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电视剧《伪装者》里的死间计划愚蠢至极,是最大败笔,大家怎么看?

专注学习与睡眠


《伪装者》中的死间计划是这样的:

王天风(毒蜂)诈降日本,让日本人认为手中拿到的密码本是真实的,从而麻痹敌人,进入我方的作战计划中。

看似简单,但是为了让日方相信密码本是真的,必须展开心理攻防,错误的密码我方需要使用,才能让日方放下戒心,才能实施我们的计划,那么牵涉其中的人都要死。

于曼丽死了,郭骑云死了,王天风死了,明台差点死了。

在那个年代,我们的武器落后,正面战场无法与敌人抗衡。只能一小股力量的牺牲来换取敌人的混乱。从而达到我方的胜利。

看似愚蠢至极,却是那个时代、那样条件下的无奈选择。

这恰恰给我们展现了抗日战争的残酷与悲壮。无数先辈为了抗战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如果我们国家够强大,武器够先进。就不需要我们去做这样的牺牲!


少侠留部


说实话,当时看剧的时候的确有点义愤填膺,也有点懵。这,用得着这样吗?这是什么鬼计划?

但是现在想想,它还是有道理的。

首先,我们先来确认死间计划的目的。就是让日本方面相信我们的密码本是真的,从而通过发电报让日方截获这样的方式误导日方对前线作战的布置,从而有助于我方取得前线作战的胜利。

那么通过什么方式让日方相信密码本是真的呢。剧中给出两种方式,按我的理解其实都是死间计划,只不过死的人不一样,死的人数也不一样。

第一,毒蜂王天风这边的人全要牺牲,明台是个变数,操作得好他就不用死,要不就得死。

第二,牺牲明楼,就他一个,这样一来姐弟四人肯定会受牵连,到时就看怎么解决了。

第一个是王天风的方式,他的考虑是这样最有效,虽然也最残忍,越折腾越残忍越能让敌人相信。而且能保全明楼,因为明楼能在日方藏得这么深是经过很多努力,很多年月才做到的。如果失去了明楼这个位置,想要让别的人重新走到这个位置又得费精力费时间,还不一定就能做得到。

第二个是明楼的方式,他的考虑其实就是不想那么多人牺牲,特别是他弟弟明台,因为亏欠明台的较多。其他的考虑剧中没详细说。这个方式单调了点,有点孤注一掷的感觉。

决定用哪个方式在剧里的决定性事件是设个陷阱看明台能不能逃脱,就是明台跳天台的那段戏。逃了,用王天风的;被抓了,用明楼的。最后明台成功逃脱。

这就是整个死间计划的全部内容,是有道理的。但有个漏洞或者说缺点,就是它很可能只能带来一个胜利果实。当日方前线战败还会再相信谍报信息吗?大部分不会。除非日方想再验验真假或者说想不出问题出在哪里。这个就是后话了。

而且从大环境大得失上来讲,死间计划是值得的,后方几个人的牺牲换来了前线千千万万人的存活。它只是从后方的视觉讲这个事情,所有我们会觉得死得冤。如果主要画面和人物在作战前线,后方几个人的牺牲用几句话带过,我们还会这样觉得吗?

而且,这是电视剧,这样才有看头,才有较强的戏剧性,尽管乍一看有点勉强。


菜头皮he影视


也算挺好的电视剧,但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对手写得太弱智了。

那个日本老牌特务(男的,名字忘了)简直就是弱智。什么判断都对明楼牵着走。比如,枪毙明台,怎么会轻易签字?他是老特务,他不会亲自审问吗?不管明台是不是中共还是南京方面的,他至少是可以牵制明楼。一个老牌特务不会不把一颗棋子用到极致的。更奇葩的是最后,已经有录音了,老牌特务会轻易相信明楼?高木的女友举发,不管和那个高木有什么恩怨,他也会相信他们自己人。明楼说那个录音是明成,他不会把明楼叫过来录一段听听?!

挺好的故事,如果多下一点功夫,把对手放在势均力敌的水平上,才更能彰显正义的来之不易。

剧中的死间计划是贯穿全剧的线索。王天风是整个计划的设计者与执行者。于曼丽、郭骑云以及王天风都以死让日军相信拿到了第三战区的密码本,并假设日本人相信重庆拿到真计划,调整部署,进而牵制日本军力。

倒是没觉得这个线索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间”就是常说的使诈。三十六计中有反间计。生命当然是宝贵的,俗话所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就是这个道理。除非万不得以,死间不可轻易行。

但双方力量太悬殊,以最小的牺牲换更大的时间与空间,是值得尊重的。剧中把王天风设定为“疯子”,也是埋好的线。

看过一个二战故事,是英军使诈。但设计非常周详,各方全方位配合。是用一个溺亡的人造空难坠海现场。此人手用手铐连接一带保密箱,里面的文件落入德军之手。

没有比生命更为宝贵的了。也许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使间。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怎么看?个人觉得并不算败笔。原因如下。

一.诱饵分量足够,能让人信服。看过《伪装者》这部剧的人都晓得,毒蜂的分量有多重,毒蜂曾经是重庆政府上海军统地下党的负责人,是曾经和南田洋子交手无数次且让南田洋子吃过很多次亏的人,可以说是上海汪伪政府和日本特高课最想抓住的人,只是可惜后面被毒蜂逃走了,但也不得不承认毒蜂的能力和其重要性。

而死间计划的最重要人物是毒蜂以及他的整个精英团队,有毒蜂及整个精英团队作为死间计划的代价和铺垫,而且还是在特高课藤田方正等人的眼皮底下被抓获,无疑更加显示了其真实性,更容易让人信服。

二.败笔的不是死间计划,而是其对手太差,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相信看过这部剧的人都晓得,为了显示明楼等人的聪明,编剧处处显示明楼的布局和破局能力,而藤田方正等人却被处处牵着鼻子走,并没有多少身为日本老牌特工的觉悟和能力,这些特工的能力明显与明楼等人不是一个级别的,并没有显得旗鼓相当,这是一个小小的瑕疵。

由网友 寒塘渡鹤1 提供的答案:

我觉得吧,死间计划整体来说还算说得过去,死间计划说白了就是以大量同伴的牺牲来换取敌人对伪密码本的信任。但是这里面有些问题,首先,这个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变数,敌人未必就按己方设好的套路跟下去;另外就算一切都按照计划成功了,那也只是骗到了汪曼春,或者说骗到了七十六号情报部门,藤田对七十六号绝对信任吗?日本军方对藤田绝对信任吗?这个假情报究竟能发挥多大的效果很难确定


时间的朋友JZW


个人认为《伪装者》中的死间计划其实并不算是愚蠢,只不过计划过于复杂,容错率极低。但作为影视作品,这一点还是能够理解的。

1.什么是死间计划?

根据剧情,死间计划可以理解为:以牺牲的代价将假情报传递给日军,致使日军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计划,国军掌握日军的行动并设下陷阱,沉重打击第三战区日军,取得重大战果。

然而究竟用谁的牺牲换取这个战果,王天风和明楼产生了分歧,具体情况明楼在结局部分说的很详细。\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e217c9ddf03ff5adaf7201dafe25b3e\

Oguri老西


回答题主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死间计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计划?


目的:让日本人相信那个伪造的第三战区密码本是真的,从而让日本人相信那些大战前截胡的情报都是真的,而做出错误应对导致战败。

实施策略:死人,死很多人,死很多有分量的人。

参照三十六计:苦肉计。

实施步骤:1、王天风(毒蜂)被抓及叛变,增加密码本可信度,引导计划按剧本进行。

2、牺牲郭奇云和于曼丽,通过他们的死将假密码本送到日本人手中。

3、王天风“偷生”认出所谓“真”密码本,并送到第三战区。让日本人相信我军并不知密码本被截胡,继续使用。

4、王天风通过明台的手求死,认下卖国贼罪名:再次增加密码本可信度。


5、明台被抓:再次让日本人相信我军并不知道密码本被截胡。

计划结果:日本人被坑,我军第三战区大获全胜。

现在再来回答题主问题,个人觉得总体来说这个计划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正是因为这个计划,才使剧情上多了一些跌宕起伏。如果按照明楼的计划的话,可能最后牺牲的应该是明楼,因为剧中没有交代详细计划,不知道明楼计划可行性和可信度和牺牲是否值得。虽觉得没太大问题,但还是觉得剧情上有一些bug。比如:

1、毒蜂消失那么久,突然往76号窗口撞,显得有些故意。

2、按剧情发现明台应该早被怀疑,至少要早于毒蜂。

3、虽然按剧情于曼丽必须死,但死的时候还是让我好些难过唏嘘。

总体来说,剧情发现很扣人心弦,合理程度完全可以接受。是一部不错的作品。


西藏说


诺曼底登陆前,英国战忽局也有类似的操作。找了几十个不明所以的特工。告诉他们假的登陆地点。再把暴露后用来自尽的毒药丸换成了麦丽素。然后故意让他们暴露,那些英国特工们被发现后准备吞丸自尽,结果一吃:他娘的,怎么是麦丽素?然后他们就被抓起来严刑拷打,那些英国特工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情况下说出了盟军确实是要在加莱登陆。以此几十名特工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元首的误判,将德第十五集团军部署在了加莱附近。然后近三百万盟军在1944年6月6日前后顺利于诺曼底进行了登陆。说实话元首玩心眼真玩不过英国佬啊。英国佬忒狠!骗自己人去送死。


见鹿游原


怎么看?个人觉得并不算败笔。原因如下。


一.诱饵分量足够,能让人信服。看过《伪装者》这部剧的人都晓得,毒蜂的分量有多重,毒蜂曾经是重庆政府上海军统地下党的负责人,是曾经和南田洋子交手无数次且让南田洋子吃过很多次亏的人,可以说是上海汪伪政府和日本特高课最想抓住的人,只是可惜后面被毒蜂逃走了,但也不得不承认毒蜂的能力和其重要性。

而死间计划的最重要人物是毒蜂以及他的整个精英团队,有毒蜂及整个精英团队作为死间计划的代价和铺垫,而且还是在特高课藤田方正等人的眼皮底下被抓获,无疑更加显示了其真实性,更容易让人信服。

二.败笔的不是死间计划,而是其对手太差,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相信看过这部剧的人都晓得,为了显示明楼等人的聪明,编剧处处显示明楼的布局和破局能力,而藤田方正等人却被处处牵着鼻子走,并没有多少身为日本老牌特工的觉悟和能力,这些特工的能力明显与明楼等人不是一个级别的,并没有显得旗鼓相当,这是一个小小的瑕疵。


阳阳Vivian聊电影


该剧看到一半时,就不再看了,太假了!就为了送一个密码本,搞了这么大的一个行动,太搞笑了!就如《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劳费尔计划,也是因为设计太复杂了,所以漏洞越来越大!本来可以先将一列车车皮送至油库(伤员列车车皮),装好后,利用时间差,让真伤员列车到油库,运油列车出发,这样到各站的时间也就都对上了!而电影中,刚把摩托化团调到萨拉热窝,并沿铁路线布防,是个特工就能知道要用铁路运输重要的物质或军队


khl心情愉快


如果不考虑76号的情报是否能够得到日本军方足够的重视这个外在条件的话,『死间计划』在总体策略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细节的可执行性上漏洞百出。

死间计划看起来很复杂,其实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要让日本人相信那个伪造的第三战区密码本是真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总体策略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要死很多人,死的人越多,越重要,日本人对这个赝品密码本的信任度就越高。所以所谓『死间计划』其实就是『送死计划』,是升级版的苦肉计。而这个送死计划选中的牺牲品,就是毒蜂、毒蝎以及他的小组。从分量上看,这已经是军统上海工作组的核心了,应该是足够了。其实明楼也设计了一套类似的死间计划,起手是让明台先被抓。不过由于明台的『青出于蓝』,他躲过了这一劫。于是只能执行王天风的更加决绝的计划。所谓更加决绝,或者说更加有效,就是因为王天风的计划死的人更多。

接着我们谈谈细节。死人要死的有节奏,有分寸,又自然,又合理,这样才能让76号信以为真。整个计划中落入敌手的牺牲品,一共四个,从重要性上从大到小分别是:王天风,明台,郭骑云和于曼丽。『死间计划』的起手是从王天风被捕开始的。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起手。因为王天风这么重要的人物,而且已经销声匿迹了很久一段时间,且最近一直在76号的视线之外,突然之间就撞上了枪口,实在有点让人难以置信。相比之下,明楼的计划中让明台先一步被逮捕更加自然合理,因为明台的嫌疑已经通过孤狼和电台两个渠道进行了铺垫,而且南田洋子的死也一直是76号的重点关注问题,所以抓到明台是很合理的。可惜的是,导演并没有把明楼的完整计划透露出来,所以我们不知道当明台被捕之后计划如何发展下去,因为明台本身不可能把王天风交代出来,所以我猜测明楼是要最终把嫌疑引到自己身上,由自己完成王天风在计划中的作用,至于明楼有没有为自己和明台脱身的计划,就不得而知了。(刚看过第46集,果然跟我想的差不多。)

郭骑云和于曼丽的死是必须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不让敌人怀疑的情况下,将两份都是假的第三战区密码本交到76号手上。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显得递送密码本的原计划更加真实可信,同时也扰乱敌人的注意力,令敌人下意识的将工作重心转向确认哪一个密码本才是真的的问题上,这样就不会怀疑这是个骗局。最后要捕获明台也是必须的,因为如果明台逃跑了,就会通知我军密码本已经被敌人截获,那么这个密码本就算是真的也没有意义了。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整个死间计划的五个节点以及他们的意义。

1. 王天风被捕及叛国:引导计划按照剧本进行。2. 郭骑云和于曼丽被击毙:将两份假密码本送到敌方手里。3. 王天风指出『真』的密码本并将密码本递送到第三军区:让敌方将注意力集中到密码本的选择问题上,让敌人相信我军并不知道密码本已经被截获了。4. 王天风的死:增加密码本的可信度。5. 明台被捕:让敌方相信我军并不知道密码本被截获的事实。

在执行的细节方面,由于只有王天风知道整个计划,而明台小组都被蒙在鼓里,所以他们的表现完全真实自然,这其中还特意增加了王天风和明台最后的对话,通过明台的表现让汪曼春更加相信这一切的真实性。

接着我们谈谈这个计划的问题和风险1. 王天风被捕太过轻易同时也太危险。事实上王天风在被捕时左后背中枪了,只要子弹再稍微偏一点,他就没命了,而这件事几乎是完全不可控的。此外,如此经验丰富的王牌特工,在敌人完全没有精心设计陷阱的情况下自己撞上枪口,也太不合理了,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

2. 在王天风已经给出了接头地点的情况下,明台和于曼丽居然没有同时被捕,这也不太可能。如果明台当时被捕了,王天风的死就很难安排的自然,他自己不死,敌人的疑心就不会消失。

3. 明台在逃脱之后到第二天晚上去给于曼丽收尸,几乎间隔了24个小时,而面粉厂也被证实有电台,那么明台就有足够的时间将密码本被截获的情报传递出去。所以事后在抓捕明台对于确保密码本的『有效性』已经太晚了。

4. 明楼救援明台的方法风险太大,就算梁仲春答应帮忙,枪决的命令也未必能够得到日本人的首肯,就算是首肯了也未必能一枪打中血袋(后来才知道是怀表,而且确实也打穿了,怪不得见血了,只不过入体不深,不致命),就算打中了,尸体也未必能顺利带走。尸体带走了,也可能被敌人发现尸体不见了,从而穿帮。

(相比之下,前面由明楼一手策划的狙杀南田洋子并趁机杀死日本陆军医院中的叛徒的计划就明显要精彩也周密得多。)

总之呢,这就是电视剧,真实的敌后工作不可能这么复杂,因为越复杂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就越大。那种想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将敌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地下工作者,恐怕早都已经被枪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