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別忘記繼續宅在家中話說,“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我們卻祈禱。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然而對許多人來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個元宵節可能會有些遺憾。其實無論團聚與否,我們的心始終和家在一起。

今日想分享給你,15個有關家的故事。他們,為了更多人的健康,捨棄了小家的團圓,把親人“借”給了更需要的人。

我把他們借給你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武漢中學生陳琪方是個“醫三代”,外公和媽媽都上了醫院前線,16歲的她擔心得夜不能寐,可她還是對需要幫助的人說:“哥們兒,挺住!我把我的外公還有媽媽都借給你了!”

你是我妻也是戰友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大年三十,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彭渝,瞞著家人馳援武漢,丈夫得知後與她在電話裡大吵一架。冷靜過後,同為軍人的丈夫給彭渝發了一條微信:“你是我妻也是戰友,務必牢記初心如磐,使命在先,盼早日凱旋!”

母親出院我出征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大年三十晚上,空軍軍醫大學醫生史慶輝接到馳援武漢的命令,而這天,他的媽媽剛剛出院回家,得知他去了前線,媽媽給他錄製了這個視頻。“面對疫情,挺身而出責無旁貸。雖然有點擔心,但是媽媽堅決支持你。”

隔空的擁抱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正月初七,河南周口市扶溝縣人民醫院,一線護士劉海燕已經七天沒有回家,丈夫帶著女兒來到醫院門口給她送餃子,劉海燕只能與9歲的女兒隔空擁抱。

隔著玻璃隔不了愛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這是四川雅安,一位工作在疾控一線的醫生,也是一個剛滿月的寶寶的爸爸。為了妻子和孩子的安全,他只能隔著玻璃看一眼。

愛是會從眼睛裡蹦出來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2月4日,紹興市人民醫院隔離病房的走廊上,一對醫護夫妻身著防護服相遇。通過聲音和眼神,他們認出了彼此,兩人互相用手指了指對方後,擁抱在了一起,隨後又各自投入到工作中,整個過程不到20秒。

秋筆,加油!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1月26日,趁午餐時間,已連續工作48小時沒回家的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徐自強,到相隔不足10米的發熱門診,看望同樣在值班的兒子徐秋筆,徐自強隔著防護玻璃用處方箋寫下:“秋筆,加油!”

17年後我就成了你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2月2日,山西醫生王婷馳援湖北。臨行前,父親王衛國與她擁抱。17年前,70多歲的奶奶坐著輪椅,把身為醫生的王衛國送上支援太原抗擊非典的戰場;17年,父女接力出征,這是一場醫者仁心的傳承。

你救人,我守城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煙臺民警張凱利利用吃飯時間,與當護士的妻子臧婉真視頻通話。你救人,我守城,全家齊上陣,守衛我們共同的家。

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隔離中的城市,絕大部分餐館都關了門。武漢90後餐飲店老闆娘邱貝文和丈夫卻堅持24小時為一線醫護人員送餐,一家人連軸轉兩天共送出430多份暖心餐。

挑了最新鮮的,不要錢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武漢菜農秦師傅聽說北京、上海來了醫療隊,住在金銀潭醫院附近的酒店,便騎了40公里的電動三輪,專程送來24箱新鮮蔬菜。45歲的他話不多,但很質樸。“挑了最新鮮的,不要錢”“人的生命很寶貴,醫生也是”。

去火神山吃年夜飯吧!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武漢人胡曉紅,除夕夜聽說要建設火神山醫院,立馬放棄年夜飯,帶著十幾名工友連夜趕赴工地,記者問她捨得兩個孩子嗎?她說“既然是中國人,哪裡需要我們,就去哪裡!”

“小舅子”“小姨子”們都放心!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火神山醫院裡一位軍醫的防護服上寫著“湖北姑爺”,來武漢之前,他的愛人跟他說,要告訴湖北的親人們他來了“小舅子”“小姨子”們都放心!

這些沒啥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2月4日,河南嵩縣捐助十萬斤大蔥順利抵達武漢。疫情期間,聯繫不到機械,300多個村民一起到地裡,徒手拔了三天,集齊了送給了武漢他們說這些沒啥。聽說武漢有難,想做點貢獻。

恩情如水,川流不息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汶川地震後,汶川縣100多名傷者被送到武漢免費救治。這一次,汶川縣三江鎮龍竹村村民,駕車36小時送來100噸新鮮蔬菜,6輛卡車上貼著同一句話:“汶川感恩您,武漢要雄起。”

今日元宵節,或許因為工作在抗疫一線,或許因為與病毒搏鬥,或許因為響應號召不出門、不聚集,你無法與家人團聚。

但是請相信!家,從來不只是一間房子,或者一桌好菜。只要一家人的心在一起,家就在;只要一家人的勁兒往一處使,家就不會散。

我們躲過了初一,又躲過了十五


元宵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