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畢業,卻做前臺文員工作,是不是太浪費?

蝸巢家居生活館


學歷工作兩碼事 如果認為自己是大學生不應該做這種工作的話 那所有的大學生就都是老闆級別高管級別 能力是靠自己 不是學歷能代替 工作又不是要你會做卷子。。。?


舒周1314


關於上大學是不是浪費的問題,現在可以說非常多了。

前一陣,各著名高中公示的擬聘人員名單,清北的碩士、博士比比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湖北華師大一附中還招了一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生。這可是施一公的讀博的學校啊,生物、醫學都是全球前三的水平。這樣的博士生就去當中學老師了。

當時,我朋友圈一位資深中學老師就怒了,說這些清北畢業生太不像話,當年拼死拼活,考全省前百名,結果是到中學當老師。


前一陣,朋友圈裡有人發了現在北京市小學的招聘情況,有名校碩士博士生,家長們哀嘆,家長費心費力,上各種輔導班,奮力把娃推到好學校,結果是回到小學到老師。這個意義何在啊?


現在很多銀行招人也是,都是非常好學校的學生,招進去之後就當銀行櫃員。這種職業感覺上高職就足夠了。

這裡,西南財經大學畢業,去做前臺文員工作。西南財經在成都,是211大學,錄取分也是非常高的。在西南地區,有可能比四川大學還高,錄取分在四川應該是排第二或者第三的水平。千辛萬苦考進去,最後出來當個前臺文員,是覺得浪費。


為什麼現在覺得虧的大學生很多呢?

<strong>

原因是我們的高等教育進入了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社會各種高級人才都缺乏,所以,培養一個,社會上就提供一個相應的,不完全專業對口,但跟學歷是相稱的崗位。


現在不是這樣了,大學生遍地都是,崗位有限。在人比崗位多的情況下,在就業市場上,學歷和學校並不是決定性因素。大家就業比拼的是什麼?

<strong>

第一,還是專業。有些專業,比如計算機相關的,崗位還是不少,能吸納新的人員進來,這些行業基本能找到相稱的工作。


第二,個人能力。去年底,國家電網招聘,全國報名的人很多,筆試、面試。我聽我一朋友說,競爭都極為激烈,除了學校、學歷,還要看真本事,筆試成績如何,面試如何。能力不過關,就被刷了下來。


第三,家庭人脈。這個就不多說了。




一位西南財經大學的當了前臺文員,只能說,在就業市場上,她的能力跟學校並不一致,要弱很多。


那怎麼辦?


有幾種辦法。一種,把前臺的崗位幹出花來。大家都在說菜鳥網絡董事長,董文紅,她當過阿里巴巴的前臺小姐。董文紅的機遇不是常人所及,不過前臺是一家公司的門面,有時候會有一些機會和供自己發揮的地方。

我認為如果一個崗位能讓人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能力和所學施展出來,就是一個好崗位,人才沒有浪費。比如,有個大學生去當保安,想想很浪費,但如果他自己搞了個人臉識別系統,在轄區搞個智能監控,還搞了個停車場空車位的智能顯示系統,我相信大家都會覺得沒有浪費人才。


去中小學的博士們,如果用自己的所學激發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們,我相信沒人說是浪費。


因此,崗位是不是浪費自己的才華,很多時候是自己是不是幹出了符合自己學歷的事情。

<strong>

第二種,努力學習本事,換崗、換單位。對大多數人來說,一個低級的崗位要出彩,難度還是很大的,因為騰挪空間有限,那麼只能換崗、換工作。


比如,西南財經大學畢業的,請問有註冊會計證嗎?我估計有了這個證,不會只找到前臺的工作了。


大家覺得呢?


五道口的顏學姐


我覺得這並不是浪費。

無論是從西南財經大學畢業,還是北大清華畢業的學生,都要有從事基層工作的經歷,這樣才會讓自己走得更遠。那些說西南財經大學畢業的,去做前臺文員工作是浪費的人,我們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一個人的發展要經歷很多很多,每一次經歷都是人生的一大寶貴財富。


1999年,我的哥哥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人文地理專業,剛畢業那年,他還沒有找到工作,在親朋好友的介紹下,他到了老家的一個村建所工作。在別人眼裡,他的書是白讀了,父母花了這麼多錢讓他讀書,結果在鄉鎮村建所上班。老家的一些人也看不起他,總覺得我的哥哥沒有出息,這輩子就紮根在老家,在這種條件下,結婚都成問題。

我哥哥也是一個不服輸的人,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就是看公務員考試的相關書籍。在村建所工作了三年,哥哥參加了市級公務員考試,他所報考的職位只招一人,而報名考試的有100多人,他的筆試和麵試成績均居第一,哥哥順利的進入了市級部門工作,現在他是一位正縣級實職性領導。

一個人的發展不是由他最初的工作決定的,在發展的路上會有很多次機遇,只要能夠抓住一次機遇,就能夠實現人生的理想。前臺文員的工作也是工作,先把自己養活再說,工作之餘的時間,可以好好對自己的職業做一個規劃,天時地利人和,飛黃騰達的就是你。


Lance課堂


浪費?浪費的多了去了,目前畸形的教育體制,鍛鍊的不是能力,而是一張通行證,僅此而已。我身邊一個哥們的老婆,研究生,後來分配在海洋局做個小職位,算是事業單位,天天上班織毛衣,因為嫌的荒,但不影響拿工資,當時的感覺就是,工資多少先不管,一個研究生做個小文職,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嘛,學以致用了嗎?浪費!這可是10幾年前的事。現在更誇張了,文聘鋪天蓋地,我老哥開了個檢測廠(其實就一作坊)車間組長研究生,我勒個去了……



TANK王子


本人是一個基層工作多年的公務員,同事中大學生不在少數,碩士畢業生也不乏其人;同時,自已的孩子也進入了就業階段,對相關的情況還算有一定的瞭解。因此,我不揣冒昧,就題主提出的問題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關於西南財經大學的層次問題

據我所知,西南財經大學,在財經類大學中是質量比較好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問題是:在我國的大學中,西南財經大學大概也不過是居於二、三流的大學吧,和那些綜合大學相比,無疑還是稍遜一籌的。在一年畢業8-900萬大學生的時代,這一層次以上的大學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恐怕也至少在百萬人量級吧。題主未明說,大概也就是一個本科畢業生吧,不然肯定會強調他是碩士生或博士生去做了前臺。從這個角度說,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而己,有什麼值得自己誇耀一番的資本呢

二、目前大學生的就業情況

近十多年來,大學的不斷擴招,造成現在的大學生,只是人數非常多。一到畢業季,國考、省考、地級市招考,輪番上陣,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水平高的、比較幸運的獲得了職位,上班去了,絕大多數只能敗下陣來,舔著傷口暗自神傷;國企、私企各種方式招人,大型招聘會、校園招聘會不斷上演,於是正式的、臨時的、勞務派遣的各種身份的學生進入了工作崗位。無奈的是:這些單位所需人員終究有限,還有許許多多的大學生,或只能在家裡啃老,或找個臨時崗位,掙個吃飯錢,說起前途一臉茫然。大學生金貴的時代早己經過去了能找到一個上班的地方,比較穩定地工作,掙錢養家餬口,己屬於相對比較幸運的了。好多人連那麼個機會都還沒有呢。坦率地說:現在的大學生,還要炫耀一下什麼985、211之類的文憑,只能令人發笑,感覺他們不知天高地厚。我的孩子有讀博士的,有讀碩士的,實際水平如何,我還是很清醒的。或許,可能只是因為我身處十八線城市,沒見過高水平的大學生吧。但願很多人非常、非常優秀,不然那真叫人失望透頂啊。在我眼裡,現在的大學,至少一半以上是不負任何責任的垃圾製造者而己。就算西南財經大學很牛吧,也不能保證每一個畢業生都很優秀吧。北京大學畢業的,也有去殺豬賣肉的。

本人所在單位,即有招考進來的大學生、研究生,又有勞務派遣來的大學生,說起他們的真實學業水平,當然有好的或比較好的,但多數人實在是令人慾哭無淚,懷疑人生。隨便寫個材料,錯別字滿篇,文字也不通順,寫得好的確定很少碰上。

三、西南財經大學畢業,卻做前臺文員工作,是不是太浪費

所謂的前臺文員工作,大概就是一個企業的窗口的登記人員或引導人員吧,不外乎是一些雜務而己。幹這些工作是不是太浪費人才呢?我的看法是不見得吧。無論你是什麼大學生畢業的,剛走上工作崗位,從最底層的工作幹起,無疑是很正常的。就那麼個工作,能不能幹好,乾得很有成績,讓領導滿意,獲得各方面好評,不認真幹還真不行。另外,人的成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大多數人也是一步一個腳印,在工作和學習中逐漸成熟起來的,一般不可能一步到位。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博士生,兩三年給個處長、縣長之類的職位,肯定屬於鳳毛麟角,全國也沒有幾例。

還有,上學是一回事,工作是又一回事,千萬別把工作當成上大學看待。優秀大學生,固然有專業知識,走上工作崗位之後,除非極為專業的工作,能用得上的極為有限。在實際工作中,學識固然是一個基礎條件,或許更為重要的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為單位帶來什麼效益;與他人團結共事、協調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工作態度是否端正,工作作風是否紮實也很重要,甚至捱罵挨批的承受能力也是必須的。這些東西應該屬於綜合素質的範疇,一般的大學沒有這些課程,只能在工作實踐中慢慢摸索,逐步積累了。還有一個很多人不太注意的因素——情商,也是極為重要的。說到底就是與人打交道時,能很自然地照顧到他人的心理需求,讓人如沐春風,從而非常願意與你打交道,配合工作。這幾乎是天生的、學不來的人生智慧,可你認真研究一下,很多事業有成的人都是個中高手,你不佩服還真不行。只有知識的書呆子,孤芳自賞又特立獨行,與人打交道時磕磕碰碰,肯定不會成功。

總之一句話:別再端著什麼名牌大學畢業生的架子,說什麼浪費人才之類的夢話,認認真真地幹好本職工作,從而努力地求得職業上的不斷進步。即使一直在原地踏步,也屬於正常範圍。或許,幾十年後直驀然回首,你會發現,當年懷惴幹一番大事業、意氣風發地一同走出校門的同學們,真正的成功者終究是廖若星塵。所以我要說:還是不要自視甚高,現實點就好。年少輕狂幾年也無不可。現在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絕大多數人終生也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默默無聞的勞動者而已。或許,等你明白時,你己經老了。


水波不興3291


在回答題主的問題之前,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

董文紅,一個大家可能不熟悉的名字。但是說到菜鳥網絡,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

而董文紅正是菜鳥網絡的董事長。

2000年,30歲的董文紅,剛生完孩子,應聘了阿里巴巴的一個前臺的工作。



入職幾個月,表現非常突出,被高層領導發現,提拔為行政部經理。

經過不斷的磨練和成長,董文紅成長為菜鳥網絡的董事長,到擁有阿里的0.2%的股份。

0.2%的股份大概是多少錢?電影阿里巴巴幾千億的市值,大概有幾十億吧。

前臺工作是一個單位的形象面子。

個人或企業來到公司,首先接觸到的是公司的前臺。

我們都知道有個“首因效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印象。

如果第一印象好,那麼接下來的合作相對就比較容易。



前臺的工作不簡單。

很多人誤以為前臺的工作只是迎來送往,端茶送水,其實不然。

作為前臺要每天面對很多不同的人,這些人有公司的各個層次的員工、領導。也有一些和本單位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干係人。

要處理好和他們之間的關係,要和他們能夠很好的打交道,這是需要技術的,也是需要藝術的。



不要把自己的眼光僅放在前臺。

人生是一個點,由這個點去做不同的選擇,我們會走向不同的人生。

前臺的工作只是當下工作的一個點,自己以後要如何發展,心中要有考量。

是否要選擇當下這個工作?要考慮自身的目前的情況,也要考聽從自己的內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些許幫助。


曉曉筆記


北大畢業的去賣豬肉,你說浪費嗎?清華畢業的去唱歌,你說浪費嗎?

我一同事的孩子也是985高材生,假期打工,應聘為電話接線員,一個月後離職,給老闆留下兩張打印紙,將這一個月接到的所有客戶名字電話,意見需求,包括他在百度查詢遇到類似問題,同行如何解決最佳方案,全部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闆看後直接說到,畢業後只要你肯來,我就一定聘你。

二十年前,臺灣一家演藝公司新招了兩名助理,一男一女,說是助理,其實就是打雜的,平時除了接電話,給大腕拎行李、幫老闆買零食,還有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就是洗廁所,公司不大,公司不大,廁所只有一間,兩人可以很方便分工,女的一三五洗,男的二四六洗,輪到誰就在考勤簿上籤上自己的名字,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女的叫劉若英,男的叫金城武。


談起往事,劉若英臉上的幸福如花綻放:雖然那時收入不高,我們卻乾得很起勁,每天過得很充實,因為我們相信自己,相信未來,這輩子不可能永遠給人打雜。

今年九月底,我們單位進了一批應屆生,一部分是大專生,一部分本科生,雖然文憑不一樣,剛入職乾的工作都一樣的,同樣倒班,同樣實習考試,有一個本科生是我朋友的孩子,一次聚會時,我笑著逗他,辛辛苦苦讀了大學結果和沒上大學的人一樣倒班看泵是不是有些虧啊?

沒想到男孩卻絲毫不以為意,開朗地說道,沒上過大學的,十年之後說不定還會和今天一樣倒班,開閥關閥,但十年之後,我一定不會還在重複這些勞累單一的操作。

所以,我認為,西南財經畢業應聘前臺服務員是有些大材小用,但,是金子不論在哪都會發光,名校賦予一個學生的教育、學識、能力,不一定是立竿見影的,只有隨著時間經歷的增長才會慢慢彰顯,對大多數受過良好教育,有能力有抱負的孩子而言,有些工作只是經歷,無須氣餒,但如果連最簡單的前臺都不能勝任,即使哈佛畢業也終究是浪費。


語曦若昕


實話說西南財經大學畢業,卻做前臺文員工作的確浪費。

很多人會建議你騎驢找馬,可現實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的影響意義深淵,很多人以後的工作都會延續第一份職業的經驗與生命。我不知道你的專業是什麼,如果你是行政管理專業,你的第一份工作選擇了行政工作中最簡單的前臺職位,我心裡還些許的好受一點的。

假如你的專業是行政管理,只能說你對自己的定位太低,太低估自己的能力與價值。或許有人告訴你只要踏實肯幹,起點低一些不怕,一樣能夠出人頭地。那是給資歷較淺的人的激勵說法。起點高在加上努力是不是可以更快的實現自己的目標。當初招人的時候不知道人事部是否問及過你的職業規劃,或許告訴你現在公司前臺幹著,多學習一下,以後別的崗位需要人的時候可以把你調整過去。可是幹久了你會發現,其他崗位缺人的時候,他們又從新招聘了人過去,因為行政部管理崗位的人要比前臺崗位的人好招聘多了。

假如你學的是其他專業,比如是財務相關專業。你的人事部在招人的時候也是太隨意,他們都沒有考慮你的職業規劃,你能在這個崗位幹多久。假如人事部這麼隨意,那隻能說明你們企業的前臺崗位換人很頻繁,人事部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隨便拉一個人就來上崗。

為了自己的職業有更好的發展,我建議第一份職業一定要認真的思考,如果你說我以後可以轉行,現實輕鬆轉行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既浪費自己的時間,又浪費之前所積累的工作經驗。

所以希望您認真思考自己的職業發展,合理給自己定位,祝您找到一份讓自己喜歡的,和自己匹配的工作。


一朵花她叫水仙


做什麼工作都是一種鍛鍊,再平凡的工作也能創造價值。西南財經大學根據中國校友會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全國排名100名,四川排名第4名,直屬於教育部,是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位列“211工程”。該校以財經為特色,金融學科在國內較有名氣,就業率達到91.77%。


能考上西南財經大學,素質應該很不錯,在大學期間得到更多學習,知識更加淵博,你一定很優秀。西南財經大學畢業的前途都非常好,簽約熱門企業為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你的才能總有一天會被發現,一切平凡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比如獲得過共和國勳章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每個人心中,都是無可爭議的偉大人物,但是他從事的工作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躬耕于田間地頭,和老百姓一起種植水稻。他不像科學家,而更像農民。他培育出的雜交水稻,養活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人類反飢餓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


袁隆平畢業於西南大學,全國排名第38名,可是他每天與老百姓打交道,工作于田間地頭,枯燥乏味,而他並沒有絲毫怨言,反而在農業研究方面做出了偉大成就,他不慕名利,不求回報,畢生所求,只為惠濟蒼生。所以說,不管做什麼事,要堅持熱愛,一生只做一件事,那一定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教育採擷


我覺得沒有浪不浪費的說法,只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職業規劃的問題。

一、競爭壓力大,先就業再擇業

根據有關數據,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834萬人,比2018年增加14萬人,再創新高。所以,現在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還是很大的。

題主是西南財經大學畢業,如果是本科畢業,那競爭力並不是很強。如果是在一家大型企業做前臺文員,已經算很好了,不存在浪費的說法。如果是小公司,那麼要在就業和擇業之間做選擇,確定好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

二、前臺文員也有職業晉升通道

全國的畢業生這麼多人,其實大家的起點都差不多,關鍵是在畢業兩年之內是不是能有一個比較大的突破。

對前臺文員來說,屬於行政類的工作,可以對比自己的專業和職業興趣,是不是要沿著這條路繼續發展下去。在正規的大型企業裡晉升通道是前臺-行政專員-行政主管-行政經理-行政總監。

當然,大型企業裡發展機會是比較多的。因為行政工作是比較單一、替代性會比較高,如果你想要讓自己增值,可以考慮在內部轉崗,前提是基於企業對於你本身的認可度很高,你就會有到其他部門發展的可能。當然,你要足夠努力和付出,在本職工作上表現出色或者業績突出。

三、其他職業選擇

如果你是在一家小公司做了前臺,但工作並不理想,如果不想浪費光陰,那麼你就要儘早考慮其他的發展機會。

擇業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你做了一段時間的前臺,至少對自己有一段較為清楚的工作認知,哪些更適合你,哪些不適合你,也是為你下一份工作指明瞭方向。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