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後,關羽全家被殺,張飛為何沒事?

tb雅


蜀漢滅亡後,關羽全家被殺,完全是出於私人恩怨:在樊城之戰中被關羽所殺的龐德之子龐會,在跟隨鍾會、鄧艾攻破成都時,殺了關羽全家。(裴松之注《三國志關羽傳》: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鄧艾率領大軍在綿竹擊敗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的抵抗之後,兵臨成都城下。蜀後主劉禪在譙周的建議下舉國投降,本意就是為了保存大多數人的性命,讓成都免受戰亂之災。在古代戰爭中,一般情況下,如果守城方堅決抵抗,被破後會被屠城;而如果是投降的話,勝利一方一般會出於人道主義考慮,也為了表現勝利者的大度,一般不會有大規模的殺戮。

實際上,在蜀漢投降後,絕大多數的蜀國大臣都沒有遭受滅頂之災,很多人還能夠繼續當官,只有關羽一家是例外,因為鄧艾軍中有復仇者——龐會。

在樊城之戰中,關羽水淹七軍,抓住龐德(龐惪)後勸降未果,將其殺死。魏文帝曹丕非常悲傷,給龐德(龐惪)的四個兒子封爵。其中龐會“勇烈有父風,官至中衛將軍,封列侯”,這就埋下了後來滅關羽全家的引子。


小小小小開心果的主頁


先說張飛,因為簡單,跟曹魏有親,又有張紹投降大使,為穩定人心計,也定當善待。

為啥滅關羽滿門,而且是龐德的兒子龐會。乍一看,龐會這小子不上道,公私不分呀,你爹英雄就義,你卻揮刀向婦孺呀。

更有無恥之徒言,關羽殺俘,大不義也,故有此報應。此言繆也。關羽殺俘,為啥不殺于禁,哪怕于禁不是真心投降的。三國裡面因為世家門閥的原因,這些名臣武將多來自大家族,所以他們當了戰俘以後,一般都是可以投降的。當然堅決不服的,一般都被殺了,看曹操,殺孔融,殺沮授,殺高順,殺呂布,這個還是要投降的呢。殺陳宮,殺了劉勳還收養他的兒子。孫權殺了關羽。可以看出,殺俘在那個時期並非大不義,不然曹操的謀士不會不進諫言的吧。即使關羽殺俘不義,屠人滿門投降之人豈不更不義。

當時正是納降安民之時,豈能大開殺戒濫殺無辜?所以,龐會藉口報仇,屠殺關羽滿門,不是為了私仇,正是為了維穩。當時劉禪投降,可是蜀地軍民卻還都有戰意,遠的姜維不說,近的關羽活著的時候可是降漢不降曹的,他的子孫自然是天然的反動派。

曹魏納降安民用何策?當然是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了。一面拉攏張飛的子孫為代表的投降派。一面自然是打擊頑抗派的關羽的子孫啦。也許關羽的子孫沒有要反抗,可是曹魏需要殺雞儆猴啊,殺哪隻雞效果最好,當然是蜀地第一武將,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了。

可以想見,關家被屠,成都城一片寂靜,還有誰敢說造反呢。所以說,龐會之公報私仇,也不過是暗度陳倉的把戲罷了,不然近有上司,遠有國法,雖有私仇,豈能肆意屠殺嗎?你們忘了那個呂蒙殺掉的拿別人家東西擋下雨的小兵了嗎?你們忘了割發代首的曹操了嗎?你們忘了被關羽用軍法逼反了的傅士仁糜芳了嗎?軍法嚴苛,料龐會不會以身試法,而且他的行為如果不是上峰許可,估計夠他喝一壺的。而他畢竟沒事,不正說明了,曹魏高層也需要這個屠殺來震懾人心,彈壓地面嗎?所以關羽一家,也慘。估計龐德不死於他手,他的家族,也免不了這個下場。


坎坎且伐檀


陳壽所著《三國志-張飛傳》中有一句短評關羽、張飛性格的話: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關羽待下級士卒很和善,對上層士大夫很傲慢;而張飛則敬重社會上層人物,對士卒百姓不加愛撫。

由此不難看出二人的處事風格、人際關係處理還是差別很大的。朋友圈子是有所不同的。

假設,劉備念兄弟情深,想要子女間結親,聽取手下臣僚的意見,決定給兒子劉禪招親與關張之其中一家,你覺得是關家還是張家會被更受到美言呢?無疑愛接近上層人物的張飛“得票”會佔優。說不定傲慢的關羽雖然盡忠大哥,內心還不想女兒嫁給呆萌的劉禪呢。

史實上,後主劉禪確實也是娶了張飛長女,並立為皇后。可是這皇后只當了四年,便得病早亡。劉禪隨後又娶了誰呢?娶了皇后的妹妹,張飛的次女。

《三國志-二主妃子傳》:後主敬哀皇后,車騎將軍張飛長女也。章陵元年,納為太子妃。建興元年,立為皇后。十五年薨,葬南陵。後主張皇后,前後敬哀之妹也。

張飛的兩個女兒國色天香嗎?史無記載。但是要知道封建社會皇權多是政治聯姻。劉禪再取張家次女,起碼說明張飛一脈,在蜀漢上層中絕對是有分量的大族。儘管一切可能都是因為先主劉備提攜起來達到旺盛的。

後來,魏國猛將鄧艾取險入蜀,拿下益州。劉禪投降,蜀漢告亡。自古有為安民心,不殺投降之皇族,並且還該封職的封職,以顯大國對歸附之人的恩赦。張飛家族作為皇親國戚,自然還是有一定地位的,儘管亡了國,實權沒了,但馬死不塌架。也有些類比今朝,某官犯了不是很嚴重的原則的錯誤,換換位置而已。待遇當然是打折多多了。反正不會累到家破人亡。

滿清溥儀,被民國推翻,不要沒說至到最後如何如何大尷尬嗎。自古的理差不多矣。

回頭說說關羽,也是《三國志》有載,魏侵入蜀後,魏將龐會徑入關府,大開殺戮。為的是當年龐會之父龐德死於關羽之手。這種恩怨相續,難評是非。但有一點可以說明,關家在蜀漢扎的根基,絕對不如張家。

自古人脈、上層下層圈子狀態,差不到哪兒去。即凡排除龐家出氣報仇的因素,關羽的傲慢處事,看不重同僚,勢必也會為日後有禍埋下伏筆。

聯想現今,但凡各人脈關係、工作崗位,不要有此現象嗎?你或許有些才能、技術,但孤傲對人不合群,總覺得什麼事,沒你就轉不動了,不也最終或必然最終會走向處處反而吃不開,心鬱的處境嗎?反倒是張飛那種,直言直語,對人簡單不藏私,縱然有時得罪過人,人也念他是爽直,而不糾結入懷,反倒願意親近。

當然,說負能的話也有,關羽親善下卒多,張飛只看上層,愛撫下層少。反倒張飛人緣好,這種現象也是廣為存在。

無論怎麼講,這個關於關張的提問還上升不到處事哲學的問題上。散發弄舟借答題胡侃一通,言有謬語,望讀友海涵。惟願,我等活著,活出個性,無論什麼底層上層,都做好不卑不吭。今夜之願也。

我是愛看古書看侃大山的散發弄舟,歡迎同好關注交流賜教。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公元263年,鄧艾出奇兵,偷渡陰平,陷江油、戰綿竹,圍成都。劉禪開城投降,蜀漢宣告滅亡。本來鄧艾善待後主劉禪及其文武大臣,並沒有為難,可是後來發生了姜維和鍾會作亂,蜀漢有部分官員被殺,被滅族。關羽家族就是其中被滅族的一個,而張飛的後代卻沒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關羽家族被滅

其一,關羽曾在襄樊之戰中,斬殺龐德,此時被龐德之子龐會報復。

公元219年,關羽水淹了馳援樊城的于禁、龐德七軍。他生擒活捉了大將龐德,而龐德卻拒不歸順。關羽惱羞成怒之下,將其斬殺,以儆效尤。對於這一點,有人認為關羽斬殺俘虜,是不道義的,犯了大忌,為以後自己的家族被滅種下了禍根。如果關羽沒有斬殺龐德,而是將其送到荊州後方,囚禁起來,也許關羽也不會被龐德之子龐會所怨恨吧。

實則不然,當時龐德在出徵前,帶著一口大棺材,就表示自己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來和關羽決一死戰的。龐德本來是西涼馬超典韋副將,陰差陽錯之下,他歸順了曹操,得到了器重。這次,他為了消除曹操及其他曹將的疑慮,帶著棺材出征。

他和關羽在兩軍陣前大戰八十回合,還將關羽射傷。最後龐德戰敗被抓後,對關羽大放厥詞,不服不忿,一副求死的樣子。關羽大怒,為了成全龐德的殺身成仁,將其斬殺。關羽實際上是成全了龐德的美名。龐德從容就義。

德大怒曰:“吾寧死於刀下,豈降汝耶!”罵不絕口。公大怒,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德引頸受刑。關公憐而葬之。

其二,關羽人員不太好。

關羽在蜀漢,是僅次於劉備的二把手,他坐鎮荊州,手握大權。關羽目中無人,性格孤傲,除了大哥劉備及三弟張飛之外,誰都看不上,就連諸葛亮,也沒放在眼裡。如華容道,關羽公然違背軍令,放走漢賊曹操。

因此,由於性格原因,關羽在蜀漢雖然位高權重,可是人緣不太好。在龐會滅關羽之孫關彝滿門時,可能沒有其他人戰出來,為關家主持公道,這就給龐會滅關家提供了機會,

張飛家族保存

其一,張飛之子張紹,領銜遞交的降書順表。

鄧艾大軍逼近成都時,後主劉禪派遣張紹後、譙周、鄧良,卑躬屈膝地向鄧艾奉上玉璽和降書順表。這說明,張紹是主降派,起碼對投降曹魏不反感。要不他怎麼會主持這次投降呢。蜀漢的順利投降,張紹居功至偉。因此,曹魏是不會為難張家的。《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謹遣私署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奉齎印緩,請命告誠,敬輸忠款,存亡敕賜,惟所裁之。

其二,張飛的兩個女兒嫁給劉禪,屬於皇親國戚。

張飛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長子是張苞,早死,次子張紹,他的兩個女兒先後嫁給後主劉禪,還都成為皇后。張飛的大女兒是敬哀皇后,在大女兒死後,二女兒又嫁給劉禪,為張皇后。這兩位皇后,都非常賢惠,替劉禪精心打理。因此,張飛不但是劉備的三弟,還是劉禪的老丈人,張紹就是劉禪的大舅哥,蜀漢國舅,標準的皇親國戚。

曹魏亂軍,雖然在殺死鍾會和姜維後,失去了了理智,可是也不敢隨隨便便殺向張紹的府邸。畢竟張紹對和平解決蜀漢問題出了一份力,也沒有參與姜維之亂。他們沒有理由去張家鬧事,萬一事後被追究,那可是掉腦袋的事。

其三,張飛夫人夏侯氏是曹魏徵西將軍夏侯淵侄女。

我們知道,張飛在古城外砍材時,遇到了妙齡少女夏侯氏,並與其結為夫妻。而夏侯氏是曹魏宗親大將夏侯淵親侄女,深受他的喜愛。夏侯淵為了養活侄女夏侯氏,寧肯餓死自己的小兒子。可見這份親情,有多麼深厚。夏侯淵是曹操夏侯那邊的本家兄弟,這麼算下來,張飛夫人也是曹操的本家侄女。

而張紹是張飛的次子,雖然不一定是夏侯氏的兒子。可是曹魏軍隊可能考慮到這個顧慮,不會來為難和曹魏皇族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張家的。雖然現在曹魏皇族已經沒落了,可名義上還是曹魏啊。

總結:蜀漢滅亡時,關羽後人被滅,主要是因為他當年斬殺俘虜龐德,次要原因是關羽人緣不太好,而張飛後人安然無事,卻有以上三個原因。


魁哥說歷史


因為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生擒于禁、龐德,關羽勸降了于禁,但龐德寧死不降,關羽就斬了龐德!

關羽一戰威震華夏,曹操嚇得都準備遷都以避其鋒芒!幸得曹仁滿寵死守樊城,拖住關羽,孫權又派呂蒙白衣渡江,背後偷襲荊州,才使得關羽走麥城!

龐德後人深恨關羽,鄧艾滅蜀後不久,鍾會也來到成都,龐德的後代龐會也跟隨鍾會到了成都,後來發生鄧艾鍾會二子相爭事件,成都一片大亂,龐會就帶兵跑到關羽府上,把關羽一族滅了!

至於張飛,在世時雖然殺了不少曹魏將領,但高平陵政變後,夏侯霸逃到蜀國,和張飛家還攀上親戚!原來張飛老婆夏侯氏是夏侯淵的侄女!張飛和夏侯氏的女兒又是劉禪的皇后,夏侯霸和劉禪也是親戚!有這層關係,曹魏將領的後代不會動張飛的後代的!

而張飛死得早,沒有有司馬氏手下將領交過手,當然也沒結下樑子,也就沒人找他們麻煩了!

另外,張飛家族是皇親,一般人不敢亂動,必須由司馬昭來處理,而司馬昭對劉禪樂不思蜀的表現很滿意,就放過他們了……








一葉碧雲


關羽水淹七軍時,斬殺了龐德,魏軍入川的時候,龐德的兒子龐會也跟隨入蜀。而且專門找到關羽的家,將關羽家裡的男女老少進行了血腥的屠殺,關家無一倖免。

219年,龐德協助曹仁抵禦關羽。兩軍對壘期間,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被關羽軍稱作“白馬將軍”。時值漢水暴溢,他率諸將與關羽殊死搏鬥,箭鏃盡,又短兵相接。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力戰多時後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殞身殉節。


帶棺出戰

在關羽守荊州的時候,一路北上大破曹軍,一直打到兵臨樊城城下,曹操大將曹仁深知關羽勇猛,龜縮於高牆之內,完全不敢應戰。此時曹操遠在關中作戰,聞訊大驚失色,便問眾將誰敢做先鋒,迎戰關羽。這時候一彪漢站出來,乃龐德也。曹操一看,這龐德原是馬超手下,便擔心他不是關羽的對手,便說關羽威震華夏,未逢敵手之類的話,表示對龐德的憂慮。豈料龐德卻說:

“那關羽是人,我也是人!那關羽有刀,我也有刀,何懼之有?魏王何不問問,那關羽懼我否!”

找遍三國,恐怕也沒人敢在關羽面前如此狂妄,而且此時的關羽的威望值接近頂峰。為了堅定自己的決心,龐德命人打造了一口棺材,抬著棺材迎戰關羽。親友們皆大驚:“將軍出師,何用此不祥之物?”龐德答道:“吾受魏王重恩,誓以死報。今去樊城,與關某決戰,我若不能殺彼,必為彼所殺;即不為彼所殺,我亦當自殺;故先備此櫬,以示無空回之理。”

臨走之前,曹操見龐德抬著棺材,還千叮嚀萬囑咐道:關羽智勇雙全,能取則取,不可取則宜謹守。龐德卻說:“吾料此去,當挫關某三十年之聲價。”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做到了。

關羽中箭

龐德率500人為先鋒,奔襲樊城,關羽見龐德抬著棺材要與自己決一死戰,認為天下英雄都對自己聞風喪膽,龐德乃是無名小卒,竟然如此藐視自己,於是便拍馬出戰(關平先打了30回合消耗)。二人戰到100回合,不分勝負,雙方鬥恐怕有失,急忙鳴金收兵。關羽回營之後便說:“龐德刀法慣熟,真吾敵手。”

第二天,雙方再度叫陣,關羽龐德跨馬又是一場惡戰。打到50回合時,龐德撥回馬頭,詐使拖刀計。關羽果然中計,大罵:“龐賊欲使拖刀計,吾豈懼汝!”結果龐德不是用拖刀計,而是收刀搭弓,迎面射來一箭,正中關羽左臂(不是毒箭)。所幸關平趕來救走關羽,龐德乘勝追擊,于禁見了,趕忙敲鑼打鼓的鳴金收兵。龐德懊惱不已。

次日,龐德又跑到關羽陣前叫陣,關羽準備出戰,卻又因受傷,沒有多少勝算而被手下勸退。龐德見關羽不敢出戰,便讓小兵輪番叫罵,罵了十幾天,關羽也沒敢出戰。于禁只命令龐德照地方安營下寨,於是被關羽找到機會,水淹七軍。龐德落水被周倉所擒,被俘後又因拒絕投降被斬。

龐德後人,為父報仇

龐會,魏將龐德之子。曹丕登王位後,思龐德忠烈,遂賜龐會等兄弟四人爵關內侯,邑各百戶。龐會勇烈,有乃父之風,官至中尉將軍,封列侯。甘露二年,為平寇將軍、臨渭亭侯。諸葛誕反,會與騎督偏將軍路蕃不肯相從,斬門突出,進會爵鄉侯。

史書《蜀記》記載,景元四年,會隨鎮西將軍鍾會伐蜀,兵追蜀大將軍姜維於涪。蜀破,為報私仇會盡滅關氏家。當時魏軍入川的時候,龐德的兒子龐會也跟隨入蜀。而且專門找到關羽的家,將關羽家裡的男女老少進行了血腥的屠殺,關家無一倖免。


回望歷史的青年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關羽和張飛都死死在劉備的前面的,劉備之後,蜀漢政權在諸葛亮和姜維的支撐下還存在了好長時間。我們先來看看張飛和關羽之死的過程。

關羽之死

根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建安24年,劉備稱漢中王,給了關羽一個前將軍的封號,關羽很高興,想為為劉備開疆拓土。在荊州出兵,攻打樊城曹仁。曹操派大將於禁龐德來救援曹仁,當時下著大雨,關羽利用地勢水淹了于禁的七軍,斬殺了龐德。打了一次打勝仗,士氣高漲,信心滿滿。

關羽準備抽調荊州的全部兵力,和曹仁展開決戰。

但是曹軍方面也在努力,他們結交上東吳孫權,並且遊說孫權偷襲關羽的後方,孫權方面也對荊州覬覦了多年,想趁機奪取荊州,關羽自己只顧著攻打樊城的痛快,卻沒有防備東吳的偷襲,結果荊州丟了,敗走麥城。

最可氣是關羽自己沒有結交好同盟。他本來是有同盟軍的,諸葛亮入蜀前就交代關羽聯吳抗曹,可是當劉備稱王后,關羽自己也驕傲起來,沒有把東吳放在眼裡,東吳來派人與他結親,他把東吳羞辱了一頓,這就給自己樹立了一個敵人。

在劉備陣營內部,傅士仁糜芳的部隊本來可以接應關羽,但是這兩個人記仇,關羽以前看不起這兩個人,在關鍵的時候,這兩個人選擇了背叛,狠狠的打擊了關羽的信心。

孫權佔據了荊州以後,俘虜了關羽的家人,關羽和兒子關平在臨沮被殺。

張飛之死

根據《三國志張飛傳》記載,張飛這個人性格極為暴躁,聽說自己的結義兄弟關羽被殺之後,他變得更加焦躁,是不是的就動手打人。

劉備常常告誡張飛,你用刑過多,鞭打士卒,還把他們放在身邊,這是自取其禍。張飛聽完也還是不改。劉備攻打東吳,張飛本來應該領一萬兵馬,由閬中到江州和劉備匯合,臨行前,張飛的部將範疆張達卻砍下了張飛的腦袋,投奔東吳去了。

蜀漢滅亡

根據《三國志鄧艾傳》記載,蜀漢的滅亡在諸葛亮死了以後,姜維撐了20多年了,鄧艾和鍾會約定共同進攻蜀國,鄧艾走了陰平小道,率領2000士卒到了成都。劉禪來投降的、蜀漢才滅亡的。

總結

關羽之死屬於不聯合同盟,自己孤軍作戰,沒有外援,自己被困死的。

張飛之死屬於性格暴躁,鞭打士卒過甚,造成的,可以說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題目中說,關羽全家被殺,張飛沒事的結論本事就是有誤的,蜀漢滅亡,更是在這兩人死後三四十年的事,根本就沒有什麼關係。


陸小雞讀歷史


蜀漢滅亡之後,關羽全家確實被殺了,不過張飛的孫子也在戰爭中身死了。


關羽後人

按照史書的說法,關羽後人的死主要源於一個魏國將領——龐會。

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三國志·關羽傳》裴松之注

龐會的父親龐德,就是《三國演義》中那個帶著棺材上戰場,跟關羽單挑的龐德。後來,關羽用了一計“水淹七軍”,拿了龐德,因勸降未果,將他斬殺。

因此,龐會自然懷恨在心,所以趁著入蜀的機會,將關氏一家盡數誅殺。

張飛後人

張飛雖然戰場上也殺了不少人,但是沒有遇到龐會這樣來尋仇的,自然他的後人也沒有如此的待遇。

不過,張飛的孫子張遵卻在鄧艾入蜀的時候,與諸葛瞻迎敵時,被殺。這個張遵的父親就是張飛的長子張苞。而張飛的次子張紹則是受劉禪所託與譙周一起,送降書順表去的,不過,譙周受的罵名更盛,張紹卻顯有人提罷了。

後來,蜀漢滅亡後,張紹和次女小張皇后則都隨著劉禪一起到了曹魏的都城洛陽。

小張皇后被封為安樂夫人,張紹也被封了列侯,不但沒吃到苦頭,反而活得還很自在。


水一白聊歷史


蜀漢滅亡之時,主持滅蜀的鄧艾以及之後的鐘會對蜀漢官員百姓都還算不錯,基本能控制紀律,沒發生慘烈的大屠殺。關羽全家被殺只是龐德之子龐會因為私人恩怨乾的,其它蜀漢官員包括張飛家族都沒有遭遇這樣的殘酷對待。

蜀漢滅亡時,最初是由鄧艾主持接受劉禪投降佔領成都的。鄧艾佔領成都後,維持了十分良好的軍紀,蜀漢官員基本也受到了鄧艾的善待。史稱鄧艾“檢御將士,無所虜略,綏納降附,使復舊業,蜀人稱焉”。

鄧艾對於自己能夠維持良好的軍紀和秩序也十分驕傲,曾經對蜀漢士大夫說:“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吳漢之徒,已殄滅矣”。意思是你們這些人能有今日受到的善待,全是我鄧艾的功勞。如果領兵滅蜀的是吳漢一樣的將軍,你們都早被滅族了。

吳漢是劉秀手下的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在東漢初期領兵消滅了割據巴蜀的公孫述政權後縱兵大肆擄掠,將公孫述家族滅族。鄧艾很自豪自己滅蜀後的處置比吳漢強得多。

之後鄧艾被鍾會誣陷奪權,以罪人身份檻車徵還洛陽,鍾會謀反後衛瓘殺掉了鄧艾。鍾會也大致延續了鄧艾的政策,對蜀漢官員採取寬厚的政策對待。鍾會因為個人野心謀反失敗後,失去控制的魏軍亂兵在成都進行了自發性的擄掠,成都遭遇了一場大災難。龐德的兒子龐會應該也是在這種混亂中乘機殺了關羽家族全家,為父親報仇。

龐會這種行為十分讓人不齒,關羽殺龐德,是戰場之上堂堂正正的交鋒,而不是關羽和龐德的私人恩怨。將軍死於戰場本是平常事。龐德如果知道後來自己兒子做這種事,恐怕也會感到慚愧。

關羽以外的蜀漢官員家族,在魏軍亂兵混亂的擄掠中肯定也有一些有類似關羽家族的遭遇,但多數人的家族還是得以保全。

張飛當時還在世的後人,有記載的有三個。張飛有兩個女兒先後做了劉禪的皇后,此時小女兒還在世,自然沒事。張飛有兩個兒子,長子張苞早死,張苞的兒子張遵當時在世,跟隨諸葛瞻在綿州戰死。張飛的次子張紹當時是蜀漢侍中、尚書僕射,蜀漢政權排名前列的重臣。劉禪向鄧艾投降,就是派張紹向鄧艾遞送降表的。

(張紹)

張紹後來跟隨劉禪到洛陽,被司馬昭封為列侯,待遇還不錯。


仁勇校尉


公元263年,魏國實際領袖司馬昭決定對蜀漢發動滅國之戰,263年11月,後主劉禪出城投降,蜀漢正式滅亡。

而在蜀漢滅亡後,為何關羽家人慘遭魏國士兵的殺戮,而張飛家人卻能夠安然無恙存活下來。



其實說到底是因為關羽和張飛在生時對魏國的表現不一樣。

在三國時期,還沒有興起殺害前朝帝皇及其家人的傳統,如漢獻帝、曹魏的曹奐、劉禪等,在其退位後也都受到妥善的安排,安享晚年,畢竟各個當權者也要考慮自己的名聲。



那為何同為投降國的武將家人,而且世人皆知關羽和張飛的關係,為何關羽的家人在蜀漢滅亡的時候慘遭屠殺,而張飛的家人反而沒事?


首先要知道,當時屠殺關羽家人的不是別人,正是龐德的兒子龐會。當年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擒拿龐德跟于禁。但龐德誓死不降,於是關羽將其殺了。如今蜀國投降,魏國作為勝利者,龐會當然趁此機會為其父龐德報仇。所以在成都被攻破的時候,毫不猶豫的揮起屠刀,把關羽三族滅亡。為父報仇,以祭其父在天之靈。

其次關羽當年鎮守荊州,與魏國邊界常有爭鬥摩擦,後來更是水淹七軍,大敗魏軍。可謂是魏軍的重要敵對分子,軍中的兄弟之情又怎麼會輕易磨滅。所以在此新仇舊恨之下,面對關羽家人當滅之而後快。



為何作為關羽異性兄弟的張飛家人沒有受到波及,得以保全家族?

張飛的為人大家都知道,其勇猛有餘而智謀不足,一直小有獨當一面,鎮守一州的方面。所以小有與魏國軍隊的仇恨,這就導致了魏國軍隊對二人後代的敵視程度。

當時張飛的家族的影響力大,不簡單

第一、張飛的妻子是夏侯氏,是夏侯淵的堂侄女,在當時在曹魏的朝廷上也是有人幫助。

雖然在蜀漢滅亡的時候,司馬氏已經掌握了曹魏的政權,但皇帝畢竟是曹操後人,而算起來張飛和曹魏皇族還有一點的姻親關係。在古代這種注重血緣關係的,張飛家人無影之中就得了免死金牌。所以為了皇帝的面子及聲譽,魏軍在蜀國投降時就不動張飛的後人。

第二、張飛的女兒是劉禪的皇后,而如今劉禪在曹魏被封了了安樂公。

在蜀漢滅亡之後,劉禪就被司馬昭接到了曹魏,更是給他封了安樂公的稱號,擁有封地洛陽。而作為劉禪皇后的張氏二人,也跟在一起。如果這時對張飛後人進行屠殺。那就會告訴世人自己言而無信,更可能會導致蜀漢的反覆,這對於重面子的司馬昭來說,顯得得不償失,所以放過張飛的後人。

第三、張飛的後人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受到保護。

張飛的次子張紹,在鄧芝攻打蜀漢都成成都的時候,與譙周等人是極力勸說劉禪投降曹魏的。而在當時還沒攻下東吳,一旦把投降派的張紹的家人給殺了,就給人一種投降了也會被殺的錯覺,這不利於後面對東吳的政策,更有可能激起本有投降意願的大臣的反抗。所以不但沒有對張飛的後人進行屠殺,還對他們進行保護起來。

這就是為什麼在蜀漢投降城破的時候,關羽的後人會被魏軍的人大肆殺戮,而張飛的後人則沒有。

結語:關羽和張飛二人的表現可以說對自己的後代家人產生重大的影響,也是二人表現的不同出現了兩種結果,一個被滅亡,一個延續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