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下拉能代替引体向上吗?

kuicheng


我先回答:高位下拉没办法完全替代引体向上。

我们先要从他们两者的对比开始了解。

1.相同点

①动作模式一样

需要通过双手握杆,通过自上而下做拉类运动,到动作末尾整个人还需要后仰,标准位置都在上胸贴杆。

②训练目标肌肉一样

都可以练到背部肌肉群,不同握距侧重目标肌肉也不同,这一点两者一样。

与肩同宽握距:可以练到斜方肌
宽握距:可以练到上背和中背肌肉群
超宽握距:可以练到大小圆肌、冈下肌、三角肌后束
反手窄握距:可以练到背阔肌和肱二头肌

这4种握距,侧重点会不同。

2.不同点

①承重不同

引体向上是自重训练,双手握杆,整个人身体是悬空的。

而高位下拉是固定器械训练,人是坐立的,拉起的重量减半。

可以说标准引体向上没办法借力,而高位下拉更容易通过后仰借力。

②下拉横杆位置不同

引体向上的横杆是保持不动的,你只能向上拉起身体。

高位下拉是将横杆往下拉,横杆是跟着手走的,最终落在上胸的位置。

也就是一个固定,一个走动

③感受度不同

能把引体向上练好,可以增强手臂和背部肌肉力量,同时还能练宽背阔肌。

高位下拉虽然可以练到背阔肌,但它更多的是增加背阔肌厚度。后面要逐步加重量,不然太轻了又没感觉。

两者对比,引体向上对整体力量提升会更好一些,尤其对小臂和握力会有更明显提升。而高位下拉也算是练厚背部肌肉的一个动作。

也可以说,你能拉动大重量高位下拉,不一定能做好引体向上。而引体向上增加负重,也能练厚背部肌肉。

3.两者都有好处,都需要练

引体向上能做好的人不多,大块头力量很强也不一定就能做好。

而高位下拉也不是说完全就可以抛弃,它能增加负重,练厚背部肌肉有更多刺激。

侧重综合力量,肯定要练引体向上,而且需要强化训练。

而如果是想让背部更厚一些,让拉类运动更轻松一些,那就去做高位下拉。

两个动作在练背日都需要去练。可以把引体向上放在首位训练,从吊杠开始做热身,再做5-8组的训练。如果标准版本做不了,可以借助弹力带或弹跳式的方法去练。

而高位下拉可以放在练背的第三个训练项目,也就在哑铃或杠铃划船之后。这样你中间有了一个间隔时间。不然你刚做完引体向上,接着又做高位下拉,重量加不了,而且还容易力竭。

写在最后的:

我个人认为引体向上最好是做宽握距的,就是略微比肩宽一些,斜方肌、大小圆肌、冈下肌、背阔肌等背部肌肉都能练到位,就不需要再换其它的握距。

而高位下拉我建议采用三个握距:一个是宽握距,一个是反手握距,一个是超宽握距。分别各做3组*10次,重量逐步递减,这样过渡感觉会非常好。

个人推荐的一个练背训练顺序:

引体向上→杠铃划船→高位下拉→哑铃划船→坐姿划船

练完这5个动作,最后再做5组硬拉,整个背部训练结束。

这是我个人的建议,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动作太难做,就完全将其排除,每个动作都有它的优缺点,经常换着练习,效果换更好。

想了解更多健身内容,请关注“悠米爱健身”


悠米爱健身


不能代替的,引体向上的强度刺激作用要比高位下拉多很多。下面咱们具体分析一下。

引体向上

一个被称为“上肢训练之王”的复合动作。之所以能被封王,必然有过人之处。引体向上结合了屈肘,肩伸,内收,屈指等动作,刺激到的肌肉有背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后术,胸肌,还有腹部的核心肌肉做静力性收缩保持核心稳定。几乎人体一大半的肌肉参与到这个动作中,包括燃烧的热量,体内激素释放量,刺激肌肉数量等都要比坐高位下拉要多的多。



高位下拉

高位下拉主要是上臂的伸和内收,肘的屈,由于下肢固定,且重量一般没有体重那么大,所以肌肉的刺激数量和强度都比较小,全身参与动作的肌肉也较少。

从参与肌肉数量,刺激强度,后续影响等方面对比,引体向上都是当之无愧的上肢训练之王。高位下拉可以作为引体向上之前的辅助训练,等力量上升后再去做引体向上会更安全一些。所以,高位下拉是不能取代引体向上的。


运动康复王帅


我是Eddie,星辰健身特约健身教练,今天和小伙伴分享:高位下拉能代替引体向上吗?

我觉得需要分类讨论,能或不能都正确,动作是固定的,人是不同的人,首先选择的训练对象是什么人群。

第一类训练人群:女性,新入门健身小白。首先百分之90以上女性的上肢力量,由于男女有别的原因,自己的先天肌肉力量以及肌肉耐力都远低于男性。

那么这种人群,本来在自身力量薄弱的前提下,去训练自重的引体向上或者辅助的引体,不管是从力量角度出发还是从角度掌握细节出发,引体向上并不是首选动作。

这个情况下,就需要高位下拉这种固定器械去入手,先从最轻的重量开始,把自身的动作和角度调整好,进行20-100次的重复训练,让身体的肌肉形成肌肉记忆和动作掌握,再去进行力量的递增,必须保证动作要在正确的情况下去递增重量。

如果递增重量过程动作发生变形,停止增加,回到上一个保持正确动作的重量去训练,质量远比数量要好,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这种情况下呢,女性选择高位下拉远比引体向上要更好去发展背部的肌肉和感觉的形成。同样的,新入门的健身小白也是,如果在自身肌肉力量不到位和动作不掌握不熟的前提下,还是建议选择高位下拉之后,对自己有一定的肌肉感觉,再去尝试引体向上。

这种锻炼先后顺序,我个人觉得发展背部肌肉来说,非常好,否则首选引体向上锻炼会可能对其他地方肌肉的借力,从而导致肌肉的形状以及比例发展不协调。

第二类型训练人群:有一年以上训练经验的训练者,第一要明白的是引体向上和高位下拉的区别,引体向上要求的力量会更大。

其次,引体向上如果对于有肩关节活动度不好的人,那么在锻炼的过程中,整个背部肌肉的收缩就会呈现不平衡的发展,比如背阔肌大圆小圆肌受力充分,但是中下斜方以及背部内侧的肌肉就会由于力量和关节活动度不够的人无法收缩到位,就会形成肌肉发展不协调。

这个时候选择高位下拉去调节自身适宜的重量,整个训练过程,背部的收缩就会受力均衡,对于小白来说,发展协调的肌肉要比,某一块异常突出要好看太多了,并且不协调的肌肉就会发生体态问题。

所以针对高位下拉能不能代替引体向上这个问题,上面我大概的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人群,各位健身小伙伴可以适当参考自己的处在类型对号入座,前面的人群我只是针对给了新手以及健身中级以下的人群建议。

今天分享到这里,关注我们,下次再分享,喜欢健身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有更好的建议可以回复留言。


星辰秀


高位下拉只能作为引体向上的辅助动作,并不能代替引体向上。

我们先来看看高位下拉和引体向上针对的肌肉和动作区别

高位下拉

你需要将身体牢牢地固定在座椅上,在开始的时候保持身体挺直,送出肩部让背部肌肉完全拉长;开始下拉的时候先收紧肩胛骨再肩膀下沉,然后下背部微微反弓,靠背部肌肉发力,将握把拉到胸口上方位置,这个时候身体微微后仰,同时保持背部紧张控制住1秒左右,再慢慢放回握把到初始位置。

高位下拉针对的肌肉主要有: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和菱形肌

高位下拉分宽握、窄握和反卧,分别主要针对上背部、背阔肌和下背部肌肉。

引体向上

和高位下拉不同,引体向上需要靠双臂将自己悬垂在单杠上,肩胛骨收紧下沉远离耳朵,发力的时候依靠背阔肌的收缩将身体拉向单杠,最好到下巴微微超过单杠的位置停顿一会,下放身体的时候逐渐放松背阔肌,慢慢伸展到起始位置,全程需要保持身体的稳定。

引体向上针对的肌肉主要有: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肱二头肌、腹部核心肌肉、三角肌后束和菱形肌。

引体向上也分宽卧、窄握和反卧,分别更针对中上背阔肌、中下背阔肌、菱形肌和肱二头肌。

高位下拉和引体向上的区别

乍看之下,高位下拉和引体向上在针对的肌肉部位和发力情况上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引体向上作为复合训练动作,涉及的肌肉更多,对于核心力量的要求也更高。而高位下拉作为孤立训练动作,更多地是针对背阔肌以及大小圆肌的训练。

有许多人,高位下拉可以拉远远超过自己体重的重量做组,但是引体向上却根本没法标准地完成几个。原因就是高位下拉是孤立动作,你只需要使用背阔肌发力就可以了,背阔肌的力量是很大的;但是引体向上是复合动作,你需要先保持核心的蹦极来保持身体的稳定,然后在拉起自身重量的同时,背阔肌、肱二头肌、大小圆肌等上半身一系列肌肉要协同发力,对抗因身体被拉起而处于的不平衡状态,这个时候的难度将远远超过单纯地高位下拉。

那引体向上和高位下拉应该如何搭配训练呢

高位下拉可以作为引体向上的辅助动作。

因为引体向上是一个复合动作,在背阔肌发力的同时,很多其他的协同肌群也会被训练到,而引体向上的力竭往往都是因为这些协同的肌群力竭而造成的,这个时候背阔肌还没被完全地训练到,还有余力。

所以比较好的安排是在做好引体向上的训练后,再安排高位下拉的训练动作,专门针对背阔肌的孤立训练,可以彻底地将背阔肌磨到力竭,训练效果更好。

因此

高位下拉并不能代替引体向上,但是可以很好地作为引体向上的辅助动作,让你的训练效果更上一层楼。健身的时候,最好都是把复合训练动作放在前面练,这个时候身体状态比较好,力量充沛,能够更好更高质量地完成动作;在通过复合训练让协同小肌群疲劳后,再安排针对大肌肉群的孤立训练,这样的训练安排才是科学有效的。

我是小何如何练,祝大家都能合理安排训练计划,练出好身材,请点赞和关注。


小何如何练


这两个动作的对比比较有意思。

严格意义上说,高下拉和引体向上是孪生兄弟,非常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首先它们刺激到的只要肌群几乎是一样的,都是上背部肌群,背阔肌大圆肌这些。

但是,对于健身新手,引体向上是一只拦路虎。基本都不能标准的完成哪怕一个。

这时候,我会建议他们用高下拉作为过渡动作。

因为引体向上需要拉起的最轻重量也是你的体重,一百多斤不是谁都能干得动的。

而高下拉则可以随便调节重量,根据你的力量调节重量,这样每个人都能完成。

以上就是这两个动作比较大的区别之一。

等你的背部力量,通过高下拉提高了以后,就可以尝试完成引体向上了。

这个时候建议你用引体向上代替高下拉。

因为引体向上除了刺激背部肌肉,对你的核心力量稳定性有帮助,但是高下拉只能刺激背部。

再到了高阶,你力量很大了,引体向上已经不能满足你了的时候,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是腰上挂杠铃片的负重引体向上

第二是大重量的高下拉

这时候你已经是高手啦,自己喜欢哪个自选就好!


虎山行不行


高位下拉能不能代替引体向上得看你锻炼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是针对于背阔肌而训练那么高位下拉能代替引体向上,因为高位下拉和引体向上在刺激背阔肌方面取得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你以锻炼身体、活动筋骨为主还是应该多练引体向上



高位下拉和引体向上的区别

高位下拉和引体向上在动作模式上都差不多,都是把胸腔拉向杆子附近,但是锻炼感受绝对不一样,做引体向上明显感觉比做高位下拉要累。

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身体固定点的不同,高位下拉有两个固定点分别是手掌部位和下半身,当你做高位下拉时不用考虑下半身的问题,可以把注意力都放在背阔肌上,所以做这个动作时并不会发生体力透支的情况,只会感觉到背阔肌的酸痛。这就说明高位下拉是只能练到目标肌肉的健美动作。



而引体向上则不同,引体向上动作仅仅有手掌处一个固定点,而且这还是一个把自己拉向上方的动作,当身体离开地面的时候很难掌握平衡,如果想让背阔肌均衡的发力就要使全身的部位都进入到训练状态。如果你把双腿弯曲,下半身就会放松。用这种姿势就感觉下半身坠着某个东西非常的累,如果把双腿绷直核心绷紧就不会感觉太累。



所以说引体向上是锻炼身体协调性、锻炼心肺功能以及锻炼背部肌肉的全民健身动作。

结语

我建议在训练的开始阶段先做引体向上,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精力最充沛,在锻炼背阔肌的同时还会兼顾到全身,引体向上做50个左右,不分组数和次数做到50个为止,然后再做对背阔肌有针对性训练的高位下拉动作。


健身小瑀


毋庸置疑,高位下拉是不可能替代引体向上的!


一样东西如果需要替代另一样东西,那么它的效果和作用必须是一样的,而高位下拉其实更侧重相对孤立的背部训练,而引体向上则更侧重协调的整体发力的拉力训练。就算是健美大咖,也不会不练引体向上,只是练得少而已。


就像玩街头健身的不可能只靠高位下拉就练会前水平,只练高位下拉你也不可能练会双力臂,靠高位下拉你也练不会单手引体向上,因为他们本身的发力就是有区别的,引体向上是全身协调发力,高位下拉是下半身固定的发力,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当然如果你只是纯粹的增肌,前期其实还是不能替代的,最起码是在你练了1-2年的健身之后才能替代(这里指的是,相对少练引体向上),毕竟健身初期都是协调、复合的动作对于健身效果更好。所以当你是个健身中高级玩家了,那你完全可以不练引体向上,因为相对孤立的训练对于增肌效果更好!

其次,想增肌的话,高位下拉是肯定要练的,相对引体向上来说,高位下拉更容易刺激下背部,如果有接触徒手人群的话,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很多的人都是倒三角的背,但是下背部肌肉却并不是很发达,这也算是引体向上的缺点了,也说明引体向上对于上背部的发展是很有优势的,所以结合起来更好。

其他的运动项目,其实最好也是不要用高位下拉来替代引体向上,你可以把它们当做互补品,而不是替代品,尤其是像想学习引体向上、前水平等的人群,高位下拉是作为你的一个辅助训练,只是帮助你提升背部力量的,还是得以引体向上为核心。特别是当你不会引体向上的时候,高位下拉是一个很好的辅助练习。

而且,引体向上对于大众和普通人来说其实更加实用,你并不需要去健身房,你就可以练出一个比普通人好很多的背部,而且这种训练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练的。


总结:引体向上的效果在健身中是无可替代的,你可以少练,但是不能不练!


更多健身知识请关注“街头健身指南”!

引体向上你能拉多少?

欢迎评论留言!有问必答!


街头健身大飞


可以,我这里还有一些背部的训练建议,如果你做不了引体向上,那么就老实的开始背部增肌训练吧!这样才能早日完成引体向上!

“哈喽,大家好,我是杨哥说健身” 练背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保障肩胛骨的收缩,高位下拉这类的直上直下的动作肩胛骨要保证收缩起来往下做拉的动作,这样才能有效的练到目标肌群;练划船这类“划”的动作要尽量保证肩胛骨往后面收缩,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刺激。 肩胛骨的状态决定我们练背的感觉,练胸尤其是有圆肩的老铁胸部练的都不是很好,胸部中间是空的,没有肌肉,因为圆肩导致我们做夹胸这类动作没有感觉,所以胸部练不好,具体解决方法我会在下篇文章写出来,我们来看看今天的背部动作要领和动作吧!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背部的主要肌肉(不是全部)构成和它们的功能: 1. 斜方肌,由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的关节动作是肩带上提,中部的关节动作是肩带回缩,下部的关节动作是肩带下压。 2. 背阔肌,打造宽背的关键因素就是背阔肌,关节动作是肩关节的内收和伸。(上臂向下向后拉都可以练到背阔肌)。 3. 竖脊肌,是主要的力量支柱,起到稳固和伸展躯干的作用。

一、杠铃耸肩 这个动作主要是训练斜方肌上束,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耸肩的过程中手臂不要弯曲,避免手臂参与训练的


二、坐姿拉力器划船 这个动作主要是肩带的后缩和肩关节的后伸,不过应该将肩带后缩作为主导动作,主要训练斜方肌中束,次要训练背阔肌。


三、宽握距下拉 这个动作主要是手臂向下拉为主导动作(肩关节内收),上文提到了,这是背阔肌的训练动作,但是背阔肌是一个较大的肌群,宽距的下拉并不能全面刺激到整个背阔肌,这个动作偏向训练到背阔肌的外侧,打造宽背的必备动作之一。


四、窄握距下拉 这个动作弥补了宽距下拉的不足,更侧重背阔肌内侧的刺激。


五、杠铃划船 上面提到的宽、窄距下拉是针对背阔肌的宽度,杠铃划船也是主要刺激背阔肌的训练,不过更侧重背阔肌的厚度,同时斜方肌的中束和菱形肌也有参与。也可以反手做,练得到背阔肌下面,也可以正手反手一起做,组成一个超级组。





六、杠铃硬拉 硬拉在背部训练中的地位绝对是不能忽视的,作为三大力量动作之一,它能消耗更多的热量,刺激到几乎所有后侧的肌群。主要刺激大腿后侧,臀大肌和竖脊肌。

谢谢大家的阅读!


杨哥说健身


我是Johnny,今天和小伙伴分析引体向上的问题:高位下拉能代替引体向上吗?

肌肉是不长眼睛的,不论你手中拿着杠铃还是哑铃,肌肉只做一件事,对抗施加与肌肉上的这个阻力。阻力越大,肌肉收缩用力就越大。

两个不同的训练,但是只要在同一个平面上,肌肉在同样的平面上进行收缩,关节移动的位置都相同的话,对于肌肉来说是一样的效果,区别只是在重量。

高位下拉对于那些力量比较小,不能够负担自身体重做引体向上的人来说,它同样可以用来刺激自己的肌肉进行训练。因为引体向上很多女孩子或者说力量较小的男生,没有办法完成或者没有办法完成足够的数量来刺激肌肉。

高位下拉,还有一个就是说,如果你的力量很大,自身的体重来说比较轻的话,你做引体向上比较容易。那么对你的肌肉来说刺激效果就会有所影响,高位下拉的重量是可以调节的,你可以使用更大的超过自己的体重。当然引体向上也可以做一些负重的引体向上,来完成达到同样重量的目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我是IPTA国际健身教练学院导师:Johnny,喜欢健身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你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留言评论!有帮助的话记得点个赞哦!感谢支持,下次再分享!


爱健身的魔兽


高位下拉和引体向上都是对背部的训练,这两项训练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就跟俯卧撑和卧推差不多一个意思,一个是远固定,一个是近固定。

高位下拉时身体是固定不动,我们去依靠背部手臂的力量来将重量拉至身前。

而引体向上时身体是在移动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需要更多的辅助来稳定身体。

在两个动作同样负荷的前提下,引体向上难度更高,体能消耗更大,肌群刺激更多。

所以,如果想要全方位的打造背部肌肉或者高阶健身者,可以采用引体向上来训练背部肌肉。

如果在体力不济或者无法完成引体向上的初阶健身者可以采用高位下拉的方式。

训练引体向上和高位下拉可以相互代替,甚至可以相互促进。但是并不能完全代替,因为刺激效果是有一些细微分别的。

强硬健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