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文化:福州西門傅氏源流考

只要你姓傅(付):無論在哪裡: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傳播傅氏正能量!是每個傅氏子孫的歷史使命!功在千秋!福澤萬世!—— 歡迎您關注

傅氏文化:福州西門傅氏源流考

福州西門傅氏的源流由於歷史條件所限,未進行認真考正,今通訊、網絡發達,為考正西門傅氏源流提供了便利條件。

現根據目前蒐集到的資料,對西門傅氏源流進行一些初步考證,期待日後能蒐集到更加詳細的資料,使西門傅氏源流更加完整

遷出地點

西門傅氏從何處遷來,現已蒐集到四份資料,對這些資料必須進行逐一分析、全面論證。

1、嘉慶十年創修族譜序載:“從前未有譜牒,四世以上吾不知之矣,閒嘗委曲細詢,即吾家長輩亦無有能知之者。”

2、民國三十七年重修族譜序載:“吾宗自應春公由江右遷來。”先叔父季謨公雲:“孔善公於清初避亂,不忍離父母之廬墓,乃負其骨殖入榕,躬耕西關,是為吾宗移榕之始。”

3、九世家和網上尋親貼稱:“從江西進賢縣到福州市西門外定居。”並說:“1947年先父傅錕烈主修族譜時,曾致信進賢縣宗親族長,進賢縣宗親也回函於以確認。”

4、九世家熙貽遠堂溯源稱:“故老相傳貽遠堂支派傅姓始祖應春公原住江西省修水縣。”

創修族譜由四世登彩公主修,因前未有譜牒,四世以上的情況不清楚,對遷出地點沒有任何記載。

重修族譜由八世錕烈公主修,錕烈撰序開篇“由江右遷來”不可能是憑空想象,結合下一段“季謨公雲”,應該是世代相傳。

家和尋親貼的“江西進賢”說,因進賢縣宗親回函已失傳,回函內容無法考證。經與進賢縣傅氏宗親聯誼會聯繫,目前進賢尚未查到與西門傅氏有關的資料。從始祖應春、二世有字輩入手,也查不到有關聯的資料。

家熙溯源的“江西修水”說,稱是“故老相傳”,但其他相傳資料只說江西,沒說那個縣。江西傅氏宗親郵寄一本《修水傅氏族譜》,經查沒有與西門傅氏有關聯的資料。

根據以上資料分析,西門傅氏來自江西,在錕烈撰序之前雖是口傳,沒有其他更可靠的資料來佐證,但經二百多年的流傳,已經約定俗成,據“以信傳信”的原則,在沒有其他可靠資料可否定的情況下,採用來自江西是可行的。至於來自江西那個縣,目前尚難定論,來自那個支系,更是無從說起。希望廣大宗親在蒐集江西傅氏資料時,共同關注與西門傅氏的蛛絲馬跡,期待奇蹟的出現。

傅氏文化:福州西門傅氏源流考

遷入時間

西門傅氏創修族譜和重修族譜對遷入時間都沒有確切記載,但根據族譜的有關記載可以推算出時間範圍。

首先,把有關資料進行摘錄。

1、始祖應春公,生於明天啟丙寅(1626)年,卒於清康熙丙戌(1706)年。祖妣鄭氏輝使孺人,生於明崇禎癸未(1643)年,卒於清康熙辛巳(1701)年。

2、二世有達公,應春公三子,生於康熙壬戌(1682)年,卒於乾隆壬午(1762)年。妣陳氏招使,後酒境陳永嘉女,生於康熙乙亥(1695)年,卒於乾隆辛卯(1771)年。

3、三世時雍公,有達公長子,生於康熙丁酉(1717)年六月初二辰時,卒於嘉慶辛酉(1801)年。

然後,對有關資料進行推算。

重修族譜序有負父母之骨殖由江右入榕的記載,應春公卒於康熙丙戌(1706)年,當時江西崇尚土葬,而土葬習俗必須在三、五年後(只取單數)才能“撿金”。以上資料說明遷入時間的上限為應春公卒後三年,即康熙戊子(1708)年。

世系資料記載,有達公娶後酒境陳永嘉女,生長子時雍公,時雍公生於康熙丁酉(1717)年六月初二辰時。以上資料說明遷入時間的下限為時雍公出生前一年,即康熙丙申(1716)年。

因此遷入時間的上下限為公元1708~1716年。

對遷入時間的表述應為康熙後期(1708~1716年)。

傅氏文化:福州西門傅氏源流考

始祖與始遷祖

重修族譜序和世系資料記載,為求先人窀穸之安,應春公骨殖隨遷葬於福州西門外,說明應春公並非始遷祖。應春公能遷葬福州說明江西已無後裔。為不失祭祀,尊應春公為始祖理所當然。

二世有光公、有天公、有達公的世系資料足以說明卒於福州,既然應春公並非始遷祖,毫無疑問有光公、有天公、有達公均為始遷祖。

區別西門傅氏的始祖與始遷祖,有利於西門傅氏的源流表述。

綜上所述,西門傅氏的源流可概括為:始遷祖有光公、有天公、有達公於康熙後期(1708~1716年)揹負始祖應春公骨殖由江西遷居福州西門。

《福建傅氏通譜》副主編、《福州傅氏通譜》執行主編 傅維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