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发现的“曹寅碑”印文之谜,扬州学者找到答案了

2017年6月,扬州发现了一块有曹寅题字的石碑,《扬州晚报》及时做了报道,随后各大报刊及著名网站纷纷转载或宣传,曹寅题石碑的发现引起了红学界的轰动。

该石碑长约80厘米、宽约50厘米。石碑的正文仅剩末尾三个字“公后尘”,落款处刻有“康熙五十一年岁在壬辰四月,江宁织造通政使司盐漕察院曹寅题”的字样。下部有两方印章,一枚印文为“曹寅之印”,此说无人置疑;另一枚印文略显模糊,专家、学者莫衷一是。

2017年发现的“曹寅碑”印文之谜,扬州学者找到答案了

在这块石碑上,有两枚印章,一枚印文为“曹寅之印”,另一枚为“荔轩草”。但这块碑文落款印章,到底是“荔草轩”、“荔轩草”还是“荔轩”,专家颇有不同看法。

曹寅,号荔轩,有诗集《荔轩草》。此外,在《李煦行乐图》上,曹寅题跋用章又是“荔草轩”。三种说法都有出处,且印章的走文与书法不同,相对更灵活,因此三种读法都能说通。

韦明铧认为,应为“荔轩”。他解释说,此处“荔”字下面有“艸”,仍应识读为“荔”而非“荔草”,古人篆刻时增加部首以图美观而已。

其他报道的说法与此相似:……下部有两方印章,一枚印文为“曹寅之印”,另一枚印文略显模糊,似为“荔轩草”。据了解,“荔轩”为曹寅别号,“荔轩草”则为曹寅的同名诗集。

其实,这一枚印章上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荔轩”,右“荔”左“轩”,与曹寅相关的书画作品中出现过这枚印章。

2017年发现的“曹寅碑”印文之谜,扬州学者找到答案了

曹寅《留题香叶山庄三首》

曹寅书法作品《留题香叶山庄三首》落款印章之一就是“荔轩”。这幅书法作品材质为纸本,尺寸是87cm×40cm,2011年10月拍卖,成交价为322000元人民币。拍卖说明中为“题识:楝亭曹寅。钤印:荔草轩、曹寅之印。鉴藏印:汪氏家藏”。钤印的“说明”是误导,此印与曹寅扬州石碑题字上的落款名章相同,并非是“荔草轩”而是“荔轩”。

曹寅这枚印章还在《李煦行乐图》上出现过。2014年12月北京匡时秋拍“古代书画”专场上拍的《李煦行乐图》以1863万元成交,超出估价六倍。此画为周道、上睿合绘,有确切的落款:“乙亥冬日吴门周道写照。”这幅画卷珍贵之处颇多,亮点之一就是曹寅于“戊寅修禊日”,即康熙三十七年(1698)在此画卷上的题诗,落款处有两印,其一即“荔轩”,拍卖说明中又误作“荔草轩”。

2017年发现的“曹寅碑”印文之谜,扬州学者找到答案了

《李煦行乐图》

一书、一画、一碑,三者之印相同,互证其真实性,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兼备。

凭什么说这枚印章就是“荔轩”这两个字,而不是所谓的“荔草轩”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印章上右边的字是“荔”的异体字,只是一个字,而不是误判的“荔、艸”两个字。

在汉典上查找“荔”的“字源字形”中,我们分别看到“字源演变”、“字形对比”和“异体字”三个栏目,当目光移到“异体字”一栏,顿感眼前一亮:那枚产生争议的印章之“谜”由此解开,原来印章右边的字正是这“异体字”栏目里的第一个字。

2017年发现的“曹寅碑”印文之谜,扬州学者找到答案了

异体字不是错别字,它是与所订的正字相对的字体,包括俗体、古体、简体、帖体等。一字不知,疑问多多,汉字的博大精深确实是其他文字无法相比的。

汉字,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是承载文化的工具,它多姿多彩,即使是一枚小小印章上的字,也值得我们去认知和探究。

作者 高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