲黑色,常聚集在幼嫩葉背面或葉柄上吸取汁液,導致葉片發黃,影響塊莖發育和開花結籽。越天旱,發病越嚴重,甚至造成絕產。

防治方法,育苗期噴40%樂果2000倍液,每7天一次,連續3一4次。成株期噴50%馬拉松乳油1000倍液,每隔5天一次,連噴3一4次。

3,銀紋夜蛾,以幼蟲危害葉片,造成缺刻和空洞。幼蟲老熟後在葉背化蛹。

防治方法,在田間安裝黑光燈,誘殺成蛾。發生時用10%殺滅菊酯2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噴霧。

總結:澤瀉種植時間短,需要精細管理,高產時可達畝產500斤,是藥材種植中短平快致富好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