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而生的农业合作社发展前景怎样?

冷眼看世界252069448


一家三亩五亩的分田到户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土地扭转已经成为趋势,土地扭转到大户或者合作社手上,会促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体量增大的农户在市场信息,研发,营销以及抗风险能力都会增强。


行成于思29838286


根本克服‘土地兼并严重’

先讲经济

比如A一家三口人,每人一亩责任田

第一,国家奖励流转土地,一亩200元

第二,谁承包,奖励谁一亩100元

第三,承包人承包3年后,不再奖励承包人,反而是农业服务为主,可以派遣农业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服务,免费获得新种子,也可以获得国家给的农业机械租赁购买补贴

再讲根本

法律先行,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如农民A要回土地,必须保证土地归属!但不能影响承包人整体经营,比如1000亩地,A 的地在中间!可以从边地归还!

具体细节很多,我曾经设想过

耕种范围、农业金融、农业技术、大学生农村就业、土地法律规范、司法法律规范、国家政策指导、农村改造道路……

希望有能力的人,别纸上谈兵!扎进农村,协调好银行、财政当地政府利益冲突!行动力才是执行力!


盛世家中昌


土地流转今后将是一种趋势。现在农村单个家庭种田种地已经没有多少收益了,特别是石荒漠山区的农民,人均田地少得可怜,可以说靠种田地收成都不够一家人口粮的,特别是现在各种农资也是特别贵,好像前面看到一个人做的试验,一个人种了十几亩稻田,一年收成下来除去化肥,犁田插秧费,收割机费,油费,收水费等等,最后把粮食卖掉纯利润是一块钱,而这个还不包括自己的人工费。虽然这个说起来有点极端,但是现实确实就是那样的。所以现在农村有劳动力的青壮年都去外面打工去了,留下老人和小孩,没办法做那么多了,所以田地因为没人耕种撂荒了,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我们家水田有十年了没有人在家种田了,免费给别人都没有人愿意种,都是在河边,水渠有很多水,方便得很,但是还是避免不了抛荒了。山上种有山茶果树,还有桐果树等,多年不护理现在杂草丛生,灌木都比果树大,不清理根本进不去里面。因为我们一个村几百户,基本上有人在家做农活的也就几十家,他们自己家都种不完,更不用说帮忙别家得了。所以,搞土地流转,一方面可以保证田地长期有人耕种,外出打工的农民也有一点租金或者粮食补助,这个还是合理的结果。虽然不是最好的方案,但是目前情况下,我认为土地流转政策还是比较可行的。以后还会有别的政策,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百色大芒果


未来年轻人没有几个愿意与土地打交道的,规模化是必然。不过合作制历史上已确定不适合,不过可以把整个土地做为资产按人员分股分权,再把土地化分,转包给私人,一年一包,转给谁投标和农民投票决定。或交给村委集体打理(当然历史证明缺陷很多,要建立的机制和促能动行的细分激励方法也很多,路很长)


用户7691766909975


农业行业。要说风险投入很高,土地流转。只是一部分人看到了商机。并不是大多数人。推广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不是没有出路。只是说,咱们国家农业政策。推广形式单一。缺少实用多元化。让有能力的人,发挥自己的农业技术特长,才能更好地将土地高效利用。同时参考世界各国。土地政策合理规划,以及配套奖励政策。


我是邓向阳


1.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2.国家为什么提倡“匠人”精神,就是在某个领域做精做细做强做大。



寒号百日


现实的农业生产活动,单个农户是弱者,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不断变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土地流转而生的农业合作社,有前景,会发展。

把分散农户个人手中的零散的士地资源集合,能更好的将土地资源高效利用起来,有利于农业机械在生产活动中推广和使用,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也能更快的推广农业新科技,提高竞争力适应当下的生产,销售经营活动。


静树幽兰


土地流转是一种进步,好处也不少,但个人觉得我国农业发展还是应该学习西方发的国家,成立家庭农场,让会种地的人有足够的土地,不会种地的人另行择业,这就需要国家对不会种地,不愿意种地,和没有土地的人进行培训,培训应该用专业人员进行,不要想从前那样敷衍了事,只有剩余农民真正的技能才能把土地留给真正需要的农民,


林区野小子


还是让热爱种地的专业人员去管理吧,都城镇化了还合作社?三百六十行,术有专攻,各负其职就很好,与民休息,政府尽量做到维护各行业秩序就好,把持好方向和鸿观,各领域专业人员更知道怎么做更好。


yang123654


土地流转而产生的农业合作社,应该也是一种尝试吧。因为前几年突然之间发现有很多的农业合作社。但这几年发现很多合作社运作也不正常。也出现了很多倒闭,停业,负债情况,因为改革不是一步到位,尤其是土地问题,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不可能直接私有化。家庭农场制农业公司等集约化土地运作肯定是为未来发展方向,期待着土地改革方面有实质的举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