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的大山中,明朝時期的語言、服飾、文化還在這裡

在貴州省安順市,有很多的地方的名字和街道名字很奇怪,例如雙堡鎮,黃泥堡鎮、劉官鎮、馬官鎮、蔡官鎮、五里屯、姚關屯等。而這些地名反映的是明朝時期,江南隨軍的商人、軍士以及其家眷到此處安營紮寨的生活狀況,所謂的“軍屯民堡”。


貴州的大山中,明朝時期的語言、服飾、文化還在這裡

到此處“填南”的江南軍民們沒能回到家鄉,在此安頓了下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在安順這一代的人奇蹟般的保存了600年前江南人的生活習俗,其服飾、飲食、語言、口音、民間信仰、居民建築、娛樂方式等無不具有600年前的文化因子,演義著一幕幕明代歷史的活化石。

貴州的大山中,明朝時期的語言、服飾、文化還在這裡


安順屯堡文化以幾處古鎮等為代表自開發景區以來,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重視,他們認為雲山、本寨明代古城牆、古箭樓、古巷道、民宅、古堡等保存良好,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旅遊價值。2002年七眼橋鎮以“屯堡”被列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2001年國務院將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屯堡村落雲山屯、本寨古建築群批准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貴州的大山中,明朝時期的語言、服飾、文化還在這裡


600多年前的軍屯民堡,600多年前的滄桑和故事,歷史的戰車隨著歲月銷聲匿跡,明朝的中原文明早已成為現代的史書,時光倒流,600年前的江南風物在這裡被定格。貴州大山深處的屯堡人,以其保存的古風和黔中江南特色為世人所震撼。

貴州的大山中,明朝時期的語言、服飾、文化還在這裡

屯堡文化的由來

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國家大一統,長治久安,派遣傅友德率領30萬大軍“調北征南”,在安順一帶安營紮寨,大營就設在今安順市劉官鎮。為了當地的長治久安,很多士兵就沒有回去,另外,又從中原、湖廣、江南等強行徵調大批農民、工匠、役夫、商賈、犯官到此,名為:“移民就寬鄉”,他們就此長期的居住下來。形成了軍屯軍堡,民屯民堡、商屯商堡,構成了安順一帶獨特的漢族社會群體—安順屯堡。在這裡的人600年間,他們自覺頑固地固守自己的故土文化,絕不與寓居之地合流,甚至婚娶,長期世世代代的封閉在屯堡中。因此才有我們今天看到的“歷史活化石”。


貴州的大山中,明朝時期的語言、服飾、文化還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