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賣的理財產品,會不會把本賠光?

理財迦


自從2018年4月《資管新規》落地之後,銀行就不再對理財產品進行保本承諾,現有的存量保本理財到期後不得續發,所以很多人都在擔心,銀行不承諾保本,那麼這些非保本理財會不會出現把本全部賠光的情況呢?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所購買的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

理財產品的分級

商業銀行按照理財產品的風險高低,將其劃分為五個層級,分別為R1、R2、R3、R4、R5,越高的層級,其風險性越高,投資方式也越激進。比如R5級別的理財產品,其投資的方向以金融衍生品為主,出現虧損的可能性極高,甚至全部虧損都有可能;但如果是低風險的層級的產品(比如R1-R2),其投資方向都是銀行存款、保險產品、債券等等,這些產品要出現全部本金都虧損的概率等於零,所以低風險理財,最多就是部分本金出現虧損,不可能全部的老本都賠光;其餘的不說,單單就銀行存款部分,在怎麼的都不可能全部打水漂了。

如何選購?

任何一家銀行,在向客戶推介理財產品之前,都必須要求客戶進行《風險壓力測評》,從測評結果看你可購買的層級,可購買的範圍可以從上往下,但不能從下往上。

舉個例子:你的測評結構為R3,那麼你可以買R1、R2、R3的產品,但是你不能購買R4、R5的產品,這是為了讓客戶買到匹配自己風險承受範圍內的產品。

現實中如果你全部都如實填寫,95%以上的人風險測評基本都是在R1及R2這兩個層級,同樣商業銀行發行產品也是以R1和R2為主,對於R4R5的產品基本很少涉獵,這個你可以從銀行的官網查詢得知,比如郵儲銀行,目前在發的R4-R5的產品,一隻手可以數過來,但是R3以下的產品,數量可以達到上百隻。

所以大部分的銀行理財產品,基本不可能出現虧損的可能(遇到飛單及虛假理財的除外)。以2018年7月為例,到期的4417只R1-R2存續理財產品裡,僅有3只未達到預期的收益率,其餘都達到預期。

總結

綜上所述,只要你選擇的理財產品不是R4及R5,特別是R5層級的理財產品,那麼就不可能出現本全賠的情況,即使是R4R5的也不一定會出現全賠的情況,所以無需過於擔心。


鯉行者


朋友們好:

銀行賣的理財產品,把本賠光,這樣的概率是極其微小的,可以說還沒有中大獎的概率高呢。因此,對於銀行理財,還是可以比較放心的。下面來分析一下。

銀行理財產品的特點

現在銀行理財產品一般分為保本理財和非保本理財兩大類,現在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現在銀行理財產品已經不允許剛性兌付了。因此,現在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就成為大家比較擔心的事情了。

現在來說,一般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大家是不用擔心的,基本上銀行都會投資一些非常安全的投資產品,因此是比較安全的。

對於不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雖然是標明瞭風險,但是銀行作為專業投資人員,對於風險的管控也是非常嚴格的,一般情況下,銀行專業人員也都是非常精心的管理,以防止出現風險的。

從上面銀行理財產品的特點可以看出來,銀行理財理論上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實際運行中,一般都是短期理財,因此,風險總體上還是可控的,還是比較小的。

可以儘量選擇大型銀行理財產品

一般來說,大型銀行的理財產品更安全一些。一般大型銀行專業人員更多,金融產品更多,而且可以選擇的投資產品也更多,而且大型銀行信譽更加卓著。因此,如果選擇理財產品的話,選擇投資大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可能風險會更小一點。

現在大型銀行每個月都發行很多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一般來說,年利率都要比中小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年利率稍微低一些。但是,年利率低一些,可能安全性就會稍微好一點,因此,大家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不能夠光看預期年化收益率,還要看銀行的規模和實力。肯定是規模實力更強的大型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更小一點。

因此,如果大家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想風險小一點,那麼可以選擇大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這樣就能夠風險稍微小一點了。


綜上所述,理論上來說,銀行賣的理財產品也有可能把本賠光,但是實際上這個比中大獎的概率還低的多。因此,如果大家購買理財產品,想放心一點,可以選擇大型銀行的理財產品,這樣就能夠更安全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目前,在社會上,很多人都會覺得銀行的理財產品相對別的金融機構更加地保險和安全,所以在多種理財產品中,很多人偏愛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但是買了銀行理財產品,大家都還是會忍不住擔心,銀行賣的理財產品會不會把本賠光,下面我就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銀行賣的理財產品現在已經不進行“剛性兌付”,分為不保本理財產品和保本理財產品,保本的理財產品一般都是利率比較低的,比如大額存單,一般到期可以實現還本付息,然後不保本的理財產品就非常多了,幾乎現在大部分的理財產品都是不保本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控制好,就很可能把錢賠光,這是可能的。當然,我必須得強調一點,保本理財產品也不一定絕對保本,因為銀行本身也存在著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有哪些風險呢,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匯率風險等等,但是非保本理財產品也並不意味著虧損,據瞭解,在目前銀行所售賣的理財產品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理財產品會虧損,畢竟銀行有專業人選運營,所以如果已經買了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要過於擔心。



最後,所有人購買理財產品都是需要關注風險和收益的,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與經濟實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才是正確的選擇,在購買之前就進行篩選是必要的,如果等到虧本了才後悔,才真的不划算。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我,需要親們的支持


理財鴨


我起初在工商銀行營業廳買理財兩年本息都全部兌現了,後來發現包商銀行的收益很高就轉到了包商銀行,我是用手機銀行在網上分六七筆購買不同的產品的,大部分為中等風險級,近十來年了,本息都能如期分文不少的兌付,近來得知包商銀行由於存在巨大的風險而被建行託管了,以後該咋辦?心裡真有些忐忑不安了。


手機用戶55839403339


答案是會的,只是短期還不會,目前過渡期到2020年,要看國家相應政策;那如果我們沒有什麼好的投資渠道,只習慣於在銀行買理財啦,我們該怎麼辦?

1.本金會不會賠光,跟你買的是理財產品還是淨值型產品無關,這只是名字而已;你需要了跟你胡理財經理瞭解的是這個產品的資金投向,或者自己從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上看他的風險等級和資金投向,

2.看這家銀行歷年(5年之內)發行理財產品的兌付情況和收益情況(目前都是剛性對付理財產品,大家需要留意他淨值型產品的收益);如果都能兌現,那這家機構的理財能力和水平還是可以信任的;

3.購買銀行推出的結構性存款,這類產品,收益低於理財產品,適合理財風格穩健的人群;保本型理財產品早晚是要退出市場的,過渡期內及早轉變思路,提升自己的風險防範意識

4.分散風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果你有100萬,找2-3家銀行分開打理,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通過對比,你也會發現哪家機構更加專業。


芷一觀


現在銀行定期存款收益越來越低,一年期的基準利率為1.5%,而CPI水平為2.7%,錢存在銀行,存一年就貶值一年,確實不划算。以此同時,收益率更高的理財產品越來越多。

那麼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會不會把本賠光呢?

這個問題應該客觀來看待,銀行理財產品肯定是有風險的,現在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絕大多數理財產品都是不能承諾保本的。這意味著,這些理財產品理財上都有風險,和銀行存款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理財產品收益要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的原因,因為投資者通過承擔潛在風險去獲得更多的收益補償。

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分風險等級的,從PR1到PR5分為五個等級,PR1級為很低,PR5級為很高。如果購買的是PR1級的理財產品,基本上都是可以保障本金的,比如國債和貨幣基金;購買PR2級理財產品不保本,但虧本的可能性很低,比如結構性存款和養老保障產品。

購買PR3級理財產品,風險相對就提高了,比如基金、集合理財產品等;到PR4和PR5風險就很高了,比如信託產品、衍生品投資,就很可能對本金造成較大的損失了。

所以銀行理財產品會不會把本賠光,取決於你選擇的是什麼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越高,對應的風險越大。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己相區配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如果無法承擔本金的損失,一定不要購買風險等級為PR3及以上的產品,每款理財產品都會對風險等級進行說明,需要認真看情楚,以免虧錢後追悔莫及!


財經宋建文


從2018年開始,銀行賣的理財產品開始打破了剛性兌付,也就是說從2018年開始,絕大多數的市面上的理財產品都會逐步的打破保本保息的說法。那麼在這個時候,大家所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從理論上而言也會出現虧損的風險,但是我們現在所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真的會把本金全部虧光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雖然從2018年開始,銀行逐漸的打破了剛性兌付這個規定,但是也給了兩年的過渡時間週期。在這個時間週期內銀行還是要首先保證本金的安全,哪怕最終的收益率有一定的浮動但也要絕對保證投資者的本金安全。



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而言,只要選擇市面上處在平均利率水平中的理財產品那麼是不會出現絕對的虧損本金風險。因為當前的各大銀行出售的理財產品都是經歷過各自銀行的風控系統篩選,銀行的業績口碑也需要這些理財產品去維護,所以不太會出現虧損本金的風險。


所以只要選擇穩健型的投資市場理財產品,是不會出現絕對的虧損本金風險。


晴天財經閣


按照正常的理論,它是具備這種可能性的,但是這種可能性比較低罷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銀行的短期理財投資了什麼資產,所以,不透明的結構導致大家不知道它到底有沒有風險,它基本上是投資於債券市場和部分貨幣市場及銀行間市場的資產,債券大家都知道國債、企業債等,貨幣市場就是存單、協定存款等,而銀行間市場就是銀行間協定存款等。

那麼這些東西的權益都比較充足,基本上不會發生違約的風險,發生違約因為債務的清償排在抵押的之後,所以,比較容易處置,而且債權可以轉讓,即便折價轉讓流動性還是有的。

但是,因為銀行本身的操作能力和盈利要求,這類資產給客戶的收益偏低,其實如果沒問題,它是可以做到超額收益的,比如我這邊的私募債券類產品,就比銀行高很多。但是銀行以低收益做給客戶,也是為了自己多掙錢。

但能不能把本金賠沒呢?說了前邊這麼多就可以看出,本金沒了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投資的所有資產全都是假的,或者所有資產同時破產,但是要滿足後者幾乎是不可能的概率。而全部都是假的恐怕還是道德風險,這個在各類檢查中應該會暴露出來,所以全假的銀行的投資部也不敢這麼做。


張小帥說理財


銀行賣的理財產品,有把本賠光的可能!但是這種情況還是很小的概率。

銀行賣的理財產品,可能不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

這一點是我們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銀行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型代銷渠道,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都利用銀行來代銷自己的產品。

我們去到一家銀行,首先要會識別給我們推薦理財產品的人究竟是不是銀行工作人員。早些年,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都有派人在銀行網點駐點營銷的行為,後來銀監局嚴厲打非銀行人員駐點行為,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也許還存在這樣的現象,所以首先要注意營銷人員的識別。需要說明的是,就算是銀行工作人員代銷其他公司的理財產品,那也是正常的,並不違規。只是想買到正宗銀行系理財產品的話一定要自己擦亮眼看清楚。

認真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看清楚產品風險等級

我們要認真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不論購買的是不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都要看產品協議或者說明書!通常來說,通過協議或說明書的標題就能識別是不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協議或說明書中會寫明產品的風險等級,一定不要買超過自己風險等級的產品!

銀行理財已經打破剛性兌付,有可能出現虧損

銀行資管新規出來以後,已經明確打破了剛性兌付,所以任何的投資都有風險,購買任何的理財產品都有風險,如果想要安全性比較有保障的,一是不要貪圖高收益率,因為高收益對應高風險,二是不要選擇跟市場波動掛鉤大的產品投向,比如股指、貴金屬、期貨等。

高淨值客戶尤其要小心高端理財產品的陷阱

有些高端理財產品起點很高,一般人買不了,但是針對高淨值客戶的產品不見得收益性和安全性就能成正比。招商銀行的高端理財產品已經不止一次出事了,到期不能按時兌付或者只能拿回極少數本金,也就相當於把本賠完了。不過有錢人一般也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所以他們偶爾賠個幾次也影響不大,但是普通人千萬不要合夥湊錢去買這種產品,真的有把本賠完的可能!切記!


一定通過銀行渠道購買產品,切忌轉賬給私人辦理

不論你買的是銀行自己的產品還是代銷的產品,凡是在銀行出現的正規產品都應該可以從銀行的系統內辦理,包括櫃檯、自助終端、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渠道。如果遇到說要轉賬給個人或者轉到某公司賬戶辦理的,基本是騙局,一定要拒絕!

總結

銀行系的理財產品大概率還是安全性比較高的,但是也會出現個別風險性很大的產品,需要自己甄別,另外需要識別非銀行系的代銷理財產品和騙子的騙局。


讀毒獨310


  正規理財產品一般是不會的。

  從理論上講,理財產品除了保本型外都是不保證本金絕對安全的。但實際,理財產品虧損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小的。因為其收益本身就是不很高,多數在5%以內,說明其投資的都是低風險的項目。而且理財產品誕生歷史已久,運作模式已成熟,國家對其的監控也很嚴格,銀行在風控這方面也會做足功夫,要是動不動就賠本,銀行再推出理財產品,哪能賣得出去。所以說,銀行賣的理財產品,應該不會把本賠光。

  這個有前提條件:你買的是正規合法的理財產品,如果你上當受騙了,買的並不理財產品,那就很難說不虧本了。如果你被銀行工作人員欺騙了,把錢投資到私人項目上去了,虧損了銀行是不負責任,這只是工作人員的個人行為。所以,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好好看產品說明書,確保產品是銀行合規發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