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省府路,何以厚载数百年风云际会?

自《贵州通史》出版后,人们始知贵州于明朝永乐十一年建省,省府路作为三朝省属的政治中心自此登上舞台,留下灿烂历史。(信息来源: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州建省 明代汉地十三行省之一

贵州建省的时间,《明实录•太宗永乐实录》记载,永乐十一年设立贵州布政使司,即公元一四一三年。明代将北京、南京附近直属中央,其余地区建有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湖广、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十三省。今年逢贵州建省六百零六年。(信息来源:贵州人民出版社)

省会贵阳 省府路政治中心成型

元明清时期的贵阳老城以今大十字为中心,以南为城南,以北为城北,清代前,统治贵州全省的政治中心在城南(元、明省署多在今都司路)。随着城北地理位置优势的凸现(黔川滇西南三省地沿政治使然),统治全省的政治中心北移,省府路政治地位形成。

一条省府路,何以厚载数百年风云际会?

贵阳龙脉所在,大东门之内,为历代府衙机关重地所在。

明成化十年(1473年)贵州巡抚宋钦在此建巡抚都察院署,清代在此增设“抚台”、“抚军”、“抚院”衙门,民国历届省政府都设于此,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后,贵州省人民政府和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也都设在省府路,直到1953年省政府搬迁,此地一直是贵阳的政治中心,影响深远。(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

“龙脉”省府路 缔造贵州发展制高点

明永历元年(1647年)孙可望率大西军攻占贵阳,将明末流亡皇帝朱由榔“迎驾”贵州安龙。实则他自己想称帝,便在贵阳选址建造宫殿。其中,拟选宫殿建造地址在贵阳城东门今省府路东头的忠烈街、文笔街、电台街一带,故这一带的老地名曾叫皇宫卡,又叫皇殿上。(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

一条省府路,何以厚载数百年风云际会?

那么,南明皇宫及清代巡抚署衙为何都要修建在省府路呢?

可能有两个因素:

①地理因素:贵阳老城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作为全省首郡之地的首脑机关,不论是从军事上着眼,还是从居高临下的尊卑观念出发,今省府路东端是当年贵阳城的制高点,符合选址要求。

②风水因素:贵阳的先住民认为,贵阳城外的“龙脉”是从北向东即从乌当起,经贵阳附近的巫峰山沿(即百花山)狮子山、相宝山一线向东至扶风山、东山向南而出,为将“龙脉”也叫“文脉”引入贵阳城,特在武胜门建文昌阁,将“文脉”从扶风山截入城内,以胜文风。因此,视东门、省府路一带为风水宝地。

在中国崇尚上风上水的传统观念里,省府路的稀贵地位就此定义,三朝省属政治中心地位也就自然形成。(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

远丰·贵府 皇脉遗址上,铸世家正宅

一条省府路,何以厚载数百年风云际会?

项目示意图,非交付标准

远丰·贵府,应势而生,皇脉之上,再书新篇。远丰·贵府选址省府路正央,三朝省属氤氲皇脉遗址,贵阳三大望族,即有高家、华家、唐家曾筑府、建园于省府路一带。

一条省府路,何以厚载数百年风云际会?

项目示意图,非交付标准

民国贵州省政府主席王家烈、清代贵州名贤刘春霖,修别墅、家祠于此,可谓黔贵望族祖庭,名流聚集。追本溯源,省府路作为贵阳乃至贵州龙脉所在,未曾中断,宝地之上,远丰·贵府巍巍高耸,上风上水之气韵,世家传承。

一条省府路,何以厚载数百年风云际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