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县天宝古代的“农民丰收节”

前几天听到电视里说国家设立了“农民丰收节”,让我想起了当年在宜丰县天宝乡松溪村知青插队时参加生产队做“禾了”的经历,那人人兴高采烈,欣喜若狂的过节一般的场景瞬时浮现在眼前。

每年秋收结束,意味着一年的收获归了仓,丰收还是欠收都画上了句号。“禾了”顾名思义就是说收割结束了,田里的农活也差不多完成,也是一种庆祝丰收的形式吧。这时生产队开始着手筹备一年一度的做“禾了”宴了。这是全生产队男女老少盼望了一年的盛会,辛苦了一年总算是能好好的犒劳自己一顿了。

宜丰县天宝古代的“农民丰收节”

据说,天宝自古就有做“禾了”的传统,即每年农活基本结束,该收进来的也基本上收了。那时候还是个体,东家为了感谢亲朋及佃户一年来的辛苦,做上几桌酒宴作为答谢,主仆或者族人亲朋欢聚一堂共同畅饮,共庆好收成。走集体后,做“禾了”的传统得到传承,更是成为了生产队每年的一次的大盛会、大聚餐,也是有一个名目打个牙祭吧。

宜丰县天宝古代的“农民丰收节”

这时候,队里会早早地釀制几缸香甜浓烈的“柳条糯”米酒,定下了杀谁家养了一年有余的大肥猪(抵毛猪任务),有可能还准备宰一头已无力耕作的残牛(这个有点残忍);还会安排几个挖冬笋的好手去山里挖冬笋;用田埂上种的桑葚豆做几板豆腐,炸一锅油豆腐;生产队烟田里间作的“红奶圈”芋头又大又糯,加些肉汤红烧着非常好吃;烟田里还有地瓜,炒牛肉很配哦;还有毛豆,辣椒,茄子,豆角……鸡鸭鹅也是必不可少,那是在人家家里买的纯土生土养的家禽;鱼是生产队鱼塘里养的现捞的吃草的鱼;有条件的生产队若有会打猎的人还会安排去弄些野味,运气好弄到一两头麂子、几只野兔野鸡也是有的(那时候打猎是允许的,不违法)。我们队就有这样的人才,所以让大家有这个口福。看看,有这个菜谱是不是可以算得上美味大餐了?

宜丰县天宝古代的“农民丰收节”

到了这一天,(一般是元旦或春节前),全生产队男女老少都是兴高采烈,笑逐颜开,忙忙碌碌,热火朝天。生产队有的是能人,杀猪宰牛的,捞鱼做豆腐的,剥冬笋切菜的,打麻糍年糕的,各显神通;老弱儿童也没闲着,摆桌子,搬凳子;不会帮厨也有活干,那就是挑水、劈柴……大灶里烈焰熊熊,大锅里热气腾腾,“铲子手”(指厨子)下手长脚,灶上灶下忙得团团转……就等着那美味菜肴摆上八仙大桌。一切就绪,全生产队男女老少谦让着上席,年尊的被推坐首席,少不了一套“施文演礼”,然后才依次落坐。生产队长费劲的憋出几句“祝酒词”后,小孩子们看着早已瞄准的大块肉伸出了筷子。大人侧还要“典典致致”一番,吃几筷菜又要放下筷子,却频频招呼别人吃菜喝酒。天宝人的礼仪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喝着大碗的美酒,聊着明年的生产计划和趣闻轶事,欢声笑语飘荡在山村的天空。

天宝的罗酒不是吹的,喝下去时甜软怡人,让你不会去管它后劲了得,结果是“家家扶得醉人归”。我也有几次醉酒的经历,有一次醉后直接走到水塘里洗了个澡,记忆犹新啊!

宜丰县天宝古代的“农民丰收节”

在那什么都以“政治挂帅”的岁月,庆祝丰收的聚会自然也跑不掉被揉进政治元素,有时候“禾了”宴被巧妙地改变成为一个“忆苦思甜”的活动。在吃美味大餐前,安排吃上一碗加入了野菜和糠的忆苦饭,让大家在享受新社会的甜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旧社会缺衣少食的苦。那是不是也很有意义!

宜丰县天宝古代的“农民丰收节”

这么多年过去了,生产队也成了历史,现在农民又分了地,实行个体耕作。很多农民实际上也不种田,到大城市打工去了。田地流转给专业户统一耕作,留守的老农民则自己到集市上买米吃。我不知道如今的天宝农村还有没有做“禾了”的传统?今天,国家设了一个“农民丰收节”,看到新闻报道,有些地方政府以文艺表演等方式来庆祝,也很好!虽然九月份庆祝丰收觉得还有点早,南方的秋收还远没结束,按天宝古话来说“还不是看禾天”,但是作为全国性的节日,国家那么大,也差不多吧。我想,农民们又会以什么形式给自己过节呢?

“禾了”让我回味无穷,但是据说现在天宝农民已经不大作兴做“禾了”了,看来,它只能留在老一辈农民的记忆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