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骂人无数,却没有想到死后,被她骂得体无完肤

文 I 人文视角

鲁迅是民国第一“骂人”高手,他几乎是骂遍了中国政界、军界,乃至学界。但是在民国时,除了鲁迅超级会骂人外,还有一个人,却被人忽略了。

这个人便是苏雪林,她在中国文学界,有着文坛常青树的称号。苏雪林经年累月,笔耕不辍,写了不少的作品。虽然在民国时代,中国人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逐渐加深。

鲁迅骂人无数,却没有想到死后,被她骂得体无完肤

但是在苏雪林的祖母看来,她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认为苏雪林作为一个女孩子,不应该像男孩子一样读那么多书。但是苏雪林“名不正,言不顺”的跟在叔叔和兄弟在祖父衙署所设的私塾里跟读。

苏雪林虽然年幼,听不懂《三字经》《千字文》《女四书》《幼学琼林》等。但是苏雪林在私塾并没有学多久,叔叔和兄弟们都搬到了学校。苏雪林就此中断了学习之路,但是她便利用在私塾里学得的一二千汉字,从叔叔和哥哥那里借一些通俗小说当作课本自读。

苏雪林就自己读书,久而久之,她不仅能读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也能粗读文言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之类的书,整日埋头于书海,自得其乐。

鲁迅骂人无数,却没有想到死后,被她骂得体无完肤

从这时候开始,苏雪林仿佛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但是苏雪林没进学堂,很多书本上的东西只能理解个一知半解。后来她在日本的叔叔回来后,叔叔思想比较开明,劝说了父亲,苏雪林才得以进入当地一个基督教办的小学读书。

在小学学习半年后,苏雪林可以自己写出一些诗歌了。但是半年后,她跟随母亲到了乡下。从而又中断了学业,这时苏雪林苦苦哀求家中长辈和祖母,终于说服了家中顽固长辈,进入到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

在学校期间,苏雪林得以认识了庐隐老师,但是苏雪林却不甘于以后当一个老师。后来苏雪林和庐隐结伴而行,离开了安庆。苏雪林考到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在系主任陈钟凡先生的帮助下,很快从旁听生转为正科生。

鲁迅骂人无数,却没有想到死后,被她骂得体无完肤

苏雪林来到北平后,这个思想前卫的地方,自然吸引了苏雪林。当时新文化运动正兴起,股蓬勃、新鲜的空气,弥漫北京;加之苏雪林受教于胡适、李大钊、周作人、陈衡哲等知名教授、学者,在师友的影响下,苏雪林思想也深受震动,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此期间,苏雪林最佩服的人就是鲁迅先生。苏雪林在1928年3月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是《绿天》出版,这本书出版后,苏雪林很快送了一本给鲁迅,并在扉页上用黑色钢笔写了:“鲁迅先生校正学生苏雪林谨赠七、四、一九二八”。

从苏雪林的这些做法,足见她是多么敬重鲁迅先生了。1934年,苏雪林在《国闻周报》发表了对鲁迅《阿Q正传》的评论,在文中她对鲁迅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鲁迅骂人无数,却没有想到死后,被她骂得体无完肤

但是为何在193610月19日鲁迅先生去世后,苏雪林对鲁迅先生的态度却忽然转变。

从这时候开始,苏雪林对鲁迅拉开了长达“半生‘反鲁’的序幕”。苏雪林的转变未免转变太快了,鲁迅一下子由偶像变成了仇人。

为此,苏雪林写了长达四千言的《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公开祭出反鲁大旗,破口大骂鲁迅是“褊狭阴险,多疑善妒”,“色厉内荏,无廉无耻”,“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在文坛“兴风作浪”,“含血喷人”,其杂文“一无足取”,“祸国殃民”。

从鲁迅去世后,苏雪林就没有停止骂鲁迅,在鲁迅逝世三十周年时,苏雪林还写过一篇长达两万七千字的长文《鲁迅传论》,文中大骂鲁迅。

鲁迅骂人无数,却没有想到死后,被她骂得体无完肤

苏雪林这般操作,着实令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后来有人传言,在1928年,苏雪林刚在文坛崭露头角,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组织了一次作家聚会,期间邀请了鲁迅、林语堂、郁达夫,也有文学女青年苏雪林。

苏雪林在这种场合看到自己的偶像,自然会和鲁迅打招呼。当苏雪林伸出手和鲁迅握手时,鲁迅却只点了点头。使得苏雪林非常尴尬,或许正是因为此事,苏雪林后半生一直在骂鲁迅。

文人相轻,或许真是事实,按我来说,是不能得罪女人。从这就看出苏雪林未免有点小家子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