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次獲得獎狀,媽媽高興得發朋友圈,朋友:家裡一大沓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只要有了孩子,全家人的重心基本上就放在孩子身上了,尤其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更是重中之重。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習上出類拔萃,成績優異。當孩子取得成績,獲得表彰時,父母往往比孩子更高興。

程女士家是一個小康之家,她的兒子今年上三年級,本來兒子的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是平平的,但是今年期末考試,兒子卻拿了一張獎狀回家。

​這可把程女士樂壞了,這可是兒子上學以來的第一張獎狀呢!程女士把兒子狠狠的誇獎了一番,並且答應兒子第二天就去給他把心念已久的玩具買了。

程女士將兒子的獎狀張貼在家裡最顯眼的位置,高興之餘她還拍了一張照片發在了朋友圈。

孩子第一次獲得獎狀,媽媽高興得發朋友圈,朋友:家裡一大沓

​朋友們紛紛在她下方的評論區留言點贊,但是其中的一個朋友卻評論說:“這樣的獎狀,自己家裡有一大沓,沒什麼好炫耀的。”程女士看到這條評論心裡頗不是滋味,認為這是酸葡萄心理,然後她就把這條評論給刪除了。

但是隔天她翻自己朋友圈的時候,翻到兒子老師發的一條動態,心裡卻不淡定了,老師發的照片上面,班裡每個孩子人手都拿著一張獎狀,自己兒子也在裡面。

程女士發私信問老師這是怎麼回事?老師回答說:“為了鼓勵孩子,也為了激發孩子的上進心,讓那些落後的孩子心裡也有榮譽感,所以學校裡給每個孩子都發獎狀了。”

孩子第一次獲得獎狀,媽媽高興得發朋友圈,朋友:家裡一大沓

​對此,網友紛紛發表評論:

網友A:“以為自己拿了獎是最優秀的,沒想到最後大家人手一張,這樣的獎有啥意義?”

網友B:現在的獎狀如廢紙,以前只發前三名,那才是貨真價實。

網友C:雖然照顧到了每一個學生,但是也會導致他們沒了上進心。

還有人說:真是難為老師了,還要費盡心思想理由給孩子們發獎狀。

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家長和學校也開始重視對孩子的鼓勵教育了,鼓勵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近年來備受推崇。

也因此孩子們獲獎的概率再不像以前那樣難於上青天了,而是比以前容易了很多,即便是成績不突出的孩子,老師也會找出各種理由給孩子發獎狀。

孩子第一次獲得獎狀,媽媽高興得發朋友圈,朋友:家裡一大沓

​不可否認學校的這種出發點是好的,對孩子也能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1、鼓勵教育能激發孩子的上進心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意思是說家長總是數落孩子的過錯,還不如獎勵孩子一次。

對於學習成績差的孩子來說,平常肯定聽了不少來自父母或者是老師的責備之言,這時候我們如果反其道而行給孩子以獎勵,可以減輕孩子心中的挫敗感,從而激發孩子的上進心!

2、鼓勵教育能讓孩子充滿自信

孩子都喜歡受到表揚,表揚能夠讓孩子對自己充滿自信心。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內心希望獲得他人肯定的,表揚孩子就是肯定了孩子某方面的成績,這會讓孩子更加充滿學習的動力。

孩子第一次獲得獎狀,媽媽高興得發朋友圈,朋友:家裡一大沓

3、鼓勵教育可以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鼓勵教育是一種正面管教的方法,與挫折教育不同,鼓勵教育總是能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且把它放大,這樣孩子就算在某些方面不行,至少還有其它的過人之處。這樣可以給孩子積極的暗示,讓孩子對自己充滿自信。

所以孩子拿到“假獎狀”,媽媽們也不要感到失落,不管別人怎麼看,但是你要從內心裡把它當作孩子的一項榮譽來看。

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1、肯定孩子在某方面的努力

就算是人手一份的獎勵,老師給每個孩子的評語也是不一樣的,那麼這個孩子在這方面肯定是有過人之處的,媽媽可以對孩子在這方面的良好表現表示肯定,並且告訴他以後要再接再厲,在保持自己特長的同時,也要努力彌補其它的不足之處。

孩子第一次獲得獎狀,媽媽高興得發朋友圈,朋友:家裡一大沓

2、平常心對待孩子的成績

考試成績是孩子學習能力的綜合考評,也許孩子某一科成績考砸了,其它科目的成績有表現好的呢,雖然總分也許比不過別人,但是某一方面突出也值得表揚,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我們不能光用成績來衡量孩子的好壞。

3、自己也可以給予孩子一些實質的獎勵

如果說學校的獎勵是象徵性地,那麼家長可以配合著給孩子一些實際的物質上的獎勵。比如給孩子買一個他心儀的玩具,帶他去他喜歡的遊樂園玩一次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的技巧。”教育的技巧多種多樣,只有找到適合孩子的那一種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