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那麼貴,為什麼不用鹿替代養羊呢?

客居蘇州


鹿是特種養殖品種,不是想養就能養的,要有很多的許可才可以養。

鹿茸價格高,養鹿投入成本也高,不是所有養殖戶都有這個經濟實力的

養鹿週期長,技術要去高。這是養羊無法比的。

羊肉是大眾消費品。銷路廣,市場需求大。老百姓都吃得起。






Hello悟淨


我們要養殖什麼,看重的是它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又和供需關係密不可分。

確實在農村養羊的不少,養梅花鹿的還真不多。我老家一個鄰居養了一頭梅花鹿,是別人送他的。就這麼一頭梅花鹿自己待在一個二十幾平方米的圈裡,周圍還扯上了電網,這電網並不是為了防小偷,而是震懾梅花鹿的。據說那頭梅花鹿特別能作,老是想出來,後來被電網給電死了。所以說梅花鹿遠遠沒有羊那麼馴服,飼養佔地還大。

養殖梅花鹿,為的最主要的是採收鹿茸。鹿茸雖是名貴藥材,但是能用起的人很少。養羊主要是為了殺羊吃肉,羊肉是大家都能消費得起的美食。光這一點就說明養梅花鹿不如養羊實際。

養梅花鹿的技術含量更高!羊是我們經常見到的家畜,大家對羊比較熟悉,在飼養方面也簡單的多。而梅花鹿就嬌氣的多,大量的養殖技術沒有被掌握,所以養殖得就比較少。


冰原落雪


鹿茸是貴,但是鹿和羊的經濟價值不同,效益持續期也不同。兩者的用途也不同。所以,想通過養鹿來替代羊提供肉食,是不現實的。

1、資金投入差距大。一隻羊,大概也就能賣不到2000塊錢,但是一隻鹿呢?同理,兩者的投入也不同,一隻鹿崽的價格必然會比一隻羊崽子高很多。據我所知,剛生下來的小鹿崽子,只要能站起來,至少一萬元起價。一隻羊羔才多少錢?投入差距太大了。

2、用途不同。鹿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藥用,羊主要體現在食用。一隻雄鹿至少可以採鹿茸10年,鹿茸克價3-5元,十年的鹿茸多少錢?羊呢?除了種羊,都是養殖1-2年就殺了賣肉了。一個為了割鹿茸,一個為了賣肉,兩者的用途不同,誰能捨得殺鹿啊。



3、效益持續期不同。一隻鹿按每年割鹿茸3-5斤算,克價4元,每年收益在6000-10000元。可以割茸10年,一頭鹿的收益就在6-10萬左右,效益持續期太長了。羊的消息持續期也就在1-2年左右,一隻羊的收益也就在幾百塊左右,兩者的差距過大。


4、養殖方式和技術不同。鹿的養殖還是比較偏門,養殖量還是比較少的。主要的原因在於投入大、還是特種養殖,技術門檻高。但是養羊呢?技術門檻比較低,對資金的需求也相對少,畢竟鹿的產值低啊。

5、傳統因素的影響。在人們看來,羊就是為了吃肉。而鹿呢?則是有一些傳說和習俗在裡面。比如說傳說故事中有鹿。而羊呢?傳統生活中就是家畜。兩種不同的物種沒法一起比較。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鹿茸雖貴,但養殖起來遠沒有那麼容易。羊的價格雖然比不上鹿茸,但它是大眾化的養殖項目,具有較高的市場銷路和養殖普遍性。


以前我哥的奶牛場旁邊就有一家養鹿場,我經常過去玩,因此我對鹿這種動物也頗有了解。

他們家養的是梅花鹿,梅花鹿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人工飼養之前一定要得到有關部門的審批才能繼續養殖。梅花鹿的全身都是寶,我們最為熟知的就是鹿茸。鹿茸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對虛弱體質有非常好的調理效果。

在梅花鹿的飼養管理方面,首先要給它們修建通風乾燥的鹿舍。梅花鹿是非常怕熱的動物,圈舍一定要乾燥。其次要引入優良的梅花鹿品種,最好請有養鹿經驗的養殖戶幫著挑選。接著鹿的食物基本和羊的食物差不多,都是以各種飼草和秸稈為主。最後一定要做好鹿病的防治工作,以預防為主。

養鹿的主要收入來自鹿茸,而鹿茸只有公鹿才有,母鹿不長角,只能用做繁殖,是無法採收鹿茸的。

公鹿到2~3歲才可收割鹿茸,收割鹿茸也很有講究,其中以“頭茬二槓”鹿茸最好。剛割下來的鹿茸還要經過一系列的加工才能最終流入市場。


那麼為什麼不能用養鹿代替養羊?經過我的實地調查和了解,我得出了這幾個原因:

1.養鹿必須要取得有關部門的許可,手續辦起來相對較繁瑣。

2.養鹿畢竟是個小眾養殖,許多人沒有地方學習借鑑養殖經驗,只能自己慢慢嘗試。

3.鹿茸的採收週期較長,小公鹿要等到2~3歲才能採收它們頭上的鹿茸。

4.在鹿的疾病防治這一塊,養殖戶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做,一旦梅花鹿發生疾病,養殖戶會束手無策。


最後總結:相比養羊,養殖梅花鹿還是個比較新奇的養殖項目。對於這種新項目,養殖戶大多都會抱著懷疑觀望的態度,最後能不能賺到錢,他們心裡沒底。養羊就不一樣了,這是個大眾化的養殖項目,只要懂點養殖技術,做好疾病預防,基本不會賠錢(圖片來自網絡侵權速刪)。


西北郭郭


鹿茸很貴,論克出售,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它來自於梅花鹿的角,那麼人工養殖梅花鹿豈不是很賺錢,還養什麼豬牛羊?這是很多人都會有的疑問,梅花鹿要論人工養殖,可追溯到3000~4000年前,歷史並不比牛羊養殖的歷史差。但是,直到今日,養羊、養牛已經變得很普遍了,可養殖梅花鹿卻非常少。

之所以存在這種情況,咱們不用去深究,梅花鹿人工養殖發展到今日,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我們只看當下,像養羊一樣養殖梅花鹿,讓梅花鹿取代羊的位置。很顯然,行不通!



鹿茸雖貴,但曲高和寡,有價無市

鹿茸,首先是一種藥材,很補。一般人沒事,也不會想著去弄點藥材吃,而是身體虛弱,需要補身體的時候才萌生這樣的想法。也就是說鹿茸並非常規藥材,這就決定它的市場並不大。其次,鹿茸價格昂貴,10~20元/克,500克(1斤),就是5000~10000元。就這個價格,大家可以看看豬肉價格30元/斤,都有些承擔不起了,更何況幾千上萬元的鹿茸呢?所以,能夠消費得起人並不多。

基於以上兩點,市場需求狹窄,消費人群不多,養殖的前景不大,取代羊養殖更不可能了。



梅花鹿養殖,存在不少弊端

養殖梅花鹿,不能像養殖羊那樣,搭建一個羊舍,不需要佔多大的面積,可以採取家庭式養殖的模式。而是需要比較大的場地,一隻梅花鹿的圈舍佔地面積在4平方米左右,另外還需要搭配一個運動場,面積是圈舍面積的2.5倍,也就是10平方米。那麼,養殖一隻梅花鹿需要14個平方,而這還是保守估計。相比一隻羊,佔地面積不超過3個平方,還不用非得搭配一個運動場。在如今寸土村金的時代,佔用太大土地面積的養殖業,會面臨土地問題。

此外,養殖梅花鹿要求要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並不是誰隨便都可以開展養殖的。比如梅花鹿的幼崽很容易生病死掉,成活率不高,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術,如何提高成活率?成活率不高了,如何從中獲利呢?相對而言,養羊大家都比較有經驗,能夠飼養得很好。

所以,現在養殖梅花鹿取代養羊幾乎是不可能的。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有點意思的事兒


鹿茸治什麼病?感覺上大補,又似乎什麼俱體的病都不治。說白了鹿茸、鹿鞭等就是富含激素而已。古代沒有現成的激素,只好用一些人參、鹿茸等富含激素的食物。誰都知道,短期內突然攝入大量激素,人體一定會快速發生反應。但過後,又是另一回事。


告鳥之


鹿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斑龍”,可見古人對它有多麼推崇。鹿的角不僅可以拿來做鹿茸,還可以用來熬鹿角膠,即便餘下來的鹿角骨頭,還可以拿來做藥,稱為鹿角霜。

至於鹿肉則是一味進補佳品。尤其一到秋冬兩季,清廷皇宮裡頭,這長白山梅花鹿一直是御膳房必備的食材。


既然鹿全身是寶,為何不大規模養殖鹿,甚至用鹿來替代養羊呢?


鹿主要生活在高山叢林,而羊、牛、馬這些能夠大規模放牧的牲畜,能夠在內蒙、西北、甚至西藏一帶草原生存。但這些惡劣環境,不適合鹿生存!

其次,鹿生性好動,從來沒有被人類馴服,不像羊,大約8000年前,就已被人類所馴化。


再者,鹿挑食,一般草料根本無法讓它開口,而不像羊,幾乎不挑食,只要是綠色植物,都能成為它嘴裡的美味。

最後,養鹿成本高,即便現在在東北養殖,但畢竟還是少數中上等人家養,而不像羊,投資成本低,幾乎每家每戶都能養幾頭。


本草百曉生


主要是鹿沒有被徹底馴化,缺乏放養條件,靠圈養投資成本高,太辛苦,鹿易生病,產品茸肉銷路有限,產值比並不比羊高很多有關吧。

鹿具有藥用價值的有兩種(鹿茸、鹿血、鹿鞭),一種是梅花鹿,養殖區最要在東北地區,另一種是馬鹿,養殖區主要在西北地區。


梅花鹿生性膽小,沒有好的大面積放養條件時,只能圈養,但易驚易病,公鹿產茸量很低,母鹿只產崽。新疆有人飼養梅花鹿,靠肉、茸成功的,也得益於產量少的原因。


馬鹿新疆、甘肅養殖戶多些,因馬鹿生性暴躁易傷人,特別是發情期,喜歡攻擊女人和陌生人,所以多數為圈養,放養要求面積大,無居民區和農作物,有這樣的條件的地方並不多。


飼養馬鹿如果有放養條件,還是比較好養,它很少攻擊飼養者及常見者。70年代單位養過幾只從山裡抓的小馬鹿,喝牛奶長大,喜歡跟著牛群跑,後來發展的越來越多,過年時殺幾隻吃肉,0.78元1公斤,只是吃多了會流鼻血,普遍反應不好吃。現在飼養的馬鹿肉許多是做成了速食五香馬鹿肉。

馬鹿兩公.兩母

養鹿投資大,沒有好的放養條件,依靠投料飼養,產出比不如養奶牛,比養羊辛苦,大規模飼養有很大難度,也牽扯到量化後的銷路問題,所以鹿的飼養無法替代飼養羊。



馴鹿

另外再說一下馴鹿,它比較適合放養,成本低,適應惡劣氣候條件,也沒有成為較普遍飼養的家畜,這可能是肉質多數人不能接受有關吧。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果侵權可以聯繫刪除。


西非華農


鹿是特種經濟動物的一種

而特種經濟動物的飼養沒有廣泛性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導致的。

1.鹿的馴化歷史較短,為半馴養狀態,而家禽,家畜已經有很長的馴化歷史:

中華民族馴化豬已有上萬年曆史

家雞的馴化溯源

北京大學考古發現:中國的牛馴化起於一萬年前

之所以鹿的馴化歷史較短有以下兩個原因

(1).野性強,馴化難度高。

(2).馴化價值不大:不能騎行,不能耕作,肉和奶不多,繁殖能力不夠強。

2.飼養試驗起步較晚,至今國內外還沒有制定出一個科學的飼養標準,營養水平不能滿足生產生長需要。

3.生產操作缺乏科學性的指導。

4.未經國家審定的生物性製劑的廣泛使用,以及頻繁的引種,使得原有疫病尚未控制又有新的疾病傳入。

5.產品加工技術落後,我國特種經濟動物飼養以小規模飼養為主,技術水平落後,和國外先進水平有較大的差距,很大程度商業限制了其發展,使得系統產業鏈無法形成。

國外鹿養殖業的發展現狀:

1.新西蘭養鹿業

新西蘭無野生鹿資源,19世紀中期從英格蘭、蘇格蘭等地引進赤鹿、梅花鹿、水鹿和美洲馬鹿自然放養,20世紀90年代實行圍欄飼養,目前存欄數達250~300萬隻,重點發展茸、肉型鹿(系),主要品種是赤鹿。目前年產幹茸17萬kg以上、鹿肉1700萬kg以上、鹿皮約50萬張,出口金額達3 億新元。新西蘭廣泛採用圍欄輪牧飼養,每個農場飼養量為1000頭以上。新西蘭建有養鹿協會,在鹿業生產經營上始終實行產學研結合、產銷一體化方針,其鹿茸出口一直佔有國際市場70%的份額,主要出口東南亞、日、韓和港臺地區。

2.俄羅斯養鹿業

俄羅斯於19世紀40年代開始發展養鹿業,主要品種是梅花鹿和馬鹿,目前飼養量達30~50萬隻,年產鹿茸5~10萬kg,鹿肉300~500萬kg。俄羅斯養鹿場多集中於寒冷地區,並實施了區域性發展,雖然鹿茸生長較慢,但收割、加工技術標準高,故鹿茸品質甚佳,在國際市場上很受青睞。俄羅斯現存野生駝鹿約3000只、野生馴鹿約200萬隻,在其種群數量過大時也實行部分利用。

3.加拿大養鹿業

加拿大地域廣闊、物草豐富,多寒冷地帶,適合養鹿。加拿大主要飼養馬鹿,以取茸為主,在20世紀90年代後養鹿業有了長足發展,其馬鹿茸以枝體粗大、肥實細嫩著稱,鹿產品製作程序也標準化,致使加拿大鹿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幾乎所產的鮮、幹茸均出口到中國、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

我國養鹿


袁家小妹蘭芳


鹿產茸,羊產肉產毛,雞產蛋,土地產糧,繭產絲,牛產耕,馬產騎…………宮能作用不同,以一代全,怎麼可能滿足人類發展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