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世上有两种“奔驰”——AMG和其它;

世上有两种AMG——GT R和其它。


用7′10.9″收割纽博格林北环,改写了「绿色地狱」史上最速量产车的圈速记录。左手傲然握「真理」,右手则是585 hp双涡轮V8和源自AMG GT3赛车的轻量化和主动空气动力技术神兵,身披通体邪恶暗黑气质和锋利风刀的华丽斗篷。

AMG GT R赛道魅影

AMG GT与AMG GT R的差异,或许更像其精神远祖300 SL与300 SLR。前者脱胎于纳粹德国王牌战斗机Bf-109E的DB 601 V12的直6,采用了顶置凸轮轴和史上首套直喷系统,动力已属强悍。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但真正使其它独树一帜的,是轻量化的管式铝合金车身框架。后来成为传奇图腾的鸥翼门,也正是妥协其特殊结构的妙手偶得。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SL」(Sport Leicht,德语「运动轻量」)的后缀已显得战意盎然,加一个「R」(Rennen,德语「赛车」)却有本质的区别——正如普通的W198 300SL和当时奔驰总设计师鲁道夫·乌伦豪特(Rudolf Uhlenhaut)的那部W196 S 超级300SL那样,打造一部能赛车的乘用车,和打造一部能走街的赛车,完全是两个逻辑。


#「地狱」特快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从中网设计即可管窥它们各自的精神源流。GT等多数AMG车型采用的都是源自W198的横向单片格栅,而GT R的纵向多片式「AMG Panamericana」格栅,这一直接从AMG GT3赛车移植过来的设计,显然是承袭自曾横扫勒芒、泛美等多项经典赛事的W194 300 SL的经典符号和光辉印记。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值此AMG 50周年大庆,在「地狱」里经「真理」反复锤打试炼,掀翻了地狱破土而出的,正是这部身披「AMG green hell magno」邪恶斗篷的「地狱魔兽」。它不仅是纽北的新王,更是三叉星徽帝国大军的终极旗舰和公路矛尖。更何况,这是一部基于AMG GT3赛车技术打造的「硬核」作品。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如果只是这585 hp的双涡轮V8发动机,还不足以封王纽北。有人说AMG是德国人的肌肉车——有一定道理,但关键是,承接其暴力输出并充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媒介的底盘和车身,AMG玩的是柳叶刀式的精密科技,而不是李逵抡斧式的简单粗暴。有的车是武装到牙齿,有的则深入骨髓。缺少这个前提,纵有万钧之力也不过白白往马桶倾倒燃油和轮胎。

#弯中洪金宝/ Frankenstein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明晃晃585 hp / 700 Nm的洪荒之力,置入拜智能轻量化结构所赐的1吨半庞大大物,2.66 hp/kg的马力重量比,在AMG SPEEDSHIFT 7前速DCT的头段足可致眩断颈。3.6秒破百、318 km/h极速的官方纸面数据,看起来并不像它开起来那样恐怖,一个巨大问号油然而生——论加速它连全新讴歌NSX都没干翻,究竟凭什么在纽北闹海翻波?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标准的FMR长头短尾车身结构是教科书式的大型GT布局,分量十足的4.0 L双涡轮V8加传动轴和乘员,将重心死死压在中央靠后的位置,达到堪称理想的47.3:52.7配重比例;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其轻量化、高强度结构的「智能」,体现在铝合金、碳纤维、钢、镁等多种轻质刚性材料的在各部位的针对性混合使用,在该减重的地方不惜工本,大大减轻了前轴的负重及车头惯性,从根本上改善了大型FR布局车辆天然的甩尾特性。如果说整体减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重炮「洗地」,那么GT R身上的,显然是外科手术式的定点清除。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传统上,在轻量化设计和整车集成调校方面,英国人素有「变废为宝」的威名。然而,背靠整个戴姆勒集团的科研技术储备,为三叉星徽鞍前马后征战各项赛事的AMG,军火库里显然有更多的策略方案和家伙事儿,去打造这部终极杀器。


#风中妖「镰」


比如——精密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和主动式空气动力设计。GT R将「民用车」领域的「军备竞赛」推向了新的基准和高潮。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头、尾部分别加宽46 和57 mm,不仅为了容纳更宽轮距和宽胎。事实上,这套邪恶夸张的「宽体」,内含一套复杂而高效的气流引导系统,通过对车身覆面层和导入气流进行精确引导和控制,提高车辆整体的空气动力效益。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在RACE驾驶模式下超过80 km/h,净重仅为2 kg的碳纤导流装置将自动下降40 mm隔绝大部分流入车头底部的气流,局部真空制造的「文丘里效应」将车底紧紧「吸」在路面上,在250 km/h高速下在前轴产生额外40 kg左右的下压力,在提高转向轮摩擦力、循迹性和转向精度的同时,化解了车头的升力效应。


AMG GT R空气动力全解


车头正面,集成在巨口和獠牙内部,还有主动式气流管理系统。垂直进气口一方面整理车身两侧的气流,配合两翼出气口配备的抽气电机,引导并加速气流进入前舱和轮罩冷却前轮制动系统,持续改善气流和空气动力性能;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当极速、制动和高速过弯时,车头导气口自动关闭,降低高速阻力之外,还可将高速气流导入车底,进一步提高前轴下压力并保证高速过弯过程中的制动和操控稳定性。


#生于地狱=人间幺蛾?


文明绅士或暴虐魔兽,三叉星徽旗下都有对应的选择,选择了后者,就要有到地狱里走一遭的觉悟。正如「龟速船长」James May反复吐槽的那样,所有在纽博格林开发的车型回到人间的真实公路上,都会变成「地狱」本身。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人称「真理之环」的纽北,以森林掩映下复杂起伏的高难度组合弯道被誉为「绿色地狱」,如今已俨然成了新生快车的「试金石」。「不转不是中国人」,不跑不是真硬货。如果成功人士都要去登山或马拉松,潮流也成为某种「胁迫」。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但问题是,珠穆朗玛峰和乞力马扎罗哪个比哪个难?难在哪里?波士顿和东京马拉松各自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或难点?更重要的是,在一个「纽博格林特别版」蔚然成风的时尚下,且不说制霸纽北之强悍在银石或筑波能否通用——但我一定会想知道,这种特别界定了场景和边界条件的强悍性能,将以多大的日常使用亲和性为对价?


邪恶「风衣」下暗藏攻击性武器︱ 梅赛德斯-AMG GT R


可以合法上路的赛车堪称体贴,不过即便配齐了空调、电动窗和舒适模式的悬挂设定,只要一开出赛道大门,还是不免受困于减速带、地下停车场和一路上的井盖啊。这一身的贵价碳纤风刀,躲得过横行无忌的电动自行车,也未必躲得过经验不足的碰瓷新手啊。毕竟真挺锋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