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快乐】元宵节必看的两幅书法

元宵节必看的两幅书法

【元宵快乐】元宵节必看的两幅书法


【元宵快乐】元宵节必看的两幅书法


【元宵快乐】元宵节必看的两幅书法


元宵节起源

【元宵快乐】元宵节必看的两幅书法


【元宵快乐】元宵节必看的两幅书法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喜乐元宵

书法可记事。古人在元宵节这天或前后几天写下几行字,将时间记得清清楚楚,多年之后,仍然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情境。

而今天的我们,可以沿着这些古人留下的文字,来遥想古代的元宵佳节~

先来看看元代书家杨维桢“与妇饮”度元宵佳节,再来欣赏下苏轼在新岁来临之际的展望吧~

1

杨维桢《元夕与妇饮诗》

【元宵快乐】元宵节必看的两幅书法


杨维桢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元末三高士'


【释文】元夕与妇饮

问夜夜何其,睠兹灯火夕。月出屋东头,照见琴与册。老妇纪节序,清夜罗酒席。右蛮舞袅袅,左琼歌昔昔。妇起劝我酒,寿我岁千百。仰唾天上蜍,誓作酒中魄。劝君饮此酒,呼月为酒客。妇言自可听,为之浮大白。

款识:老妇曰:"人言天孙思妃,不如月娥守孤。"不知羿妇相弃以犇,曷若织女相望以久久也。录呈子刚节判宗唐秋官一笑,竹林先生见此,烦缮写一本到秋官牙,仍要光和见教。

【赏析】

全篇真、行、草相杂,行草中多带入章草笔法和结体。下笔力透纸背,老辣之甚。字形大小悬殊,章法跌宕起伏,似乱石铺街,全篇有一种跳荡、激越的节奏,气势豪放雄宕,狂怪清劲。《元夕与妇饮》是一首乐府诗,收录在《杨铁崖先生古乐府集》中,清人顧嗣立在《元诗选》中也曾辑录。诗中主要是描写他在元宵节的夜晚与夫人一起饮酒时的快乐心情。

2

苏轼《新岁展庆帖》

【元宵快乐】元宵节必看的两幅书法


苏轼《新岁展庆帖》

书于1081年(元丰四年)正月二日,

纸本,行书,前帖纵30.2cm,横48.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轼启。新岁未获展庆,祝颂无穷,稍晴起居何如?数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择书,过上元乃行,计月末间到此,公亦以此时来,如何?窃计上元起造,尚未毕工。轼亦自不出,无缘奉陪夜游也。沙枋画笼,旦夕附陈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样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也。乞蹔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谨,轼再拜。季常先生文阁下。正月二日

【赏析】

作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苏轼时年四十六岁,是苏轼中晚年的代表作品。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曾评论苏轼书法:“中年书圆劲而有韵,大似徐会稽(徐浩):晚年沉着痛快,乃似李北海(李邕)。”

此帖信手写来无拘无束,横竖斜直,率意而成,挥洒自如,姿态横生。笔力雄健,骨劲肉丰,更可展示作者的书法风格。

【元宵快乐】元宵节必看的两幅书法


古人虽然没有高科技,未必没有今人浪漫,反而有更多的想象空间。《生查子·元夕》写道: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元宵节时,流光四射的焰火,似被风吹绽在夜空中的如锦繁花,若一场不期而遇的流星雨般美丽,总让人想起稼轩的词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是一条路,历经险阻,达到属于自己的终点。人都说童年是最美好的,值得回味。范成大《上元有感》:

“宛然明月夜,非是少年時。”

元宵佳节,书友们不妨携家人一起出门走走,回家后泼墨挥毫,留下好书数行,月辉亲吻着万家灯火,站在高楼的阳台上眺望,也会别有一番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