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率先裝備低當量核彈,核戰爭門檻大大降低,引發多國擔憂

【軍武次位面】:風滿樓

近日,美國國防部在一份聲明中高調宣佈,美國海軍已在潛射彈道導彈上配備了W76-2低當量核彈頭。這一聲明充分證明了,前幾日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網站刊文說,美海軍去年年底在大西洋戰備巡航的"田納西"號戰略核潛艇上有少部分"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已配備爆炸當量約為5000噸的W76-2核彈頭事實。

美軍率先裝備低當量核彈,核戰爭門檻大大降低,引發多國擔憂

▲美國防部標誌

部署低當量核彈頭美國早有預謀。2018年美國防部發布《核態勢評估》認為,美國的潛在對手覺得部署低當量核武器能為其在面對美國及其盟友時帶來優勢,作為回應需改進部分潛射彈道導彈,使其可搭載低當量核彈頭。2019年1月份美國就宣佈開始投產研製,計劃在當年交付美國海軍。

美軍率先裝備低當量核彈,核戰爭門檻大大降低,引發多國擔憂

▲美核態勢審查報告

"三叉戟"導彈項目最早源自美海軍1971年的"先進海底遠程導彈系統"(ULMS)計劃。"三叉戟"I型於1979年部署並於2005年退役,配屬在了12艘詹姆斯麥迪遜級和傑明富蘭克林級潛艇,及前8俄亥俄級潛艇之上。

美軍率先裝備低當量核彈,核戰爭門檻大大降低,引發多國擔憂

▲1977年1月18日"三叉戟"I型導彈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首射

"三叉戟"I型導彈長約10.2米,直徑約1.8米,重約33噸,射程約7400公里。"三叉戟"II型是在I型的基礎上增加了射程和精度,屬三級固體導彈,是美國21世紀主要的戰略潛射彈道導彈,長約13.6米,直徑約2.1米,重約59噸,最遠射程約12000公里,圓概率誤差約90米。單枚"三叉戟"II型導彈可攜帶8—12枚配屬的核彈頭,單艘俄亥俄級核潛艇則可搭載24枚"三叉戟"II型導彈。

美軍率先裝備低當量核彈,核戰爭門檻大大降低,引發多國擔憂

▲"三叉戟-2"D5採用的MK-4分導式再入載具

W76-2低當量核彈頭是美國政府近幾年在評估目前國際核形態和軍事背景後,要求軍方開發的優先級武器。該彈頭由美海軍現役的W76-1型核彈改進而來,通過重新設計,使其爆炸當量從10萬噸級減少到0.5-0.7噸級,比二戰時期投擲到日本的"小男孩"當量小,是一款典型的低當量、小威力、戰術級核武器。

美軍率先裝備低當量核彈,核戰爭門檻大大降低,引發多國擔憂

▲"三叉戟-2"D5導彈分導式核彈頭

裝備覆蓋全球的戰略核導彈,雖然美國認為是應對俄羅斯在東歐地區可能出現的冒險行動,抵消北約的常規軍事力量優勢,增強了威懾力,但在衝突條件下對方或因無法辨別來襲導彈的核彈頭類型而作出誤判而進行核戰略還擊,部署低當量核武器並不利於戰略穩定。

美軍率先裝備低當量核彈,核戰爭門檻大大降低,引發多國擔憂

▲裝配中的W76-2型核彈頭,目前爆炸當量最小的現役核彈頭

同時,核武器的使用無論當量有多小,不僅帶來毀滅性打擊,還會帶來持久的次生災害,無論誰使用都必會遭到有核國家對等的核報復,是戰略應對和戰略還擊的保底手段,誰都不敢先用,這一點世界上任何有核國家都明白。美國此次有意放低核戰爭門檻,可能是想對其它沒有核武器的國家進行干預和核打擊,世界大多國家表示強烈的擔憂和關注,稱此舉不但大大增加核戰爭風險,還會帶來局部緊張。

美軍率先裝備低當量核彈,核戰爭門檻大大降低,引發多國擔憂

反對擁核武器,反對核戰爭是全球各個國家共同的認識,美國逆道而馳必將遭到世界各國的譴責和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