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員的日常:敲響一家一戶的門,奔走只為防疫情

網格員的日常:敲響一家一戶的門,奔走只為防疫情

  他們默默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為一座座城中村、一片片社區織起一道嚴密防線。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只是不厭其煩、走街串巷將防疫常識傳遍千家萬戶,他們默默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為一座座城中村、一片片社區織起一道嚴密防線。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網格員們。

  排摸數千棟出租屋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網格員們一早來到工作崗位,開始跟蹤居家隔離的人員的情況,來穗人員掃描大石街二維碼登記的數據要整理,在手機來穗系統處理湖北籍人員的疫情巡查,還要處理其他來穗人員的人來登記和人走註銷等工作。

網格員的日常:敲響一家一戶的門,奔走只為防疫情

網格員的日常:敲響一家一戶的門,奔走只為防疫情

  截止2月6日,植村村出租屋總棟數近1700 棟、總套數20000多套、系統登記來穗人員總人數27000多人,該村湖北籍(武漢市除外)人口核實人數:2304人,核實已經離開回湖北過年約2000人,核實留在植村的約300人。武漢市戶籍來穗人員人數一共有40人,核實28人已離開植村回家鄉,其中5人是23號後從湖北返穗需要居家隔離的,核實在植村居住沒離開12人。

  

為隔離人員測量體溫

  植村村共劃分14個網格,有14個網格員。這些天,他們和村幹部、民警、駐村團隊、社區醫護人員一起,“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對從非湖北籍回村的居家隔離對象。

  上午10時,“五個一”管理小組前往居家隔離人員測量體溫。工作站站長吳仲寧對居家隔離對人員表示,“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在隔離期間不要外出、串門。如需要採購生活物資的,隨時與我們聯繫。”社區醫護人員為居家隔離對象測量體溫。截至2月6日,累計居家隔離的有40戶102人。

  照顧居家隔離人員

  植村 分管幹部馬淑賢心裡惦記著一家人。12時49分,居家隔離人員劉先生需要購買肉菜和水果。村幹部馬淑賢立即放下碗筷,她從市場買了劉先生在微信裡列出所需要的肉菜和水果,給他送去。

  原來,劉先生和妻子1月25號從湖北迴來植村後就一直接受居家觀察,夫妻倆不能外出。實行“五個一”防控管理後,馬淑賢和網格員、出租屋主輪流將米、油、菜等生活物資

  送到劉先生家。“身體狀況如何?”體溫是否正常?”“生活上還有什麼需要呢?”以村幹部、網格員、駐村民警、出租屋主、社區醫生組成的健康管理小組,每天上門體溫,瞭解健康狀況,並通過視頻電話詳細詢問他們的情況。

  “劉先生,您要的東西幫您放在家門口,您待會出來拿哈。”“在這個特殊時期,你們還為我們買菜送菜,真的非常非常感謝!”劉先生很感激。

網格員的日常:敲響一家一戶的門,奔走只為防疫情

網格員的日常:敲響一家一戶的門,奔走只為防疫情

  全面巡查湖北籍車輛

  為做到不漏登記一人,每天,網格員都以高度負責任的工作態度巡查每條街巷,發現有來自湖北、武漢的自駕車,立即排查跟蹤。

  “巡查發現北約北街17號停車場,有一臺湖北籍車輛,請警務室同事核查車主待我們跟進,謝謝!”“巡查發現三路22號,有一臺湖北籍車輛,請警務室同事核查車主待我們跟進,謝謝!”

  14:30,網格員梁國恩和同事開始對停放在路面的湖北籍車輛進行排查。截至2月6日,共排查4臺湖北籍抵穗車輛。

網格員的日常:敲響一家一戶的門,奔走只為防疫情

網格員的日常:敲響一家一戶的門,奔走只為防疫情

  每一個數字都是一戶人家

  “柯先生,您好!我是植村村網格員,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著想,請您返回植村居住時主動報備,自我居家隔離14天,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謝謝您的配合!”網格員陳敏傑每天下班前做好宣傳健康教育和新型肺炎的公共衛生常識普及、落實“五個一”防控管理、整理上報《相關人員健康服務登記彙總表》、《大石街植村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督導情況表》。截至2月6日,植村自行隔離31戶74人,解除隔離9戶28人,累計40戶102人。

網格員的日常:敲響一家一戶的門,奔走只為防疫情

  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卻發揮著網格的力量。疫情防控工作一日沒有結束,網格員們都會堅守在一線崗位上,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盡一份微薄的力量。

網格員的日常:敲響一家一戶的門,奔走只為防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