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为什么?

靳源春


我知道那些隐瞒病情从武汉悄悄跑回老家到处溜达,感染了他自己又感染了家里人。感染别人,凡接触过他的都被隔离了,这种人最适合这句话。这个不叫什么真假或伪命题,而是人命关天的问题。你说他可恨不?被感染了,又的确有点可怜。我想,这时候人们对他可恨了。


自在了然1


问题:俗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为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回答是真命题或是伪命题。要看什么事,什么人,是什么原因导至这人可怜的,才能肯定的问答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下面分两种情况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伪命题。

伪命题:就是题设成立,而结论不成立。

举例说:有人在野外发现一弃婴,打开婴儿包裹,内有纸条写明:因本人是在校大学生,未婚生子,因要读书,无力抚养孩儿,望好心人收养,叩谢!看到这,你说婴儿可怜不,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回答是肯定的,婴儿可怜。那么谁又能说这遭父母遗弃的婴儿可恨呢?弃婴何罪之有?没有!所以弃婴没有可恨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是伪命题。题设:弃婴可怜成立,结论弃婴有可恨之处不成立。

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真命题。题设成立,结论也成立。

现在来说弃婴的母亲。弃婴的母亲是在校大学生,处男朋友不管控好自己。大家都知道:女人十月怀胎辛苦,生完小孩后也要好好的休养,一个月内什么都不能干,还要补充各种营养。而这弃婴的母亲生完小孩,把小孩遗弃了,还要装做没事人一样。吃饭去食堂,洗漱用凉水,教室有空调。受冷着凉得了一身病(我这只是举例子)。没了年青人的活力,活脱脱一个病秧子。你说可怜不?可怜!可恨不?可恨!为什么说这命题是真命题,是她即叫人可怜又遭人恨。可恨之处,是她自已没有管控好自已,偷吃了禁果,做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回过头已是百年身的事。即不能对她风流产物~~婴儿尽到一个母亲的抚养义务,又落下一身病。所以说:弃婴母亲可怜,也有可恨之处。对弃婴母亲来说,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个题,题设、结论都成立是真命题。

以上胡乱的写了这么多,意在证明真伪命题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事来下结论。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阿芬小课堂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弄清什么是真命题,什么是伪命题?

真命题是题设成立,而结论也一定成立。伪命题是题设成立,而结论不成立。

下面再探讨一下何谓“可怜之人"

我觉得可怜可分为“真可怜”和“假可怜”两种。真可怜是值得可怜的,假可怜是不值得可怜的。比如都说老百姓可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付出很多,而收获微薄,你能说他们可恨吗?这是只能说他们可怜。

还有,有些人在工作和事业上出发点和方向很正确,也尽了最大努力可境况不佳,若碰上灾难临头,就有迈不过去的坎,他们可怜你能说他可恨吗?还有一些人天生的残疾弱智,生活上失去自理能力,他们也可怜,但他们不可恨,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上有这么一部分人,明明四肢发达,头脑健全,却懒惰成性,不思进取而变得贫穷,乃至于沦落到四处乞讨的地步,这样的人表面上是可怜,但这样的人实在可恨。

还有部分人由于之前的过错咎由自取造成的,比如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中的东郭先生的结局,看似很可怜,但更可恨。

综上所述,对于“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的说法亦见分晓,所以说这句话有一定的偏颇与不足,不能一概而论。


开开心心每一天2195


我们经常说的可怜,大都会联想到不幸,而与之相对的是幸福。如果这么理解我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伪命题。举个例子,女生嫁给了穷人,每天吃不饱穿不暖,外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女生可怜,自己不争气不懂得选择,嫁给一个男的跟他受苦受累,但从女生的角度,她可能觉得,只要能够和那个男生在一起,哪怕吃糠咽菜也是幸福;两个家庭,一个孩子考试及格,爸妈觉得很开心,一个孩子考试满分,爸妈也开心,考满分的觉得那家考及格的孩子,爸妈竟然觉得开心,真是不可思议,替他们觉得可怜,孩子不争气,都考不上满分还高兴。但她不知道考试及格的那个孩子之前一直没及格过,他的父母觉得孩子每天都进步就很好,况且成绩不能成为影响家庭幸福和谐的因素。所以很多时候你觉得他可怜,对方不一定这么想,就算他本人觉得自己可怜,那也是它自己做的选择,至少在变的可怜的这个过程中,他是遵从自己的决定。


树先生日常分享


伪命题!不是所有可怜人就都可恶。祥林嫂的孩子被狼叼走了,一直她都在修门槛,最后她也没逃脱厄运。《杨三姐告状》里的杨二姐那么的美貌,善良,让他丈夫害死!她怎么可恶了?《篱笆墙•女人和狗》里的铜锁媳妇多美丽,多温柔的良家女人,她给铜锁洗脚都会被铜锁把脚盆子踢翻?她可怜不?她有什么可恶之处?所以什么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具体事情做具体分析才对。


贤惠151688966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因为之所以可怜是因为当下正处于弱势,处于不顺状态甚至除了灾难面前。
为什么会有灾难,那就不得不说因果,有的是前世因果,有的则是现世报。
希望你看下我的这个关于因果因缘说的视频,你会豁然开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3a2887a590e4771932a196ca1eec633\

小明闪闪


可怜之人的确有可恨之处。

矛盾论的原理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其中内因为主、外因为辅。造咸一个人可怜同样有内因与外因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存在的困难,外界施加的影响,的确能造成“可怜”的结局,但主观上的改变,发挥出能动作用,是跳出困局的最重要因素。跳出困局即不再“可怜”。

但有些“可怜”之人,却不思进取,不求改变,自甘堕落,最终成为既“可怜”又“可恨”之人。

因此,可怜之人都有可恨之处!


许建蛟


可怜也好,可恨也罢,都是让人为之动容的,可怜因何而怜,可恨,恨由何来?因果定律是不🉑️违的。所以不要被怜迷了双眼,不要被恨蒙了心!


一帆风又舜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认为也是真命题,也是伪命题,因为有的人的确是可怜不可恨,可怜就可怜,有的人又是可怜又可恨,可恨别可怜,可怜又可恨的人不多,可怜就可怜的人很多,社会还是好人多坏人少,不要因为有可恨之人的存在就影响了可怜之人的名声。


人和万事成


即是真命题,也是假命题。

有人做“损人不利己的事”,被人看到了,就会用这样一句话来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就是真命题)

可是,对于一个作家来看问题,绝不会看得这么表面肤浅,肯定会继续深挖下去,这人为啥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呢?

深挖下去,就有两个方面:1、出于羡慕嫉妒恨;(这也是真命题)

2、早就结仇,一个老实人被逼急于无奈,又正面回击不了,才会偷偷地做“损人不利己的事”。(这就是假命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